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 五年级上册7.总结我们的认识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 五年级上册7.总结我们的认识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9-26 00:2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总结我们的认识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一、聚焦
现在就让我们对所学习的有关科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吧!
二、探索
1.回顾和梳理
结合我们的模拟实验,对每一种地形地貌作出解释。与先前的猜测比较并说说有什么不同。
二、探索
地震作用下岩石受到挤压。
解释
二、探索
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口湖,火山喷发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在火山口湖形成盆状凹陷,时间一长,积水成湖。而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堆积在火山口周围,形成了屹立在四周的山峰。
解释
二、探索
解释
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的作用下就容易垮塌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
二、探索
在雨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了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地表破碎”的特征。
解释
二、探索
河流入海时流速急剧降低,河水的搬运能力减弱甚至消失,使得河流所携带的碎屑物质沉积在近岸的河口处形成锥形的堆积地貌。
长白山天池
解释
二、探索
地形地貌 观察到的地形特点 原因解释
香港地质公园弯曲的岩层 岩层弯曲,断裂 地震作用下岩石受到挤压
长白山天池 湖泊被群山环抱 火山喷发形成的。
敦煌雅丹地貌 一个个形态多姿的土丘 风的作用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地面千沟万壑 水的作用(降水)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由河道分割成小岛 水的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
1.回顾和梳理
问题解释(班级记录表)
二、探索
火山、地震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运动,它们对地形地貌的塑造是猛烈的、突然的,可以在瞬间使地形地貌发生较大的改变;风和水的作用则是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这种力量对地形地貌的塑造是缓慢的、短时间内不易察觉的。我们把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做侵蚀。
小结
二、探索
讨论:雨水对土地具有侵蚀作用,那么怎样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呢?
猜想:种植植物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2.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
如何制定实验计划进行验证?
二、探索
研究计划
我们的问题 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
我们的猜测 如果有植物覆盖,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小;如果无植物覆盖,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大。
准备材料 塑料箱(桶)、沙石土、植被、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饮料瓶,在其盖子上扎一些孔)。
试验方法 用对比实验,设实验组和对照组。
相同条件 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如土坡的坡度(土质)不变、雨量大小等不变。
不同条件 实验组土上覆盖植被,对照组的土上没有植被。
实验过程 用相同的降雨量(瓶中装同样多的水,盖上同样大小的孔,以同样的高度、角度“下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地面降雨,观察泥土被侵蚀(泥土流失严重)的程度。
二、探索
湿润且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覆盖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 料水槽、降雨器、水。
材料材料
2.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
二、探索
①动手制作两个小山丘模型,一个有植物覆盖,一个没有植物覆盖。
动手实验
②用喷壶分别对两个萧山区从山顶喷水,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
③比较两个小山丘“降雨”后的变化。
2.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
二、探索
实验发现
没有植物覆盖的土地比有植物覆盖的土地受到的侵蚀作用更严重。
2.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
二、探索
2.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
你能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吗?
自然 原因 地形 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
平地少,斜坡多,沟谷两侧陡崖直立
土壤 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多孔隙, 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气候 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植被 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人为 原因 修路、采矿等破坏地表;
毁林、毁草、陡坡开垦,破坏地表植被;
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二、探索
2.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
为了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我们应该怎么做?
下雨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因此在地球表面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人类的活动会加剧或减少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如果植树造林,科学合理使用土地等,就会减少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如果滥砍滥伐、过度放牧等就会加剧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三、研讨
1.影响地表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会个地表带来哪些变化?
2.当水流过有植物覆盖的小山丘时,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