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4.1自然灾害的成因同步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
①地势低洼,曲流多②季风气候,降水集中
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洪不畅④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 )
A.深挖河道 B.修筑大堤 C.植树造林 D.退耕还湖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欧洲西部的荷兰原有海岸沙丘因自然原因遭破坏,沿海低地涝灾风险增加。2011年荷兰人开始通过人工抛沙(从附近海域抽取泥沙输送到近岸形成新土地)对海岸进行综合整治。下图示意荷兰海岸沿52°N纬线地形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人工抛沙前,引发沿海低地涝灾风险增加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B.寒潮 C.风暴潮 D.泥石流
4.荷兰人通过人工抛沙对海岸进行综合整治获得的效益有( )
①增加陆地面积
②保护海岸生态环境
③方便船舶停靠
④保护原有海岸沙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16年5月4日以来,江南、华南及西南地区东部等地接连出现强降雨过程。6月30日以来,长江中下游等地遭受的洪涝、风雹、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截至7月7日9时统计已造成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1省(自治区、直辖市)83市(自治州)413个县(市、区)2902.9万人受灾,160人死亡,28人失踪,184万人紧急转移安置,91.9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5.6万间房屋倒塌,33.3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421.6千公顷,其中绝收560.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78.5亿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
①地势低洼,曲流多 ②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洪不畅 ④经济落后,工业用水量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下列属于个人或家庭防洪准备的是( )
①训练爬高能力、快跑能力 ②预备钢制家具 ③听汛期天气预报 ④准备逃生物资 ⑤学会游泳、划船 ⑥学习救生演习的知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⑥ D.②④⑤⑥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干旱是对台湾岛生产和生活危害最大的气象灾害。2021年3月以来,台湾日月潭因缺水“见底”的新闻频频出现,引发了人们对台湾旱灾的关注。下图示意台湾岛多年降水的月平均分配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台湾岛干旱灾害使水循环环节( )
A.降水量增多 B.下渗量减少 C.蒸发量增大 D.径流量增大
8.造成台湾岛干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年均降水量较少 B.生产用水总量大 C.气温高蒸发量大 D.降水季节变化大
9.以下缓解台湾旱灾的措施中最不可行的是( )
A.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B.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C.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D.发展节水农业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随着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干旱、洪涝事件发生的强度和频率不断增大,并且干旱洪涝常连续发生,形成旱涝急转现象。我国西南地区是旱涝急转的多发区域。左图为我国西南部分气象站点分布及生态分区,右图为我国西南地区部分站点旱涝急转发生次数年内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有关我国西南地区旱涝急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旱转涝集中发生在夏秋季 B.涝转旱集中发生在春夏季
C.旱转涝和涝转旱频次相同 D.冬季的重度急转最为严重
11.图示区域西部易发旱涝急转的主要原因是( )
A.暖湿气流和焚风效应影响 B.森林破坏,气候失调
C.登录台风数量多,影响大 D.冬春季节寒潮影响大
12.旱涝急转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的影响远大于单一的干旱或洪涝灾害。对其危害描述正确的是
①威胁区域粮食安全 ②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③改变区域气候类型 ④植被覆盖率明显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21年12月23日至26日,新一轮寒潮天气开始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达12~14℃。寒潮过境后,中东部地区气温距平创2021年新低(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关于寒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寒潮使作物遭受冻害且春秋季危害最大
B.侵入我国的寒潮多从西伯利亚、蒙古而来
C.寒潮常带来严寒、大风、降雪和霜冻天气
