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植被与土壤类型多样。下图为我国两个不同地区自然土壤景观示意图。图中甲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平原广袤,以黑土、黑钙土为主;乙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山地丘陵,以红壤、砖红壤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甲地相比,乙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原因是( )
A.森林植被稀疏 B.降水淋溶作用强烈 C.微生物分解慢 D.成土母质矿物质少
2.甲、乙两地典型植被类型及其特征分别是( )
A.甲—常绿阔叶林——附生植物较少 B.乙—常绿阔叶林——垂直结构复杂
C.甲—落叶阔叶林——乔木叶片宽阔 D.乙—落叶阔叶林——乔木多革质叶片
【答案】1.B 2.C
【解析】1.甲地位于东北黑龙江,乙地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与甲地相比,乙地纬度地,微生物分解快,降水多,降水淋溶作用强烈,B正确,C错误。甲乙都是我国林区,森林植被差异不大,A错误。成土母质矿物质差异不大,D错误。故选B。
2.甲地典型植被类型是落叶阔叶林,附生植物较少,是乔木,叶片宽阔,C正确,A错误;乙地典型植被类型是常绿阔叶林,乔木多革质叶片,垂直结构复杂、附生植物较多的是热带雨林,BD错误。故选C。
【点睛】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成土母质: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2)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因素,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3)气候: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湿热地区的土壤形成速度比干冷地区快。(4)地貌:地貌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5)时间:在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6)人类活动:自然土壤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耕作土壤。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地土壤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土壤剖面垂直土层序号与名称的对应组合,正确是( )
A.①一成土母质层 B.②-淋溶层 C.③一腐殖质层 D.④一淀积层
4.土壤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其中,可以为土壤形成提供最基本的矿物质和无机养分的是( )
A.成土母质 B.地形 C.生物 D.气候
【答案】3.D 4.A
【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有机层是土壤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主要分布在表层,对应图中的①,A错误;腐殖质层是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分布在有机质层以下,对应图中的②,B错误;淋溶层是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低,色泽较淡,分布在腐殖质层之下,对应图中的③,C错误;淀积层常与淋溶层相伴存在,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分布在淋溶层之下,对应图示的④,D正确,故选D。
4.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A正确;地形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的作用于土壤,B错误;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C错误;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分、热量;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强度,D错误,该题选A。
【点睛】森林土壤剖面中,自地表向下依次为有机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腐殖质层(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淋溶层(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淀积层(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母岩层(坚硬的岩石)。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生物对土壤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活跃的因素 ②没有生物的作用,也可能形成土壤
③生物通过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富集 ④生物可以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过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与黑土相比,南方的红壤有机质含量低,原因是南方地区( )
A.土质疏松,草原为主,提供的腐殖质少 B.夏季高温多雨,土壤有机质不易积累
C.低山丘陵地形,海拔高,土壤发育差 D.种植需水量大的水稻,对土壤破坏大
【答案】5.C 6.B
【解析】5.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没有生物的作用,就不可能形成土壤,①正确、②错误,ABD排除;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通过生物循环,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③正确;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④正确,C正确。故选C。
6.与黑土所分布的东北地区比,南方地区夏季温度更高、降水更多,微生物活跃,土壤有机质不易积累,因此南方红壤有机质含量低,B正确。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南方红壤土质黏重,A错误;南方地区红壤区也有平原,地形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较小,C错误;人类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耕作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但种植水稻不是南方红壤有机质含量低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地形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山顶与山麓、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发育不同。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黑土、黑钙土集中分布的省区有( )
