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秋高中语文第五单元11谏逐客书与妻书课件部编版必修下册(共7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秋高中语文第五单元11谏逐客书与妻书课件部编版必修下册(共7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6 06:5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8张PPT)
谏逐客书
与妻书
  这两篇文章均为“书”,却是不同的文体,一为随事谏诤、议论政务的奏疏,一为传寄亲人、吐露心声的书信。对象不同,目的各异:李斯从秦国“跨海内、制诸侯”、一统天下的高度立论,从维护秦国的根本利益出发,反复阐明逐客之过,理足辞雄,情词恳切,最终说服秦王,使其收回成命;林觉民将对妻子的无限爱恋,对人生的无限眷恋,化为民胞物与的胸怀……
谏逐客书
第一丞相——李斯
李斯( —前208),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是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少时与韩非俱从荀况学帝王之术,成而入秦,得到秦王的器重。秦统一后官至丞相,积
极主张废除分封制,行郡县,统一文字和度量
衡,改革典章制度。秦二世二年,宦者赵高诬
其谋反,被腰斩于咸阳,灭三族。
作者名片
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韩国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倡言凿渠溉田,企图耗费秦国人力而不能攻韩,以实施“疲秦计划”。事被发觉,秦王嬴政听信宗室大臣的进言,认为来秦的客卿大抵都想游间于秦,就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他上书劝说秦王不要逐客,写下流传千古的《谏逐客书》。
背景链接
阅读课文第1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
1.解释下列句子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①动词, 改变 ;②形容词, 殷实,富裕 ;③动词, 亲附 ;④动词, 攻克,占领 ;⑤形容词 社会安定 。)
夯实字词
(①连词, 假使 ;②动词, 接纳 ;③名词, 实力 。)
2.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西取由余于戎。(介词结构后置)
(2)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省略句)
参考答案:(1)在西边从戎地收用了由余。
(2)人民因此殷实富裕,国家因此富强。
阅读课文第2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
1.解释下列句子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①动词, 获得 ;②动词, 挂着 ;③动词, 佩带 。)
(①动词, 装饰 ;②动词, 充满 ;
③动词, 使动用法,使……快乐 。④动词, 附着、加上 ;⑤名词, 古代齐国东阿所产的细绢 ;
⑥ 娴雅变化而能随俗 。)
(①动词, 敲击 ;②动词, 取用 ;③动词, 摒弃 。)
2.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判断句)
参考答案:《昭》《虞》《武》《象》等传说中的古乐,都是别国的音乐。
阅读课文第3、4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
1.解释下列句子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①名词, 敌人 ;②名词, 武器 ;
③动词, 送给、付与 。)
(①动词, 减少 ;②动词, 增多 ;③动词, 结下 。)
2.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判断句)
参考答案:这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
1.通假字
知识梳理
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
古义: 供玩赏的宝物 
今义: 玩得尽兴 
古义: 这样,然后 
今义: 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4.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2)动词的使动用法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5.特殊句式
(1)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 介词结构后置 )
(2)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省略句 )
(3)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判断句 )
(4)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判断句 )
6.名句积累
(1)是以太山不让土壤, 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 故能就其深 ; 王者不却众庶 ,故能明其德。
(2)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却宾客以业诸侯 ,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 藉寇兵而赍盗粮 ”者也。
7.古代文化常识
(1)秦穆公、秦孝公:属于帝王的称号,此为以谥号称呼帝王。
(2)九夷:指当时楚国境内各少数民族所居之地。
(3)五帝三王:五帝,《史记·五帝本纪》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
与妻书
