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4.2地貌的观察同步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4.2地貌的观察同步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5 19:00:2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4.2地貌的观察同步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等高线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几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B.同一等高线上所有点的海拔不相同
C.山脊处比山谷处等高线密集 D.在等高线图上,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同。
2.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
A.山脊、山谷 B.山脊、山脊 C.山谷、山脊 D.山谷、山谷
【答案】1.A 2.D
【解析】1.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地形坡度越大,几条等高线重叠,表明当地地形坡度接近90°,因此几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A正确;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度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曲线,因此同一等高线上所有点的海拔相同,B错误;山脊等高线不一定比山谷处密集,C错误;河流发育在谷地,在等高线图上,谷地等高线凸向高处,而河流流向低处,因此穿过河流的等高线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往往相反,D错误。故选A。
2.读图可知,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地的等高线凸向高处,表明虚线处比两侧低,地形部位都应该是山谷,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点睛】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度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并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并按比例缩绘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图中规划公路叙述正确的是( )
A.最大高差可能为280米 B.走向为东北—西南
C.长度约为3千米 D.穿越山脊地区
4.沿图中a-b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是图中的( )
A. B.
C. D.
5.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防火瞭望塔,在①②③④的选址方案中,瞭望范围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3.C 4.A 5.D
【分析】本题以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涉及等高线的判读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像解读能力。
3.根据题意,图中的公路建在张店和牛家村之间,最大高度应该在100-200米之间,最低高度应该在0-100米之间,则最大高度差应该为200米,A项错误。根据图中指向标,该公路的走向应该为西北-东南,B项错误。根据图中比例尺,该公路长度应该 为1.5cm*2km=3km,C项正确。该条公路穿越的是鞍部,D项错误。故选C。
4.图中a-b的地形剖面图应该是从a处上升逐渐到山顶高度在700-800米之间,C项错误。过山顶后,高度逐渐下降,直到山谷处的200-300米之间,BD项错误。然后高度上升,海拔高度来到300米-400米之间,A项正确。故选A。
5.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海拔高度不同,瞭望的范围也有所差距。图中①处海拔高度在300-400米之间,②海拔高度在600-700米之间,③海拔高度在400-500米之间,④海拔在700-800米之间,④海拔最高、受遮挡的范围最小,④处视野范围更大,D项正确,ABC项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能够准确找出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该图等高距为100米。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在观察该图中的地貌时,我们从宏观上观察到的地貌为( )
A.平原 B.山地 C.盆地 D.丘陵
7.我们观察图中的次一级地貌,正确的是( )
A.①—山坡 B.②——河谷 C.③——山峰 D.④——山脊
【答案】6.B 7.B
【分析】6.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地势起伏大,群山连绵,为山地。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
7.读图可知,①为山脊,A错误;②为河谷,B正确;③为山坡,C错误;④为山峰,D错误。故选B。
【点睛】地貌观察的顺序:(1)位置:选择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2)原则: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3)顺序: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4)辅助观察: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某观察者观察某地地貌时绘制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A、B、C、D四点中,最适合观察图中地貌的是( )
A.A B.B C.C D.D
9.关于地貌观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貌观察的顺序是从微观到宏观,从点到面
B.观察者描述地貌时,按照从小到大,从低级地貌到高级地貌
C.某地的绝对高度一定大于相对高度
D.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较陡
【答案】8.B 9.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貌的观察的相关知识。
8.观察地貌时,最适宜选在高处且视野广阔的地方。图中B处最高且视野辽阔,B项正确。A处位置较低,A项错误。C处低洼的山谷处,不易观察,C项错误。D处位于平原,最不适宜观察地貌,D项错误。故选B。
9.观察地貌的顺序是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A项错误。观察地貌得按照从大到小,从高级地貌到低级地貌的顺序,B项错误。绝对高度不一定大于相对高度,比如相对于海平面以下的地方,相对高度更大,C项错误。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较陡,D项正确。故选D。
【点睛】绝对高度主要用于判断地形,相对高度用于判断地势起伏状况。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0.图示区域