①黑②吉③辽④内蒙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黑土区土壤肥沃的原因正确的是( )
A.气候干旱利于有机质积累 B.气温低造成有机质分解慢
C.山地落叶阔叶林生长量大 D.水土流失增加有机质含量
【答案】7.A 8.B
【解析】7.根据图例可知,黑色表示黑土,浅黑色表示黑钙土,根据区域轮廓图可知,东部自北向南依次是黑龙江省,简称①黑,中部是吉林省,简称②吉,南部是辽宁省,简称③辽,大兴安岭位于④内蒙古,所以根据图可知,黑土、黑钙土集中分布的省区有黑和吉,辽和内蒙古少,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气候湿润,有机体量大,利于有机质积累,A错误。气温低造成有机质分解慢,B正确。黑土区土壤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草类的枯落物,C错误。水土流失会减少有机质含量,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主要有:成土母质、气候、地形、生物、人类活动等。
(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土壤是由岩石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过复杂的风化过程和成土过程而形成.是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综合作用的结果。下图为土壤形成过程的两大循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有( )
A.甲-海陆变迁 乙-水循环 丙-生物作用 丁-风化作用
B.甲-海陆变迁 乙-大气循环 丙-生物作用 丁-风化作用
C.甲-搬运作用 乙-大气循环 丙-变质作用 丁-侵蚀作用
D.甲-搬运作用 乙-水循环 丙-变质作用 丁-侵蚀作用
10.在土壤形成过程中( )
A.甲环节的迁移数量与内力作用无关 B.乙环节的迁移数量内陆一般高于沿海
C.丙环节的转变速度一般与海拔无关 D.丁环节的转变速度常与气候特征相关
【答案】9.A 10.D
【解析】9.甲由海底到达地表,为海陆变迁;乙将碎屑物质带到江河湖海,为水循环;丙为生物作用将无机物变成有机物;丁通过风化作用将块状岩石变成碎屑物质。故选A。
10.甲环节为海陆变迁,迁移数量与内力作用有关,A错误;乙环节为水循环,沿海水循环更活跃,故迁移数量一般高于内陆,B错误;丙环节为生物作用,海拔高的地区,生物量少,转变速度较慢,C错误;丁环节为风化作用,转变速度常与气候特征相关,D正确。故选D。
【点睛】土壤是在岩石、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①在风化作用下,养分的释放与流失,②在低等生物、微生物作用下,有机质积累,③在高等生物作用下,营养富集(有机质重新合成腐殖质)。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母质层上有四个土层,其中甲为( )
A.有机层,以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B.母岩层,为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C.淋溶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D.腐殖质层,以枯枝落叶为主
12.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影响土壤质地的主要因素为
A.成土母质 B.生物 C.地貌 D.人类活动
【答案】11.C 12.A
【解析】11.森林土壤剖面自上而下依次为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所以甲为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的淋溶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2.成土母质是形成土壤的基础,所以影响土壤质地的主要因素为成土母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回答问题。
13.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土母质与土壤肥力的关联最密切
B.绿色植物促进了土壤的形成
C.植物是土壤肥力的唯一来源
D.森林根系很深,树冠高大,直接提供土壤表层的有机质多
14.自然发育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 )
A.黑土 B.红壤
C.水稻土 D.寒漠土
15.在适宜的日照和温度条件下,岩石表面发育为“年幼”土壤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的沉积作用 B.风力的侵蚀作用
C.苔藓类生物活动 D.高等植物的生长
【答案】13.B 14.A 15.C
【解析】13.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的作用密切相关,但土壤中的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质;森林直接提供给土壤表层的有机质较少。故选B项。
14.选项中四种土壤分别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南方丘陵地区、南方水稻种植区和气候严寒干早地区。土壤有机质主要来自植物的枯枝落叶,高温多雨的气候会快速分解和淋失有机质,故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与植被覆盖率和气候有关。我国东北地区和南方地区植被覆盖率都较高,土壤有机质来源较多,但南方地区与东北地区相比,气温高,降水多,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不如东北地区多。干旱严寒地区植被较少,土壤发育程度低,有机质含量少。选A。
15.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岩石发育为土壤需要经过外力的风化作用形成成土母质,并有生物提供有机质,从而排除A、B选项。题中指出“年幼”土壤,高等植物的生长要求的条件较高,难以在成土母质上直接生长,而苔藓类等低等生物生命力较强,可以在成土母质上生长并提供一定的有机质。故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二、综合题
16.(2022·山东省青州实验中学高一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土土质松软,有机质含量高,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对黑土地的大规模开垦及农业生产中频繁翻耕,土壤结构发生变化,耕作层下方形成一层紧实的犁底层(左图),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21世纪初,东北地区农民在秋季玉米收获时,将秸秆粉碎并均匀覆盖在土壤表层,同时将秸秆高茬留在田地,减少对土壤的扰动,对土壤进行有效的修复和保护。右图示意东北地区气温、降水分布。
