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习本课感悟朋友间的真挚友谊
《树和喜鹊》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树和喜鹊》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写的一篇童话故事。故事的内容是树和喜鹊因为形单影只故而“孤单”;由于“一起”“有了邻居”故而“快乐”。作者用简单的故事讲述“孤单”与“快乐”的内涵——由亲友相伴就是快乐。本故事处于“友情”为主题主线的单元,也暗含朋友相伴的重要。金波童话的语言简单质朴,但流动情感。
【学情分析】
金波的这篇童话故事内容浅显,但内涵深远,语言匠心独运,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小儿的言语”符合儿童理解和语用的习惯。儿童文学的教学应该关注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其文学语言展现美好深刻,但符合儿童语言建构的最近发展区。让儿童的言语升华为语言,这是儿童文学肩负的责任和体现的价值。学生在读儿童文学的时候,应依靠大量的语言实践,经历: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几个阶段,最终发展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积累“从前、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一”的变调。
3.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理,读好课文第3-6自然段,感受树和喜鹊的快乐。
【教学重点】
1.通过联系上下文,了解“邻居”的意思。
2.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理,读好课文第3-6自然段,感受树和喜鹊的快乐。
3.通过学习本课感悟朋友间的真挚友谊。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读词语。
2.开火车读生字。
二、感知内容
1.想象画面,自读课文第3-6自然段。
2.再次自由读第3-4自然段,让学生在整齐的语言形式中感受语言的节奏感,圈一圈这段话中的事物,说说你的感受。
(1)交流后概括出示:好多棵树,好多鸟窝、好多喜鹊。
(2)教师出示画面好多棵树、好多鸟窝,好多喜鹊。
结合图片读好“好多棵树、好多鸟窝,好多喜鹊”,引导学生理解“邻居”的意思。
3.自由读5-6自然段。
(1)创设情境,让学生化身喜鹊进入这个热闹的场景中,天亮时相互打招呼,天黑时聊一天的收获。在指名说、小组合作说中体会“叽叽喳喳”,读出喜鹊们的“热热闹闹”“快快乐乐”。
(2)出示词语“叽叽喳喳、安安静静”指导学生朗读积累。
(3)像“安安静静”这样的AABB式的词语谁还能说几个?
(高高兴兴、快快乐乐……)
(4)是什么原因使树和喜鹊变得快乐起来?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
出示句子: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5)树和喜鹊与他们的邻居怎么相处呢?他们一起做什么?
(喜鹊:每天天一亮……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你和你的邻居怎么相处呢?小组讨论并说说吧!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观察写法。
2.教师示范,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树和喜鹊》”,一起来闯关吧!
【教学反思】
依据课标,识字、学词、读好课文是低段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本课采用了随文识字、学词的方法。课文画面感较强,用绘本阅读的方式串联起整篇课文。
一、力求识字方法多样化。
生活中识字认识“单”、猜字谜学习“孤”,加一加的方法认识“都”,通过“都”和“邻”的比较认识“邻”。字理识字法认识“居”,形声字的方法学习“静”,利用图片认识“窝”。
二、落实本单元的目标——联系上文了解词语的意思。
1.通过第一自然段中,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只有,了解孤单的意思。为了能切身感受到树和喜鹊的孤单,我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孤单的感受,这一点反而成为画蛇添足之笔,使得这一部分教学不清晰,臃肿而拖沓。
2.学习第二部分时,我抓住了关键词“邻居”,在学习这个词的时候,也是通过联系前文的方法,但实践证明,效果并不理想。字理识字,学习“居”的时候,就可以学习“邻居”。“居”是居住,邻是相邻、靠近,住得近的人就是邻居。再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的邻居,甚至还可以拓展一些词——邻国、邻村、邻村,这样才能使“邻居”的教学更扎实一些。也不至于使“居”的学习太突兀、生硬。
三、朗读突出方法——想象画面,体会心情。
本课的画面感比较强,学生比较容易想象到画面,树和喜鹊的心情由孤单到快乐也很贴近儿童的心理。低段的朗读指导离不开老师的示范和引领。在这一点上,我没有及时、适时地发挥好老师的指导作用,一味地体会读有时也很乏力。
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