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概览
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然而,由于国民党内反动集团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了。此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在农村创建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934年,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红军开始进行战略转移。中国共产党率领红军历经艰难险阻,1936年胜利完成了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单元时间轴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目录
看图说史
04
05
07
08
素养提升
03
知识梳理
06
释疑难解
拓展阅读
02
素养目标
01
课程标准
随堂练习
课程标准
1. 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的主要内容。
2. 知道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质。
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通过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程,认识民主革命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时空观念:识读《北伐战争形势图》,了解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
史料实证:研读史料,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和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家国情怀:讲述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军的英勇故事,感受革命者大无畏的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梳理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三
毛泽东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黄埔
蒋介石
国民革命军
北伐战争
吴佩孚
蒋介石
叶挺
铁军
长江流域
大资产
四一二反革命
张学良
看图说史
1.________________(1898—1976)
2.________________(1896—1946)
周恩来
叶挺
3.____________旧址大门
4.________________北伐誓师大会,台上左一为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黄埔军校
国民革命军
5.________________形势图
北伐战争
1. 正确书写:黄埔军校、北伐战争、吴佩孚、张作霖。
2. 国民大革命是指1924—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共同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
3. 北伐战争从广州出发,北伐战争初期的主战场是湖南、湖北。
释疑难解
4. 被誉为“铁军”的是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是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为其赢得的美誉。
5.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推动了各地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各地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为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提供了支持。
6. 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的一部分。北伐战争是胜利的,因为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是,国民革命却是失败的,因为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 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的《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指出,由于中国的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以适应国民革命的需要。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能够成为国民革命运动的大本营。这一议决案的发表( )
A. 表明我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B. 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C. 反映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
D. 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B
2. 1924年1月,大会选举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祖涵、瞿秋白等10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1/4。这表明( )
A. 中华民国成立 B. 国共合作建立
C. 黄埔军校创建 D. 北伐战争开始
B
3. 报刊、图片、历史文献等都是历史的见证。题3图所示的这些图片共同见证的历史是( )
A. 国共合作,打倒军阀 B. 国共内战,星火燎原
C. 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D. 国共合作,抗击侵略
A
4. 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北伐战争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材料强调了国民革命时期( )
A. 革命斗争的坚决性 B. 国共合作的紧密性
C. 民众参与的广泛性 D. 革命任务的彻底性
C
5. 1926年9月18日,《工人之路》报刊载:汉阳兵工厂的工人于9月1日宣布“为湖北民众的利益,为革命的利益”,实行总罢工。汉阳工人罢工是为了配合( )
A. 中共一大的顺利召开 B. 五四运动
C.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D. 北伐战争
D
6. 1927年1月,中共江浙区委就最近局势与工作方针发出通知,指出各地应趁此机会开展民众工作,发展组织,加紧对铁路的破坏工作,重点是南京、无锡。这一通知旨在( )
A. 打击八国联军侵华势力
B. 响应武昌起义推翻清朝
C. 推动国民大革命的进程
D. 声援北京学生爱国斗争
C
7. 毛泽东在《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中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1924年至1927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由材料可知,此次革命获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A. 民族工业的发展 B. 国共两党的合作
C. 黄埔军校的建立 D. 国民政府的成立
B
8. 国民大革命沉重打击了英、美等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收回了汉口、九江等地的英租界,废除了若干晚清政府及北洋军阀集团与各帝国主义侵略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据此可知,国民大革命( )
A. 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利益
B. 以打倒帝国主义为首要目标
C. 达到了革命的预期目标
D. 促进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国民大革命时期部分租界被收回,若干不平等条约被废除,这些做法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利益,A选项符合题意;题干无法体现国民大革命以推翻帝国主义为首要目标,排除B选项;国民大革命的预期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题干只体现收回了列强在华的部分权益,没有体现达到革命的预期目标,排除C选项;国民民族意识在国民大革命之前就已经觉醒,排除D选项。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
9. 题9表反映了1927年4—8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情况。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D
时间 1927年4月 1927年8月
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 5.7万 1万多
题9表
A. 北洋军阀的残酷镇压
B. 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失败
C. 西方列强的疯狂迫害
D. 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对革命的叛变
10.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东北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这一事件表明( )
A. 中华民国成立 B. 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得到巩固
C. 国民革命失败 D. 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D
二、非选择题
11. 国民大革命因国共两党合作而兴,也因国共两党对立而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第一点就是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
——孙中山《国民会议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
材料二 1924年的改组确实使国民党所进行的国民革命运动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重要阶段。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运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日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运动》
材料三 北伐战争一开始就是两种目的。国民党的目的在于由国民党来统一中国,共产党则努力使北伐成为反帝反封建……人民的革命战争。北伐军的上层为求得战争的胜利,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容忍共产党发动群众……以此为代价来换取人民群众对战争的支持。但是,这种交换是随着国民党北伐目的实现程度而变异,它的军事行动的进展同建立统一政府这个目的之间的距离愈近,那这种“容忍”就愈小……愈排斥人民群众的自由。
——摘编自金立人《关于北伐战争的评价》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实现“和平统一”“长治久安”的前提是什么?(2分)为实现“和平统一”这一目标,孙中山在国民革命时期提出了什么重要理论?(2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清除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或:打倒列强,除军阀)。新三民主义。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措施有哪些?(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国民党改组产生的积极作用。(3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国民党的革命性增强,壮大了民主革命的力量;促进民众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为北伐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伐战争最终没能获得完全胜利的原因。(3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对于北伐战争,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希望达到的目的不同;在北伐战争后期,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排斥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素养提升
邓小平刚进莫斯科中山大学时,该校的学生大约有二三百人,到1926年底,学生人数增加了近一倍,除半数的中共党员外,其他学生大多是国民党党员。1927年中国的统一战线破裂后,中国学生的构成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国民党学生销声匿迹了……少数人被逮捕,受审后被判刑做苦力。蒋经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迫留在苏联的,他被送往西伯利亚金矿劳动,直到1937年国共结成新的统一战线后,他才获准离开苏联。
——摘编自[英]理查德·伊文思《邓小平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莫斯科中山大学国民党学生人数增加和“销声匿迹”的主要原因。(3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
国民党一大召开后,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1927年中国的统一战线破裂(或: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了。
拓展阅读
陈延年从容就义
陈延年是新文化运动发起者陈独秀的长子,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遭遇重大危难。1927年4月 22日,陈延年临危受命,被委任为江苏省委书记。由于叛徒出卖,6月16日下午3时,江苏省委驻地被国民党军警包围,陈延年等人被捕。为了从陈延年口中得到一些重要信息,国民党军警软硬兼施,
各种办法无所不用,但陈延年不改其口,没有透露只字片语。反动军警无计可施,决定处死陈延年。1927年7月4日深夜,刑场上的刽子手强行要陈延年下跪,他断然拒绝:“革命者光明磊落,决不下跪,只能站着死。”最终英勇就义。
——摘编自邵勇、王海鹏《一本书读懂中国近代史》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