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同步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同步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5 18:53:2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同步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土壤发育最活跃的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生物 C.气候 D.地貌
2.(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土壤肥力较高的是( )
A.热带雨林地区土壤 B.东南丘陵的红壤 C.东北平原的黑土 D.黄土高原的黄土
3.(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属于提高土壤肥力的合理做法是( )
A.合理使用农家肥 B.大量施用化肥 C.持续耕作 D.海水灌溉
4.(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如图是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下列有关土壤形成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 B.地形直接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征
C.生物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 D.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
5.(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处赤道附近的亚马孙平原终年高温多雨,形成生物多样的热带雨林景观,发育成砖红壤。
据此完成下题。
在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环境下发育而成的砖红壤具有的特征是( )
A.有机质含量高 B.多为黑褐色 C.多呈碱性 D.土层厚度大
(2022·江苏·南京市中华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土壤有机质(SOM)是指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中的碳元素即为土壤有机碳(SOC)。土壤有机碳含量既与进入土壤的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质多少有关,也与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的有机物质的损失有关。表为“黑河中游(河西走廊中段)的湿地植被类型与土壤有机碳含量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土层深度(cm) 土壤有机碳(g/kg)
高草植被 低草植被
0-10 14.8 10.35
10-20 11.93 8.23
20-40 8.25 6.44
6.黑河中游湿地0-10cm土层位于土壤剖面的( )A.有机层 B.淋溶层
C.淀积层 D.母质层
7.影响高草植被与低草植被有机碳含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生物量 D.成土母质
8.(2021·山东·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高一阶段练习)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恢复和土地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为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图。据此完成:从土壤水分条件看,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 )
①缓坡②陡坡③阳坡④阴坡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9.(2021·黑龙江·肇州县实验高中高一阶段练习)自然发育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是( )
A.黑土 B.红壤 C.水稻土 D.寒漠土
(2021·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北京时间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嫦娥五号采取月球上的“月壤”和岩芯样本后,于12月17日凌晨成功降落在内蒙古。完成下面小题。
10.在嫦娥五号运行的空间范围内,最多的天体类型是( )
A.星际物质 B.行星 C.恒星 D.卫星
11.与地球土壤相比,“月壤”具有的特点是( )
A.质地更粗 B.含水量更高 C.不含有机质 D.微生物更多
(2021·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土壤有机碳经过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碳并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被称为土壤碳矿化。当土壤含水量较低时,土壤碳矿化能力随土壤含水量的升高而增强;当土壤含水量超过土壤碳矿化的最适含水量时,土壤碳矿化能力随土壤含水量的升高而减弱。下图示意黄河三角洲某盐沼湿地在不同降雨量试验处理下土壤释放二氧化碳通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试验初期,土壤释放的二氧化碳通量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减弱的趋势表明( )
A.土壤较干燥 B.土壤较湿润
C.降雨量较小 D.降雨量较大
13.试验后期,土壤释放的二氧化碳通量不再随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可能是由于( )
A.降水量不足 B.土质黏重
C.微生物活跃 D.土壤水分饱和
(2022·浙江·高一期中)茶树是富锰植物,一般来说,土壤中的锰元素含量越高,产出茶叶的锰含量也越高。图为我国某地茶园的土壤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不考虑人类活动,影响土壤中锰元素含量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成土母质 C.地形 D.生物
15.影响茶园土壤肥力大小的土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综合题
16.(2021·黑龙江·海林市朝鲜族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是由A____、B____C____、水分等物质组成。
(2)土壤中的矿物质(无机盐)源于____,包括岩石碎屑、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3)土壤中的有机质来源有哪些?____
17.(2022·贵州·镇远县文德民族中学校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土层分层示意图。
(1)写出土壤剖面图中A、B、C、D、E所代表的土层。.