D.寒潮是高压系统直接控制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14.青藏高原几乎不受寒潮影响的原因是( )
A.地势高 B.纬度低 C.距海近 D.人类活动少
15.(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根据地震波传播的特点,人们总结了地震救援领域的“黄金12秒”,即地震发生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10多秒的时间,这样在低楼层的居民可以迅速逃离。下图为地震构造示意图,“黄金12秒”利用的原理是( )
A.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很慢 B.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慢
C.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D.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慢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的自然灾害都会导致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共24分)
(1)我国东部季风区洪涝灾害多发,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并写出应对措施。
(2)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我国华北地区的旱情以____季最为突出,说明其主要原因____。
(3)台风是我国夏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但它在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有益的影响,试说明其主要表现。
(4)我国华南地区虽然纬度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分析其原因。
17.(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春,受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遭受百年来最严重的旱情。2016年3月15日,应越南政府请求,我国云南澜沧江景洪水电站开闸放水,当日下泄水流量达到2190m3/s。澜沧江—湄公河是流经六国的国际性河流,被称为“东方的多瑙河”。下图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图。
(1)分析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遭受百年来最严重旱情的原因。
(2)分析这次旱情对湄公河下游河段自然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
(3)对于国际性河流的开发利用,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18.(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水乡也缺水?”。读浙江省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按照国际标准,年人均水资源量在1000~2000立方米的为中度缺水地区,而浙江人均水资源量是1702立方米。
材料二:近几个月来,浙江省遭遇旱情引发关注,杭州、温州、台州、宁波、舟山、部分山区、海岛旱情持续发展。多地限水,多途径增加水资源补给,紧急开展取水工程建设,部分县市水库已暂停发电。
材料三: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气温和降水数据。
年/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多年平均 气温℃ 24.8 28.8 28.1 23.7 18.2 12.2 6.3 4.3
降水(mm) 226.5 185.2 164.2 123.5 71.2 69.7 49.2 80.9
2020~2021年 气温℃ 26.2 26.7 30.6 23.5 18.9 14.7 6.9 6.3
降水(mm) 369.8 452.5 86 201 36 36.8 22.4 14.6
(1)概述浙江省地形特征。
(2)指出浙江中度缺水的症结,并从降水和气温角度分析分析此次浙江出现大面积旱情的原因。
(3)通常旱情对山区及海岛影响较大,请分别加以分析。
(4)为保障居民生活用水,浙江各地方政府在面对此次旱情时可以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19.(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超级气旋风暴(相当于超强台风)“锡德”给孟加拉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使孟加拉国近1900人丧生,孟加拉国宣布这次灾难为“国家灾难”。
材料二 孟加拉国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的三角洲上,超过85%的国土为冲积平原,全国平均海拔不足10米,易受风暴潮侵袭。如下图所示。
(1)孟加拉湾为什么是风暴潮多发区?
(2)风暴潮对沿岸地区有哪些破坏作用?
(3)为什么该地区风暴潮过后容易暴发瘟疫?
(4)利用上述材料说明本次灾害发生的特点。造成该地区巨大人员伤亡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20.(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飓风是形成于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地区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热带气旋(中心附近风力达到12级或以上)。广阔的洋面、充足的热量、水分对热量的持续传输和地转偏向力是飓风形成的关键条件。墨西哥湾沿岸平原经常受到来自北大西洋飓风的影响,墨西哥湾水温比同纬度大西洋高出2~3℃,飓风在经过墨西哥湾时和登陆后,势力有显著变化。下图为墨西哥湾区域示意图。