不负天下,但负一人——林觉民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14岁进福建高等学堂,肄业后到日本留学,加入中国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1911年得黄兴、
赵声通知,回国约集福建同志参加黄花岗之役,
随黄兴攻打两广总督衙门,受伤被捕,从容就义,
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遗有《绝笔书》,
感情深挚,充满为国牺牲的革命精神。
作者名片
1911年4月27日,辛亥广州起义爆发。在攻打两广督署衙门的敢死队中就有林觉民,起义失败后林觉民英勇就义。就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夜,林觉民写下两封绝笔信,一封写给父亲,一封写给妻子。本文就是写给妻子的那封绝笔信,题目是后人加上的。形式上是一封书信,实际上却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
背景链接
阅读课文第1~3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
1.解释下列句子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①动词, 完成 ;②动词, 书写 ;③名词, 苦衷 。)
夯实字词
(①动词, 尊重 ;②动词, 爱护 。)
(① 与其 ;② 不如 。) 
(①动词, 认为 ;②形容词, 正确 。)
2.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倒装句)
参考答案:有几家老百姓能够称心如意地生活呢
阅读课文第4、5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
1.解释下列句子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①名词, 月亮圆的那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五日(有时是十六日或十七日) ;②动词, 穿过缝隙 ;
③形容词, 朦胧 。)
(①副词, 就 ;②介词, 把 ;③动词, 等到 。) 
(①副词, 确实 ;②副词, 只是 ;③名词, 形势 。)
2.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判断句)
参考答案:厅旁的一间房子,是我和你双宿双栖的地方。
阅读课文第6~8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
1.解释下列句子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①副词, 达到了极点 ;②动词, 打算 ;
③动词, 婚配,嫁给 。)
(①副词, 表希望的语气 ;②名词, 俗同“廿”,二十 ;
③名词作状语, 亲手 。)
2.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省略句)
参考答案:你有幸地嫁给了我,又为什么不幸在当下的中国出生!
1.通假字
知识梳理
2.一词多义
(1)身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2)形容词用作动词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古今异义
(1)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古义: 幸福 
今义: 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食、宿、医疗等)的照顾 
(2)汝可以模拟得之
古义: 想象,揣摩 
今义: 模仿 
5.特殊句式
(1)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判断句 )
(2)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判断句 )
(3)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 定语后置 )
(4)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倒装句 )
(5)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 省略句 )
初读课文·明大意
文脉预览
《谏逐客书》首先以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因用客卿而成帝业的事实,说明客卿的重要;其次举出大量事实,说明重物轻人绝非一代英主所应为;最后又从理论上阐明纳客与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从而有力地劝谏秦王不要驱逐客卿。
《与妻书》表达了作者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妻子的挚爱,阐发了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以及个人的亲人之爱要服从于革命需要的观点,表现了革命烈士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惜牺牲个人幸福的崇高精神。
主旨探微
任务一
围绕中心,精心选材——分析文章的内容及线索
1.“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这句话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这句话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点明中心论点“逐客”为“过”,一“议”,一“以为”,鲜明地突出了观点上的对立。
精读课文·细揣摩
2.《谏逐客书》是如何围绕“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展开论述的