A.丘陵地形为主 B.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C.平原地形为主 D.地势成三级阶梯
11.图中河流流向是
A.东北流向西南 B.自东向西
C.西北流向东南 D.自南向北
12.图中铜矿产地到丁村的直线距离约为
A.0.7千米 B.1.8千米
C.2.6千米 D.3.8千米
13.图中①地可见的居民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4.图中陡崖相对高度是
A.46米 B.53米
C.158米 D.350米
15.图示区域的最大高差可能为
A.549米 B.395米
C.488米 D.632米
【答案】10.A 11.A 12.B 13.C 14.B 15.C
【解析】10.读图中的等高线可以知道本地区的海拔大多数在200米—500米,所以该地的地形以丘陵为主,A项正确,C项错误。由等高线的高度判断,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坡度较均匀,没有三级阶梯状分布,B、D项错误。
11.河流的流向和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由此可以判断河流向下流动,也就是自东北流向西南,A项正确。
12.相差一纬度实际距离相差111千米,1°=60′,铜矿与丁村之间大概相差1′,相差1′实际距离相差1.83千米,所以B项正确。
13.从①看向甲,视线会被海拔在450以上的山峰阻挡,A项错误;乙在陡崖下面,无法看到,B项错误;丙在①山峰下面的山谷中,可以看到,C项正确;从①看向丁,等高线先稀疏后密集,山坡为凸坡,视线会被阻挡,D项错误。
14.计算陡崖相对高度的公式为:(n-1)d≤▲H<(n+1)d,从图中看出n=2,等高距d=50,所以50≤▲H<150,B项正确。
15.图中的最高点在序号①的位置,高度为500—550,最低点在100米等高线的左侧,高度为50—100,最高点与最低点交叉相减,高差400—500,题中所求为最大高差,C项正确。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地形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⑥________。
(2)⑤、⑦两地山顶的垂直距离为________米,若两地图上水平距离为2.3厘米,其实地水平距离是________千米。
(3)如果把该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________(用数字表示)。
(4)小河干流流向________方。计划引河流水到C处,有AC和BC两条路线,选择哪一条比较合理________。
【答案】 盆地 陡崖 山谷 山脊 鞍部 11 4.6 1:100000 东北 AC合理
【解析】该题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需要具备一定的读图基本功,具备一定的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详解】(1)①地中心海拔低,四周海拔高,是盆地地形。②地有两条等高线重合,是陡崖。③地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应是山谷。④地等高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凸出,应是山脊。⑥地西南、东北两侧各有一个山峰,东南、西北两侧各临一条山谷,该地应为鞍部。
(2)⑤地海拔为568,⑦地海拔为557,故两地的垂直距离为11米。根据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千米,可计算出图上2.3厘米代表实际距离4.6千米。
(3)原比例尺用数字式表示为1:200000,若放大两倍相当于比例尺乘以2,应是1:100000。
(4)根据等高线分布可以判断,西南地势高,东北地势低,小河干流自西南流向东北。A处海拔高于C处,水可自流;B处海拔低于C处,需要动力提水,故AC线路比较合理。
【点睛】
17.(2021·河南南阳·高二阶段练习)读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实线在图中画出长度最长的一条山谷,并说出该山谷的延伸方向、坡度大小状况、山谷的最低海拔。
(2)与丙地相比,描述丁地的坡度和坡向特点。
(3)图中甲附近陡崖____(选择填空)。
A.相对高度大于30米 B.位于山谷中
C.底部海拔最低为860米 D.崖顶海拔可能为870米
(4)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地貌观察顺序,写出图示范围内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地貌形态的层次 图示区域的地貌形态特征
宏观大地貌特征描述 ①
次一级地貌特征描述 ②
微观地貌特征描述 ③
(5)基于前面的问题,归纳读等高线图描述地貌特点的一般方法,基于样例,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地貌)特征
读等高线的数值及其计算 ①
读等高线的疏密 判断坡度大小
读等高线的弯曲形状 ②
读等高线的数值递变特点 ③
读等高线的空间组合 判断地形类型
【答案】(1)绘图见下图。
延伸方向大致为西北一东南方向,坡度较大,最低海拔在790—800米之间。
(2)坡度较大;坡向朝南,阳坡。
(3)D
(4)①高原;②东、西部各有一座山峰;中部有一条大致呈西北一东南向分布的山谷;③山峰的坡度较小;山谷的坡度较大;有两条北向陡崖,分布在图示地区的西北部和东北部。
(5)①判断各点海拔和相对高度;②判断山脊、山谷;③判断山峰和谷地。
【分析】本题以黄土高原等高线为背景,涉及等高线的判读和地貌的观察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像解读能力和综合思维的素养。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谷两侧等高线较高,且发育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故在该图中,山谷从西北侧发育,延伸向东南一侧,延伸方向为西北—东南。整个山谷等高线较为密集,坡度较大。该图等高距为10米,最低海拔高度在790-800m之间。
(2)与丙地相比,丁地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大。该图无指向标,为一般地图,遵循上北下南的指向规则,则丁地坡向朝南,该地为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山地南坡为阳坡。
(3)图中甲处附近的陡崖高度范围应该在860-880m之间,则相对高度最大小于20m,A项错误。该处陡崖位于山峰附近,B项错误。底部海拔最低略高于860m,没有与860m等高线重合,不可能为860m,C项错误。根据陡崖高度范围,崖顶海拔可能为870米,D项正确。故选D。
(4)观察地貌要从宏观到微观。先从宏观来看,图示区域海拔在500米以上,且主要部分等高线较为稀疏,地势起伏较小,地貌为高原地形。次一级地貌来看,东、西部各有一处山峰,中部有一条沿西北—东南方向延伸的山谷。微观来看,两处山峰坡度较小,而山谷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在图中有两处陡崖,均朝向偏北方向,分别分布于图中的西北和东南部。
(5)读等高线的数值及计算,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差值即等高距是一样的,可以判断图中各点的海拔和相对高度。读等高线的弯曲形状,凸高为谷,凸低为脊,可以用于判断山体中山谷和山脊部位。根据等高线的数值递变特点,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峰,谷地两侧等高线较高,可以用于判断山峰和谷地。
【点睛】
18.(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码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①____②____⑤____⑥____;⑥的相对高度H取值范围是____。