(2)分析A层颜色较深的原因。
18.(2021·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实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据统计,全国每年因土壤污染而造成的各种农业经济损失合计约200亿元。下图为“全国土壤污染地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简述防治土壤污染的主要措施。
19.(2020·浙江·杭州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体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壤中有机质包括遗留在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如图中的__________和经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土壤中矿物养分的富集,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东北平原土壤非常肥沃,试分析其原因。
20.(2022·安徽·涡阳县第九中学高一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是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其形成和发展受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下图为森林土壤剖面图,图Ⅱ为草原土壤剖面图,图Ⅲ为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
(1)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在具有完整土壤分层中都具有的土壤层是____层和____层。
(2)不同的土壤质地存在差异。决定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
A.成土母质 B.气候 C.植物 D.地形
(3)分析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中腐殖质层的成因及影响其厚度的因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同步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土壤发育最活跃的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生物 C.气候 D.地貌
【答案】B
【详解】通过生物活动实现了有机质的积累和养分元素在地表的富集过程,因此成土过程实质上就是母质在一定条件下为生物不断改造的过程,没有生物的作用便没有土壤的形成,因此生物是土壤发生发展中最主要、最活跃的成土因素,B符合题意;成土母质、气候、地貌也会影响土壤形成,但不是最活跃的因素,排除ACD。故选B。
2.(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土壤肥力较高的是( )
A.热带雨林地区土壤 B.东南丘陵的红壤 C.东北平原的黑土 D.黄土高原的黄土
【答案】C
【详解】东北平原,植物生长茂密,秋冬枯枝落叶多,土壤有机质来源丰富;冬季气温较低,微生物分解慢,有机质积累多,即东北平原的黑土肥力较高,C正确。热带雨林地区,气候炎热,土壤有机质分解旺盛,再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土壤肥力差,A错误。东南丘陵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土壤淋溶作用强,且土壤有机质分解较快,土壤肥力较差,偏酸性,C错误。黄土高原的黄土,属于风力沉积而形成,土质疏松,含有一定的有机质和矿物质,但由于植被破坏,夏季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有所下降,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因素(有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气候因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时间因素(影响土壤层的厚度)以及人为因素等。
3.(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属于提高土壤肥力的合理做法是( )
A.合理使用农家肥 B.大量施用化肥 C.持续耕作 D.海水灌溉
【答案】A
【详解】合理利用农家肥,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故A正确;大量长期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故B错误;持续耕作,使土壤难以恢复肥力,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故C错误;海水灌溉,加剧土壤盐碱化,故D错误。故答案选A。
4.(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如图是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下列有关土壤形成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 B.地形直接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征
C.生物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 D.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
【答案】B
【详解】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A叙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有机质来源,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肥力性质,进而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C叙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成土因素的作用各不相同,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矿物成分和养分状况,D叙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过程,不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征,B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5.(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处赤道附近的亚马孙平原终年高温多雨,形成生物多样的热带雨林景观,发育成砖红壤。
据此完成下题。
在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环境下发育而成的砖红壤具有的特征是( )
A.有机质含量高 B.多为黑褐色 C.多呈碱性 D.土层厚度大
【答案】D
【详解】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土壤中矿物质淋溶作用强烈,有机质含量低,氧化铁等含量较高,颜色为砖红色,土层厚度大,质地黏重,呈酸性或强酸性,综上所述,D正确,故选D。
