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词语优美、生动。作者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说明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全文围绕“富饶”展开,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学习本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海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体会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
二、说设计理念
1.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合作、相互的学习。
2.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直接与本文对话,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读中积累语言。
3.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饶、优”等9个字,读准多音字“参”,会写“优、淡”等13个生字,会写“位于、部分”等1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三方面写西沙群岛的。能发现第5自然段是围绕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来写的。
3.能选择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4.能选择一幅图,写几句话描述图上的景观。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写了西沙群岛哪些风景和物产,能够用自己的话介绍西沙群岛。
2.初步培养“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体会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四、说教法学法
1.引导和启发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和词语,初步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2.学生默读课文。
师:想一想:课文是围绕什么来写的?
生: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二)品读词句,体会感悟。
此环节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颜色词、重点词句、关键句进行品读,体会西沙群岛优美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并注重写法的点拨,表达的训练,既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
1.借助颜色词,体会海水的美丽。
⑴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颜色词,思考:西沙群岛的海水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词进行概括。
⑵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画出颜色词,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预设: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⑶互动交流。
①你是从哪里体会到海水的这个特点的?(一些颜色词)
②你能结合这些颜色词说说“五光十色”的意思吗?(色彩繁多、明亮)
③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会呈现这样不同的色彩?用书中的话回答。
④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两句话合起来说一说。
2.品味重点词句,体会海底物产的丰富。
先让学生默读第3、4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写了海底哪些生物?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找出关键词,画出重点句。然后师生互动,品析重点词句。
⑴出示重点句1。
“海底的岩石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①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排比、比喻、拟人)
②这段话写出了海底生物的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这段话写出了珊瑚的美丽,海参、大龙虾的有趣。从“各种各样”“懒洋洋地蠕动”“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③作者把珊瑚都比作了什么?想象一下,珊瑚还可能像什么,用“有的像……有的像……”句式说一说。
⑵出示重点句2。
“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①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排比、比喻)表现了鱼的什么特点?(美)
②你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段话吗?
⑶出示重点句3。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①引导学生从“各种各样”“数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鱼”中体会鱼多。
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夸张的写法。
3.借助关键语句,感受海岛的鸟多。
⑴仔细阅读第5自然段,思考:这段主要写了哪几方面内容?(树林多、鸟蛋多、鸟粪多)
⑵引导学生读读泡泡语,说说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⑶教师点拨。这段话几个方面的内容,都是围绕第一句来说的,第一句就是这段话的关键句。借助这句话,就能理解这个自然段的大意。
4.有感情地朗读第2~5自然段。
(三)回顾总结,选择介绍。
此环节设计意在通过回顾总结,进一步感知课文结构和内容,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又为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部分做准备。
1.回顾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概括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写法,介绍了我国西沙群岛优美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海疆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引导过渡:富饶的西沙群岛有如此优美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难道你不想把它介绍给家人吗?下面我们就学做一名小导游,来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部分吧。
4.选择练习。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对照表格内容自由练习。
5.班级交流。指名介绍自己喜欢的部分,其他同学认真听,从“声音响亮、语速适当”两方面给予评议。
(四)迁移练笔,布置作业。
1.总结写法。师生共同回顾第2~5自然段的写法。
第2自然段:先总说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然后具体写海水的不同颜色及成因。
第3自然段:用比喻句写珊瑚,用拟人句写海参和龙虾,并抓住外形和动作来描写。
第4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排比句式写鱼的外形美,用夸张的写法写鱼多。
第5自然段:围绕关键句从树林多、鸟蛋多、鸟粪多三方面突出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
2.引导看图。西沙群岛还有很多生物和美丽的景象,你能像刚才介绍课文中喜欢的部分那样来介绍介绍吗?(出示课后小练笔中的四幅图)
3.看图练说。学生观察图片,自己练习。
4.布置作业。
(1)完善本次小练笔。
(2)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讲给家人听。
六、说板书设计
总起—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海水—五光十色
富饶的西沙群岛 分述 海底—珊瑚 海参 龙虾 鱼 赞美祖国海疆
海岛—鸟的天下
总结—更加美丽 更加富饶
把课文内容用精炼、简洁的词语进行概括性说明,既体现课文的层次结构、主要内容,又反映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