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5.1植被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5.1植被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5 19:03:4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5.1植被同步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白刺是多年生灌木,喜沙埋,能阻挡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植被和沙源共同影响灌丛沙堆的发育。下图示意我国西部地区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流沙区白刺灌丛沙堆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白刺的特点有( )
①根系发达 ②叶片肥大 ③耐贫瘠 ④植株高大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2.相比地势低洼地,沙堆上白刺生长茂盛的主要优势是( )
A.光照强烈 B.风力强盛 C.表土紧实 D.水分充足
3.研究发现灌丛沙堆达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增加,成因最可能是( )
A.风力减小,泥沙堆积减弱 B.沙源增多,白刺被埋退化
C.动物增多,植被遭到破坏 D.水分亏缺,白刺生长受限
【答案】1.D 2.C 3.D
【解析】1.据图文材料信息可知,白刺为荒漠植被,耐贫瘠,且为适应干旱环境,根系可能较发达以吸取深层地下水,①③正确,D正确;叶片肥大,会加剧水分蒸腾,不利于植物保持水分,②错误; 从景观图可看出,由于水分较少,植株并不高大,④错误。故选D。
2.由材料可知,白刺喜沙埋,能阻挡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因此相比于地势低洼地区,沙堆上风沙堆积较多、表土紧实,C正确;虽然沙堆地势较高,但对光照影响不大,A错误;沙堆对风力有一定阻挡作用,因此地势低洼地风力更强盛,B错误;相比沙堆,地势低洼地地下水埋深较浅,水分更充足,D错误。故选C。
3.灌丛沙堆的发育受植被和沙源共同影响,而干旱地区水分是植被生长的主导因素,因此最可能是水分亏缺,白刺生长受限从而影响到灌丛沙堆的高度,D正确;区域气候、地貌难以在短期内发生较大变化,在灌丛生长、发育及退化阶段中,风力、沙源变化较小,A、B错误;短期内动物数量增多的可能性不大,C错误。故选D。
灌丛沙丘一般出现在水分条件较好的绿洲边缘地带,灌丛沙丘的不同发育阶段也指示了当地环境水分条件的变化。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四幅著名林木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干旱 B.乙地叶呈针状——常年干旱
C.丙地四季常青——常年寒冷 D.丁地银杏落叶——常年寒冷
5.从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其变化正确的是( )
A.藤本、附生植物越来越多 B.生物种类越来越多
C.垂直结构越来越简单 D.生长季节越来越长
【答案】4.A 5.C
【分析】4.胡杨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全年降水少。植被根系发达,是由于当地水资源不足造成的,植被向土壤深处寻找水源,A对;乙地景观属于针叶林,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树叶缩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B错;丙地景观属于热带季雨林,植被四季常青,是因为纬度低,全年气温高,C错;丁地景观,冬季温和气温较低,D错。故选A。
5.从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到亚寒带针叶林,垂直结构越来越简单,C对;物种越来越少,B错;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越来越少,A错;生长季节越来越短,D错。故选C。
【点睛】植物在生活的过程中始终和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此环境影响着植物的分布。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气候,因为气候条件决定了植物所得的热量、光照和水分的数量。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我国自古有“榕不过吉”的说法,即榕树种植以江西吉安(27°N,115°E)为北界,常见于我国华南、西南各省区。榕树母树上常长出许多在地面以上、暴露于空气中的气生根(能起到吸收水分和气体、支撑植物体向上生长的作用),呈现“独木成林”的景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导致“榕不过吉”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地形 C.土壤 D.洋流
7.我国吉安以南的榕树出现大量气生根,其适应的环境是( )
A.过酸 B.过干 C.过碱 D.过湿
【答案】6.A 7.D
【分析】6.“榕不过吉”是指榕树种植北界是吉安,吉安往北不能再种植榕树,所以主导因素应该受纬度位置影响的热量条件,A正确;地形、土壤、洋流都不是导致“榕不过吉”的因素,BCD错误。所以选A。
7.榕树主干和侧枝上常产生许多须状的气生根,榕树为了适应南方雨量多、高温高湿的环境,为更好生存,长出了气根,气根有辅助呼吸的作用,D正确;过酸、过干、过碱的环境都不会导致榕树出现气生根,ABC错误。所以选D。
【点睛】气生根是指由植物茎上发生的,生长在地面以上的、暴露在空气中的不定根,一般无根冠和根毛的结构,能起到吸收气体或支撑植物体向上生长,有保持水分的作用。常见于多年生的草本或木本植物中。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收集到的主要植被叶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该山地四类植被分布的海拔上限由高到低依次是( )
