(共7张PPT)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第2课时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二)
1.如图KT4-3-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能是海波凝固时温度变化曲线
B. 可能是松香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
C. 可能是萘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
D. 可能是沥青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
C
2. 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KT4-3-4所示,这种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在第16 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者“不变”)。
液态
240
不变
3.如图KT4-3-5所示是一些小冰块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共持续________min;加热至第4 min时,物质的状态为_________。
10
固态
4. 夏天,我们要喝冰凉的饮料,往往会在饮料中加入适量冰块,而不是直接加入与冰块质量相等的冷水。为了弄懂其中道理,小明做了“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KT4-3-6甲,给试管中的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KT4-3-6乙。
(1)由图乙可知:BC段的物质处于_____________(填“冰”“水”或“冰水混合”)状态,图像中a点的内能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点的内能。
(2)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得到图像中的DE段。由此判断可能是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在DE段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________(填“能”或“不能”)沸腾。
(3)结合实验图像可知:物质在BC段和DE段具有的共同特点:①继续吸热;②______________。
冰水混合
小于
低于
不能
温度不变
谢 谢(共7张PPT)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第1课时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一)
1. 以下关于蒸发与沸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B. 都是将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
C. 都要吸热,所以都有降温制冷作用
D. 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而沸腾只能在液体内部进行
B
2. 夏天很热时,我国很多城市候车站台便启用喷淋降温系统来缓解暂时的闷热。其工作原理是将水净化后,通过高压撞击进行雾化处理。当水雾在环境中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会________周围空气中大量的热量,从而起到净化空气、除尘、降温、保湿的效果。
汽化
吸收
3. 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 ℃,醋的沸点只有60 ℃,当温度达到______℃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_______(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_______℃,只有当__________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
60
不会
60
醋全部汽化
4. 徐老师和同学们在实验室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时,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KT4-2-1所示,则所测水的沸点为_______℃,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该处大气压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开始实验时烧杯内最好装入热水,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
97
小于
节约时间
5.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时,王丽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帮助王丽设计实验:在相同环境下(空气湿度、气流快慢相同),保持液体________、_________不变,对水和酒精进行比较,观察比较蒸发的快慢。
温度
表面积
谢 谢(共6张PPT)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4.4 升华和凝华
1.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屋顶的霜
B. 窗玻璃的冰花
C. 树枝上的雾凇
D. 水面上的冰
D
2. 在二十四节气的流转中,倒计时从“雨水”开始,到立春落定,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正式拉开大幕,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有关节气的谚语分析正确的是( )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
C
3.舞台上的烟雾是利用干冰在常温下迅速________成二氧化碳气体,________(填“吸收” 或“放出”)大量的热,使周围气温________,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成小水珠而形成的白雾。
升华
吸收
降低
液化
4. 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 ℃。碘的熔点为113.7 ℃。 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KT4-4-1甲的碘颗粒吸热会_______,图KT4-4-1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____;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________。(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升华
熔化
凝华
谢 谢(共7张PPT)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第2课时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二)
1.冬天抗疫值班医护人员护目镜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关于此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这是由于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导致的
B.这是由于水蒸气附着在镜片内侧导致的
C.这是由于外界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导致的
D.只需用眼镜布擦拭镜片外侧即可消除模糊不清
A
2.下面与露珠形成的物态变化过程相同的是( )
A
3.小汽车在冬天开空调时,因为车________(填“外”或“内”)的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珠,所以在挡风玻璃的_______(填“外”或“内”)侧有一层水珠,时间长了,这一层水珠面积太大,会影响驾驶员观察路面,消除这一层水珠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
液化
内
用热风吹这一层水珠
4.把烧红的铁棒突然插入冰冷的水中,会听到“噗噜噗噜”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迅速产生大量的“白气”,产生这些“白气”的主要原因:水先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了大量的水蒸气,再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大量的___________,这些“白气”就是__________。
沸腾
液化
小水珠
小水珠
5.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用环戊烷代替氟利昂进行工作的,如图KT4-2-2所示,液态的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经冷冻室时就会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接着环戊烷蒸汽在通过冷凝器时又会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汽化
吸收
液化
放出
谢 谢(共7张PPT)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4.1 从全球变暖谈起
1. 常用温度计的测量准确度(分度值)是1 ℃,而体温计的准确度可达0.1 ℃,体温计精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
A.体温计测量范围小
B.体温计的外形特殊,玻璃管的一边凸起有放大作用
C.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弯曲且特别细的缩口
D.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很细,其容积比玻璃泡的要小得多
D
2. 粗心的护士将示数为38 ℃的体温计仅消毒后就直接给病人测量体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体温计可以正常使用
B.测量任何病人的体温,结果都为38 ℃
C.若病人的体温高于38 ℃,则此体温计测得的示数会偏高
D.该体温计的示数可能正确
D
3. 如图KT4-1-1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图甲中冰的温度是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 图乙中水的温度是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
-2 ℃
零下2摄氏度
88 ℃
88摄氏度
4. 如图KT4-1-2所示,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_℃。 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
0.1
37.3
5.一支读数为37.5 ℃的体温计,没有甩就先后测甲、乙两人的体温,若他们的真实体温分别是36.2 ℃、39.2 ℃,经此体温计测量,甲的读数是___________;乙的读数是___________。
37.5 ℃
39.2 ℃
谢 谢(共5张PPT)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
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
A. 冰雪消融 B. 白雾茫茫
C. 霜打枝头 D. 滴水成冰
C
2. 如下图所示,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
D
3.如图KT4-5-1是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同时伴随着________;过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________,同时伴随着________。
汽化
吸热
液化
放热
谢 谢
C9
009(共8张PPT)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第1课时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一)
1. 下列对有关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冬季,湖水在结冰的过程中要吸热,这是凝固过程
B. 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是利用水凝固放热来防止菜被冻坏的
C. 夏天,乘坐有空调的公交车,车窗上有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水珠附着在玻璃内侧
D. 感冒发高烧时在身体上擦拭酒精是因为酒精的温度低
B
2.如图KT4-3-1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 ℃的开水降温至55 ℃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到55 ℃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广泛成称为“55°杯”。“55°杯”的工作原理是( )
A
A. 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B. 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C. 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D. 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3. 夏天,市场上的海鲜周围通常要放一些冰块,这是因为冰熔化时______,温度不变,从而使海鲜保持较低的_____。
4. 在我国“祝融号”火星车的顶部,有一个叫集热窗的装置,里面装有一种叫正十一烷的物质。这种物质在白天
温度高时为液态,夜间温度低时会________(填物
态变化名称)放热,从而起到控温作用。夜晚某一
个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KT4-3-2所示,此时的温
度为________℃。
吸热
温度
凝固
-8
5. 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温度/℃ 甲 70 72 74 76 78 67 78 78 81 84 87
乙 70 71 73 74 76 77 79 82 84 86 89
(1)该组同学在某一次观察中记录明显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
(2)甲物质在76 ℃时,处于_______(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
(3)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67
固体
吸收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