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期中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江苏·盐城市田家炳中学高二期中)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可调节。为使集热效率达到最高,应保持正午太阳光与集热板垂直,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为90°-H。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江苏省一年中调节杆高度最大的月份(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2.集热板与地面夹角从最小增大到最大期间( )
A.地球公转速度逐级减小
B.江苏日出方位不变
C.江苏省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D.江苏省正午楼房的影长逐渐增大
(2022·江苏·响水县第二中学高二期中)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3.若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则A地时间为( )
A.9时 B.6时 C.18时 D.10时
4.若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太阳直射60°E,则温州(121°E)的地方时是( )
A.7时56分 B.9时42分 C.15时30分 D.16时04分
(2021·江苏·高邮市第一中学高二期中)某地质考察队在我国某岩层中发现了不同的古生物化石。读不同古生物化石分布示意图及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依据当地岩层新老关系推断a-b-c之间的山地类型可能为( )
A.背斜山 B.向斜山 C.断块山 D.火山
6.该地岩石类型属于右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2·江苏·响水县第二中学高二期中)2021年3月14--16日,一场大范围强沙尘暴影响我国,北方多地先后遭受严重影响。这是近10年来我国遇到的强度最大,影响最广的沙尘天气。下图示意2021年3月14日14时世界海平面的气压分布(局部),据此完成完成下列各题。
7.造成本次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
A.暖锋 B.冷锋 C.准静止锋 D.锢囚锋
8.此时沙尘暴强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甲乙间气压差大 B.东南季风强盛 C.地形区域差异大 D.甲地气压偏低
9.图中乙地天气系统控制下( )
A.气流上升,利于扬尘 B.气流下沉,利于扬尘
C.气流上升,抑制扬尘 D.气流下沉,抑制扬尘
(2022·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期中)纳米布沙漠被誉为世界上最干燥、最凉爽的沙漠之一。沙漠中干旱的草原地表上存在一种奇特的地理现象——“仙女圈”,其中央为裸露沙地,四周野草茂盛,呈环状。研究发现,“仙女圈”的形成可能与白蚁密切相关。白蚁喜阴凉潮湿,多以草类植物为食。白蚁的巢穴位于“仙女圈”中央土层之下,它们将“仙女圈”内的草啃食,使其无植被覆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纳米布沙漠被誉为世界上最干燥、最凉爽的沙漠之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洋流、地形 B.纬度、地形
C.大气环流、地形 D.大气环流、洋流
11.纳米布沙漠白蚁外出觅食的规律及原因是( )
A.昼出夜伏 白天视线好 B.昼伏夜出 夜晚气温低
C.昼出夜伏 白天食物丰富 D.昼伏夜出 夜晚觅食
(2021·安徽·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期中)下面的左图为古镇分布示意图,右图为该古镇内街道走向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2.下列关于图中河流和古镇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河流在ac段形成曲流的主因是地转偏向力②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因是水源和地势③河岸d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④河岸c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a和d⑤相对于河岸a、b和c,河岸d在洪水期最不易决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13.古人对该镇街道走向的设计最有可能是为了( )
A.沿等高线布局,节省成本 B.疏风防寒
C.通风散热 D.和河流走向保持一致,使交通便利
(2022·云南·曲靖市第二中学高二期中)下面左图为某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大圆周飞行轨迹示意图。右图为飞机飞到乙地时,其垂直下方所示的经线、纬线和晨昏线位置关系图,此时丙地地方时为17点。完成下面小题。
14.若飞机匀速、等高飞行,则在甲-乙-丙间单位时间内飞过经度度差( )
A.持续变大 B.先变大,后变小 C.持续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15.当日,甲地日出的地方时为( )
A.5点 B.6点 C.7点 D.8点
二、综合题
16.(2021·甘肃·泾川县第三中学高一期中)一艘满载原油的油轮从波斯湾出发,驶往我国上海。途经甲地时,船上旗杆的影子指向西南方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北半球节气为____。地球处于____(近日点、远日点)附近。
(2)图中90°E以西的晨昏线为____(晨线、昏线),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时,北京日出时间____(早于、晚于)甲地。
(3)此时甲地的昼夜长短状况为____,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为____。
(4)指出甲海域此季节的盛行风向,并说明其成因。
17.(2021·四川· 高二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挪威有“峡湾国家”之称。挪威峡湾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挪威西海岸,峡湾两侧的高山顶部冰雪覆盖,峡湾中瀑布众多。下面左图示意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地形和城市分布,右图示意该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形成过程。
(1)描述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
(2)分析峡湾中多瀑布的原因。
(3)据图说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地形对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主要城市分布的影响。