(1)从气候角度分析东北地区黑土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原因。
(2)说明紧实的犁底层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简述秸秆均匀覆盖、高茬留田对修复和保护黑土肥力的主要作用。
【答案】(1)气候湿润,植被覆盖率较高,地表枯枝落叶较多;纬度高,气温低,生物循环微弱(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2)紧实的型底层阻碍表层与底层十壤的水肥交换,影响十壤的通气、透水。不利于作物根系下伸。
(3)减少雨水、风对土壤的侵蚀,减轻土壤肥力的流失;截留雨水,减少蒸发,提高土壤水分含量;秸秆腐烂后增加土壤有机质。
【分析】本题以东北地区气温、降水分布图背景,结合我国东北黑土地开发利用情况,涉及了东北黑土特征及可持续利用的相关知识,注重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1)
说明气候对土壤有机质积累的影响,主要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进行分析。土壤有机质多来源于枯枝落叶及草本类植物;东北地区黑土有机质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气候为温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植物生长量大,不仅枯枝落叶多,且草甸草本植物繁茂,地上和地下均有大量有机残体进入土壤;由于纬度较高,气温低,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较慢,可使有机质在土壤中不断积累。
(2)
由图可知,犁底层是位于耕作层以下十分紧实的土层,它是在犁的长期挤压和降水时黏粒随水沉积作用下形成的。紧实犁底层的存在会阻碍作物根系向下生长,作物更易倒伏;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会阻碍土壤水分下渗;不利于表层与底层十壤的水肥交换,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3)
根据材料信息“东北地区实施农作物秸秆粉碎并均匀覆盖在土壤表层,同时将秸秆高茬留在田地”分析。秸秆均匀覆盖可以保护土壤,减轻风力及雨水对土壤的直接侵蚀,同时可以截留雨水,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腐烂后可为土壤提供有机质;秸秆高茬留在田地,可以削减风力,有利保存农田里的碎秸秆,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质,提高土壤的肥力。
17.(2022·安徽·合肥市第六中学高一期末)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下图为土壤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图示土壤形成的先后顺序。
(2)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是_________,对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起决定作用的是_________。
(3)从气候角度分析我国东北地区黑土特征的成因。
(4)与黏土相比,指出砂土质地的优缺点。
【答案】(1)②①④③
(2) 生物 成土母质
(3)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夏季高温多雨,植物生长迅速,积累大量有机质;冬季寒冷漫长,生物活动弱,大量枯枝落叶难以分解,形成深厚的腐殖质层,最终形成有机质含量高的黑土。
(4)优点:砂土成分以砂砾为主,通气、透水性强,易耕作。缺点:大孔隙多,保水、蓄水、保肥性能弱有机质易分解。
【分析】本题以土壤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土壤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
土壤形成过程:裸露的岩石不断被风化,在进一步的风化中, 开始出现低等的生物,接着慢慢出现地衣苔藓植物,地衣能够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最后出现森林草原,因此顺序为②①④③。
(2)
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也就是决定性因素。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3)
东北地区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雨热同期,利于植被生长,植被类型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植物生长较快,会产生大量的枯枝落叶,有机质积累量大;雨季较短,雨水对腐殖质的淋溶作用较弱;冬季较长,寒冷干燥,枯枝落叶多;再加上微生物活动弱,枯枝落叶分解缓慢,腐殖质积累较多,形成黑土。
(4)
优点:砂土通透性良好,质地疏松,土壤通风、透水性较好,故耕作方便。缺点:砂土的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养分易淋失,致使各种养分都较贫乏;土壤孔隙度大,保水、蓄水效果差。
18.(2022·广西玉林·高一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颗粒组成或机械组成是土壤重要的物理属性。下表为某温泉区土壤颗粒组成统计(单位g/kg)。
粒级 深度(cm) 最小值 最大值 均值
砂粒 0 15 554 908 752
15 30 520 929 787
30 60 646 924 818
60 100 651 959 844
100 300 1572 973 854
粉粒 0 15 35 177 96
15 30 2.5 200 91
30 60 25 174 86
60 100 18 174 80
100 300 16 195 75
黏粒 0 15 38 269 152
15 30 30 279 121
30 60 10 197 95
60 100 18 175 75
100 300 6 233 71
(1)该温泉区土壤的组成:砂粒含量最____、____含量最少、____的均值变化率最明显。
(2)该温泉区土壤可为生物生长提供____、____、____等。
(3)该温泉区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有成土母质、____、____、人类活动等。
【答案】(1) 多 粉粒 黏粒
(2) 水分 矿物质 有机质
(3) 生物 气候
【分析】本题以某温泉区土壤颗粒组成统计表为载体,主要涉及土壤颗粒组成和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1)
由表中数据可知,该温泉区土壤的组成中,砂粒含量最多,粉粒含量最少,均值变化率最明显的是黏粒。
(2)
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矿物质、有机质、水分主要是土壤提供。
(3)
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成土时间、人类活动等。本题材料无法看出地形和成土时间,因此,该温泉区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有成土母质、生物、气候、、人类活动等。
