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期中考试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期中考试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5 19:23:3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期中考试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江苏·盐城市田家炳中学高二期中)下图甲、乙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一分点和一至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球公转到甲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北移动
B.此时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
C.此时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90°
D.此时黄赤交角变为0°
2.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过的纬度数( )
A.等于23°26′ B.小于23°26′
C.大于23°26′ D.等于46.5°
(2021·内蒙古·赤峰第四中学分校高一期中)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4.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2021·山西·灵丘县第四中学校高二期中)下图为某一平直河段的剖面,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此河流位于(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赤道上 D.回归线上
6.若此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它哪一岸的河堤需要特别加固( )
A.南岸 B.北岸 C.东岸 D.西岸
(2021·新疆·昌吉州行知学校高一期中)大自然用娟娟细流去冲刷,用山洪去切割,用波浪去拍击,用冰川去雕刻,用风霜雨雪的刀,挥酒自如去欧削,精精细细去雕刻……大自然拥有奇妙技法、独特审美,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它的习作。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的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1所示地貌名称是( )
A.雅丹地貌 B.黄土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丹霞地貌
8.图2地貌形成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海水侵蚀 D.海水沉积
(2022·山东·文登新一中高一期中)下图为某旅游爱好者某日正午到香港黄竹角咀旅游,拍摄的当地标志性的“鬼手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鬼手岩”的形成原因是( )
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风化、侵蚀 D.流水侵蚀
10.图中由海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A.鬼手指 B.沙滩
C.鬼手腕 D.海边悬崖
(2022·陕西·延安市第一中学高二期中)气候差异是地球表面地理差异的基本因素,下图是世界部分区域气候分布图。读图完成问题。
11.图中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分别是( )
A.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12.图中甲气候类型中夏季风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C.东北风越过赤道偏转 D.行星风带的稳定控制
13.图中乙和丁两种气候类型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纬度差异 B.陆地地形 C.大气环流 D.人类活动
(2022·陕西·汉阴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中)2020年8月12日,京津冀地区受西太平洋副高外围偏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共同影响,产生了一次区域性强降雨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此次强降雨过程中影响该地区的天气系统是( )
A. B.
C. D.
15.下图中能表示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气温变化的是( )
A. B.
C. D.
二、综合题
16.(2022·内蒙古·喀喇沁旗锦山蒙古族中学高一期中)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从南、北半球看:该半球为____半球(填南或北)。从昼、夜半球看:弧CB是____;弧BA是____(填晨线或昏线)。此时,A点的地方时是____点,D点的地方时是____点。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经度是____。
(2)假定从A点向正南方向水平发射炮弹,实际炮弹的运动方向是____。
(3)图中,A地、B地、D地相比较,三地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小到大的顺序____。A、B、C、D四点中,位于东半球的点有____。
(4)判断方向:A地位于D地的____;甲地位于乙地的____。写出甲地的地理坐标____,此时,甲地的昼长比乙地____。
17.(2021·安徽省舒城晓天中学高二期中)读6月22日太阳照射图。完成下列填空
(1)从南北半球看,此图所示的是________半球,该图所示的节气是________, 此时,地球运行在________(填“近日点”或“远日点”)附近
(2)图中AEC表示晨昏线,其中AE线是________线(晨线或昏线),其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纬度________,经度________。
(4)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的范围是________。
(5)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
(6)该日的六安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
18.(2022·陕西·汉滨区五里高级中学高一期中)读下面的“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B、C三地的地质构造依次是____、____、____
(2)图中所示的褶皱构造主要是由地壳的____运动造成的。
(3)图中B处成为谷地,C处成为山地,主要原因是____。
(4)要在图示直线的深度上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在A、B、C三地中应选择____地。
(5)假如该地区有形成石油的地质环境,则是A、B、C三地中的何地?____假如该地没有形成石油的地质环境,则又是什么原因?____。