(2022·江苏·南京市中华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土壤有机质(SOM)是指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中的碳元素即为土壤有机碳(SOC)。土壤有机碳含量既与进入土壤的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质多少有关,也与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的有机物质的损失有关。表为“黑河中游(河西走廊中段)的湿地植被类型与土壤有机碳含量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土层深度(cm) 土壤有机碳(g/kg)
高草植被 低草植被
0-10 14.8 10.35
10-20 11.93 8.23
20-40 8.25 6.44
6.黑河中游湿地0-10cm土层位于土壤剖面的( )A.有机层 B.淋溶层
C.淀积层 D.母质层
7.影响高草植被与低草植被有机碳含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生物量 D.成土母质
【答案】6.A 7.C
【解析】6.由材料可知,黑河中游湿地高草植被和低草植被都是0-1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高;由材料可知,土壤有机碳含量既与进入土壤的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质多少有关,也与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的有机物质的损失有关,有机层是土壤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故黑河中游湿地0-10cm土层位于土壤剖面的有机层,A正确;淋溶层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低,B错误;淀积层常与淋溶层相伴存在,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位于土壤的较深处,C错误;母质层为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不含有机质,D错误。故选A。
7.表中信息表明,在同一深度条件下,高草植被条件下有机碳含量高于低草植被。材料信息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与进入土壤的生物残体等有机质多少有关,也与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的有机质损失有关。与低草植被相比,高草植被植株高,生物量生产量大,补充进入土壤的生物残体等有机质多,因此高草植被条件下有机碳含量高于低草植被,因此生物量是影响两类植被有机碳含量差异的主要因素,C正确;表中两种植被均位于我国河西走廊黑河流域中游某地,气候、地形、成土母质等条件相似,这些条件既不影响有机质补充,而且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差异不大,因此不是影响两类植被有机碳含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排除A、B、D。故选C。
【点睛】土层通常可分为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有机层是土壤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腐殖质层是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淋溶层是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低,色泽较淡,淀积层常与淋溶层相伴存在,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母质层和母岩层是土壤形成发育的原始物质基础,母质层为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母岩层为坚硬的岩石。
8.(2021·山东·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高一阶段练习)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恢复和土地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为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图。据此完成:从土壤水分条件看,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 )
①缓坡②陡坡③阳坡④阴坡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D
【详解】黄土高原植被生长与水分条件息息相关。水分条件越好,植被生长越好。根据甲图可知,同一深度,坡度缓的地方含水量更多;根据乙图可知,同一深度,阴坡的含水量更高,因此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阴坡、缓坡。①④正确,故选D。
【点睛】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1)空气:大气成分中对植物生长影响最大的是氧、CO2、水气和氮。空气中的氧气是植物进行作用的条件,而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1)水分:植物体内60%以上是水。水是构成植物体的最主要物质。植物根系和叶片均能吸收水分,参与植物的生理活动。
(2)适宜的温度: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与温度有关,一般植物生长适宜的气温是8-38℃。
(4)光照: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没有光,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养分:植物需要的养料很多,有碳、氢、氧、氮、磷、钾、钙、硫、镁、铁等10 多种元素。
9.(2021·黑龙江·肇州县实验高中高一阶段练习)自然发育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是( )
A.黑土 B.红壤 C.水稻土 D.寒漠土
【答案】A
【详解】黑土是在温带湿润气候草原草甸植被条件下形成的腐殖质土壤(腐殖质是一种有机质,腐殖质含量越高颜色越黑),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A正确;红壤是中亚热带生物气候旺盛的生物富集和脱硅富铁铝化风化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其偏酸偏瘦,有机质含量很低,B错;水稻土是人为水耕熟化、淹水种稻而形成的耕作土壤,与题意不符,C错;寒漠土是高山特有的冰碛地衣和流石滩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磷、钾以及碱解氮和速效磷均贫乏,D错。故选A。
【点睛】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世界上仅有三块黑土平原: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欧洲的乌克兰平原、亚洲的东北平原。
(2021·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北京时间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嫦娥五号采取月球上的“月壤”和岩芯样本后,于12月17日凌晨成功降落在内蒙古。完成下面小题。
10.在嫦娥五号运行的空间范围内,最多的天体类型是( )
A.星际物质 B.行星 C.恒星 D.卫星
11.与地球土壤相比,“月壤”具有的特点是( )
A.质地更粗 B.含水量更高 C.不含有机质 D.微生物更多