19.(2022·福建·莆田第二十五中学高一期末)下面上图为理想土壤成分的体积分数,下图为土壤的形成过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理想土壤组成物质名称为①____②____。
(2)从土壤质地来看,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是____,不易耕作的是____;决定土壤质地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
(3)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____,影响土壤肥力高低。
(4)山前平原土壤颗粒较____(填细或粗),而导致这一结果的主导因素是地貌。
(5)图中土壤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答案】(1) 矿物质 有机质
(2) 壤土 黏土 成土母质
(3)生物
(4)细
(5)D
【分析】本题以“理想土壤成分的体积分数”和“土壤的形成过程图”为材料,涉及土壤的组成、结构及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
土壤固体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其中理想土壤中矿物质占45%,有机质占5%。
(2)
从土壤质地看,土壤分砂土、壤土和黏土。壤土中所含的砂砾、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不仅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而且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黏土成分中黏粒占优势,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于耕作。决定土壤质地的最主要因素为成土母质: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破碎后形成的松散碎屑即为成土母质,它是物理性质被改变后所形成的风化物,也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的初始来源。母质含有可溶性矿物养分,但只能满足一些低等植物和微生物的需求,当低等植物和微生物不断进行代谢累积有机物质时,母质才具有肥力。
(3)
生物是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它为土壤提供有机物,从而改变了土壤的结构,形成肥力。
(4)
因为山顶土壤大部分为所在地区的岩石由于风化、水的侵蚀作用逐渐风化而成,基本上是未扰动的,所以土壤颗粒较粗;山前平原地区的土壤大部分是由于风、水流的搬送作用慢慢沉淀而成,所以比较细。
(5)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壤的形成过程如下:基岩经风化作用逐渐形成破碎的岩石;随着时间的推移风化的岩石逐渐形成成土母质;成土母质在风化的过程中,其表面逐渐形成腐殖质层;随着腐殖质层的加厚,土壤结构形态逐渐成熟。由以上分析可知土壤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④③,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021·河南·高二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为青藏高原某高山草甸某坡面的牧草生长季在不同海拔高度的气温、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多年变化统计图。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近年来该高山的气候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2)该高山海拔3600米处坡面的20厘米土壤湿度较其他海拔土壤湿度大。就此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1)逐渐变暖。自2010年至2013年,海拔3200,3400,3600和3800米的地方气温均上升。
(2)随着气温升高,冰雪融化量增多,3600米处坡度较缓,利于冰雪融水下渗,使土壤湿度增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1)根据图中四个海拔高度地区四个年份的气温变化特点,判断近年来该高山的气候变化趋势。读图可知2010—2013年该地不同海报的气温都略有上升,故推测其气候变化特征是变暖。
(2)根据图中信息得出,该高山海拔3600米处坡面的20厘米土壤湿度较其他海拔土壤湿度大这一事实;从气温与冰雪融水之间的关系入手,作出合理解释。气温升高,冰雪融水增多,且该处坡度较缓,地表径流流速慢,下渗多。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植被与土壤类型多样。下图为我国两个不同地区自然土壤景观示意图。图中甲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平原广袤,以黑土、黑钙土为主;乙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山地丘陵,以红壤、砖红壤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甲地相比,乙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原因是( )
A.森林植被稀疏 B.降水淋溶作用强烈 C.微生物分解慢 D.成土母质矿物质少
2.甲、乙两地典型植被类型及其特征分别是( )
A.甲—常绿阔叶林——附生植物较少 B.乙—常绿阔叶林——垂直结构复杂
C.甲—落叶阔叶林——乔木叶片宽阔 D.乙—落叶阔叶林——乔木多革质叶片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地土壤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土壤剖面垂直土层序号与名称的对应组合,正确是( )
A.①一成土母质层 B.②-淋溶层 C.③一腐殖质层 D.④一淀积层
4.土壤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其中,可以为土壤形成提供最基本的矿物质和无机养分的是( )
A.成土母质 B.地形 C.生物 D.气候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生物对土壤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活跃的因素 ②没有生物的作用,也可能形成土壤
③生物通过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富集 ④生物可以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过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与黑土相比,南方的红壤有机质含量低,原因是南方地区( )
A.土质疏松,草原为主,提供的腐殖质少 B.夏季高温多雨,土壤有机质不易积累
C.低山丘陵地形,海拔高,土壤发育差 D.种植需水量大的水稻,对土壤破坏大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黑土、黑钙土集中分布的省区有( )