A.④②①③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
9.③是香樟树树叶,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典型植被( )
A.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8.A 9.D
【分析】8.枫树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树种;冷杉属于亚寒带针叶林树种,具有较强的耐阴性,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洲及非洲最北部的亚高山至高山地带;樟树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在垂直方向上草地应位于森林带之上。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④②①③,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香樟树是亚热带常绿树种,四地中只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正确。三江平原、华北平原属温带气候,AC错误。青藏高原为高原山地气候,典型植被为高山草甸,故B错误。故选D。
【点睛】山地垂直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更替规律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齿稃草是一种春雨型短生禾草,一年生草本植物,耐旱、耐高温能力极差,是新疆伊犁、塔城及准噶尔盆地周围的荒漠和草原上常见的短命植物(如图所示)。一年生短命植物在气温和水分条件合适时,在夏季干热季节来临之前短短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命周期,随后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干枯死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齿稃草为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具有的特征是( )
A.叶片厚 B.植株高 C.根须细 D.花期长
11.相比南疆,北疆短期生植物物种多样性更丰富,其主要原因是北疆( )
A.水分较多 B.热量较高 C.温差较大 D.风力较大
【答案】10.C 11.A
【分析】10.由材料可知,齿稃草是一种春雨型短生禾草,一年生草本植物,无法积累大量有机物质,叶片不厚,植株也并不高大,A、B错误。齿稃草为短期生植物,因其生长周期短,所以花期不会长,D错误。齿稃草需要在短短的生命周期内完成结籽,因其是春雨型短生禾草,生长时水分就在地表,所以根须较细,C正确。故选C。
11.短期生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气温和水分关系紧密,南疆的热量条件优于北疆,但北疆水分条件优于南疆,A正确、B错误。温差大与风力大会使短期生植物的生长环境更差,不利于物种多样性的发展,C、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1.水分和热量——高温多雨,水热条件优越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 2.自然环境复杂——气候复杂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水域环境复杂,水生生物丰富;地形复杂,起伏大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 3.环境变迁与突发事件——如地质时期的冰期导致多样性减少;陨石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变化导致食物缺乏等。 4.天敌与外来物种的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5.人类活动的破坏与干扰——最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滥捕滥猎、人类的生产和活动及污染排放破坏生态环境(如食物链的破坏、对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动物食用被污染的食物等),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2020·全国·高二单元测试)2018年国庆节期间,某旅游爱好者乘坐乌喀航班于空中欣赏新疆红层地貌(如图所示位置)。红层地貌是由红色的砂岩、粉砂岩和页岩形成的陆相沉积地貌,在我国西北和南方均有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为欣赏图中光照下明亮鲜艳的红层地貌,最合适的航班和座位是( )
A.HU7891(乌鲁木齐--喀什7:55--9:55)左舷窗
B.CZ6805(乌鲁木齐--喀什9:55--12:05)右舷窗
C.3U8526(喀什--乌鲁木齐15:40--17:30)左舷窗
D.HU7743(喀什--乌鲁木齐16:35--18:25)右舷窗
13.该旅游爱好者选择新疆而没有选择南方欣赏红层地貌,主要是因为( )
A.天气状态差异 B.植被覆盖率差异 C.侵蚀作用差异 D.飞机票价格差异
【答案】12.B 13.B
【分析】12.从材料可以看出,红层地貌位于航线西北侧。当从乌鲁木齐飞往喀什时,坐在右舷窗时可以容易看到地貌;新疆时间晚于北京时间2小时,9:55--12:05为当地时间7:55--10:05,太阳位于东南方,更易照亮地貌,B正确。当从乌鲁木齐飞往喀什时,坐在左舷窗时,不容易看到红层地貌,A错误。当从喀什飞往乌鲁木齐时,坐在左舷窗时,容易看到红层地貌,但是,当北京时间15:40--17:30时,当地时间为13:40--15:30,此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向,太阳从西南方照射,地貌西侧易被照亮,而从东侧飞过的航班不易观看到被照亮的地貌,C错误。当从喀什飞往乌鲁木齐时,坐在左舷窗时,不容易看到红层地貌,而且北京时间16:35--18:25时,当地时间为12:35--14:25,此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向,太阳从西南方照射,地貌西侧易被照亮,而从东侧飞过的航班不易观看到被照亮的地貌,D错误。故选B。