(1)与同纬度大西洋相比较,简述墨西哥湾水温较高的原因。
(2)分析水分对热量的持续传输在飓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分别说明在经过墨西哥湾和登陆后两个过程中飓风势力的变化,并解释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4.1自然灾害的成因同步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
①地势低洼,曲流多②季风气候,降水集中
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洪不畅④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 )
A.深挖河道 B.修筑大堤 C.植树造林 D.退耕还湖
【答案】1.A 2.B
【解析】1.由图的信息可知,图示为荆江河段,地势低洼,曲流多,排水不畅。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是其易发洪水原因之一。①②正确;荆江是长江干流的一段,有入海河道。另外本地支流不多。③④错误;故选A
2.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修筑大堤,B正确。植树造林,退耕还湖主要是针对中下游多洪水灾害而采取的措施,CD错误;深挖河道工程量大,对河道会产生隐患,A错误。故选B。
【点睛】荆江治理的方法:一是加强荆江大堤,二是修建分蓄洪区,并将下荆江截弯取直,以分减荆江洪水,提高荆江的宣泄能力,同时计划在上游修建水库。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欧洲西部的荷兰原有海岸沙丘因自然原因遭破坏,沿海低地涝灾风险增加。2011年荷兰人开始通过人工抛沙(从附近海域抽取泥沙输送到近岸形成新土地)对海岸进行综合整治。下图示意荷兰海岸沿52°N纬线地形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人工抛沙前,引发沿海低地涝灾风险增加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B.寒潮 C.风暴潮 D.泥石流
4.荷兰人通过人工抛沙对海岸进行综合整治获得的效益有( )
①增加陆地面积
②保护海岸生态环境
③方便船舶停靠
④保护原有海岸沙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3.C 4.B
【解析】3.该地纬度较高,不受台风影响,A错误;寒潮是冬季风带来的强冷空气入侵,该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基本不受寒潮影响,B错误;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且下暴雨的时候更易发生,该地地势低平,降水强度小,没有泥石流影响,D错误;常年盛行西风为迎岸风,冬季风力较大,沿海易受到风暴潮的侵袭,引发沿海低地涝灾风险增加,C正确。故选C。
4.根据图示信息,人工抛沙后新土地高出海平面,增加了陆地面积,①正确;受到新沙丘的阻挡,原有海岸沙丘受破坏的几率减小,保护原有海岸沙丘和海岸生态环境,②、④正确;人工抛沙后沿岸海水变浅,不利于船舶停靠,③错误。故选B
【点睛】风暴潮形成的条件:一是有利的地形,即海岸线或海湾地形呈喇叭口状,海滩平缓,使海浪直抵湾顶,不易向四周扩散。二是持续的刮向岸的大风,由于强风或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对海面作用,导致海水急剧升降。三是逢农历初一、十五的天文大潮,它是形成风暴潮的主体。当天文大潮与持续的向岸大风遭遇时,就形成了破坏性的风暴潮。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16年5月4日以来,江南、华南及西南地区东部等地接连出现强降雨过程。6月30日以来,长江中下游等地遭受的洪涝、风雹、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截至7月7日9时统计已造成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1省(自治区、直辖市)83市(自治州)413个县(市、区)2902.9万人受灾,160人死亡,28人失踪,184万人紧急转移安置,91.9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5.6万间房屋倒塌,33.3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421.6千公顷,其中绝收560.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78.5亿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
①地势低洼,曲流多 ②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洪不畅 ④经济落后,工业用水量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下列属于个人或家庭防洪准备的是( )
①训练爬高能力、快跑能力 ②预备钢制家具 ③听汛期天气预报 ④准备逃生物资 ⑤学会游泳、划船 ⑥学习救生演习的知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⑥ D.②④⑤⑥
【答案】5.A 6.B
【解析】5.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夏季多暴雨;中下游多平原,地势低平,荆江河段素有“九曲回肠”之称,河道弯曲,洪水难以下泄,①②正确。长江有天然入海河道,③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达,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量大,④错误。故选A。
6.持续强降水天气易造成地势低洼处洪涝灾害多发。为保障生命安全,应注意训练爬高能力,学会游泳、划船,学习救生演习的知识,以便在洪涝灾害发生时展开自救;应注意收听汛期天气预报,暴雨季节不去山区郊游,提前准备逃生物资。①③④⑤⑥正确。预备钢制家具对个人或家庭防洪作用不大,②错误。故选B。
