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版权属于“胜哥课程”侵权必究!)
微课九上 2.5 物质的转化(1)
1.三国时的“红脸”关云长与北宋时的“黑脸”包公本是互不相干的著名历史人物,一首描述
某一化学实验过程的诗将两人联系在一起,诗的内容如下:“包公静卧水晶房,轻风迎面喜
洋洋,忽然一阵烈火起,烧得包公变云长,云长急令退烈火,只留轻风吹暖房。”诗中的“包
公”是指黑色 CuO 粉末,“云长”指的是红色的铜,则轻风是指---( )
A. C B. CO2 C. O2 D. H2
2.下列哪种金属氧化物溶于水不能得到相应的碱( )
A. Na2O B. CuO C. K2O D. CaO
3.关于氮的变化关系示意图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路线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
B. 路线Ⅰ、Ⅱ、Ⅲ是雷电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
C. 上述反应中①②③均属于氮的固定
D. 上述所有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4. 1784 年,科学家卡文迪什演示了“人工空气”的燃烧,发现燃烧产物只有水。据此判断
“人工空气”是---( )
A. 氢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氧气
5. “胜哥”与同学们一起玩“化学棋” ,其游戏规则是:①每粒棋子代表一种物质;②吃
子:所选棋子能与棋盘(如图)中的某棋子发生反应,则棋盘中的该棋子被吃掉;③连吃:前一
次反应的生成物能与另一棋子发生反应时,则另一棋子也被吃掉。欲将棋盘中的所有棋子连
续吃掉,应选择的棋子是(反应条件忽略) ---( )
6. 小科发现小包装食品中有一小包,仔细一看原来是干燥剂。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
了解到,这是为了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和受潮,生产厂家在食品包装袋中放入装有某些化学物
质的小袋。你认为放在这些小袋中的物质应该是---( )
A.蔗糖、无水硫酸铜 B.食盐、生石灰 C.铁粉、生石灰 D.烧碱、生石灰
7.铁与硫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物属于---(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8.元素 M 的氧化物化学式 MO ,向该氧化物中先加入一定量的水,再滴入无色酚酞,无色
酚酞变成红色,则符合要求的元素 M 是---( )
A.铜 B.钙 C.钠 D.硫
9.关于下列物质的转化过程:H2→H2O,CO →CO2 , C→ CO2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都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B. 都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C. 都能通过和单质反应实现 D. 变化前后都有元素化合价改变
10.因为被帝国主义侵略而造成的连年战乱,新中国刚成立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可是经
过各族人民的团结协作,短短二十年时间就建成了有着完整农业体系及工业体系的国家。下
面是工业炼铁的部分反应,如图所示,则---( )
1
21 世纪教育“胜哥课程”(版权属于“胜哥课程”侵权必究!)
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版权属于“胜哥课程”侵权必究!)
A. X 可以是木炭 B. X 与 CO 都具有氧化性
C. ③反应后的尾气可直接排放 D. Y 中铁元素以游离态存在
11.氮元素在地球上含量丰富,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下列叙
述与氮元素的循环无关的是---( )
A. 工业上合成氨的过程是固氮的过程
B. 自然界中,氨是动物体特别是蛋白质腐败后的产物
C. 为防止粮食、罐头、水果等食品腐烂,常用氮气作保护气
D. 植物会吸收土壤中的氮元素,用来合成有机物
12. 一根用细绳吊着的长玻璃棒左端绕上光亮的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如图)。用酒
精灯给铜丝加热数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发现玻璃棒左端下降。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左端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玻璃棒连同细绳取下,铜丝端浸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取出,洗涤、干燥再重新吊起(细
绳系在玻璃棒的位置不变) ,玻璃棒________(填“能”或“不能”)再次保持水平。
13.把铁粉和硫粉以适当的质量比均匀混合,堆放在石棉网上,然后用烧红的玻璃棒的一端
接触混台物。这时部分混合物迅速变成红热状态,移开玻璃棒后,反应继续剧烈进行,混合
物全部呈红热状态,冷却后得到黑色的固体化合物硫化亚铁。
(1)这一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跟硫反应时是__________热量。
(3 )用什么实验可以证实反应中铁已全部从游离态变成化合态?
(4)从理论上计算,为使铁粉和硫粉都能全部反应,两者最佳质量比应是多少?请写出计算
过程。
2
21 世纪教育“胜哥课程”(版权属于“胜哥课程”侵权必究!)
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版权属于“胜哥课程”侵权必究!)
