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竹节人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学习生字词语。
2. 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
3. 梳理文章结构。
一、谈玩具导入新课
1.想一想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 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你的玩具是什么材料 的,什么构造的?怎么玩?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件玩具一一竹节 人。你见过这种玩具吗?玩过这样的玩具 吗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种玩具。
3 .作者简介
范锡林:
笔名雪凌,江苏靖江人。近年 来主要致力于少年传奇小说和童 话作品的创作,并有“范锡林少
年大传奇系列"(五卷本)出版。
听范读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我''小时候用毛
笔杆制作竹节人,与同学在课桌上搏斗引
得大家围观,课上偷玩被老师收走后,发
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爱玩竹节人
2.明确课文围绕竹节人写了哪些内容
制作竹节人
玩竹节人 老师也喜欢斗竹节人
课文主要叙述了三部分内容
第1—4自然段:
制作竹节人。
第5—19自然段:
玩竹节人。
第20—29自然段:
老师也喜欢斗竹节 人。
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 受到文中的孩子们玩竹节人非常开心。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
读方法。
2 .学习作者通过记叙事件来抒发情感的写作
方法,体会传统玩具给入们带来的乐趣,感
受作者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一探究学习
(一)各组的学习任务如下:
一组:写出竹节人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 种玩具。
二组:体会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快乐,说 给大家听。
三组:讲一个有关老师和竹节人的故事。
(二)小组探究,完成本小组的任务。
第一组:
竹节人制作指南:
(1) 把毛笔杆(细竹竿)锯成约一寸长的一 截,作为竹节人的脑袋和身躯。
(2) 在这一截上端留出脑袋,接下来的地方 钻一对小眼,预备装手臂。
(3) 锯出八截短的,作为竹节人的四肢。
(4) 把这些截按人体的形状摆好,然后用一
璧实的线绳依次穿起来。
玩法:
将线绳一松一紧,竹节
人的身子摆动,
手挥舞。
在竹节人的手上可以系
上或安上东西当武器。
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可
以玩对打的游戏。
TA、
刀,手持蛇矛枪的武士。
(3)课下玩,课上也玩。 老师也会玩得津津有味。
战场。
(2)玩出种种花样:一个竹节人独自表演; 两个在一起搏斗;线被卡住,竹节人变成呆 子;制作成孙悟空;装扮成窦尔敦;佩戴偃月
第二组
竹苇入站人们带来的乐趣:
(1)利用破课桌玩竹节人,破课桌变成了
第三组
老茹号竹节人的故事
(1) 起因:“我”课上玩竹节人。
(2) 经过: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
人。同学们在老师办公室窗外寻找老师
扔掉的竹节人。
(3)结果:我们意外发现老师也在全 神贯注地玩竹节人。
三、抓重点感悟语言
1.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 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1) “我”真的把毛笔弄丢了吗? “我为什么说 毛笔丢了?"
(2) 卖毛笔的为什么生意特别好?
(3) “丢” 了的毛笔和买来的毛笔都做了什么
(4)你认为这句话有什么特点
2.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 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 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 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1) “一圈" 说明了什么?
“跺脚拍手,
咋咋呼呼”
玩竹节人真有趣,竹节人给我们带来了 无穷的乐趣.
(2)这句话并没有直接写竹节人搏斗得多么 激烈,但我们可以从围观者的表现看出来,这
是什么写法?
侧面描写
(1)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从哪几
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老师也很喜欢玩竹节人,从"念念有词、全 神贯注、忘乎所以"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2)从全文的中心意思来看,这段话有什 么作用?
老师竟然也玩得那么入迷,说明竹节人确实 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不只是孩子们才 喜欢.
课文主旨
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我”小时候用毛笔杆 制作竹节人,与同学在课桌上搏斗引得大家围 观,课上偷玩被老师收走后,发现老师也和我 们一样爱玩竹节人。表现了作者快乐无忧的童
年生活以及爱师尊师的师生情谊。
写作方法
融情于事
要想让读者对文中叙述的事情留下深刻印象, 就必须努力用“放大镜”放大细节,选取鲜活、典 型、感人的细节去表现文章的中心。这篇课文通过 记叙竹节人的制作和玩耍的事来抒发对童年的怀念
和尊师爱师的情感,把自己的感情融于对事件的描 述中,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感动。这样 的真情实感,是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描写的对 象之中,渗透于文章的字里行间。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 一种传统玩具——竹 节人,讲述的是“我"小时候用毛笔杆制作 竹节人,与同学在课桌上搏斗引得大家围 观,课上偷玩被老师收走后,发现老师也和 我们一样爱玩竹节人。表现了作者快乐无忧 的童年生活以及爱师尊师的师生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