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5.2土壤同步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5.2土壤同步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5 19:06:0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5.2土壤同步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地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土壤垂直结构土层的名称与序号对应组合正确的是( )
A.①—成土母质层 B.②—淋溶层 C.③—腐殖质层 D.④—淀积层
2.(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列有关土壤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
B.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等,可以反映环境因素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
C.我们到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不全是自然土壤
D.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就是土壤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成土因素中,图示没能直观显示的是(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地形 D.时间
4.图示植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参与了( )
①固体基岩的风化过程
②有机质的积累过程
③水分和热量的调节过程
④矿物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浙江某高中地理老师带领高一学生在山坡观察某森林土壤剖面,发现土壤略微发红,并完成了该土壤剖面的分层划分(下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5.观察土壤剖面后,同学们发表了下列不同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有机层厚度大质地粗 B.乙同学:腐殖质层颜色偏暗黑
C.丙同学:淋溶层富含枯枝落叶 D.丁同学:淀积层色泽呈灰黑色
6.当地森林土壤颜色偏红,说明该地气候( )
A.温暖多雨 B.炎热干燥 C.温和湿润 D.寒冷干燥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如图是某地成热自然土壤剖面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土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序号代表的土层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成土母质层 B.②腐殖质层 C.③淀积层 D.④淋溶层
8.④层主要为土壤提供( )
A.水分 B.有机质 C.矿物质 D.热量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9.下列关于土壤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①促进植物的生长 ②为动物提供营养来源
③能够蓄水、保水 ④为微生物提供生存场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受土壤影响最大有经济活动是( )
A.工业 B.农业 C.旅游 D.商业
11.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是指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
B.生物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C.质地疏松是土壤特有的本质属性
D.土壤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下图为土壤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土壤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13.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生物 C.气候 D.地形
(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如图示意某土壤剖面,甲、乙、丙代表不同的土壤区域,丁代表底层基岩。据此完成下题。
14.该土壤剖面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区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土壤有机质来源于自然地理要素中的( )
A.气候 B.地形
C.生物 D.成土母质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土层分层示意图。
(1)写出土壤剖面图中A、B、C、D、E所代表的土层。A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
(2)分析A层颜色较深的原因。
(3)分析B层颜色较浅的原因。
17.(2021·黑龙江·海林市朝鲜族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是由A____、B____C____、水分等物质组成。
(2)土壤中的矿物质(无机盐)源于____,包括岩石碎屑、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3)土壤中的有机质来源有哪些?____
18.(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看,字母a、b、c、d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环节a是____、b是____、c是____、d是____。
(2)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图中可见参与土壤形成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____。
19.(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森林土壤的形成与湿润气候和大量的森林凋落物(林木的枯枝落叶)、根系脱落物关系密切。这些物质一部分积累于土壤表面,经缓慢分解而形成森林土壤所特有的表层;一部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各种酸性物质,对表层的土壤矿物进行溶解和分解,使土壤表层出现明显的淋溶作用。下图为某处森林土壤剖面结构。
(1)森林土壤剖面中F为母岩层,指出A、B、C、D、E分别代表的土壤层名称。
(2)结合所学知识,描述B和C层土壤的特征。
20.(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序号①②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①表示绿色植物的____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____。
(2)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____和____来实现。
(3)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____;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____状况,影响土壤的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5.2土壤同步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地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土壤垂直结构土层的名称与序号对应组合正确的是( )
A.①—成土母质层 B.②—淋溶层 C.③—腐殖质层 D.④—淀积层
【答案】B
【详解】根据土壤垂直剖面的空间位置判断土层的名称应是①腐殖质层;②为淋溶层;③为淀积层;④为成土母质层。对应选项,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森林土壤的剖面从上至下:有机层、腐殖质、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耕作土壤层剖面:耕作层、犁底层、自然土层。
2.(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列有关土壤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
B.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等,可以反映环境因素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
C.我们到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不全是自然土壤
