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单元学习任务
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
阐述自己的观点,就是阐述论点。在逻辑学上,论点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明确地表示着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它是一个意思明确的表判断的陈述句。这是议论文写作的关键。在写作中,应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呢
1.针对问题,确立观点
观点是一篇文章的统帅和灵魂,观点的正确、恰当与否,直接关系一篇文章的成败。针对某个问题,确立自己的观点,就是要让人了解你的写作意图。将论点摆出来,文章的主旨也就有了。如: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大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作有骨气。 (选自吴晗《谈骨气》)
点评:本文用一个简明的肯定判断语句,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可起到引导读者思路的作用,便于读者把握文章的论点。
2.多面思考,纲举目张
阐述观点要努力做到“纲举目张”。“纲”是观点,“目”就是阐述观点的若干依据。所谓纲举目张,就是指在展开论证时,应确立准确、鲜明的中心论点,并能根据论证的角度与重心,将中心论点分解为若干分论点进行论证。如高考满分作文《谈意气》在亮出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之后,便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充分的论述: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人有意气,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
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这三个分论点共同证明了中心论点,论证充分,结构清晰。
3.比较探究,突出优势
阐述自己的观点有时需要和其他观点相比较,说明自己观点的不同之处。如果他人的观点也有合理之处,则考虑是否可以吸收来以丰富自己的观点。观点的不同往往源自看问题的角度有异,阐述自己的观点也要顾忌所选择角度的优劣,说明这个角度是否可以更全面地看问题,据此而提出的观点与办法为何利大于弊,有利于解决问题。如: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选自鲁迅《拿来主义》)
点评:一开篇,作者点出“闭关主义”所带来的危害,随后指出“送去主义”的实质就是“卖国主义”。在“送去主义”“送来主义”的反复比照之下,引出“拿来主义”。一味地“送去”,则有可能走上卖国之路;一味地接受“送来”,则意味着甘心接受文化的侵略。“送去”与“送来”不行,“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突出自己观点的独特性。
4.梳理思路,确定结构
把自己的观点形成文章,要有明确的思路,也就是要对全文进行总体设计。这个总体设计的前提,是认真分析和研究文章中所要阐述的观点和运用的材料,弄清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这个材料与那个材料之间的联系,然后形成一个合乎逻辑的思路,进而合理安排文章的论证结构。如: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上的重大创造,往往就是从疑开始的。“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 ”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示;“挂灯摇摆幅度不论大小,为什么时间都是一个样 ”这个“疑”使伽利略发现了等时性的原理。这些自然现象皆是人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然而,寻常人熟视无睹,唯有具有探究精神的人对此产生“疑”,努力探索,以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选自高考满分作文《说“疑”》)
点评:这段文字共有四句,第一句提出论点;第二句为过渡勾连;第三句列举了两个事例,在每个事例之后均有分析,指出其共同点;第四句是对共同点的归纳。文章虽短,但思路明晰,结构合理,大大增强了论证力量。
说 “勤”
林家箴
中国有句俗话,叫作“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也曾经说过,“业精于勤”。这就是说,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
勤,对好学上进的人来说,是一种美德。我们所说的勤,就是要人们善于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勤于总结。看古今中外,凡有建树者,在其历史的每一页上,无不都用辛勤的汗水写着一个闪光的大字——“勤”。
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了四十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一千五百种以上。我国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开始漫游各地,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德国伟大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歌德,前后花了五十八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巨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
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女知识青年曹南薇,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勤出聪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浑浊,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压倒。但是,他败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雨雪风霜,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我国宋代学者朱熹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元的人,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读熟。可是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
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终于“无书不读”,成了一个博学之士。这说明,即使有些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的人,只要有勤奋好学的精神,同样也是可以弃拙为巧,变拙为灵的。
实践证明,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一个人知识的多寡,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如何。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唯有勤奋者,才能在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知实才,才能不断地开拓知识领域,获得知识的酬报,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也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这就是说,只要我们不怠于勤,善求于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个渴望得到真知灼见的人,是一定能够体会到“勤”的深刻含意的。
点评:文章开篇通过引用俗语、韩愈的名言提出中心论点: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然后设立两个分论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展开论述。其中,有关马克思、司马迁、歌德、陈景润的大量事实论据的使用,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说服力。最后,总结全文,强化中心论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
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
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
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
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
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
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
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
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感悟或思考呢 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