(2)③④两座山峰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其实际水平距离为____千米。
(3)如果把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____。(用数字式表示)
(4)图中AB处河流的流向为____,有AC和BC两种方案把水引到C处,应选择____线,理由是____。
【答案】(1) 鞍部 山谷 山脊 陡崖 50≤H<150
(2)6
(3)1:100000
(4) 自北向南 AC 水从水库引出可顺着地势进行自流,而C处地势比B处高,不便自流饮水。
【分析】本题以等高线地形图设置问题,涉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
读图分析,①处位于两个山顶之间,地势较为平坦,为鞍部;②处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③处和④处等高线闭合且比四周高,为山顶;⑤处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⑥处等高线重叠,为陡崖。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公式:d(n-1)≤△H(2)
读图可知,图示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2千米,因此若③④两座山峰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其实际水平距离为6千米。
(3)
图示比例尺为1:200000,若把比例尺放大到原比例尺的2倍,即原比例尺乘以2,可得到放大后比例尺为1:100000。
(4)
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变化结合指向标判断可知,AB处河流的流向为自北向南。AC和BC两种方案向比,A处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好,并且A处地势较C处高,可顺地势实现自流引水;而B处地势较C处低,不能实现自流引水,且位于下游,水质较差;因此应选择AC方案。
【点睛】
19.(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白水河的流向为________。
(2)描述甲、乙两村分布的共同特点。
(3)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
(4)某学校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沿B、C线路攀登龙山和虎山,有人建议将出发地设在A点。你认为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
【答案】(1)自东向西
(2)位于河流沿岸(河谷);位于山麓冲积扇;位于海拔400米以下地区。
(3)地形以山地为主;北、东、南三面地势较高,中部为谷地,地势较低。
(4)合理。理由:两条线路的水平距离相近或实际距离相近,攀登的相对高度相同或两山海拔相近。
或不合理。理由:C线路等高线比B线路等高线密集,说明该线路的坡度较陡,攀登难度较大。
【分析】本题以等高线为背景,考查了与之相关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
(1)
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根据指向标判断,河流由东向西流。
(2)
图中两村落应从河流、海拔等方面描述。读图可知,甲、乙两村位于河流沿岸,海拔400米以下地区;地形以冲积平原为主。
(3)
由所学知识可知,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与分布,地势特征和起伏大小来分析。读图可知,图中海拔在400~1000米之间,说明地形以山地为主;由图等高线数值变化可知,北、东、南三面地势较高,中部河流所在地为谷地,地势较低。
(4)
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果出发地设在A点合理:理由:读图及比例尺可知,两条线路的水平距离相近或实际距离相近,攀登的相对高度相同或两山海拔相近。如果出发地设在A点不合理。理由:C线路经过地区的等高线比B线路经过的等高线密集,说明C线路的坡度较陡,地势起伏大,攀登难度较大。
【点睛】
20.(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白水河的流向。
(2)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
(3)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说明甲、乙两村所处位置的相同点(最少三点)。
(4)某学校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沿B、C线路攀登龙山和虎山。有人建议将出发地设在A点,有的同学提出质疑,感觉不够公平合理,试说明理由。
【答案】(1)自东向西。
(2)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或以低山、河谷为主);北、东、南三面地势较高;中部为谷地,地势较低。
(3)①海拔在300~400m;②位于山麓谷地中;③有河流经过;④白水河北岸;⑤谷口朝南。(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4)C线路等高线比B线路等高线密集,说明该线路的坡度较陡,攀登难度较大。
【分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详解】(1)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延伸方向相反。根据指向标和等高线判断,图中东部海拔高,且支流较多,为上游地区,则河流流向为自东向西。
(2)本题考查地形地势基本特征的描述。可从地形类型、地形分布、高低起伏等方面分析。图中大部分地区海拔超过500米,地形以山地为主,北、东、南三面地势较高,中部河谷地势较低。
(3)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能力,比较两村的位置特点,可从村庄与地形地势、河流等的相对位置归纳。比如两地海拔相近,河流流经均位于河谷地带和河流北岸等。①海拔在300~400 m;②位于山麓谷地中;③有河流经过;④白水河北岸;⑤谷口朝南。
(4)读图分析,两条路线的水平距离相同相近,攀登两山海拔高度相近。图中C线路等高线比B线路等高线密集,说明该线路的坡度较陡,攀登难度较大,所以比赛不公平,设在A点不合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4.2地貌的观察同步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等高线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几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B.同一等高线上所有点的海拔不相同
C.山脊处比山谷处等高线密集 D.在等高线图上,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同。
2.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
A.山脊、山谷 B.山脊、山脊 C.山谷、山脊 D.山谷、山谷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图中规划公路叙述正确的是( )
A.最大高差可能为280米 B.走向为东北—西南
C.长度约为3千米 D.穿越山脊地区
4.沿图中a-b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是图中的( )