参考答案:第1段的“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提出论点,统领全文。接着援引秦国历史上四位著名君主任用客卿成功的史实,从正面论证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然后又从反面作出推论——假如这四位君主不用客卿,秦国就不会有现在这么强大,从而将逐客之错误巧妙隐含于评述用客之功中。第2段铺叙当今秦王重物轻人的实际,从反面论证逐客的错误性。第3
段阐述“王者不却众庶”的好处和今人逐客的荒唐,从正反两方面深入论述逐客的极端错误。第4段强调逐客的严重后果,与篇首呼应。
3.《谏逐客书》的第4段是如何收束全文的
参考答案:“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照应、收结文章第2段;“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照应、收结文章第1段;“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几句,照应第3段,概括了全文的论述中心;“求国无危,不可得也”不仅收束全文,而且发展了全文的主旨,即进一步点明了驱逐客卿的危害,也击中了秦王的要害。
4.《与妻书》是如何围绕“吾衷”来言情说理的 请结合文本分析。
参考答案:文章第一部分即第1段,提出“忍悲为汝言”吾衷,交代写信的原因和心情。第二部分即第2~5段,从情理、事势、后事等几方面具体阐述“吾衷”。从感情上来说,“吾至爱汝……使吾勇于就死也”。从理义上来说,“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从事势上来说,“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从后事上来说,“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
不成自有同志者在”“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清静过日而已”。情说得真切,理说得深刻,事势说得形象,后事说得感人。第三部分即第6~8段,加深言情和深入说理,这是对第二部分的补充和加深。加深言情,“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深入说理,“吾爱汝至”“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这样就使全文的言情说理达到了至善至深的地步,显示了作者的情操、理想之高尚,突出了作者文笔之精粹。
5.《与妻书》第3、4段中,作者回忆了哪几件夫妻间的往事 作者追忆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三忆 三事 目的
汝忆否 ① ④
回忆 ② ⑤
又回忆 ③ ⑥
参考答案:①夫妻谈论谁先死的情景 ②夫妻在“双栖之所”甜蜜的新婚生活 ③六七年前自己“逃家复归”,妻子“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的泣告,讲述“前十余日”二人最后一见时,自己却未能把将要赴义的事情告知妻子的原因 ④表达自己本不愿先死而留给妻子痛苦 ⑤表达对爱妻的“真真不能忘” ⑥表现自己的矛盾之感和椎心之痛
任务二
飞文敏以济辞——赏析文章的语言及写作技巧
1.举例分析《谏逐客书》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参考答案:如第2段,极力铺张秦王所爱之珍宝、美女、音乐,但对任用人才则相反,“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两相对比得出结论:“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再如第3段,阐述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于天下,那是因为“不却众庶”,与当今“弃黔首”“却宾客”的做法作对比,得出结论“‘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2.善用比喻是《谏逐客书》的一大特色,请举例分析。
参考答案:如文中写道:“夫击瓮叩缶……适观而已矣。”这形象地说明了秦王想得意于天下,在取人方面也应该弃退秦国的那些平庸之辈,而取用异国的贤能之人。此外,用“太山不让土壤……故能就其深”为喻来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用“藉寇兵而赍盗粮”为喻来说明逐客是“资敌国”“益仇”的愚蠢行为,形象而具有说服力。
3.赏析《与妻书》融记叙、抒情、议论于一体的写作特色。
参考答案: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以抒情为主,兼及记叙、议论。作者把感夫妻之恩爱、愤国家之黯弱、怜天下之离散、悲夫妻之死别的复杂思想感情融于一体。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生人作死别”的哀伤悲痛与“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坚定决绝。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如写到中国时势之时,抒发的是对国家黯弱腐败的愤慨之情。全文或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使情景交融,意境全出,以增强情的感染力量。如回忆双栖生活时,“疏
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其甜蜜!而今却生离死别,怎不声泪俱下!或通过描绘形象来抒情,使情具象化。读罢全信,我们似乎见到了一个既忠于爱情,但又能舍小家为大家,“为天下人谋永福”,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也见到了一位知书识理、与丈夫感情深厚的妇女形象。或结合议论来抒情,寓情于理,情理相生,使说理充满了感彩。如第5段从当时中国的现状出发,说明想苟且偷生也很难,即使不死也是更痛苦的生离,所以为了“吾与汝”,也为了“天下人”,愿慷慨赴死。本文充溢着浩然正气,虽为生离死别的绝笔,却又是声讨反动势力的檄文,也是振聋发聩、给人以力量的正气歌。
4.《与妻书》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①本文语言雅致、行文流畅,句式参差错落,极富诗的韵致。长短句式交替运用,句意或层层递进,或回旋曲折,铿锵之声如金石掷地,又于参差错落中显示出语句大致相仿的特点,使感情的迸发与理性的思辨有机地统一起来。
