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单元测试( 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单元测试( 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5 18:2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年秋季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测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学校: 班级: 姓名: 总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8分)
wēi é   táo zuì   qín xián máng rén
( ) ( ) ( ) ( )
qín jiàn shà shí pǔ xiě bō tāo xiōng yǒng
( ) ( ) ( ) ( )
二、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句子中。(16分)
妙(  )生(  )  余音绕(  ) 天(  )之音  画龙点(  )
(  )妙(  )肖 笔走龙(  ) 行云(  )水 轻歌(  )舞
(  )(  )如生 黄钟大(  ) 巧夺天(  ) 高(  )流(  )
1.今天我听了一场音乐会,那美妙的音乐堪称是      ,听后有      三日不绝之感。
2.孙小刚爱画画,常常在关键之处有 之笔,使画之物 ,非常逼真。
三、形近字组词。(4分)
茵( ) 盲( ) 券( ) 腊( )
菌( ) 育( ) 卷( ) 蜡( )
四、选择题。(8分)
1、下列句子中,在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两项是( )( )。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尤所爱。
C.(牧童)拊掌大笑。 D.(杜处士)不可改也。
2、锺子期为什么“终身不复鼓琴”?( )
A.因为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
B.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
C.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已经没有配得上听他的琴的人了。
D.因为他太悲伤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B.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C.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
D.这,哪里还是戏剧 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 您说得太对了,这就是京剧中的杂技成分,自古如此如今还保留着。
4.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战国末期道家代表著作,战国末期吕不韦集合门客们编撰而成。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C.贝多芬,德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D京剧艺术强调真实,道具不能虚拟。
按要求写句子。(6分)
1.贝多芬花了一夜的工夫才记录完刚才即兴创作的《月光曲》。(缩句)
2.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为转述句)

3.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说说句子的意思)
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伯牙鼓琴》的主要人物是 和 。 相传他们是
时期的人。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 ”,用
“ ”比喻 。
2.高山流水,既是乐曲高妙的写照,更是知音难觅的象征。历代文人墨客,无不赞颂朋友间的深情厚谊。王勃说:“海内存知己, 。”高适说:“ ,天下谁人不识君?”王维借酒抒怀:“劝君更尽一杯酒, 。”李白更是对友情做出真切的表白:“桃花潭水深千尺, 。”
课内阅读(12分)
《月光曲》节选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 )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1.按原文填空。(6分)
2.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 )(1分)
  ①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②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③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3.用“ ”在文中画出实在事物,用“ ”画出联想的内容。(2分)
4.皮鞋匠的想象可以描绘成三幅画面,给每幅画的意境配上画名。(3分)
课外阅读(11分)
砸 锅
生活中,事儿没办好叫“砸锅”。人们为什么这么说,“砸锅”最初指的是什么,它是因何而来?
“砸锅”一词源于戏曲行业,是戏曲界的行话。在戏曲表演中,经常出现不同剧种的演员同台演出的现象,人们称这种现象为“两下锅”或“三下锅”。这里的“两”和“三”指的是两种、三种;“锅”自然指的是戏曲。“两下锅”“三下锅”指的就是不同剧种同台演出的表演形式。采取这种演出方式,并不是说各种戏曲杂糅在一出戏中演出,而是各戏种独立出演,保持自身戏曲风格,同台不同戏。通过这种形式,曲艺艺人们可以相互吸收借鉴其他戏曲流派的表演长处,完善自身戏曲的不足。
不同于上述表演形式,戏曲界还有另外一种“两下锅”。它是将两种戏剧风格融为一场戏剧中,即同一出戏剧中,前半场用一种曲风演出,后半场用另一种曲风演出。像这样的“两下锅”比较有名的戏曲有:京派名家梅葆玖与豫剧名家马金凤合演的《穆桂英挂帅》;京剧艺术家杨春霞与昆派艺术家蔡正仁合演的《桃花扇》;京派李宏图和汉剧李仙花合演的《蝴蝶梦》等。这种演出形式并不常见。
随着曲艺被广大国人接受,戏曲行业的一些行话也在大众中流传开来。“砸锅"开始指戏剧演出不成功,戏曲演员被观众喝倒彩,后渐渐引申为做事情失败。如今,人们早已经淡化了它在戏曲中的内涵,而专指事情办砸。
1.在括号内填上不同的量词。(3分)
一( )戏 一( )戏 一( )戏
2.找出第二自然段中的一对反义词。(2分)
( )——( )
3.“砸锅”一词源于戏曲行业是指 ,现在专指 。(2分)
4.对“两下锅”“三下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利用不同戏曲的表演长处在一出戏中演出。
B.各戏种独立出演,保持自身戏曲风格,同台不同戏。
C.两三种戏曲形式融为一场戏剧中。
5.除了上文中的戏名,你还知道哪些著名京剧的名字?(写出两个以上)(3分)
习作展示(25分)
在班级里,你的成绩也许并不起眼,然而,在操场上,你的球技却能让人大开眼界;在舞台上,你的歌声也许并不悠扬,然而,在宣传窗里,你的书法却令人赞叹不绝……生活中,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独特世界,自己的个性特长或爱好。
请以“我的一片天空”为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2)不少于450字;(3)不得在文中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