13.国庆节期间,我国南北方多为晴朗天气,天气差异不大,A错误。我国南方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新疆较差甚至多数地区无植被覆盖,所以,在新疆更易从空中观看到红层地貌,B正确。红层地貌都是外力侵蚀作用形成,侵蚀差异不大,C错误。飞机票价格不是影响欣赏红层地貌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B。
【点睛】日出日落方位变化规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直射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直射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直射赤道:正东升,正西落。
(2022·广东·汕头市第一中学高三阶段练习)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位于21°N,是世界分布最北的雨林,也是我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下图为世界部分热带雨林分布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西双版纳分布有世界最北的热带雨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洋流 B.海拔 C.坡向 D.季风
15.西双版纳一些地区的雨林分布在河谷两侧山地中部,底部则出现常绿阔叶林,主要原因可能是河谷( )
A.冬季出现逆温现象 B.底部降水充足 C.底部光照不足 D.中部降水多
【答案】14.D 15.A
【分析】14.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形成主要由于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充沛,加之北部地势高,冬季冷空气不易进入,以及地形封闭,静风天气多,多雾湿润所致,D正确。该地离海洋较远,受洋流影响小,A错误。该地热带雨林的形成受地形影响,为迎风坡,不是因为海拔低的原因,B错误。该地位于云贵高原,多山谷地形,既有阳坡也有阴坡,坡向不是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C错误。故选D。
15.根据题意,河谷难以出现热带雨林,而出现常绿阔叶林,主要原因是底部较山地中部气温较低导致。与降水多少无关,排除B、D选项。西双版纳多山谷地形,冬季较凉爽,又值旱季,夜间辐射降温明显,山谷中冷空气向下运动,取代谷底暖空气,使谷底气温较低,形成逆温现象;山谷中部气温较高,雨林得以存在,底部则由于气温较低,难以形成热带雨林,反而形成常绿阔叶林。A正确。该地气温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影响,光照对气温的影响较弱,特别是河谷夜晚温度低与光照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植物分布的因素有:降水、气温等,归根结底就是气候条件是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而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洋流和人类活动等。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森林的分布和气候、地形、土壤以及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下图示意世界主要森林带分布。
(1)指出I森林带的分布规律。
(2)指出①处森林形成的原因。
(3)简述②森林的植被特点。
【答案】(1)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的北部。
(2)所处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形成热带雨林。
(3)植被具有耐受夏季干热气候的特征;叶片常绿坚硬,具有厚的革质硬叶,表面有蜡质光泽;根系发达;一般株高较矮,树干粗壮。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植被的分布及其气候的形成原因,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点。
【详解】(1)据I森林带的分布纬度可知,应该是亚寒带针叶林,据图中分布范围判断,其分布规律是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的北部。
(2)①处森林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是热带雨林,形成的原因是位于南回归线以北,所处纬度较低,热量充足,适合生长热带植被;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沿岸有巴西暖流流经,对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形成热带雨林。
(3)②森林位于北美大陆西岸30°N-40°N之间,是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干燥,故②森林的植被具有耐受夏季干热气候的特征;为减少蒸发,叶片常绿坚硬,具有厚的革质硬叶,表面有蜡质光泽,是常绿硬叶林;夏季高温干燥,根系发达,利于吸收地下水分;一般株高较矮,树干粗壮。
【点睛】
17.(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云杉,冠伞型,常绿乔木。水平分布纬度跨度44°N—69°N,垂直分布从海平面到海拔1500米,形成宽阔的森林带,是重要的成林树种。近年来,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的黑云杉等树种森林,出现了一种当地人称之为“醉树”的新景观。图1示意阿拉斯加北部的地理位置,图2为黑云杉景观图。
(1)推测黑云杉的生态特征。
(2)分析黑云杉根系较浅的原因。
(3)推测近年来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出现“醉树”景观的自然原因。
【答案】(1)树形高大、树叶为针叶。
(2)纬度高,气候寒冷,当地多永久冻土层,根系很难深入地下。