19.(2021·北京·临川学校高一期中)读左图“某城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和右图“该城市热岛环流模式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观察左图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 ,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双向选择题)。
A.区人口集中、建筑物较密集 B.市区地势高、太阳辐射强
C.郊区空气质量高、地面辐射强 D.郊区绿地多、人口密度小
(2)根据右图所示的信息,近地面的气流方向是从________(市区或郊区)向________(填市区或郊区)
(3)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该城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选在右图中①、②两地中的________地,理由是________。
(4)该城市要把大气污染严重的某大型企业从市区迁出。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最适合该企业的新厂址应选在右图的①、②两地中的________ 地。在该处建设新厂的利、弊分别是________ 。
20.(2022·内蒙古·喀喇沁旗锦山蒙古族中学高一期中)下面两图中,图Ⅰ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Ⅱ为世界局部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Ⅰ中A季节为北半球____季,B季节为北半球____季。导致A、B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不同的原因是____。
(2)常年受甲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气候特征是____,分布规律是____,其气候类型分布对应图Ⅱ①②③④四地中的____地。
(3)图Ⅱ中①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气候特征是____,分布规律是____,其气候是常年受图Ⅰ中____(甲、乙、丙、丁)带影响形成的。
(4)图Ⅰ中B季节时,图Ⅱ中②海沿岸此季节受____(甲、乙、丙、丁)带控制,此季节②海沿岸的气候特征是____;此季节40°N的亚欧大陆东岸盛行____风,气候特征为____。
(5)图Ⅱ中⑤岛屿西部是____气候。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期中考试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江苏·盐城市田家炳中学高二期中)下图甲、乙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一分点和一至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球公转到甲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北移动
B.此时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
C.此时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90°
D.此时黄赤交角变为0°
2.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过的纬度数( )
A.等于23°26′ B.小于23°26′
C.大于23°26′ D.等于46.5°
【答案】1.B 2.A
【解析】1.分析图形信息可知:地球公转到乙位置时,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夜,为北半球的冬至;结合地球绕日公转方向可知,甲位置时,北半球为秋分。因此当地球公转到甲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B正确,A错误。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目前是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C、D错误。故选B。
2.分析图形信息可知:地球公转到乙位置时,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夜,为北半球的冬至,太阳直射点位于23°26′S;结合地球绕日公转方向可知,甲位置时,北半球为秋分,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0°纬线)。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乙处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至南回归线,即0°—23°26′S,移动过的纬度数为23°26′,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在地球公转轨道图中判断“二分”、“二至”的过程为:以“二至”定“二分”。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则为北半球的夏至,反之为北半球冬至;然后在结合地球公转方向判定“二分”:沿着地球公转方向,夏至过后为秋分,冬至过后为春分。
(2021·内蒙古·赤峰第四中学分校高一期中)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4.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答案】3.A 4.A
【解析】3.根据所学可知,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图中自转线速度由南向北逐渐减小,可判定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C、D错;赤道上自转线速度约为1670千米/小时,60°N纬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约赤道一半为837千米/小时。根据图中的数值范围可推知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60°N附近偏南地区,位于中纬度,A正确,B错误。故选A。
4.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的因素不仅包括纬度,还包括地势等因素。由等值线分布可知,图中a处的线速度为870-900千米/小时,同纬度的b处线速度为840-870千米/小时,可见a处线速度大,b处线速度小,B、D错;同一纬度地区,地势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故a处的地势较高,b处地势较低,A正确,C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线速度约为1670千米/小时)向南北两极递减(两极点为0)。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的因素不仅包括纬度,还包括地势等因素,同一纬度地区,地势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
(2021·山西·灵丘县第四中学校高二期中)下图为某一平直河段的剖面,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此河流位于(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赤道上 D.回归线上
6.若此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它哪一岸的河堤需要特别加固( )