18.(2022·江苏·响水县第二中学高二期中)读某季节亚洲季风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A为____(高或低)气压中心,判断此时北半球的季节____
(2)该季节南亚盛行____季风,试分析其成因。____
(3)指出图示季节甲地的气候类型,并说出该地气候类型在全球的分布规律。
19.(2022·陕西·汉阴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比利时蓝牛体形硕大,肌肉发达,早熟,出生后快速进入育肥期,而且吃得少、长得快,肉质细致软嫩,蛋白质含量高,热能低且胆固醇少,已经遍及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畜牧业发达的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比利时蓝牛繁殖率低,牛犊成活率低,常带有一些先天的缺陷。下图为比利时地理位置示意图。
(1)指出图示区域主要气候类型,并简述其特点及成因。
(2)从社会经济条件的角度,评价比利时发展肉牛养殖业的区位优势。
(3)说出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积极引进比利时蓝牛的原因。
(4)为比利时蓝牛养殖业更好的发展建言献策。
20.(2021·浙江省诸暨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期中)如下图所示,此时ABC弧线为晨昏线,某人正在距离B地正南方2775km的某地肉眼观测北极星(夜间),观测到的北极星仰角为45°。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度为____、纬度为____。某人现在所在纬度为____,B地纬度为____。
(2)此日,A地日出时间是____时(地方时),昼长为____小时;B地日出时间是____时(地方时),昼长为____小时,B地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
(3)此时,地球上新一天与旧一天面积之比是____,并用斜线阴影部分表示出来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期中末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江苏·盐城市田家炳中学高二期中)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可调节。为使集热效率达到最高,应保持正午太阳光与集热板垂直,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为90°-H。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江苏省一年中调节杆高度最大的月份(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2.集热板与地面夹角从最小增大到最大期间( )
A.地球公转速度逐级减小
B.江苏日出方位不变
C.江苏省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D.江苏省正午楼房的影长逐渐增大
【答案】1.D 2.D
【解析】1.由材料“为使集热效率达到最高,应保持正午太阳光与集热板垂直,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为90°-H”可知,当一年中太阳高度角最小时,调节杆高度最大,江苏省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冬至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一年中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小值,因此一年中调节杆高度最大的月份为12月份,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从最小增大到最大期间为由夏至日到冬至日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先减小再增大,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特点是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慢,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快,A错误;江苏日出方位由东北转为正东再转为东南,B错误;江苏省先昼长夜短,再转为昼短夜长,期间昼长逐渐缩短,C错误;江苏省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正午楼房的影长逐渐增大,D正确。故选D。
【点睛】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近大远小,来增去减(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距离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距离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2、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抓住“三看”:①昼夜长短的判读——看“弧长”: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②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③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022·江苏·响水县第二中学高二期中)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3.若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则A地时间为( )
A.9时 B.6时 C.18时 D.10时
4.若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太阳直射60°E,则温州(121°E)的地方时是( )
A.7时56分 B.9时42分 C.15时30分 D.16时04分
【答案】3.A 4.D
【解析】3.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则晨昏线中晨线和赤道的交点是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是18时,图中两条相邻的经线夹角为45°,时间相差3小时,计算出A地的时间是9时,A正确,BCD 错误。故选A。
4.太阳直射60°E,则60°E经线的地方时是12时,60°E与121°E相差61°,依据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的规律,可知,121°E比60°E早4小时04分,可计算出温州(121°E)的地方时是12时+4小时04分=16时04分,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晨昏线指地球上迎着太阳的昼半球与背着太阳的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也称晨昏圈。晨昏圈把它所通过的纬线圈分成昼弧和夜弧,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可表示该纬线圈昼夜长短的状况。