②信中为了表达对妻子的至爱至情,时时出现叠字,如“低低”“切切”“真真”“的的”“日日”“依依”等,把作者对妻子无限爱恋、对人生无限眷恋的浓烈感情传达了出来。由于作者具有比较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所以能够自如地运用诗文辞赋的语言节奏,又能适当地从日常口语中提炼出富有表现力的叠字,铸炼出具有个性色彩的散文语言,完满地体现出这封信的立意:为天下人谋永福。
5.本课两篇文章一篇是奏议,一篇是家信,但都阐述了一定的道理,抒写了自己的情怀。试比较二者在阐述道理时的不同特色。
参考答案:《谏逐客书》一文,说理透彻,充满理性思辨。在论说秦王对取物的态度时,几层的意思差不多,可是,一会儿顺说,一会儿倒说,一会儿正叙,一会儿反诘;或者略换几个字,或者稍变一下手法,真是跌宕生姿,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行文上前后呼应一气贯通,全文不蔓不枝,紧凑缜密。《与妻书》说理时选择了带有感彩的词语和表达丰富感情的句式,使议论也涂上了自己所憎所爱的感彩。如,作者在谈到清朝血腥凶残的统治时,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来比喻,第5段中,作者在分析现实的黑暗时,接连使用了排比、设问、反问等句式,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散六国之从     B.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C.河海不择细流 D.汝幸而偶我
答案:D
解析:A项,“从”同“纵”。B项,“彀”同“够”。C项,“择”同“释”。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A
解析:A项,“来”的意思是“招致、招揽”。
3.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答案:B
解析:例句与B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4.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答案:D
解析:D项,“所以”一词在古代汉语中表原因,不表结果,在现代汉语中表结果。
5.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答案:B
解析:B项与例句中的“以”都是介词,因,因为。A项,介词,从。C项,连词,来。D项,连词,来。
[写作技法]
铺陈排比,文采斐然
《谏逐客书》一文采用了铺陈的手法,说明客卿之功。作者在第1段列举历史上四位国君的大量事实作为论据,第2段详细铺陈秦王重外物轻人才的事实,文气饱满,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在第2、3段大量运用排比句,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例如第2段在铺陈中又用排比手法,“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
因文学法
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一连用了七个动宾句,句式结构相同。接着在下面的复句中,几个“不”字连用,一贯而下,很有气势。
运用铺陈排比论证论点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论述需要,简要概括人物或形象的主要事实;二是在分述事例时,尽可能保持句式的相似,从而形成排比,彰显气势与文采;三是紧扣主旨,有适当的分析。
[写作训练]
请围绕“勤”这一话题,写一段文字,阐述“勤”的重要性。要求必须用到铺陈、排比。
示例:勤奋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有勤,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有勤,才有了祖逖“闻鸡起舞”的美谈;有勤,才有了张海迪“当代保尔”的称号。我国数学家华罗庚不也曾积数十年辛勤耕耘慨叹道“一分辛苦一分才,勤能补拙是良训”吗 由此可见,碌碌无为与大有作为之间差的不就是一个“勤”吗 勤,有如一架彩桥,把人们从无知引向有知,从有知引向有才,从有才引向有为……
家国情怀
◆写《与妻书》时,林觉民满怀悲壮,已下定慷慨赴死的决心,义无反顾,在信的第一句,他就毅然决然地告诉妻子“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写信时,他“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心中滋味无以言表。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天下人谋永福”,他置生死于度外,抛却与爱妻的儿女情长而“勇于就死”,大义凛然、无所畏惧地积极投身到推翻清政府黑暗腐朽统治的武装起义中。
素材积累
◆江苏灌云县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面积仅有两个足球场大小。1986年,26岁的王继才接受了守岛任务,从此与妻子王仕花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之前接受守岛任务的人,最长的只坚持了13天,可王继才和王仕花在这里一守就是32年。升国旗是王继才和妻子在岛上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岛上风大且阳光强烈,一面国旗用不了一个月就会褪色脱线。为此,32年里,夫妻俩自掏腰包买了
两百多面国旗。曾有人疑惑地问他们:两个人的小岛,升不升国旗有什么影响 王继才的回答斩钉截铁:“守岛就是守国,开山岛再小,也是中国的国土,必须升国旗!”在孤岛生活艰辛,粮食不够,王继才和王仕花就捡海螺和牡蛎充饥;淡水不足,他们就想办法收集雨水。老父、老母去世,他们不在身边;大女儿出嫁,曾承诺一定出现的王继才还是忍痛缺席,只能在大海边对着女儿的照片哭泣。
适用话题:“家国情怀”“无私奉献”“平凡与不平凡”“爱国与爱家”“真情大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