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生物、细胞、生物圈
热点一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使用是中考考查的一个重点内容,几乎每年都会考查,通常以选择题、识图作答题和综合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纵观近几年中考试题发现,本专题的考查正由单一知识点的考查向综合分析题的形式过渡,估计2013年的命题可能会在分析能力和专题综合等方面加大考查力度。
【例1】 下图分别为显微镜结构和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示例[⑦]反光镜)
(1)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在视野中已经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 ] ________。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而是在视野的右上方,应该把__________向__________移动,使物像位于视野中央。
(2)A、B所示两个细胞的主要不同之一是:A细胞质中含有____________,因而能够制造有机物,而B细胞不能。
(3)在“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两个实验中,开始时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______和__________。
(4)细胞结构中,[4]________中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
解析:(1)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已经找到物像,要使物像更清晰,应该转动[⑥]细准焦螺旋;由于显微镜成倒像,所以物与像的移动方向相反,物像偏在视野的右上方,物像应向左下方移动才能到达视野中央,临时装片应沿其相反方向移动,即向右上方移动。
(2)由图可知A是植物细胞,B是动物细胞,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是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内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3)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要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要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4)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
答案:(1)⑥ 细准焦螺旋 临时装片 右上方 (2)叶绿体 (3)清水 生理盐水 (4)细胞核
规律总结 本部分内容的考查角度及解题技巧:
1.目镜与物镜的区分:物镜上有螺纹,目镜上没有螺纹。
2.放大倍数与各种结构间的关系:倍数越大,目镜越短,物镜越长,视野越小,视野越暗,所看到的细胞体积越大,数量越少,物镜与玻片标本的距离越近。
3.物镜的改变与调节:当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观察时(前提:调节前物像清晰),只需转动细准焦螺旋。
4.区分细胞和气泡:一般来说,气泡在显微镜视野中显现为较黑。边缘较宽的图像,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是一片空白(见右图)。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就会变形或移动。
5.成像特点: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像,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正好相反;判断显微镜下的成像形状时,最简单的方法是将试卷旋转180°。
热点二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本部分内容在考查形式上多以选择题为主,偶尔有看图作答题和综合分析题等。在备考中要熟练掌握关于细胞生长、分裂、分化的特点,找出规律,来突破试题中易混淆的难点、重点。
【例2】 人体的生成发育是有阶段性和有程序的连续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量的变化,也有质的变化,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发育阶段,各阶段都有其一定的特点。请根据已有的学科知识和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人体的生命开始于__________;通过图1中的________(填写字母)过程后进行[D]__________形成组织、器官和系统。
(2)出生前的我舒适地生活在妈妈的________里,每时每刻都能通过______和胎盘从妈妈那儿获得营养。
(3)人们说我的耳垂像爸爸,这是一种遗传现象,科学证明人体内的遗传物质是细胞中的__________。
(4)进入青春期的我体格发育加速,也出现月经现象,这与性器官中的________分泌的雌性激素有密切的关系。我要积极锻炼,努力学习,不虚度青春好时光。
解析:人体的发育开始于受精卵的分裂;图中A、B、C过程属分裂,D过程属分化;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里,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胎儿通过脐带与胎盘发生联系;细胞核内的主要遗传物质是染色体,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第二性征的出现与性激素有关。
答案:(1)受精卵 A、B、C 分化 (2)子宫 脐带 (3)DNA (4)卵巢
规律总结 本部分内容的重点知识清单:
1.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多细胞生物体由小长大发育成熟的机理是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化使生物体形成不同层次。
3.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变化最大的是细胞核,主要体现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先复制加倍,然后均匀地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使新细胞的遗传物质与原细胞保持稳定。
4.单细胞生物体:所有细菌、单细胞植物——衣藻、单细胞动物―草履虫、单细胞真菌——酵母菌、无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
热点三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本部分内容的考查形式多种多样,细胞的各部分功能往往结合日常生活现象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如细胞膜的选择渗透性,细胞壁的支持作用,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核等等。大多数情况下是以识图题的形式,结合生物的光合、呼吸作用等综合考查。备考中要熟记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例3】 下面是小明在显微镜下观察并绘制出的甲、乙两个细胞图,请据图回答问题。(在[ ]内填写图中标号,__________上填写相应的文字)