(2021·江苏·高邮市第一中学高二期中)某地质考察队在我国某岩层中发现了不同的古生物化石。读不同古生物化石分布示意图及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依据当地岩层新老关系推断a-b-c之间的山地类型可能为( )
A.背斜山 B.向斜山 C.断块山 D.火山
6.该地岩石类型属于右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5.A 6.C
【解析】5.题据左图可以判断,三叶虫化石比较老,恐龙化石比较新,可以得出a-b-c之间岩层的关系为中间老,两翼新,符合背斜地质构造,所以A正确。向斜山对应岩层的新老关系应该是中间新,两翼老,与图中信息不符,B错误。断块山对应有断层,图示信息未显示,C错误。火山对应的有火山活动,图示信息未显示,D错误。故选A。
6.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转化关系得出,甲由变质作用生成为变质岩,丁为其余三种物质转变应为岩浆,乙为岩浆转变应为岩浆岩,则丙为沉积岩。左图岩层含有化石,故为沉积岩,C正确,排除ABD,故选C。
【点睛】判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的要领:①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源于岩浆,终止于岩浆,三大类岩石都可以在地下重熔再生形成岩浆,所以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②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③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2022·江苏·响水县第二中学高二期中)2021年3月14--16日,一场大范围强沙尘暴影响我国,北方多地先后遭受严重影响。这是近10年来我国遇到的强度最大,影响最广的沙尘天气。下图示意2021年3月14日14时世界海平面的气压分布(局部),据此完成完成下列各题。
7.造成本次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
A.暖锋 B.冷锋 C.准静止锋 D.锢囚锋
8.此时沙尘暴强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甲乙间气压差大 B.东南季风强盛 C.地形区域差异大 D.甲地气压偏低
9.图中乙地天气系统控制下( )
A.气流上升,利于扬尘 B.气流下沉,利于扬尘
C.气流上升,抑制扬尘 D.气流下沉,抑制扬尘
【答案】7.B 8.A 9.A
【解析】7.根据图中天气系统符号可知是冷锋过境导致沙尘天气形成,图中冷锋处等压线密集,风力大,3月北方不是雨季,水汽少,难以形成降水,大风吹起沙尘形成沙尘暴,B正确。图中符号不是暖锋、准静止锋及锢囚锋,ACD错误。故选B。
8.由图可知,甲乙间有多条等压线,且等压线密集,故甲乙间气压差大,风力大,导致沙尘暴强度大,A正确;此时为2021年3月14-16日,夏季风即东南季风还不强盛,图中冷锋东移南下,说明西北风势力强,B错误;甲乙沿线位于蒙古国北部,地形区域差异不大,由图可看出,甲乙间等压线密集,风力大,大风是沙尘暴强度大的主要原因,排除C。甲处为高压中心,气压值高,D错误;故选A。
9.由图中等压线分布和冷锋分布可知,冷锋向东南方向移动,自图中1035hPa等压线到东部乙附近,气压值降低,故乙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BD错误;3月降水少,地表干燥,气流上升容易把地面沙尘带起,形成扬尘天气,A正确,C错误。故选A。
【点睛】春季气温回升,表土解冻,蒸发量加大,导致表土干燥,易在大风天气下形成沙尘暴。
(2022·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期中)纳米布沙漠被誉为世界上最干燥、最凉爽的沙漠之一。沙漠中干旱的草原地表上存在一种奇特的地理现象——“仙女圈”,其中央为裸露沙地,四周野草茂盛,呈环状。研究发现,“仙女圈”的形成可能与白蚁密切相关。白蚁喜阴凉潮湿,多以草类植物为食。白蚁的巢穴位于“仙女圈”中央土层之下,它们将“仙女圈”内的草啃食,使其无植被覆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纳米布沙漠被誉为世界上最干燥、最凉爽的沙漠之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洋流、地形 B.纬度、地形
C.大气环流、地形 D.大气环流、洋流
11.纳米布沙漠白蚁外出觅食的规律及原因是( )
A.昼出夜伏 白天视线好 B.昼伏夜出 夜晚气温低
C.昼出夜伏 白天食物丰富 D.昼伏夜出 夜晚觅食
【答案】10.A 11.B
【解析】10.纳米布沙漠最干燥、最凉爽主要是由于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同时沿岸有寒流影响,气温较凉爽,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洋流、地形,A选项正确。其干燥、凉爽的气候特点和纬度、大气环流无关,排除BCD。故选A。
11.白蚁喜阴凉,热带沙漠气候白天气温高,不利于白蚁觅食,夜晚气温低,所以适宜白蚁外出所以白蚁昼伏夜出,B选项正确,A、C选项错误;白蚁夜晚外出觅食的原因是夜晚气温低,排除D选项。故选B。
【点睛】纳米布沙漠被誉为世界上最干燥、最凉爽的沙漠之一,原因在于纳米布沙漠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并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沿岸有寒流影响,气温较低。
(2021·安徽·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期中)下面的左图为古镇分布示意图,右图为该古镇内街道走向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2.下列关于图中河流和古镇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河流在ac段形成曲流的主因是地转偏向力②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因是水源和地势③河岸d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④河岸c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a和d⑤相对于河岸a、b和c,河岸d在洪水期最不易决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13.古人对该镇街道走向的设计最有可能是为了( )
A.沿等高线布局,节省成本 B.疏风防寒
C.通风散热 D.和河流走向保持一致,使交通便利
【答案】12.B 13.C