【答案】10.A 11.C
【解析】10.本题主要考查天体的类型。嫦娥五号运行的空间范围是地月系,没有恒星,也没有其他行星和卫星。行星际物质是指行星际空间极稀薄的气体和极少量的尘埃,地月之间应存在大量的行星际物质。A项正确。故选A。
11.本题主要考查土壤的形成因素。月球表面不存在大气,长期极大的昼夜温差促使岩石风化,覆盖在月球表面形成“月壤”。在不同的成土母质中,风化物颗粒大小不一,质地粗细没法直接比较。A错。月球表面也不存在生物和水源,因此,月壤中不含水分和有机质,也没有微生物。C项正确。故选C。
【点睛】土壤的形成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成土母质 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生物 没有生物的作用,就不可能形成土壤;生物残体形成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腐殖质;使营养物质在土壤表层富集;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气候 岩石风化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湿热地区土壤形成速度快于干冷地区,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更高;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干热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
地貌 山顶和山麓、阴坡和阳坡、迎风坡和背风坡因水热条件不同,发育的土壤不同;从山顶到低平洼地,依次为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
时间 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人类活动 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了耕作土壤,如水稻土。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可导致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土壤污染等。
(2021·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土壤有机碳经过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碳并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被称为土壤碳矿化。当土壤含水量较低时,土壤碳矿化能力随土壤含水量的升高而增强;当土壤含水量超过土壤碳矿化的最适含水量时,土壤碳矿化能力随土壤含水量的升高而减弱。下图示意黄河三角洲某盐沼湿地在不同降雨量试验处理下土壤释放二氧化碳通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试验初期,土壤释放的二氧化碳通量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减弱的趋势表明( )
A.土壤较干燥 B.土壤较湿润
C.降雨量较小 D.降雨量较大
13.试验后期,土壤释放的二氧化碳通量不再随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可能是由于( )
A.降水量不足 B.土质黏重
C.微生物活跃 D.土壤水分饱和
【答案】12.B 13.D
【分析】12.本题考查土壤释放的二氧化碳通量随降水的变化,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可知,土壤碳矿化能力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呈单峰变化,即随着含水量的升高,土壤矿化能力先增强后减弱。由图可知,试验初期,随着降雨量增大,土壤含水量增大,土壤释放的二氧化碳通量降低,说明在初始状态就已经进入了单峰曲线的下降段,即土壤水分超过土壤碳矿化的最适水分,随着土壤水分的继续增加,土壤碳矿化能力降低,土壤释放的二氧化碳通量降低。故B选项正确。
13.本题考查影响土壤释放的二氧化碳通量的主要因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当土壤水分饱和时,土壤含水量不再继续增加,雨水只能通过径流的形式排泄,此时降雨量不再影响土壤含水量,也不再影响二氧化碳通量。故D选项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土壤的相关知识。
(2022·浙江·高一期中)茶树是富锰植物,一般来说,土壤中的锰元素含量越高,产出茶叶的锰含量也越高。图为我国某地茶园的土壤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不考虑人类活动,影响土壤中锰元素含量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成土母质 C.地形 D.生物
15.影响茶园土壤肥力大小的土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4.B 15.B
【解析】14.土壤中的锰元素为土壤的矿物养分,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故锰元素主要来自成土母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影响茶园土壤肥力大小的土层是腐殖质层。由图可知,①为有机层,②为腐殖质层,③为淋溶层,④为母质层,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包括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
二、综合题
16.(2021·黑龙江·海林市朝鲜族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是由A____、B____C____、水分等物质组成。
(2)土壤中的矿物质(无机盐)源于____,包括岩石碎屑、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3)土壤中的有机质来源有哪些?____
【答案】(1) 矿物质 有机质 空气
(2)岩石的风化作用
(3)动植物的遗体、动物排泄物及其部分分解的有机质和腐殖质,以植物组织为主。
【分析】本题以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土壤的组成、土壤中矿物质、有机质的来源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地理实践力学科素养。
(1)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物质组成,其中含量最多的是矿物质,故A为矿物质;含量最少的是有机质,故B为有机质;因此,C为空气。
(2)
土壤的发育起始于岩石的风化。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疏松的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为土壤形成提供了最基本的矿物质和无机养分,包括了岩石碎屑、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3)
生物是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为土壤提供有机物。动植物的遗体、动物排泄物及其部分分解的有机质和腐殖质,是土壤中有机质的主要来源,且以植物组织为主。
17.(2022·贵州·镇远县文德民族中学校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土层分层示意图。
(1)写出土壤剖面图中A、B、C、D、E所代表的土层。.