①黑②吉③辽④内蒙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黑土区土壤肥沃的原因正确的是( )
A.气候干旱利于有机质积累 B.气温低造成有机质分解慢
C.山地落叶阔叶林生长量大 D.水土流失增加有机质含量
(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土壤是由岩石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过复杂的风化过程和成土过程而形成.是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综合作用的结果。下图为土壤形成过程的两大循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有( )
A.甲-海陆变迁 乙-水循环 丙-生物作用 丁-风化作用
B.甲-海陆变迁 乙-大气循环 丙-生物作用 丁-风化作用
C.甲-搬运作用 乙-大气循环 丙-变质作用 丁-侵蚀作用
D.甲-搬运作用 乙-水循环 丙-变质作用 丁-侵蚀作用
10.在土壤形成过程中( )
A.甲环节的迁移数量与内力作用无关 B.乙环节的迁移数量内陆一般高于沿海
C.丙环节的转变速度一般与海拔无关 D.丁环节的转变速度常与气候特征相关
(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母质层上有四个土层,其中甲为( )
A.有机层,以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B.母岩层,为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C.淋溶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D.腐殖质层,以枯枝落叶为主
12.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影响土壤质地的主要因素为
A.成土母质 B.生物 C.地貌 D.人类活动
(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回答问题。
13.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土母质与土壤肥力的关联最密切
B.绿色植物促进了土壤的形成
C.植物是土壤肥力的唯一来源
D.森林根系很深,树冠高大,直接提供土壤表层的有机质多
14.自然发育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 )
A.黑土 B.红壤
C.水稻土 D.寒漠土
15.在适宜的日照和温度条件下,岩石表面发育为“年幼”土壤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的沉积作用 B.风力的侵蚀作用
C.苔藓类生物活动 D.高等植物的生长
二、综合题
16.(2022·山东省青州实验中学高一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土土质松软,有机质含量高,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对黑土地的大规模开垦及农业生产中频繁翻耕,土壤结构发生变化,耕作层下方形成一层紧实的犁底层(左图),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21世纪初,东北地区农民在秋季玉米收获时,将秸秆粉碎并均匀覆盖在土壤表层,同时将秸秆高茬留在田地,减少对土壤的扰动,对土壤进行有效的修复和保护。右图示意东北地区气温、降水分布。
(1)从气候角度分析东北地区黑土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原因。
(2)说明紧实的犁底层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简述秸秆均匀覆盖、高茬留田对修复和保护黑土肥力的主要作用。
17.(2022·安徽·合肥市第六中学高一期末)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下图为土壤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图示土壤形成的先后顺序。
(2)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是_________,对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起决定作用的是_________。
(3)从气候角度分析我国东北地区黑土特征的成因。
(4)与黏土相比,指出砂土质地的优缺点。
18.(2022·广西玉林·高一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颗粒组成或机械组成是土壤重要的物理属性。下表为某温泉区土壤颗粒组成统计(单位g/kg)。
粒级 深度(cm) 最小值 最大值 均值
砂粒 0 15 554 908 752
15 30 520 929 787
30 60 646 924 818
60 100 651 959 844
100 300 1572 973 854
粉粒 0 15 35 177 96
15 30 2.5 200 91
30 60 25 174 86
60 100 18 174 80
100 300 16 195 75
黏粒 0 15 38 269 152
15 30 30 279 121
30 60 10 197 95
60 100 18 175 75
100 300 6 233 71
(1)该温泉区土壤的组成:砂粒含量最____、____含量最少、____的均值变化率最明显。
(2)该温泉区土壤可为生物生长提供____、____、____等。
(3)该温泉区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有成土母质、____、____、人类活动等。
19.(2022·福建·莆田第二十五中学高一期末)下面上图为理想土壤成分的体积分数,下图为土壤的形成过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理想土壤组成物质名称为①____②____。
(2)从土壤质地来看,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是____,不易耕作的是____;决定土壤质地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
(3)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____,影响土壤肥力高低。
(4)山前平原土壤颗粒较____(填细或粗),而导致这一结果的主导因素是地貌。
(5)图中土壤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20.(2021·河南·高二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为青藏高原某高山草甸某坡面的牧草生长季在不同海拔高度的气温、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多年变化统计图。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近年来该高山的气候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2)该高山海拔3600米处坡面的20厘米土壤湿度较其他海拔土壤湿度大。就此作出合理解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