答案
1.D 2.B 3.C 4.A 5.A 6.C 7.C 8.B 9.B 10.A 11.C
△
12. 2Cu + O2 2CuO 不能
△
13. (1) Fe + S FeS (2)放热
(3 ) 用磁铁吸引,若没有物质被吸引则铁已全部从游离态变成化合态
(4) 7:4
3
21 世纪教育“胜哥课程”(版权属于“胜哥课程”侵权必究!)(共25张PPT)
第一课时 非金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物质
单质
化合物
纯净物
混合物
空气、溶液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
Cu
O2
Ne
无 机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CaO
CH4
氧化物:
酸:
HC
碱:
KH
盐:
KCl
金 属
氧化物:
非金属
氧化物:
CO2
复习:
不同种类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是如何相互转化的?
思考:
一、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1. 硫和氧气的反应
①取一药匙硫黄,观察其外观。
淡黄色粉末状固体
一、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1. 硫和氧气的反应
②将硫黄放到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点燃硫黄,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
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③把燃烧着的硫黄放进盛的氧气的集气瓶内,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
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注意:生成物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 、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实验结束后用NaOH溶液吸收。
除了硫与氧气会发生反应,碳、磷也能和氧气也可发生反应。
请你写出这三个化学方程式。
思考:
C
+
O2
CO2
点燃
S
+
O2
SO2
点燃
P
+
O2
P2O5
点燃
5
4
2
你能得出什么什么转化规律?
结论:1.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
非金属单质
+
氧气
非金属氧化物
(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
C
+
CO2
CO
高温
2
C
+
S
CS2
2
拓展:
碳在一定条件下还会与二氧化碳、硫等物质反应。
2. 二氧化碳和碳酸的相互转化
①2只试管盛有紫色石蕊试液,向其中一只试管通过二氧化碳,观察现象。为什么?
通入CO2的试液变红,另一只不变色;因为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O2
+
H2O
H2CO3
(碳酸)
2. 二氧化碳和碳酸的相互转化
②将变红的试液加热,有什么现象发生?
红色试液变成紫色
CO2 ↑
+
H2O
H2CO3
△
CO2
+
H2O
H2CO3
(碳酸)
酸性氧化物
+
水
酸
SO2
+
H2O
H2SO3
(亚硫酸)
SO3
+
H2O
H2SO4
(硫酸)
结论:
2. 非金属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生成酸
H2CO3
CO2
H2O
+
3.不稳定的酸受热分解后又重新生成非金属氧化物。
(SO2 、SO3
和水也可发
生反应)
非金属单质
非金属氧化物
酸
氧气
水
盐
碱
一、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
怎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间的转化?
C → CO2 →H2CO3 → Na2CO3
C
+
O2
CO2
点燃
CO2
+
H2O
H2CO3
H2CO3
+
NaOH
2
Na2CO3
+
H2O
2
二、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是否也和非金属相似?请举例说明?
Mg
+
O2
点燃
MgO
2
2
Cu
+
O2
点燃
2CuO
2
Al
+
O2
Al2O3
4
3
2
金属单质
+
氧气
金属氧化物
(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
结论:
4.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
在烧杯中放 一块生石灰,加少量水,搅拌,有什么现象发生?
放出大量热,使溶液沸腾。
化学方程式:
CaO
+
H2O
Ca(OH)2
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发现试液变______。
红色
活动:
还有哪些金属氧化物与水发生反应?
Na2O + H2O = 2NaOH
K2O + H2O = 2KOH
BaO + H2O = Ba(OH)2
(少数)金属氧化物
+
水
(可溶性)碱
结论:
5. 少数金属氧化物可以转化生成可溶性碱
金属
单质
金属
氧化物
碱
氧气
水
盐
酸
二、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
怎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间的转化?
Ca → CaO → Ca(OH)2→ CaCl2
CaO + H2O = Ca(OH)2
2Ca + O2 = 2CaO
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铁和硫的反应
①取少量铁粉放在白纸上,再取少量硫黄与铁粉混合。
②用磁铁接近混合物,你看到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
铁粉被磁铁吸出
三、金属和非金属反应
③将混合物放进盘中,用酒精灯将玻璃棒加热到红热状态,再将玻璃棒与混合物接触,有什么现象?
发出光,有大量的热生成。
④将生成物倒在白纸上,观察生成物的外观如何,再用磁铁靠近生成物,磁铁能否吸引生成物?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色固体。
不能吸引,生成物不再是铁。
化学方程式:
Fe
+
S
FeS
(硫化亚铁)
Na
+
Cl2
NaCl
2
2
金属
+
非金属
无氧酸盐
结论:
6.有的金属与非金属可以发生反应,转化成化合物。
(金属钠与氯气反应)
不同种类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非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单质
+
氧气
(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
酸
酸性氧化物
+
水
金属氧化物
金属单质
+
氧气
(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
(可溶性)碱
(少数)金属氧化物
+
水
无氧酸盐
金属
+
非金属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