(1)表示动物细胞的是图__________。
(2)图甲: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 ]__________,储存遗传信息的结构是[ ]_____。
(3)图乙:细胞核分裂时,[ ]__________的变化最明显,细胞分裂后产生的两个新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__________(相同或不同)。细胞分裂时所需要的能量由细胞的_________作用提供。
(4)图甲与图乙细胞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原因是细胞中没有__________(结构名称)。
解析:解答本题的思维流程可表示为:仔细观察图中的两个细胞,回忆并对比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以及细胞分裂的过程,从而分析思考,得出结果: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分裂时细胞核的变化最大,染色体先自我复制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
答案:(1)甲 (2)1 细胞膜 2 细胞核 (3)5 染色体 相同 呼吸 (4)叶绿体
方法归纳 识图作答是以生物特征图和生理、实验流程图为素材,把一些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而成。这类题目要求给生物的结构图、生理过程图等做出解释,或给尚未绘完的各种生物图填绘出该图缺少的部分,或根据题目要求自己绘图,然后据图回答一系列问题。这类题有如下特点:
①识图作答题是一种主观题型,是中考生物试卷中不可缺少的题型。这类题能体现对考生能力全面考查的宗旨。②识图作答题主要考查识图,辨认生物图的能力,观察能力、绘图技能以及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③识图作答题的作答多以填充题形式出现。
对待这类题目,识图是关键,理解是根本。应考技巧是:先入为主,顺着试题要求来作答,依次展开思路,使综合题变为单一题目,然后根据题目所赋分值,确定答题的详略程度,决定是否把分析过程和结果整理成答案。
热点四 生态系统
本部分内容考查形式以识图和分析说明为主,主要以食物网为依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所占分值较大。本部分内容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较大,因此有时会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如结合植物的三大生理活动与生态系统的功能关系考查物质循环的相关内容,有时联系环境问题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例4】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如果该系统中喷洒了含有有机汞的农药,体内残留有机汞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未体现出非生物成分和__________。
(3)图中几条食物链中,含营养级最多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通过__________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解析:每一条食物链都是开始于生产者,结束于最高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上,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因此生物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数量逐渐减少,有毒物质的积累逐渐增加;食物链和食物网仅仅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应该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能量进入生态系统并沿着食物链流动是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的。
答案:(1)草 蛇 (2)分解者(细菌、真菌或微生物) (3)青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 (4)光合
规律总结 本部分内容考查热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2)食物链的写法,计算食物链的方法;(3)营养级的判断及有毒物质的积累;(4)不同营养级上的生物数量的判断及生物之间的关系,不同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5)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及能量流动的特点;(6)物质循环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
1.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比例。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 )
2.碱蓬是生长在盐碱地里的一种绿色植物,其体内的盐分含量远远高于周围土壤溶液中的盐分含量,但它依然能够源源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盐分,这是由于______的作用( )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质 D.细胞壁
3.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了洋葱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并作了如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
①洋葱表皮细胞中央有较大的液泡 ②口腔上皮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③洋葱表皮细胞中有叶绿体 ④视野中有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 ⑤视野中光线过强时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⑥要想看到更多的细胞应换用放大倍数更大的目镜或物镜
A.①②④⑤ B.①③⑥ C.①③⑤⑥ D.①③④⑤
4.要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在下列的四个实验装置中,应该选择( )
5.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A.EV71病毒 B.痢疾杆菌 C.草履虫 D.酵母菌
6.奇松是黄山四绝中的一绝,下列图片中黄山松形态主要受______影响形成( )
A.气温 B.水分 C.阳光 D.土壤
7.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做法中,你认为哪项是错误的?( )
A.只有用肉眼观察到的情形才是真实的 B.观察时,必须实事求是
C.边观察边记录 D.观察时积极思考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生活也需要呼吸