D.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就是土壤
【答案】D
【详解】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土层薄、层次少或分层不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低,A说法正确;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环境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B说法正确;人类的耕种活动,将自然土壤改造成为各种耕作土壤,如水稻土等,C说法正确;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D说法错误,故选D。
【点睛】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成土因素中,图示没能直观显示的是(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地形 D.时间
4.图示植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参与了( )
①固体基岩的风化过程
②有机质的积累过程
③水分和热量的调节过程
④矿物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3.D 4.B
【解析】3.图示信息中反映出来的成土因素成土母质、气候、地形,ABC正确,没有反映出来时间,D错误。本题选择没有直观显示的,所以选D。
4.植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植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一是有机物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所以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土壤的相关知识。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浙江某高中地理老师带领高一学生在山坡观察某森林土壤剖面,发现土壤略微发红,并完成了该土壤剖面的分层划分(下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5.观察土壤剖面后,同学们发表了下列不同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有机层厚度大质地粗 B.乙同学:腐殖质层颜色偏暗黑
C.丙同学:淋溶层富含枯枝落叶 D.丁同学:淀积层色泽呈灰黑色
6.当地森林土壤颜色偏红,说明该地气候( )
A.温暖多雨 B.炎热干燥 C.温和湿润 D.寒冷干燥
【答案】5.B 6.A
【解析】5.本题主要考查土壤剖面的识别。腐殖质层是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或黑色,B正确。森林植被下,有机质主要以地表枯枝落叶的形式进入土壤,明显集中在土壤表层,有机层厚度不大,A错误。淋溶层是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不会含有枯枝落叶,C错误。淀积层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因不含腐殖质,颜色不会呈灰黑色,D错误。故选B。
6.本题主要考查土壤形成的因素。土壤发红是因为土壤中矿物质的淋溶作用强烈,氧化铁等含量较高。温暖多雨的气候下,土壤淋溶作用强,A项正确。故选A。
【点睛】
土壤层 特点
有机层 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腐殖质层 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淋溶层 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淀积层 淋溶层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母质层 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母岩层 坚硬的岩石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如图是某地成热自然土壤剖面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土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序号代表的土层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成土母质层 B.②腐殖质层 C.③淀积层 D.④淋溶层
8.④层主要为土壤提供( )
A.水分 B.有机质 C.矿物质 D.热量
【答案】7.C 8.C
【解析】7.从图中看,①是腐殖质层;②是淋容层;③是淀积层;④是母质层;故选C。
8.由上题知,④是母质层,为疏松的风化碎屑物,是土壤中矿物质的源地。故选C。
【点睛】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9.下列关于土壤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①促进植物的生长 ②为动物提供营养来源
③能够蓄水、保水 ④为微生物提供生存场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受土壤影响最大有经济活动是( )
A.工业 B.农业 C.旅游 D.商业
11.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是指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
B.生物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C.质地疏松是土壤特有的本质属性
D.土壤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答案】9.D 10.B 11.D
【解析】9.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扎根的场所,促进植物生长;为许多动物和微生物提供生存场所和营养来源,能够蓄水、保水。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
10.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因此受土壤影响最大的经济活动是农业,土壤对工业、旅游、商业的影响不大,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
11.因为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A错误。土壤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B错误。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是土壤的本质属性,C错误。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D正确。故选D。
【点睛】1.土壤: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具有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2.土壤≠土地,土壤只是构成土地的重要要素之一,而土地则是指陆地的表层部分,除土壤外还包括未形成土壤的岩石和岩石风化物(成土母质)。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下图为土壤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土壤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13.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生物 C.气候 D.地形
【答案】12.D 13.B
【解析】1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壤的形成过程如下:基岩经风化作用逐渐形成破碎的岩石,随着时间的推移风化的岩石逐渐形成成土母质,成土母质在风化的过程中其表面逐渐形成腐殖质层,随着腐殖质层的加厚,土壤结构形态逐渐成熟。由以上分析可知土壤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④③, D正确, ABC错误。故选D。
13.结合课本所学基础知识可知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因素, B正确, ACD错误。故选B。
【点睛】生物除积极参与岩石风化外,还在土壤形成中进行着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只有当母质中出现了微生物和植物时,土壤的形成才真正开始。
(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如图示意某土壤剖面,甲、乙、丙代表不同的土壤区域,丁代表底层基岩。据此完成下题。
14.该土壤剖面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区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土壤有机质来源于自然地理要素中的( )
A.气候 B.地形
C.生物 D.成土母质