【点睛】洪涝灾害的成因:①来水大。影响因素:气候——降水多,降水变率大,如季风气候;水系——流域面积大,支流多,入海口少;植被—植被覆盖率低。②排水不畅。影响因素:地形——地势低洼,不易排出;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河道淤积;占用河道。③调洪蓄洪能力差。影响因素: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干旱是对台湾岛生产和生活危害最大的气象灾害。2021年3月以来,台湾日月潭因缺水“见底”的新闻频频出现,引发了人们对台湾旱灾的关注。下图示意台湾岛多年降水的月平均分配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台湾岛干旱灾害使水循环环节( )
A.降水量增多 B.下渗量减少 C.蒸发量增大 D.径流量增大
8.造成台湾岛干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年均降水量较少 B.生产用水总量大 C.气温高蒸发量大 D.降水季节变化大
9.以下缓解台湾旱灾的措施中最不可行的是( )
A.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B.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C.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D.发展节水农业
【答案】7.B 8.D 9.A
【解析】7.干旱灾害发生时当地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AD错误,B正确。干旱发生时土壤中水分不足,蒸发量较小,C错误。故选B。
8.由台湾岛多年降水的月平均分配状况可知,台湾岛是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水旱灾害频发,D正确。由图可知,台湾岛全年均降水量较大,不是台湾岛干旱的原因,A错误。生产用水总量大不是自然原因,B错误。气温高蒸发量大,但不一定出现干旱,C错误。故选D。
9.台湾岛四面环海,大规模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周边海水入侵,符合题意,A正确。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展节水农业,可以缓解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缺水状况;修建水库调节径流,可以缓解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不符合题意,BCD错误。故选A。
【点睛】干旱:旱灾指因气候严酷或不正常的干旱而形成的气象灾害。一般指因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或歉收,从而带来粮食问题,甚至引发饥荒。同时,旱灾亦可令人类及动物因缺乏足够的饮用水而致死。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随着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干旱、洪涝事件发生的强度和频率不断增大,并且干旱洪涝常连续发生,形成旱涝急转现象。我国西南地区是旱涝急转的多发区域。左图为我国西南部分气象站点分布及生态分区,右图为我国西南地区部分站点旱涝急转发生次数年内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有关我国西南地区旱涝急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旱转涝集中发生在夏秋季 B.涝转旱集中发生在春夏季
C.旱转涝和涝转旱频次相同 D.冬季的重度急转最为严重
11.图示区域西部易发旱涝急转的主要原因是( )
A.暖湿气流和焚风效应影响 B.森林破坏,气候失调
C.登录台风数量多,影响大 D.冬春季节寒潮影响大
12.旱涝急转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的影响远大于单一的干旱或洪涝灾害。对其危害描述正确的是
①威胁区域粮食安全 ②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③改变区域气候类型 ④植被覆盖率明显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0.D 11.A 12.A
【解析】10.结合材料读图分析,旱转涝集中发生在春夏季节,A错误;涝转旱集中发生在夏秋季节,B错误;旱转涝和涝转旱的频次不相同,C错误;冬季重度急转的频次比其他季节高,D正确。故选D。
11.读图分析,图示区域西部位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纵列分布,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降水丰沛易发生涝灾,气流越过山坡后下沉增温形成焚风效应,易发生旱灾,A正确;森林破坏对局部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导致旱涝急转的主要原因,B错误;该区域基本不受台风和寒潮的影响,CD错误。故选A。
12.旱涝急转的影响远大于单一的干旱或洪涝灾害,一般更易引发山洪爆发、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会严重威胁区域的粮食安全,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①②正确;不会改变区域的气候类型,③错误;对植被会造成一定的破坏,但不会导致植被覆盖率明显下降,④错误。故选A。
【点睛】“旱涝急转”在气象水文学上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流域发生较长时间干旱时,突遇集中强降雨而出现的一种由旱急转为洪涝的自然现象。“旱涝急转”时一般更易引发山洪爆发、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21年12月23日至26日,新一轮寒潮天气开始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达12~14℃。寒潮过境后,中东部地区气温距平创2021年新低(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关于寒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寒潮使作物遭受冻害且春秋季危害最大