(3)全球气候变暖,永久性冻土层消融,低洼地易积水,土质松软;云杉等植被根系较浅,易倒伏。
【分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以及解读信息的能力。
【详解】(1)据材料可知,黑云杉,冠伞型,常绿乔木,因此可判断树形高大;分布纬度较高和海拔较高,因此可判断树叶为针叶。
(2)据材料可知, 黑云杉分布纬度跨度44°N—69°N,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当地多永久冻土层,因此根系很难深入地下,所以黑云杉根系较浅。
(3)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当地永久性冻土层有所消融,该地属低洼地带,易积水,地基松软;再加上白桦、黑云杉根系较浅,不发达,树木很容易倒伏,并落入消融的冻土水中, 从而导致树木被淹死。
【点睛】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热量、光照、温差、降水;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等。
18.(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如图所示)。

解释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松柏的地理原因。
【答案】华北地区夏季炎热,与松柏(常绿针叶树)相比,落叶阔叶树夏季冠广叶密,遮阴取凉效果更好。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较低,落叶阔叶树落叶后,可让阳光充分射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松柏等常绿针叶树会遮挡阳光)。
【分析】该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详解】注意文字材料提示,坐北朝南的房子,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理解落叶和常绿的区别,华北地区夏季炎热,与常绿针叶的松柏相比,落叶阔叶树夏季冠广叶密,遮阴取凉效果更好,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较低,落叶阔叶树落叶后,可让阳光充分射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而常绿针叶的松柏会遮挡阳光。
【点睛】此题难度较大,明白坐北朝南房屋地理意义,需要充分对比落叶阔叶树和常绿针叶树的区别,并且要能够根据图中树种植的位置,推出传统居民种植的地理作用,夏季遮阴,冬季让阳光射入室内。
19.(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高黎贡山位于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是横断山脉中最西部的山脉。高黎贡山山高坡陡,垂直高差达4000以上,形成极为壮观的垂直自然景观和立体气候。高黎贡山的生物多样性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位居前列,被称为“世界自然博物馆”和“世界物种基因库”,是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下图为高黎贡山附近区域示意图,下表为某年高黎貢山南段不同坡向观测站的降水统计资料。
站点 坡向 海拔/米 年降水量/mm
小江桥 西 1440 1645.2
大坝 西 1755 1812.1
林家铺 西 2140 2289.4
撒马坝 西 2520. 2562.4
白峰坡 西 2760 2440.6
斋公房 山脊 3210 3030.4
直站岭 东 2660 2570.7.
大峰包 东 2400 2225.6
旧;街 东 2000. 1715.8
鱼塘 东 1400 1170.1
岗党 东 755 663
(1)据图表绘制该年高黎贡山南段西坡降水垂直变化曲线。
(2)描述高黎贡山南段西坡降水垂直变化特点。
(3)分析高黎贡山被称为“世界物种基因库”的原因。
【答案】(1)绘图
(2)总体随海拔的升高降水量增多,约2600米(2520-2760米)左右随海拔的升高降水量减少。
(3)维度较低,热量充足;暖湿的西南季风受地形抬升,降水丰沛;山脉海拔较高,垂直差异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分析】本题以高黎贡山为背景,考查绘图能力,信息整理能力;涉及降水的垂直分布、生物的多样性等问题,难度较高,综合性强。
【详解】(1)根据表格数据可画出该年高黎贡山南段西坡海拔与降水的对应点画在图中,然后连接各点。如下图所示:
(2)从以上图文资料可以看出,高黎贡山南段西坡降水垂直变化规律是约2600米以下,降水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多。在约2600米(2520—2760米)左右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降水量减少。
(3)高黎贡山被称为“世界物种基因库”的原因是位于亚热带,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气温高,热量充足;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沛;山脉海拔较高,相对高度大,水热的垂直差异显著,适宜多种物种生存;高黎贡山“是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受人类活动干扰小。
【点睛】
20.(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一般低纬度地区的物种丰富度高于高纬度地区。山地不同坡向的热量、降水、光照、坡地面积等也会影响生物的数量,从而对物种的丰富度产生影响。
材料二 湖南省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变化图、湖南省各海拔段地形信息表。
湖南省各海拔段地形信息表
序号 海拔范围 面积(km2)
1 <100 51407.8
2 100~300 53971.5
3 300~500 74440.0
4 500~700 8641.8
5 700~900 7338.5
6 900~1100 12217.8
7 1100~1300 1572.8
8 1300~1500 1138.8
9 >1500 1097.3