【解析】12.从图上可以看出,古镇位于河流凸岸处,取水方便,且位于河流上游地区,地势稍高,可避免洪水威胁。因此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因是水源和地势,故②正确;由图示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较多,河流流量较大,挟带的泥沙较多,因此,河岸d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故③正确;河流在ac段形成曲流。这主要是受弯道环流的影响,故①错误;由于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故河岸c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a和d,河岸d位于下游地区,在洪水期相对于河岸a和c更易决堤,故④正确,⑤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
13.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东南风,街道呈西北-东南走向,可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故C正确;没有信息显示该地区等高线为东南——西北走向,故A错误;读图可知,该镇街道走向和河流走向并不一致,D错误;该区域为我国南方,冬季温和,夏季高温,防寒要求低,故B错误。故答案选C。
【点睛】判断左岸、右岸。在判断左岸右岸时,一定要先判断河流的流向,再顺着河流的流向,左侧为左岸,右侧为右岸;判断侵蚀、堆积。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向右偏转,即河流右岸受到侵蚀,左岸堆积;判断凹岸、凸岸。受到侵蚀的河岸会不断后退,即为凹岸;受到堆积的河岸会不断向河流中央前进,即为凸岸。因此在北半球,右岸受到侵蚀,为凹岸;左岸受到堆积,为凸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原理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应用:①凹岸受到侵蚀,河水较深,适宜建造港口;②凸岸接受沉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建设村庄城镇,种植庄稼。
(2022·云南·曲靖市第二中学高二期中)下面左图为某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大圆周飞行轨迹示意图。右图为飞机飞到乙地时,其垂直下方所示的经线、纬线和晨昏线位置关系图,此时丙地地方时为17点。完成下面小题。
14.若飞机匀速、等高飞行,则在甲-乙-丙间单位时间内飞过经度度差( )
A.持续变大 B.先变大,后变小 C.持续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15.当日,甲地日出的地方时为( )
A.5点 B.6点 C.7点 D.8点
【答案】14.D 15.C
【解析】14.读左图可知,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大圆周(最短航线)飞行时,是先向东北飞,再向正东飞,后向东南飞。在由甲飞向乙时,随着纬度的升高,飞行方向越接近与纬线平行,所以,单位时间内飞过的纬度差变小,在乙点时达到最小;当飞机由乙地飞向丙地时,飞过的纬度差变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由题干可知,此时丙地的地方时为17点,乙丙之间经度相差75 ,时间差5个小时,且乙地位于丙地西面,则乙地为12点,那么乙地所在的经线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由右图可知,乙地为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的切点,且“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的大圆周飞行”,可判断甲、乙、丙为晨昏线,则甲丙所在的纬线为昼弧,甲丙之间经度相差150°,则可以推出甲、丙的昼长为10小时,根据公式“日出=12-昼长/2”可以计算出甲地日出的地方时为7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抓住光照图中的“五点”:(1)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00。(2)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3)晨线与昏线在北半球的交点,也是晨(昏)线上最北的点,如图2中的D点。当该点为0:00时,其北方为极昼;当该点为12:00时,其北方为极夜;晨线与昏线在南半球的交点,也是晨(昏)线上最南的点。当该点为0:00时,其南方为极昼;当该点为12:00时,其南方为极夜。(4)太阳直射点:日心和地心的连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太阳直射点上的太阳高度为90°,地方时为12:00。
二、综合题
16.(2021·甘肃·泾川县第三中学高一期中)一艘满载原油的油轮从波斯湾出发,驶往我国上海。途经甲地时,船上旗杆的影子指向西南方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北半球节气为____。地球处于____(近日点、远日点)附近。
(2)图中90°E以西的晨昏线为____(晨线、昏线),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时,北京日出时间____(早于、晚于)甲地。
(3)此时甲地的昼夜长短状况为____,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为____。
(4)指出甲海域此季节的盛行风向,并说明其成因。
【答案】(1) 夏至 远日点
(2) 晨线 (23°26′N,120°E) 12 早于
(3) 昼最长,夜最短 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递减
(4)西南风;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偏,成为西南风。
【分析】本题以区域地图为材料背景设置试题,涉及日期的判读、晨昏线的判读、时间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季风环流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对地理基本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落实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
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当油轮途径时,其船上旗杆的影子指向西南方向,说明此时太阳位于东北方向,且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由图示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可知,此时应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此时地球处于远日点附近。
(2)
由第(1)题分析可知,图示为北半球夏至日,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结合图示晨昏线走向可知,图中90°E以西的晨昏线为晨线。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直射经线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读图可知为120°E。北京所在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为120°,即太阳直射经线,此时为正午12时。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区,昼越长夜越短,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北京纬度高于甲地,所以日出早于甲地。