A.南岸 B.北岸 C.东岸 D.西岸
【答案】5.B 6.B
【解析】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题意表明,该河段为平直河段,则河道形态主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读图可知,该河段顺着河水流向的右岸附近河道较深,受侵蚀作用较强,左岸附近河道较浅,沉积作用较强,表明河水向右偏,根据水平运动物体偏向规律判断,此段河流可能位于北半球,B符合题意,AC错误;图中没有信息可判断此河流位于回归线上,排除D。故选B。
6.若该河流流向为自东向西,则南岸为左岸,北岸为右岸,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河流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水向右岸(北岸)偏转,右岸(北岸)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明显,B正确;左岸(南岸)河流流速慢,以沉积为主,侵蚀作用不明显,A错误;河流平直,自东向西流动,没有东西岸,C和D错误。故选B。
【点睛】一般情况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的平直河道一般是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则是左岸侵蚀右岸堆积。侵蚀岸由于经常受到水流冲击侵蚀,其河岸较陡;堆积岸由于泥沙淤积,其河岸较缓。
(2021·新疆·昌吉州行知学校高一期中)大自然用娟娟细流去冲刷,用山洪去切割,用波浪去拍击,用冰川去雕刻,用风霜雨雪的刀,挥酒自如去欧削,精精细细去雕刻……大自然拥有奇妙技法、独特审美,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它的习作。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的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1所示地貌名称是( )
A.雅丹地貌 B.黄土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丹霞地貌
8.图2地貌形成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海水侵蚀 D.海水沉积
【答案】7.A 8.C
【解析】7.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图1所示的地貌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图2所示的地貌为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海蚀地貌,图3为岩溶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所以图1所示地貌名称是雅丹地貌,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根据图中信息,图2所示的地貌为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海蚀地貌,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2022·山东·文登新一中高一期中)下图为某旅游爱好者某日正午到香港黄竹角咀旅游,拍摄的当地标志性的“鬼手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鬼手岩”的形成原因是( )
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风化、侵蚀 D.流水侵蚀
10.图中由海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A.鬼手指 B.沙滩
C.鬼手腕 D.海边悬崖
【答案】9.C 10.B
【解析】9.“鬼手岩”分布在香港黄竹角咀海边,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没有冰川,A错误;岩层受到风化及流水侵蚀沿节理发生,形成“手指”,海浪不断侵蚀岩石底部,形成“手腕”,因此,其形成原因是风化、侵蚀,C正确;风力侵蚀、流水侵蚀表述不完整,故BD错误。故选C。
10.从上题分析可知,鬼手指、鬼手腕主要是受侵蚀形成,AC错误;海边悬崖也属于海水侵蚀,D错误;沙滩属于海水堆积作用形成,B正确。故选B。
【点睛】海岸带的沉积物在波浪、水流作用下,发生横向或者纵向运动,当沉积物运动受阻或波浪水流动力减弱时,即发生堆积,形成各种海积地貌。按堆积体形态与海岸的关系及其成因,可分为毗连地貌、自由地貌、封闭地貌、环绕地貌和隔岸地貌。按海岸物质的组成及其形态,可分为沙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等地貌。
(2022·陕西·延安市第一中学高二期中)气候差异是地球表面地理差异的基本因素,下图是世界部分区域气候分布图。读图完成问题。
11.图中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分别是( )
A.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12.图中甲气候类型中夏季风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C.东北风越过赤道偏转 D.行星风带的稳定控制
13.图中乙和丁两种气候类型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纬度差异 B.陆地地形 C.大气环流 D.人类活动
【答案】11.A 12.B 13.C
【解析】11.图中甲位于南亚和东南亚,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乙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丙位于欧洲西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丁位于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
12.图中甲位于南亚和东南亚,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向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B正确,AC错误;该地区的行星风带为东北信风,D错误。故答案选B。
13.图中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季风形成的,丁为地中海式气候,是风带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乙丁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大气环流,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
【点睛】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以风带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造成的。
(2022·陕西·汉阴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中)2020年8月12日,京津冀地区受西太平洋副高外围偏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共同影响,产生了一次区域性强降雨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此次强降雨过程中影响该地区的天气系统是( )