(1)描述湖南省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
(2)指出湖南省平均坡度最小的海拔范围,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湖南省1500米以上海拔段物种丰富度低的原因。
(4)湖南省大多数山地南坡物种丰富度高于北坡,试从气候条件分析其原因。
【答案】(1)(呈单峰曲线变化,)海拔500米(或600米)左右物种丰富度最高;海拔500米(或600米)以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海拔500米(或600米)以上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若答出随海拔高度增加先增多,后减少,可得分)
(2)平均坡度最小海拔范围为300~500米。依据:表中坡地面积最大的海拔范围为300~500米,说明该海拔段平均坡度最小。
(3)该海拔段坡地面积小;海拔高,水热条件较差;能适宜生长的物种数量少,物种丰富度也低。
(4)南坡为阳坡,光热条件好;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丰富,因此物种丰富度高;冬季,南坡为背风坡,受冷空气影响小,热量条件好。
【分析】该题以湖南省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变化图、湖南省各海拔段地形信息表为材料,考查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物种丰富度低的原因、山地南坡物种丰富度高于北坡的原因和平均坡度最小的海拔范围。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湖南省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要从变化趋势、最大值两方面。规律是呈单峰曲线变化。或随海拔高度增加先增多,后减少。海拔500米~600米左右物种丰富度最高。海拔500米~600米以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海拔500米~600米以上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2)表中数值海拔高度间隔相同,坡地面积最大的海拔范围为300~500米,说明该海拔段平均坡度最小。平均坡度最小海拔范围为300~500米。
(3)1500米以上海拔段坡地面积小,海拔高,水热条件较差。能适宜生长的物种数量少,所以物种丰富度低。
(4)从气候角度分析,主要是气温、降水因素。南坡为阳坡,光热条件好。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丰富,因此物种丰富度高。冬季,南坡为背风坡,受冷空气影响小,热量条件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5.1植被同步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白刺是多年生灌木,喜沙埋,能阻挡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植被和沙源共同影响灌丛沙堆的发育。下图示意我国西部地区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流沙区白刺灌丛沙堆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白刺的特点有( )
①根系发达 ②叶片肥大 ③耐贫瘠 ④植株高大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2.相比地势低洼地,沙堆上白刺生长茂盛的主要优势是( )
A.光照强烈 B.风力强盛 C.表土紧实 D.水分充足
3.研究发现灌丛沙堆达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增加,成因最可能是( )
A.风力减小,泥沙堆积减弱 B.沙源增多,白刺被埋退化
C.动物增多,植被遭到破坏 D.水分亏缺,白刺生长受限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四幅著名林木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干旱 B.乙地叶呈针状——常年干旱
C.丙地四季常青——常年寒冷 D.丁地银杏落叶——常年寒冷
5.从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其变化正确的是( )
A.藤本、附生植物越来越多 B.生物种类越来越多
C.垂直结构越来越简单 D.生长季节越来越长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我国自古有“榕不过吉”的说法,即榕树种植以江西吉安(27°N,115°E)为北界,常见于我国华南、西南各省区。榕树母树上常长出许多在地面以上、暴露于空气中的气生根(能起到吸收水分和气体、支撑植物体向上生长的作用),呈现“独木成林”的景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导致“榕不过吉”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地形 C.土壤 D.洋流
7.我国吉安以南的榕树出现大量气生根,其适应的环境是( )
A.过酸 B.过干 C.过碱 D.过湿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收集到的主要植被叶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该山地四类植被分布的海拔上限由高到低依次是( )
A.④②①③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
9.③是香樟树树叶,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典型植被( )