(3)
由第(1)题分析可知,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甲地位于北半球,此时昼最长夜最短。此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为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递减。
(4)
读图可知,甲位于北印度洋海域,其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由前边分析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应盛行西南季风。其成因是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而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偏,成为西南风。
17.(2021·四川· 高二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挪威有“峡湾国家”之称。挪威峡湾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挪威西海岸,峡湾两侧的高山顶部冰雪覆盖,峡湾中瀑布众多。下面左图示意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地形和城市分布,右图示意该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形成过程。
(1)描述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
(2)分析峡湾中多瀑布的原因。
(3)据图说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地形对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主要城市分布的影响。
【答案】(1)冰川侵蚀形成(U形)谷地;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海面上升;底部被海水入侵淹没,形成峡湾。
(2)受暖流、西风影响大,又处于山地迎风坡,雨水充足;加之高山冰雪融水多,形成众多河流;峡湾两岸多悬崖峭壁,河水跌落,形成众多瀑布。
(3)主要城市分布在半岛的南部和西部。
半岛南部地区,地势较低,地形较平坦;西部峡湾海岸,多优良港湾分布,海运便利,有利于城镇的形成和发展;西南部纬度较低。
【分析】本题目以挪威为背景材料,涉及峡湾地貌、瀑布、城市分布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
图中B半岛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峡湾地貌的形成由图可知其过程为初期气候寒冷的时期,冰川运动过程中,对地面产生的刨蚀作用形成了大量的U形谷,后来气候变暖以后,冰川消退,谷地的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于是成了峡湾。
(2)
瀑布是指从山壁上或河床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的水,峡湾中多瀑布说明该地水源较多,且地势落差大,结合图文信息及所需知识可知,该地虽纬度较高,但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作用明显,且受盛行西风影响较大,带来湿润水汽,又处于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峡湾两侧的高山顶部冰雪覆盖,冰雪融水较多,河流较多。峡湾地形两侧岸壁平直、陡峭,地势落差大,河流跌落,形成瀑布。
(3)
读图可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主要城市主要分布在半岛的南部和西部。读图可知,该地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南部及西部地势较低,地形较平坦,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西部为峡湾海岸,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利于城市形成和发展。西南部纬度较低,温度较高,气候较适宜。
18.(2022·江苏·响水县第二中学高二期中)读某季节亚洲季风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A为____(高或低)气压中心,判断此时北半球的季节____
(2)该季节南亚盛行____季风,试分析其成因。____
(3)指出图示季节甲地的气候类型,并说出该地气候类型在全球的分布规律。
【答案】(1) 低 夏季
(2) 西南 北半球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
(3)地中海气候。分布于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
【分析】本大题以亚洲季风环流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季风、气候类型、成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1)
读图,此时东亚地区以东南风为主,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充足的水汽,形成降水,南亚地区盛行西南季风,因此可以推断出该季节为北半球的夏季,夏季大陆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因此在亚洲大陆上形成低气压中心,在温度较低的海洋形成高气压中心。
(2)
夏季,南亚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的成因就是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3)
读材料分析可知,此时处于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地处于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类型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因此甲地冬季温和多雨,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于南、北纬30~40°间的大陆西岸,而在除地中海沿岸外的其他地方没有足够的陆地,如非洲南部,或者被沿海高大的山脉阻挡导致气候区呈现狭长条状分布,如美洲沿海地区。同时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地中海沿岸也是最为典型的,因为地中海气候的成因是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此纬度大陆西岸受到三圈环流影响,而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多形成季风气候。因此地中海气候的分布特点是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地区。