A. B.
C. D.
15.下图中能表示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气温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14.B 15.A
【解析】14.根据题干可知,冷锋是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题干中的天气系统是冷锋。A图示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是暖锋, A错误;B图示是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是冷锋,B正确;B图示是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是冷锋,B正确;C图示为北半球的气旋,C错误;D图示为北半球的反气旋,D错误。故选B。
15.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冷锋是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并推动暖气团移动;冷锋过境会产生降温、阴雨、大风等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是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并推动冷气团移动;暖锋过境时容易产生连绵阴雨,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根据上题可知,该天气系统是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高,过境时气温下降,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A正确;B为暖锋过境;C为反气旋过境;D为气旋过境,根据题意排除BCD。故选A。
【点睛】冷锋是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并推动暖气团移动;冷锋过境会产生降温、阴雨、大风等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是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并推动冷气团移动;暖锋过境时容易产生连绵阴雨,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等压线数值内大外小为高压,从气流来说是反气旋;反气旋的气流为北顺南逆辐散,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等压线数值内小外大为低压,从气流来说是气旋;气旋的气流为北逆南顺辐合,多阴雨天气。
二、综合题
16.(2022·内蒙古·喀喇沁旗锦山蒙古族中学高一期中)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从南、北半球看:该半球为____半球(填南或北)。从昼、夜半球看:弧CB是____;弧BA是____(填晨线或昏线)。此时,A点的地方时是____点,D点的地方时是____点。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经度是____。
(2)假定从A点向正南方向水平发射炮弹,实际炮弹的运动方向是____。
(3)图中,A地、B地、D地相比较,三地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小到大的顺序____。A、B、C、D四点中,位于东半球的点有____。
(4)判断方向:A地位于D地的____;甲地位于乙地的____。写出甲地的地理坐标____,此时,甲地的昼长比乙地____。
【答案】(1) 南 昏线 晨线 6 9 23°26′S 90°W
(2)东南
(3) B(4) 西北 东北 (30°S,45°W) 短
【分析】本大题以太阳光照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太阳光照图的判读、晨昏线的判定、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特点以及方向的判定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1)
该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图中地球自转成顺时针,表明中心点为南极点,因此该半球为南半球。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弧CB由白天过渡为黑夜,为昏线,弧AB由黑夜过渡为白天,为晨线。A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点。D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比A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早3个小时,因此,地方时为9点。南极圈以内是极昼,节气是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S,太阳直射点的经线地方时是12:00,即E点所在的经线90°W。
(2)
该半球为南半球,沿地表水平方向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左偏转,因此从A点向正南方向水平发射炮弹,实际炮弹的运行方向是东南方。
(3)
一般而言,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三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BDA,因此三地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序为B<D<A。20°W向东至160°E之间的区域为东半球,其余区域为西半球,A、B、C、D的经度依次为180°、90°E、0°、135°W,所以A、B、C、D四点中位于东半球的点有B、C。
(4)
就南北方向而言,A位于D的北方,就东西方向而言,A位于D的西方,所以A位于D的西北方;同理,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北方。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东经度数增大,西经度数减小,甲地经度为45°W,图中纬线中,每相邻两条实线纬度相差30°,甲地的纬度为30°S,所以甲地的经纬度为(30°S,45°W)。甲地所在纬线昼弧更短一些,因此,甲地的昼长比乙地短。
17.(2021·安徽省舒城晓天中学高二期中)读6月22日太阳照射图。完成下列填空
(1)从南北半球看,此图所示的是________半球,该图所示的节气是________, 此时,地球运行在________(填“近日点”或“远日点”)附近
(2)图中AEC表示晨昏线,其中AE线是________线(晨线或昏线),其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纬度________,经度________。
(4)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的范围是________。
(5)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
(6)该日的六安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
【答案】(1) 北 夏至 远日点
(2) 晨 6
(3) 23°26′N 90°E
(4)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5)14时
(6)昼长夜短
【分析】本大题以太阳照射图为材料,设置六道小题,涉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地球自转的方向及意义、地球公转的速度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素养。
(1)
从自转方向可以判断为北半球,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最是北半球的夏至日。近日点位置时间大约为1月初,远日点位置大约为7月初,因此,此时地球靠近远日点。
(2)
按照地球自转的方向从昼半球到夜半球的是昏线,从夜半球到昼半球的是晨线,AE线是晨线,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是6点。
(3)
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从图中看90°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是太阳直射所在经线,所以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N,90°E)。
(4)
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5)
90°E为12时,北京时间是东八区区时,是14时。
(6)
该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六安位于北半球,昼长夜短。
18.(2022·陕西·汉滨区五里高级中学高一期中)读下面的“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B、C三地的地质构造依次是____、____、____
