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8.《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课程导入
同学们,如果今年冬天台州下雪了, 你们会在雪天干什么?
现在我们来看看古代文人家庭在雪天都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吧。
说说你知道哪些与雪相关的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作者介绍
刘义庆(公元403--444年) 南朝宋文学家,南朝刘宋王朝宗室,彭城(今江苏苏州市)人,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 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欢招聚文学之士,所著除《世说新语》以外,还有《幽明录》《宣验记》等小说和文集,但已散佚。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门客编写的。
世说新语
它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由南朝宋刘义庆撰写,主要记载汉末到东晋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善于通过一言一行刻画人物肖像、精神面貌 ,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志”是记的意思。“志人小说”主要是记述人物言行事迹全书原分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何所似( )
差( ) 可拟( )
雪骤( )
柳絮( )
无奕( )
谢道韫( )
谢太傅( )
读一读,写一写
sì
chā
nǐ
zhòu
xù
yì
yùn
fù
阅读课文—合作探究
1.自由朗读,将课文读通读顺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朗读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重难点字词解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俄而雪骤
家庭聚会
讲解
大致 相比
不如 凭借、乘
不久,一会儿
文章的义理
急
古今异义:
古义:子侄辈
今义:专指儿子和女儿
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判断句、省略句)
儿女
特殊句式:
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
咏 雪
咏 雪
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2.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后来女子作诗的才气被称为“咏絮才” 。
《红楼梦》中“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就是这样。其中“咏絮才”指林黛玉。
“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咏 雪
谢氏家族是温馨、重视教育、长辈慈祥、晚辈聪颖的一家人。
天寒地冻之时,一家人聚集在一起聊天,场面温馨;长辈与晚辈讲论文义,表明其对教育的重视;“公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安与晚辈之间的亲密。
从《咏雪》一文 来看,谢氏家族是怎样的一家人?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泰山吟》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泰山是如此的雄伟高大,它那清秀的灵气直冲青天。它的山岩洞穴就仿佛是天然间隔的空虚宅院,寂寞无声,幽静深邃。它不是人间的工匠能够制造出来的,这是大自然造物所开发的高楼大厦。那变化莫测的风云气象究竟是什么东西,竟然使我的思想波动不定。我决定要离开这变化多端的人境,要搬到泰山上生活,在泰山上安享晚年。
之所以写出这么一首想在泰山上生活的诗,应该和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晋安帝隆安三年,也就是公元399年,乱臣贼子孙恩攻破会稽,杀了王凝之及其诸子,谢道韫只得寡居。而当时的东晋,政治矛盾十分尖锐,面对这样的政治环境,谢道韫不免有了想要逃离这里,隐居泰山的想法。于是这首《泰山吟》就表现出了谢道韫想归隐山林、颐养天年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