B.侵入我国的寒潮多从西伯利亚、蒙古而来
C.寒潮常带来严寒、大风、降雪和霜冻天气
D.寒潮是高压系统直接控制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14.青藏高原几乎不受寒潮影响的原因是( )
A.地势高 B.纬度低 C.距海近 D.人类活动少
【答案】13.D 14.A
【解析】1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寒潮的叙述中,寒潮促使作物遭受冻害且春秋季危害最大,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侵入我国的寒潮多从西伯利亚、蒙古而来,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寒潮常带来严寒、大风、降雪和霜冻天气,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寒潮是冷锋天气系统直接控制形成的灾害天气,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14.根据所学知识,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很难受到冬季风影响,几乎不受寒潮影响,A正确。与纬度低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B错误。与距海近、人类活动少关系不大,CD错误。故选A。
【点睛】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摄氏度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5摄氏度以下,则称此冷空气爆发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
15.(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根据地震波传播的特点,人们总结了地震救援领域的“黄金12秒”,即地震发生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10多秒的时间,这样在低楼层的居民可以迅速逃离。下图为地震构造示意图,“黄金12秒”利用的原理是( )
A.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很慢 B.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慢
C.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D.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慢
【答案】B
【详解】传播速度纵波每秒钟5~6千米,横波每秒3~4千米,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都很快,A错误;纵波能引起地面上下跳动,横波能引起地面水平晃动,相比而言,横波的破坏性大得多,危险得多,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慢,为低楼层的居民可以迅速逃离赢得了宝贵的“黄金12秒”,B正确;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不是形成“黄金12秒”的原因,C错误;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D错误。故选B。
【点睛】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的自然灾害都会导致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共24分)
(1)我国东部季风区洪涝灾害多发,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并写出应对措施。
(2)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我国华北地区的旱情以____季最为突出,说明其主要原因____。
(3)台风是我国夏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但它在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有益的影响,试说明其主要表现。
(4)我国华南地区虽然纬度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分析其原因。
【答案】(1)我国东部季风区多为热带、亚热带或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量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道弯曲,河床淤塞;河流众多,河网密布。
措施:加强对洪涝灾害的监测和预报;修建水库、堤坝;提高防洪意识;退耕还湖、保护植被;兴修水利工程。(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2) 春 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强烈;而降水少;春季是农作物播种和生长的时期,需水量大。
(3)带来丰沛的降水,缓解旱情;有助于降温解暑。
(4)冷空气势力强(或春季阴雨天气多);农事活动早。
【分析】本题以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为材料,涉及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
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多且集中于夏季,暴雨集中;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我国东部季风区河网密布,河流众多;东部季风区河流河道弯曲,河床淤积严重,多为地上河,加剧了洪涝灾害发生频率。