A.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齿稃草是一种春雨型短生禾草,一年生草本植物,耐旱、耐高温能力极差,是新疆伊犁、塔城及准噶尔盆地周围的荒漠和草原上常见的短命植物(如图所示)。一年生短命植物在气温和水分条件合适时,在夏季干热季节来临之前短短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命周期,随后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干枯死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齿稃草为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具有的特征是( )
A.叶片厚 B.植株高 C.根须细 D.花期长
11.相比南疆,北疆短期生植物物种多样性更丰富,其主要原因是北疆( )
A.水分较多 B.热量较高 C.温差较大 D.风力较大
(2020·全国·高二单元测试)2018年国庆节期间,某旅游爱好者乘坐乌喀航班于空中欣赏新疆红层地貌(如图所示位置)。红层地貌是由红色的砂岩、粉砂岩和页岩形成的陆相沉积地貌,在我国西北和南方均有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为欣赏图中光照下明亮鲜艳的红层地貌,最合适的航班和座位是( )
A.HU7891(乌鲁木齐--喀什7:55--9:55)左舷窗
B.CZ6805(乌鲁木齐--喀什9:55--12:05)右舷窗
C.3U8526(喀什--乌鲁木齐15:40--17:30)左舷窗
D.HU7743(喀什--乌鲁木齐16:35--18:25)右舷窗
13.该旅游爱好者选择新疆而没有选择南方欣赏红层地貌,主要是因为( )
A.天气状态差异 B.植被覆盖率差异 C.侵蚀作用差异 D.飞机票价格差异
(2022·广东·汕头市第一中学高三阶段练习)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位于21°N,是世界分布最北的雨林,也是我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下图为世界部分热带雨林分布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西双版纳分布有世界最北的热带雨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洋流 B.海拔 C.坡向 D.季风
15.西双版纳一些地区的雨林分布在河谷两侧山地中部,底部则出现常绿阔叶林,主要原因可能是河谷( )
A.冬季出现逆温现象 B.底部降水充足 C.底部光照不足 D.中部降水多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森林的分布和气候、地形、土壤以及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下图示意世界主要森林带分布。
(1)指出I森林带的分布规律。
(2)指出①处森林形成的原因。
(3)简述②森林的植被特点。
17.(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云杉,冠伞型,常绿乔木。水平分布纬度跨度44°N—69°N,垂直分布从海平面到海拔1500米,形成宽阔的森林带,是重要的成林树种。近年来,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的黑云杉等树种森林,出现了一种当地人称之为“醉树”的新景观。图1示意阿拉斯加北部的地理位置,图2为黑云杉景观图。
(1)推测黑云杉的生态特征。
(2)分析黑云杉根系较浅的原因。
(3)推测近年来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出现“醉树”景观的自然原因。
18.(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如图所示)。

解释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松柏的地理原因。
19.(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高黎贡山位于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是横断山脉中最西部的山脉。高黎贡山山高坡陡,垂直高差达4000以上,形成极为壮观的垂直自然景观和立体气候。高黎贡山的生物多样性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位居前列,被称为“世界自然博物馆”和“世界物种基因库”,是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下图为高黎贡山附近区域示意图,下表为某年高黎貢山南段不同坡向观测站的降水统计资料。
站点 坡向 海拔/米 年降水量/mm
小江桥 西 1440 1645.2
大坝 西 1755 1812.1
林家铺 西 2140 2289.4
撒马坝 西 2520. 2562.4
白峰坡 西 2760 2440.6
斋公房 山脊 3210 3030.4
直站岭 东 2660 2570.7.
大峰包 东 2400 2225.6
旧;街 东 2000. 1715.8
鱼塘 东 1400 1170.1
岗党 东 755 663
(1)据图表绘制该年高黎贡山南段西坡降水垂直变化曲线。
(2)描述高黎贡山南段西坡降水垂直变化特点。
(3)分析高黎贡山被称为“世界物种基因库”的原因。
20.(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一般低纬度地区的物种丰富度高于高纬度地区。山地不同坡向的热量、降水、光照、坡地面积等也会影响生物的数量,从而对物种的丰富度产生影响。
材料二 湖南省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变化图、湖南省各海拔段地形信息表。
湖南省各海拔段地形信息表
序号 海拔范围 面积(km2)
1 <100 51407.8
2 100~300 53971.5
3 300~500 74440.0
4 500~700 8641.8
5 700~900 7338.5
6 900~1100 12217.8
7 1100~1300 1572.8
8 1300~1500 1138.8
9 >1500 1097.3
(1)描述湖南省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
(2)指出湖南省平均坡度最小的海拔范围,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湖南省1500米以上海拔段物种丰富度低的原因。
(4)湖南省大多数山地南坡物种丰富度高于北坡,试从气候条件分析其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