A. B.
C. D.
5.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防火瞭望塔,在①②③④的选址方案中,瞭望范围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在观察该图中的地貌时,我们从宏观上观察到的地貌为( )
A.平原 B.山地 C.盆地 D.丘陵
7.我们观察图中的次一级地貌,正确的是( )
A.①—山坡 B.②——河谷 C.③——山峰 D.④——山脊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某观察者观察某地地貌时绘制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A、B、C、D四点中,最适合观察图中地貌的是( )
A.A B.B C.C D.D
9.关于地貌观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貌观察的顺序是从微观到宏观,从点到面
B.观察者描述地貌时,按照从小到大,从低级地貌到高级地貌
C.某地的绝对高度一定大于相对高度
D.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较陡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0.图示区域
A.丘陵地形为主 B.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C.平原地形为主 D.地势成三级阶梯
11.图中河流流向是
A.东北流向西南 B.自东向西
C.西北流向东南 D.自南向北
12.图中铜矿产地到丁村的直线距离约为
A.0.7千米 B.1.8千米
C.2.6千米 D.3.8千米
13.图中①地可见的居民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4.图中陡崖相对高度是
A.46米 B.53米
C.158米 D.350米
15.图示区域的最大高差可能为
A.549米 B.395米
C.488米 D.632米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地形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⑥________。
(2)⑤、⑦两地山顶的垂直距离为________米,若两地图上水平距离为2.3厘米,其实地水平距离是________千米。
(3)如果把该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________(用数字表示)。
(4)小河干流流向________方。计划引河流水到C处,有AC和BC两条路线,选择哪一条比较合理________。
17.(2021·河南南阳·高二阶段练习)读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实线在图中画出长度最长的一条山谷,并说出该山谷的延伸方向、坡度大小状况、山谷的最低海拔。
(2)与丙地相比,描述丁地的坡度和坡向特点。
(3)图中甲附近陡崖____(选择填空)。
A.相对高度大于30米 B.位于山谷中
C.底部海拔最低为860米 D.崖顶海拔可能为870米
(4)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地貌观察顺序,写出图示范围内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地貌形态的层次 图示区域的地貌形态特征
宏观大地貌特征描述 ①
次一级地貌特征描述 ②
微观地貌特征描述 ③
(5)基于前面的问题,归纳读等高线图描述地貌特点的一般方法,基于样例,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地貌)特征
读等高线的数值及其计算 ①
读等高线的疏密 判断坡度大小
读等高线的弯曲形状 ②
读等高线的数值递变特点 ③
读等高线的空间组合 判断地形类型
18.(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码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①____②____⑤____⑥____;⑥的相对高度H取值范围是____。
(2)③④两座山峰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其实际水平距离为____千米。
(3)如果把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____。(用数字式表示)
(4)图中AB处河流的流向为____,有AC和BC两种方案把水引到C处,应选择____线,理由是____。
19.(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白水河的流向为________。
(2)描述甲、乙两村分布的共同特点。
(3)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
(4)某学校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沿B、C线路攀登龙山和虎山,有人建议将出发地设在A点。你认为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
20.(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白水河的流向。
(2)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
(3)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说明甲、乙两村所处位置的相同点(最少三点)。
(4)某学校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沿B、C线路攀登龙山和虎山。有人建议将出发地设在A点,有的同学提出质疑,感觉不够公平合理,试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