(2)
干旱在我国的影响也较大,但各地出现的时间不同,在华北主要出现在春季,其主要原因有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强;春季我国锋面雨带还没有推移到华北地区,降水少;春季是农作物播种和生长时期,需水量大,加剧了春旱等。
(3)
在夏秋季节,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由于经常受到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容易形成高温少雨的天气,造成高温和干旱。而台风可以带来丰沛的降水,缓解旱情,同时又可以降低温度,缓解夏季东南沿海地区的高温天气。
(4)
华南地区由于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春节回温较早,农事安排较早,而一旦北方冷空气较强,也会使农作物受到影响。
17.(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春,受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遭受百年来最严重的旱情。2016年3月15日,应越南政府请求,我国云南澜沧江景洪水电站开闸放水,当日下泄水流量达到2190m3/s。澜沧江—湄公河是流经六国的国际性河流,被称为“东方的多瑙河”。下图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图。
(1)分析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遭受百年来最严重旱情的原因。
(2)分析这次旱情对湄公河下游河段自然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
(3)对于国际性河流的开发利用,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答案】(1)越南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量较大,是旱季;春季农作物需水量大;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需水量大;我国云南省在湄公河的上游地区,建设水电站蓄积了一定的水量;受强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加剧了越南南部春季的干旱程度。
(2)湄公河下游河段流量减少,流速变缓和水位下降;含沙量减少,湄公河三角洲面积增速减缓;引起海水入侵,水质变差,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变差等。
(3)①以合作、互相谅解和互相尊重各国利益为前提,建立各种国际管理机构,负责流域内的综合开发和全面治理等;②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③加大流域的开放深度和开发力度,快速提高流域经济总体实力;④因地制宜,选择合理开发战略;⑤高度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切实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⑥建立资源分配机制,包括水资源、水能资源、航道资源等。
【分析】本题以越南湄公河流域遭受旱灾为材料,设置了三个小题,涉及到旱灾成因分析、旱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国际性河流开发利用的措施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1)
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遭受百年来最严重旱情,主要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两个方面来分析。越南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春季雨季尚未到来,降水少,河流流量小;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导致水源消耗快;春季农作物播种和灌溉用水量大;湄公河三角洲人口稠密,生活和工业用水量都大;从材料可知,当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加剧了越南南部春季的干旱程度;我国在云南省境内修建了水电站,蓄积了一定的流量。
(2)
旱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可以从地形地貌、水文特征、土壤与生物等方面加以分析。该区域这次发生旱情期间,降水少,河流流量减少;水位下降流速变慢;含沙量减少;河口三角洲泥沙沉积减少,海水对岸线的侵蚀加强;入海水量减少,导致海水倒灌,水质变差;流量减少影响水生生物活动,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变得恶劣。
(3)
国际河流的开发,对外涉及与邻国的关系问题,对内牵涉到边疆地区的发展问题,情况复杂,因此,应以合作、互相谅解和互相尊重各国利益为前提,开展河流的开发和利用;要建立国际管理机构,统一协调和负责流域内的综合开发和全面治理等;从国家战略出发,抓紧制定国际河流的规划;从国家需求出发,加快国际河流的开发利用;在满足国家需求的情况下保持和发展与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因地制宜,选择合理开发战略;高度重视对环境的保护等等。
18.(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水乡也缺水?”。读浙江省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按照国际标准,年人均水资源量在1000~2000立方米的为中度缺水地区,而浙江人均水资源量是1702立方米。
材料二:近几个月来,浙江省遭遇旱情引发关注,杭州、温州、台州、宁波、舟山、部分山区、海岛旱情持续发展。多地限水,多途径增加水资源补给,紧急开展取水工程建设,部分县市水库已暂停发电。