(2)分析A层颜色较深的原因。
【答案】(1)A、B、C、D、E所代表的土层分别是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成土母质层、母岩层。
(2)大量有机质分解后积累形成颜色较深的腐殖质。
【分析】本大题以土层分层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土壤剖面分层结构、腐殖质层的成因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1)
读图可知,该土壤剖面分为五层,由上至下依次为腐殖质层(A)、淋溶层(B)、淀积层(C)、成土母质层(D)、母岩层(E)。
(2)
A层为腐殖质层,大量有机质分解后积累形成颜色较深的腐殖质,故所堆积而成的腐殖质层颜色较深。
18.(2021·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实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据统计,全国每年因土壤污染而造成的各种农业经济损失合计约200亿元。下图为“全国土壤污染地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简述防治土壤污染的主要措施。
【答案】(1)固体废弃物的堆放;污水灌溉;农药、化肥的施用;大气污染物沉降。
(2)发展生态农业;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加强污水治理,达标排放;加强对固体废弃物的分类处理;加强对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
【解析】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类在生产与生活过程中向环境排放了过多的有害物质,超越了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使这些有害物质在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聚集,其浓度达到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程度。
【详解】(1)根据污染物质的性质不同,土壤污染物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无机物主要有汞、铬、铅、铜、锌等重金属和砷、硒等非金属;有机物主要有酚、有机农药、油类、苯并芘类和洗涤剂类等。以上这些化学污染物主要是由污水、废气、固体废物、农药和化肥带进土壤并积累起来的。
(2)防治措施可以从合理使用农药、积极发展高效低残留农药、积极推广生物防治病虫害、合理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公众的土壤保护意识等方面分析,措施合理有效即可。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发展新技术,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的使用;污水集中处理以后再排放;加强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对已污染的土壤进行处理等。
19.(2020·浙江·杭州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体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壤中有机质包括遗留在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如图中的__________和经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土壤中矿物养分的富集,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东北平原土壤非常肥沃,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通过微生物、低等植物、高等植物对成土母质的不断改造;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2)枯枝落叶 腐殖质
(3)植物选择性吸收营养元素,储存在生物体内;植物的残体分解后又回到土壤表层。
(4)地势低平,长期接受河流沉积,土层厚;气候寒冷,微生物分解活动弱,有机质富集;植被茂盛,养分充足。
【解析】本题考查土壤形成基础知识及东北平原土壤非常肥沃的原因,较容易。
【详解】(1)形成土壤的因素众多,在其过程中,微生物、低等植物、高等植物对成土母质的不断改造具有重要意义。生物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2)腐殖质是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的胶体物质,一般为黑色或暗棕色,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腐殖质经过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形成氮素。故土壤中有机质包括遗留在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如图中的腐殖质和经过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形成的氮素。
(3)土壤中矿物养分的富集,主要是指植物选择性吸收营养元素,储存在生物体内;植物死亡后,植物的残体分解后又回到土壤表层。
(4)东北地区地势低平,长期接受河流沉积,土层厚;黑土广布,土壤肥沃,主要是因为东北地区植被茂密,枯枝落叶多,有机质来源丰富;气候冷湿,微生物活动较弱,分解作用缓慢,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点睛】
20.(2022·安徽·涡阳县第九中学高一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是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其形成和发展受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下图为森林土壤剖面图,图Ⅱ为草原土壤剖面图,图Ⅲ为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
(1)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在具有完整土壤分层中都具有的土壤层是____层和____层。
(2)不同的土壤质地存在差异。决定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
A.成土母质 B.气候 C.植物 D.地形
(3)分析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中腐殖质层的成因及影响其厚度的因素。
【答案】(1) 腐殖质 淋溶
(2)A
(3)成因:枯枝落叶和动物的遗体被微生物的分解。
影响厚度的因素:枯枝落叶的数量;气温高低对微生物活跃程度的影响;降水量所形成的淋溶强度;坡度大小和人类活动。
【分析】本题以森林、草原和完整土壤分层剖面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土壤的组成结构、土壤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对照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可以看到,草原土壤剖面图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森林土壤剖面图由五部分组成,分别为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枯枝落叶层并非土壤层,故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共同具有的土壤层是腐殖质层和淋溶层。
(2)
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A选项正确,排除其它选项。故选A。
(3)
腐殖质层位于枯枝落叶层的下方,植物的大量枯枝落叶及动物的遗体落在地表后,逐渐腐化,部分枯枝落叶、遗体被微生物分解,分解后所组成的物质为腐殖质层。
影响腐植层厚度的因素:枯枝落叶数量,其数量越多腐殖质层的多沉积可能越多。微生物的活跃程度,气温高的地区微生物活跃程度高,分解速度快,腐殖质沉积数量少;气温低的地区微生物活跃程度低,分解速度慢,腐殖质沉积数量。降水量大小,降水量多的地区,其淋溶强度大,地表冲刷能力强,腐殖质层沉积少;降水少的地区,其地表的淋溶强度弱,腐殖质层易被沉积。坡度大小,坡度小的地区易被沉积,坡度大的地区易流失。人类活动,受人类不合理的耕作及开发影响,腐殖质层可能会被破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