B.动植物能自由运动自己取食,所以,动物是自己制造有机物
C.植物对外界刺激反应缓慢
D.细胞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营养,体积增大,属于生长现象
9.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时,重点应观察了解( )
A.植物的经济价值 B.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C.植物的形态结构 D.植物的生理功能
10.下列哪一项不是生命现象?( )
A.植物种子发芽 B.酵母菌由一个变成两个
C.蝌蚪长出后肢 D.水分进入细胞
11.下图是番茄细胞分裂、生长、分化的大致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过程表示__________,②过程表示__________,③④过程表示__________。
(2)通过图中③④过程可以看出,细胞__________是组织形成的具体过程,图中③过程形成番茄果实的______________组织,④过程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织。
(3)一个完整的番茄在植物体结构层次上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显微镜是精密的放大仪器,用来观察微小的物体。
(1)人类身体中最大的卵细胞直径约0.1毫米。在一台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看到其直径约为0.5厘米。则此时最有可能的镜头组合是__________。
A.5× 40× B.5× 10× C.10× 40× D.10× 10×
(2)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①取出显微镜时发现镜头脏了,可用干净的抹布擦一擦;②对光完成后,从目镜中能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这时的目镜、物镜、通光孔等应该在一条直线上;③为了保证观察的效果,撕取的洋葱鳞片叶应尽量大而厚;④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时,眼睛要从侧面看着物镜,直到物镜接近玻片;⑤视野中光线太暗时,可以转动反光镜,选择凹面镜;⑥视野中观察的细胞偏左下角。要移动到中心时,应向右上角移动玻片;⑦小华同学已看到清晰的细胞物像了,小英同学坐在她旁边,也想看清楚细胞,就将显微镜移动到自己的身前。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②④⑤⑥⑦ C.②④⑤⑥ D.②④⑤
(3)下图为绿色植物细胞模式图,跟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一般都能保持一定形状,是因为有__________。(填字母及名称)
(4)若被细菌感染而发炎,在显微镜下观察此人的血涂片时,则__________的数量会增多。
(5)观察小鱼尾鳍时发现红细胞单行通过某血管,则该血管是__________。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13.某学校一个生物科技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通过对一个稻田生态系统的观察,发现稻田里主要的生物有水稻、昆虫、青蛙、捕虫的小鸟等。他们绘制出了该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如下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含食物链有__________条。
(2)此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3)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其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水稻播种前应当测定种子的发芽率。重复测3次,取3次的__________作为测定结果。
(5)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通常水稻的产量较高,请你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专题提升演练
1.A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是消费者,乙、丙处于同一营养级,存在竞争关系,丁处于最高营养级。
2.A 盐分中的钠对盐地碱蓬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细胞膜具有选择渗透性。
3.A 洋葱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在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所用的镜头放大倍数越大,细胞体积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4.B 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地方,探究实验设计对照的过程中,除了实验变量,其余应是生物生存的正常条件。
5.A 病毒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6.C 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7.A 8.B 9.C 10.D
11.解析:①过程是形成相同的细胞,而且细胞数目加倍,属于分裂;②过程细胞体积增大,数量不变,属于生长过程;③和④过程表示相同的细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了形态、结构、功能上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细胞群,属于分化;③形成的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小,属于保护组织;④形成的组织,细胞体积较大,细胞壁薄,所含的营养物质多,属于营养组织;一个完整的番茄由多种组织按一定次序构成,并且具有一定功能,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
答案:(1)细胞分裂 细胞生长 细胞分化 (2)分化 保护 营养 (3)器官
12.解析:从0.1毫米到0.5厘米,物像放大了50倍;显微镜镜头的擦拭应该用擦镜纸;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是薄而透明的;要把位于视野左下角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向左下角移动;已经对好光的显微镜不能随便移动;细胞壁的支持作用使细胞保持一定的形状;体内有炎症的时候,血液中的白细胞会明显增多;毛细血管管腔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答案:(1)B (2)D (3)A细胞壁 (4)白细胞 (5)C
13.解析:食物链开始于生产者,结束于最高级消费者;食物链是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取平均值可以避免偶然性;水稻产量高是有机物积累增多的结果。
答案:(1)2 (2)物质和能量 (3)有机物和氧气 (4)平均值 (5)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