材料三: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气温和降水数据。
年/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多年平均 气温℃ 24.8 28.8 28.1 23.7 18.2 12.2 6.3 4.3
降水(mm) 226.5 185.2 164.2 123.5 71.2 69.7 49.2 80.9
2020~2021年 气温℃ 26.2 26.7 30.6 23.5 18.9 14.7 6.9 6.3
降水(mm) 369.8 452.5 86 201 36 36.8 22.4 14.6
(1)概述浙江省地形特征。
(2)指出浙江中度缺水的症结,并从降水和气温角度分析分析此次浙江出现大面积旱情的原因。
(3)通常旱情对山区及海岛影响较大,请分别加以分析。
(4)为保障居民生活用水,浙江各地方政府在面对此次旱情时可以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答案】(1)山地和丘陵面积广大,平原面积狭小;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及沿海地区。地势特征: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
(2)浙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存在时空差异,秋冬季节降水较夏季少;入秋以来,浙江省降水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缺乏有效的水资源补给;入秋以来,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蒸发量较常年偏大。
(3)山区地势高,交通不便,一旦发生旱情,供水难度较大;沿海岛屿不与大陆相连,输水难度大,且少河流湖泊,缺乏自然界有效的淡水供给。
(4)增加补给(开源):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沿海及岛屿可加大海水淡化力度;有条件的地区打井取水。减少消耗(节流):暂时停止或限制道路洒水、游泳场、浴场、电镀等高耗水行业用水。调水:控制水库发电用水,保障调水库容;开展应急取水工程建设,从河道和水库抽水保障居民用水。
【分析】本大题以浙江省年人均水资源量和杭州市富阳区气温和降水数据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形特征的描述和干旱的原因、影响,以及采取的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图文信息获取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综合思维、人地协调等学科核心素养。
(1)
根据浙江省地形图可知,浙江省大部分地区都在200m和500m以上,山地和丘陵面积广大,平原面积狭小;海拔小于200m以下的地区为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及沿海地区。由此可知,浙江省整体地势特征为西南高东北低,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
(2)
缺水的原因主要从降水与蒸发的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浙江省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可知,浙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存在时空差异,降水集中在夏季,秋冬季节降水较夏季明显减少,造成秋冬季节水量少,出现旱情。2020-2021年入秋以来,浙江省降水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缺乏有效的水资源补给,可利用水量较少。同时入秋以来,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蒸发量较常年偏大,可用水量少,导致出现大面积旱情出现。
(3)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区地形崎岖,地势高,交通不便,一旦发生旱情,供水难度较大,难以及时供水,对农业和生活、工业等影响较大。沿海岛屿不与大陆相连,一旦发生旱情,难以及时输水,输水难度大,且岛屿面积较小,缺少作为蓄水滞水的大江大河和湖泊,缺乏自然界有效的淡水供给,旱情影响较大。
(4)
水资源短缺的主要解决措施可从开源和节流两大角度进行分析。开源的角度即从增加补给来看,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增加降水量;利于靠近海洋的优势,沿海及岛屿地区可加大海水淡化力度,增加淡水量;有条件的地区通过打井适当抽取地下水,以增加水资源。从减少消耗(节流)的角度分析:暂时停止或限制道路洒水、游泳场、浴场、电镀等高耗水行业用水,以减少水资源的使用量。由材料“部分县市水库已暂停发电”可知,可通过控制水库发电用水,减少因发电而消耗的水量,进而保障用于调水的水库库容。根据材料“紧急开展取水工程建设”可知,可通过开展应急取水工程建设,从河道和水库抽水等措施保障居民用水。
19.(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超级气旋风暴(相当于超强台风)“锡德”给孟加拉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使孟加拉国近1900人丧生,孟加拉国宣布这次灾难为“国家灾难”。
材料二 孟加拉国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的三角洲上,超过85%的国土为冲积平原,全国平均海拔不足10米,易受风暴潮侵袭。如下图所示。
(1)孟加拉湾为什么是风暴潮多发区?
(2)风暴潮对沿岸地区有哪些破坏作用?
(3)为什么该地区风暴潮过后容易暴发瘟疫?
(4)利用上述材料说明本次灾害发生的特点。造成该地区巨大人员伤亡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答案】(1)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集中。地形:恒河下游,地势平坦,喇叭口地形,口大内小,海浪易在孟加拉湾内汇集,抬高水位,从而形成风暴潮。天文大潮和风暴潮叠加在一起,往往形成重大灾难。
