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无 题
李商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技能目标: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掌握诗中用典和双关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歌中至死不渝的伟大爱情 。
【重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难点:理解诗歌中至死不渝的伟大爱情。
李商隐,汉族,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是爱情朦胧诗的代表。
一、走近诗人
二、无题诗界定
李商隐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们广泛传诵的。他常取名《无题》,以“无题”作为诗的题目是李商隐的独创。这类诗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以恋爱本身为依托。情思婉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名为“无题”,这是一类;还有一类无题诗,是用篇首或句中二字为题,如《锦瑟》、《碧城》。
三、无题诗基调
浓烈而凄清构成了无题诗的情感基调。
所谓“浓烈”,是说它绝不作浮泛的情语。所谓“凄清”,就是说,无论诗中的相思与追求是怎样的一往情深、缠绵萦回,那结果却总是伤怀,总是无望,总是迷茫。
这种基调除了有着时代内涵外,还打上了诗人自己的烙印。诗人深爱妻子王氏,然而婚后他辗转奔波、漂泊四方,夫妻长年分居。正届中年,妻子溘然病逝,更使他蒙受了巨大的痛苦。正是个人的不幸和社会上的爱情悲剧互相融合,才形成了无题诗特有的感情基调。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ìn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kān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东风:春风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课 文 翻 译
残:凋零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丝:这里与“思”字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泪:蜡烛燃烧时流下的烛油,称为“蜡泪”,这里指相思的眼泪。
译: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蜡炬:蜡烛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云鬓改:意思是青春年华消逝。云鬓,指年轻女子的秀发。
译: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月光寒:指夜渐深。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山:神话中海上的仙山,这里借指所思女子的住处。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
译: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探看:探望
首联: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首联交代了什么内容:
3.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残”的作用。
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之苦;后者为“痛苦、难受”,写出离别之苦。
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渲染了离别的悲凉的气氛,以暮春衰残之景映衬别离伤感之情,倍增哀怨,情景交融。“残”字给人以凄楚的感觉。
课 文 赏 析
2.比较揣摩两个“难”字有何不同?
惜别之苦
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颔联交代了什么内容:
运用比喻、对偶和谐音双关的手法,以春蚕吐丝的“丝”谐音相思的“思”,用春蚕吐丝丝尽而死,蜡烛燃烧烧尽泪止来比喻至死不渝的爱情,生动形象地表现相思之深和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爱情。
2.此句为千古名句,请进行赏析。
爱情忠贞
今人常用来比喻人们对理想、事业等,执着追求、无私奉献。
古人写诗往往借同音字来表示另一种意思。南朝民歌里使用的尤其多。例如:拿莲子的“莲”代替怜爱的“怜”,拿莲藕的“藕”代替佳偶的 “偶”。南朝民歌《七日夜女歌》“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便是借蚕儿挂下来的丝比作情人心里的牵挂相思之思。
知识积累:
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上面两句写的是诗人自己,下面两句就转到对方女主人公身上了,想象她别离后的生活。此联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2.“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情人怎样的心境?
虚写。设想情人对自己的思念之苦。从“应”字可见。
“但愁云鬓改”,早晨起来,因为思念的愁苦,连头发也散乱渐白,形象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之深。“夜吟应觉月光寒”是诗人想象姑娘感到月光的凄清和寒冷,传达出男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
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请赏析尾联:
用典,运用蓬山、青鸟两个典故,委婉含蓄地写出了两人相见困难而期待互通音讯的强烈愿望,表达了作者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和深切思念。
理解尾联:
既表达了对心爱之人的劝慰之情,也倾诉了自己绝对没有放弃再次相见的一线希望的恒心与决心,但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写完了,这场悲剧的结局如何,我们无法知晓,或许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思考:有人说此诗为作者的政治寄托,也有人说此诗纯写爱情,你以为呢?
由于诗歌语言的多义性以及我国古代“诗言志”的传统,对诗歌的解读会存在一些分歧。李商隐的这首诗,一般都认为是写爱情的,但也有人认为是写给执政人物,乞求他们援引的。虽有附会之嫌,但也不是没有根据。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乃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从《楚辞》就开始出现的表现手法。
例如,中唐后期的朱庆馀
《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再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又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崇高人格魅力。所以说“可以言情”也“可以喻道”。
1.回环往复的抒情方法。四联各有侧重,每一联都是一个抒情角度。开头从相见时难写到离别,表现一对恋人刻骨铭心的相思,痛苦难堪的真情;颔联从自己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九死不悔;颈联由己及推人,表现恋人双方苦苦思念;尾联化用神话传说,写自己渴望相见的心愿。
2.比喻修辞的运用与谐音双关手法的配合使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意象,来表现相思之苦和对爱情的坚贞,形象贴切,意境隽永。
3.婉曲柔密的风格。全诗感情强烈,但没有外露的句子,而是用委婉绵柔的形式来吐露,或用残春季节的暗示,或用残春蜡炬表现,又用神话假托,呈现婉曲柔密的风格特点。
4.艺术风格。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艺 术 特 色
本诗通过写相思离别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和深切思念,但其中也表露了诗人政治上的失意和精神上的苦闷,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中心思想
无题诗中主要包含两个大的意象群类。
一类是从神仙世界、历史传说中摄取的,如蓬山、瑶台、青鸟、紫鸾、仙郎、玉女、宓妃、莫愁一类;一类是从现实生活(主要又是女子的生活)中提出的,如凤尾罗、碧文帐、金翡翠、绣芙蓉、碧鹦鹉、红蔷薇一类。
这里应该指出,无题诗中神仙一类的意象远远多于同时代的其他爱情诗。而这类意象常常可作多种解释(既可视为仙境、亦可喻为道观、又可象征宫廷),这也是无题诗意旨隐约迷离的原因之一。
这就是无题诗独特的艺术个性。深沉的社会蕴涵、浓烈而凄清的情感基调、闪烁不定的意象特征,以及精整工巧的语言风姿,共同构成了无题诗沉博绝丽的特质,使它成为唐代诗苑中的一束幽艳别致的“秋花”。
补充:无题诗的意象
1、李商隐《无题》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是:
2、李商隐的《无题》中寄托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 写伤别的诗句是:
3、李商隐的《无题》中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
4、李商隐的《无题》中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的诗句是:
课堂检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