19.(2022·陕西·汉阴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比利时蓝牛体形硕大,肌肉发达,早熟,出生后快速进入育肥期,而且吃得少、长得快,肉质细致软嫩,蛋白质含量高,热能低且胆固醇少,已经遍及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畜牧业发达的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比利时蓝牛繁殖率低,牛犊成活率低,常带有一些先天的缺陷。下图为比利时地理位置示意图。
(1)指出图示区域主要气候类型,并简述其特点及成因。
(2)从社会经济条件的角度,评价比利时发展肉牛养殖业的区位优势。
(3)说出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积极引进比利时蓝牛的原因。
(4)为比利时蓝牛养殖业更好的发展建言献策。
【答案】(1)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终年温和湿润。成因:地处中纬(温带)大陆西岸地区,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
(2)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消费市场广阔;人们的饮食习惯;科技发达;交通便利等。
(3)吃的少,饲料成本低;成熟期短,上市快;肉牛的品质好等。
(4)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培育优良牧草;改良畜种,提高蓝牛的繁殖率和成活率;对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提高保鲜、冷藏技术等。
【分析】本题以比利时地理位置示意图为材料;涉及该地气候类型特点及成因、比利时发展肉牛养殖业的区位优势、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积极引进比利时蓝牛的原因、比利时蓝牛养殖业发展措施等知识;考查学生对比利时乳畜业发展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
(1)
由地区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主要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成因:地处中纬(温带)大陆西岸地区,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较多且季节分配均匀。
(2)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比利时种植业发达,草场单产高,饲料充足;乳肉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再加之欧洲人有以肉类和奶制品为主的饮食习惯,消费市场广阔;乳肉畜牧业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交通便利。
(3)
本题考查区域间的联系。可以从产品自身优点出发,再联系区域之间的关系,比利时蓝牛肉质好,蛋白质含量高,热能低目胆固醇少,吃的少,饲料成本低,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饮食习惯相似,都以肉食为主,是其他国家较好的选择。
(4)
本题考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可以有以下方法: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让农民自觉自愿地严格遵守生态农业的各项规定,规定合理的载畜量;有关职能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体系,完善支农惠农补贴政策,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利用科技,培育优良牧草,改良畜种;利用科技提高保鲜、冷藏技术;对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提高交通通达度。
20.(2021·浙江省诸暨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期中)如下图所示,此时ABC弧线为晨昏线,某人正在距离B地正南方2775km的某地肉眼观测北极星(夜间),观测到的北极星仰角为45°。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度为____、纬度为____。某人现在所在纬度为____,B地纬度为____。
(2)此日,A地日出时间是____时(地方时),昼长为____小时;B地日出时间是____时(地方时),昼长为____小时,B地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
(3)此时,地球上新一天与旧一天面积之比是____,并用斜线阴影部分表示出来____。
【答案】(1) 60°W 20°N 45°N 70°N
(2) 4 16 0 24 40°
(3) 1:5
【分析】本大题以晨昏线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晨昏线判读、正午太阳高度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1)
根据某人正在距离B地正南方2775km的某地观测北极星,可知图示区域为北半球且弧ABC以下为夜半球,且B点所在经线为夜半球的平分线(时间为0时)该经线经度为120°E,则计算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度(时间为12时)为60°W。某人观测到的北极星平均仰角为45,由北极星的仰角即为该地区的地理纬度可知,某人所在的纬度是45°N,则B地的纬度=45°+(2775÷111)°=70°,故B地纬度为70°N,由此可知70°N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此时太阳直射点应所在纬度位于20°N。
(2)
由上题分析可知,B点纬度为70°N,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且根据B地位于晨线上,B地此时是日出时间,为0时,则B地白昼时间为24小时;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90°-|当地纬度70°N-太阳直射点纬度20°N|可知,B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0°。由于A、B两点所在经线的经度差为60°,A地此时是20时,处于昏线上,由此计算可知A地此日昼长约为16小时,日出时间的地方时为4时。
(3)
由前面小题已知,B点所在经线为夜半球的平分线,即B点地方时为0时,经度为120°E;地球上新的一天应从180°开始,故此时地球上新一天的范围是120°E向东到180°,并由此可知新一天占了60°;而地球经度和为360°,旧一天应占300°,由此可知地球上新一天与旧一天面积之比是1:5。
阴影部分为新的一天,其余部分为旧的一天。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