(2)海水陡涨,摧毁沿海建筑物,夷平村镇,同时造成人员伤亡。
(3)高温湿润,灾后积水,病毒及血吸虫大量滋生;灾区缺乏洁净饮用水,人们抗病能力弱;该地区人口密集,卫生条件差,疫病流行。
(4)特点:具有突发性;风暴潮又导致疫病流行,反映了本次灾害具有群发性特征。人为原因:没有完善的预警系统;经济较为落后,抗灾救灾能力弱;该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集中在沿海地区。
【解析】考察海洋灾害的相关知识。
【详解】(1)风暴潮是发生在沿岸的一种海洋灾害。这种灾害主要是由大风和高潮水位共同引起的。发生的原因,首先是沿岸有大风。在海洋上形成的大风,主要有台风和温带气旋。台风发生在热带海洋上,它的破坏性很强,国际上称其为热带气旋,在大西洋和东北太平洋等地区称为飓风。风暴潮灾害的轻重,除受风暴增水的大小和当地天文大潮高潮位的制约外,还要看受灾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岸形状、海底地形、社会及经济情况。一般来说,地理位置正处于海上大风的正面袭击、海岸呈喇叭口形状、海底地势平缓、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的地区,所受的风暴潮灾害相对来讲要严重些。由图可知,孟加拉湾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的三角洲,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且集中,飓风活动频繁,超过85%的国土为冲积平原,全国平均海拔不足10米,说明该地地势平坦,喇叭口地形,口大内小,海浪易在孟加拉湾内汇集,抬高水位,从而形成风暴潮。该地人口密度大,且天文大潮和风暴潮叠加在一起,往往形成重大灾难。
(2)风暴潮是一种形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这种自然灾害的破坏力非常大,而且波及范围也特别大。一旦形成之后会,会对沿岸地区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人员死亡。风暴潮是一种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平常潮位的灾害性自然现象。它的出现一般都伴有狂风、大雨,并且会导致海平面迅速上升,海水会蔓延至沿岸。可以冲垮堤坝、房屋等。如果风暴潮持续的时间特别长,而且风暴潮的强度又特别大,对沿岸所造成的破坏也会越大。如果没有做好相关的防御措施,很容易导致人们流离失所,而且还容易导致人员伤亡。还会给当地的经济带来重创,这些都是风暴潮对沿岸的危害性。
(3)大灾后要防大疫。结合自然和人为因素来分析原因。从自然方向上考虑,风暴潮过后,陆地积水过多,且当地气温较高,适合病毒和血吸虫的滋生。同时降水较多的季节中空气流动性一般比较强,这就使病菌的传播途径广泛,传播速度快,更促使了瘟疫或者传染病的爆发。从人为因素上考虑,该地区人口密集,经济条件较差,卫生医疗条件差,自然灾害引发的饥荒,饮用水匮乏等,使受灾人群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病菌,造成瘟疫或传染病的大面积爆发。
(4)人为原因可从经济发展水平、防疫抗灾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风暴潮导致疫病流行,所以本次灾害具有突发性、群发性的特点。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防疫抗灾能力较弱,没有完善的预警和处理系统,且人口密度较大,经济发达地区集中在沿海地带。
【点睛】
20.(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飓风是形成于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地区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热带气旋(中心附近风力达到12级或以上)。广阔的洋面、充足的热量、水分对热量的持续传输和地转偏向力是飓风形成的关键条件。墨西哥湾沿岸平原经常受到来自北大西洋飓风的影响,墨西哥湾水温比同纬度大西洋高出2~3℃,飓风在经过墨西哥湾时和登陆后,势力有显著变化。下图为墨西哥湾区域示意图。
(1)与同纬度大西洋相比较,简述墨西哥湾水温较高的原因。
(2)分析水分对热量的持续传输在飓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分别说明在经过墨西哥湾和登陆后两个过程中飓风势力的变化,并解释原因。
【答案】(1)有暖流(暖海水)汇入;水体较浅,(海域封闭)受热增温幅度大。
(2)海洋水受热蒸发;水汽随大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形成强低气压,带动四周气流旋转汇聚。
(3)经过墨西哥湾时:势力增强;墨西哥湾水温高,有增温作用。登陆后:势力减弱;缺少热量和水汽的供应;地面摩擦力强,减弱风力。
【分析】本题考查飓风的形成原因。考查对地理成因的分析,难度较大。
【详解】(1)墨西哥湾海区有强大的墨西哥湾暖流流经,起到了增温作用,墨西哥湾水域水体较浅,海域封闭,所以受热增温幅度大。
(2)本题考查水分对热量的持续传输在飓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旨在考查学生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水汽蒸发对飓风的影响。夏季海洋上气温较高,海水受热水分蒸发,水汽随大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热量,进一步加热空气并抬升空气,促使低压中心气压降低,形成强低压,并带动四周空气旋转汇聚。
(3)本题考查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飓风的活动规律。根据材料进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飓风登陆之前,经过墨西哥湾,由于墨西哥湾水温较高,释放出的热量多及海洋上摩擦力小,势力增强。飓风具较强;登陆后,由于缺少水分和热量的供应及受地面摩擦力的增大的影响,飓风风力减弱。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