(2)图中所示的褶皱构造主要是由地壳的____运动造成的。
(3)图中B处成为谷地,C处成为山地,主要原因是____。
(4)要在图示直线的深度上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在A、B、C三地中应选择____地。
(5)假如该地区有形成石油的地质环境,则是A、B、C三地中的何地?____假如该地没有形成石油的地质环境,则又是什么原因?____。
【答案】(1) 断层 背斜 向斜
(2)水平
(3)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
(4)B
(5) B地 理由是: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但B处背斜含油层已被侵蚀掉。
【分析】本题以地质构造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地质构造的判断及地质构造的地理意义,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1)
图示B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故判断为背斜;C处中间岩层向下凹,判断为向斜; A处岩层断裂、错位,判断为断层。
(2)
褶皱是由于岩层受挤压力作用而发生弯曲形成,故反映地壳的水平运动。
(3)
根据图中B处为背斜,由于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常被侵蚀成谷地;图中C处为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地。
(4)
背斜因其拱形结构,受力均匀,隧道、铁路等对地质要求较高的工程多在背斜选址。要在图示直线的深度上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在A、B、C三地中应选择B。
(5)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天然气构造。开发石油、天然气多寻找背斜构造。故B地可能有石油资源。如果没有,可能是背斜含油层已被侵蚀掉。
19.(2021·北京·临川学校高一期中)读左图“某城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和右图“该城市热岛环流模式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观察左图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 ,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双向选择题)。
A.区人口集中、建筑物较密集 B.市区地势高、太阳辐射强
C.郊区空气质量高、地面辐射强 D.郊区绿地多、人口密度小
(2)根据右图所示的信息,近地面的气流方向是从________(市区或郊区)向________(填市区或郊区)
(3)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该城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选在右图中①、②两地中的________地,理由是________。
(4)该城市要把大气污染严重的某大型企业从市区迁出。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最适合该企业的新厂址应选在右图的①、②两地中的________ 地。在该处建设新厂的利、弊分别是________ 。
【答案】(1) 从市区向郊区递减
AD
(2) 郊区 市区
(3) ① 在郊区造林,可以通过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起到调节城市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以及净化空气的作用。
(4) ② 避免工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市区;对当地的环境产生了污染。
【分析】本题以某城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该城市热岛环流模式示意图为材料,涉及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
读图可知,北京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是气温从市区向郊区降低,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城区人口集中、建筑物密集,郊区绿地多,AD正确;城区与郊区的地势差异较小,B错误;空气质量不是影响城郊冷热差异的主要因素,C错误。所以选AD。
(2)
城市由于温度高,故大气抬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郊区近地面为高压,故近地面大气由郊区吹向城市。故形成气流近地面从郊区流向城区,上空从城区流向郊区的热力环流。
(3)
由于林地处在城市热岛环流之中,清新空气可以通过近地面流向北京城区,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对应图中的①处。
(4)
根据城市热岛环流原理,可以将部分工业和人口迁往郊区的热力环流圈之外,对应图中的②处,可以控制中心城区的规模,降低城市温度,避免工厂的废弃进入城区,造成城区空气质量污染;但是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了污染。
20.(2022·内蒙古·喀喇沁旗锦山蒙古族中学高一期中)下面两图中,图Ⅰ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Ⅱ为世界局部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Ⅰ中A季节为北半球____季,B季节为北半球____季。导致A、B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不同的原因是____。
(2)常年受甲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气候特征是____,分布规律是____,其气候类型分布对应图Ⅱ①②③④四地中的____地。
(3)图Ⅱ中①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气候特征是____,分布规律是____,其气候是常年受图Ⅰ中____(甲、乙、丙、丁)带影响形成的。
(4)图Ⅰ中B季节时,图Ⅱ中②海沿岸此季节受____(甲、乙、丙、丁)带控制,此季节②海沿岸的气候特征是____;此季节40°N的亚欧大陆东岸盛行____风,气候特征为____。
(5)图Ⅱ中⑤岛屿西部是____气候。
【答案】(1) 夏 冬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2)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南北纬10度附近的赤道地区 ④
(3) 温带海洋气候 全年温和湿润(冬暖夏凉,全年湿润) 南北纬40-60度的大陆西岸 丁
(4) 丁 温和湿润 西北 寒冷干燥
(5)热带草原
【分析】本大题以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非洲与欧洲气候分布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气候分布与成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素养。
(1)
图I中A季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为北半球的夏季,B季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为北半球的冬季。导致A、B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不同的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
图中甲是赤道低气压带,气温高,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多对流雨。常年受甲气压带控制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度之间的赤道地区。图Ⅱ中,①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地是地中海气候,③地是热带沙漠气候,④地是热带雨林气候。因此,甲气压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④热带雨林气候。
(3)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Ⅱ中,①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特征是常年温和湿润。分布在南北纬40-60度的大陆西岸,该气候是常年受图Ⅰ中丁(西风带)影响形成的。
(4)
图Ⅰ中B季节是北半球的冬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图Ⅱ中②地中海沿岸此季节受丁(西风带)控制,此季节②地的气候特征是温和多雨。此季节40°N的亚欧大陆东岸盛行西北风,气候特征是寒冷干燥。
(5)
图Ⅱ中⑤岛屿为马达加斯加岛,西侧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