【答案】14.A 15.C
【解析】14.据土壤剖面判断,甲应该为腐殖质层,乙为淋溶层和淀积层,丙为母质层,丁为母岩层,因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为腐殖质层,因此甲有机质含量最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土壤中有机质主要来源于生物死亡后的残体及植物的枯枝落叶,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土层分层示意图。
(1)写出土壤剖面图中A、B、C、D、E所代表的土层。A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
(2)分析A层颜色较深的原因。
(3)分析B层颜色较浅的原因。
【答案】(1)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 母岩层
(2)大量有机质分解后积累形成颜色较深的腐殖质。
(3)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故颜色较浅。
【分析】本题考查成熟土壤剖面分层结构、腐殖质层的成因、淋溶层的成因等,考查课本基础知识为主。
【详解】(1)读图可知,该土壤剖面分为五层,由上至下依次为腐殖质层(A)、淋溶层(B)、淀积层(C)、母质层(D)、母岩层(E)。
(2)A层为腐殖质层,大量有机质分解后积累形成颜色较深的腐殖质,故所堆积而成的腐殖质层颜色较深。
(3)B层为淋溶层,由于该层矿物质溶于水后,随水体下渗,导致本层矿物质淋失,因此该层颜色较浅。
【点睛】土层越多,土壤发育程度越高,发育成熟的土壤由上至下依次为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成土)母质层、母岩层(基岩)。
17.(2021·黑龙江·海林市朝鲜族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是由A____、B____C____、水分等物质组成。
(2)土壤中的矿物质(无机盐)源于____,包括岩石碎屑、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3)土壤中的有机质来源有哪些?____
【答案】(1) 矿物质 有机质 空气
(2)岩石的风化作用
(3)动植物的遗体、动物排泄物及其部分分解的有机质和腐殖质,以植物组织为主。
【分析】本题以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土壤的组成、土壤中矿物质、有机质的来源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地理实践力学科素养。
(1)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物质组成,其中含量最多的是矿物质,故A为矿物质;含量最少的是有机质,故B为有机质;因此,C为空气。
(2)
土壤的发育起始于岩石的风化。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疏松的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为土壤形成提供了最基本的矿物质和无机养分,包括了岩石碎屑、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3)
生物是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为土壤提供有机物。动植物的遗体、动物排泄物及其部分分解的有机质和腐殖质,是土壤中有机质的主要来源,且以植物组织为主。
18.(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看,字母a、b、c、d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环节a是____、b是____、c是____、d是____。
(2)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图中可见参与土壤形成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____。
【答案】(1) 海陆间循环(或海陆间大循环) 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径流)
(2) 成土母质(或风化壳) 生物 气候 地形 生物
【分析】本大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循环的环节与类型、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综合思维学科素养。
(1)
根据图示可知,环节a是位于海洋,箭头向高空,表明是海洋蒸发,b位于高空,且为水平流向,为水汽输送,c位于高空,且由云层指向地面,为大气降水,d位于地表,表明是地表径流。字母a、b、c、d组成的水循环跨越了海洋与陆地,类型是海陆间循环(或海陆间大循环)。
(2)
根据所学知识,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包括成土母质、气候、生物、时间、地形等。图示显示有岩石圈、植物、大气、水圈、地表等自然地理要素,故图中可见参与土壤形成的因素有成土母质(或风化壳)、生物、气候、地形。在众多因素中,生物通过活跃的生物循环促进了土壤的形成,故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
19.(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森林土壤的形成与湿润气候和大量的森林凋落物(林木的枯枝落叶)、根系脱落物关系密切。这些物质一部分积累于土壤表面,经缓慢分解而形成森林土壤所特有的表层;一部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各种酸性物质,对表层的土壤矿物进行溶解和分解,使土壤表层出现明显的淋溶作用。下图为某处森林土壤剖面结构。
(1)森林土壤剖面中F为母岩层,指出A、B、C、D、E分别代表的土壤层名称。
(2)结合所学知识,描述B和C层土壤的特征。
【答案】(1)A为有机质层,B为腐殖质层,C为淋溶层,D为淀积层,E为母质层。
(2)B为腐殖质层,有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C为淋溶层,(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有机质等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分析】该题以某处森林土壤剖面结构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了2个小题,涉及了土壤的垂直剖面结构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1)
根据所学知识,森林土壤剖面是相对复杂的剖面结构,土壤层最多,自上而下为有机质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因此图中A土壤层位于最表层,为有机质层。B土壤层为腐殖质层。C土壤层颜色相对较浅,为淋溶层。D土壤层颜色较C层深,位于淋溶层以下,为淀积层。E为母质层。
(2)
结合所学知识与上题信息可知,B为腐殖质层,有大量腐殖质积累,由于腐殖质的大量积累使土壤颜色较暗,呈现黑色或黑灰色;C层为淋溶层,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低,色泽较淡。
20.(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序号①②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①表示绿色植物的____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____。
(2)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____和____来实现。
(3)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____;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____状况,影响土壤的____。
【答案】(1) 光合 矿物质
(2) 降水 气温
(3) 生物 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 质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难度较易,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1)
结合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①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阳光的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矿物质。
(2)
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和降水量有关,因此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通过降水和气温来实现。
(3)
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因素(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没有生物的作用,就不可能形成土壤);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