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1.下列关于我国国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口特征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B.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前列
C.西南地区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D.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分布
B
2020年12月12日,恰逢《巴黎协定》通过五周年之际,中国政府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更大贡献。据此完成2~3题。
2.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地震、火山发生的频率上升 B.海洋污染加剧
C.太阳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健康 D.全球气候变暖
D
3.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大力发展种植业,减缓工业发展
B.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完全替代矿产能源
C.增加森林蓄积量,提高生态效益
D.大量发展公共交通事业,禁止私家车出行
C
4.为缩小我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差距,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大西部地区投入,东、西部地区对口支援
B.扩大西部地区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
C.把大量人口向西部迁移,促进资源开发
D.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污染后治理
A
5.为了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我国政府一贯主张( )
①发展军事实力,以强大的军事实力迫使对方让步
②要遵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其他国防法
③要尊重历史史实
④要公平合理,原则问题上绝不退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C
6.山东省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壤侵蚀
B.草场退化
C.森林破坏
D.土地荒漠化
图9-1
A
读“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现状示意图”(图9-1),完成6~8题。
7.导致③地生态环境脆弱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山高谷深,坡度大,易发生滑坡、泥石流
B.风沙大,造成农田被沙漠侵袭
C.乱砍滥伐,水土流失加剧,土壤侵蚀严重
D.经常遭遇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
C
8.图中生态环境脆弱区与治理措施对应正确的是( )
①——大量引水植树造林 ②——退耕还林、还草
③——禁止乱砍滥伐 ④——种植竹子、茶树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B
A.互惠与共生 B.有家难回 C.农民的饭碗 D.所剩无几
9.21世纪是人类高度关注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下列漫画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
图9-2
图9-2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ab——草原广布、温差大 B.bf——地表崎岖、降水少
C.ce——光照充足、风沙小 D.dg——气候湿润、林地多
D
11.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
A.c B.d C.e D.f
C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我国要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需要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
材料二:在“双碳”刺激效应下,国内电动汽车、光伏、风电等热点产业蓬勃发展。长远来看,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有机融合,必将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从而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图9-5
图9-4
图9-3
材料三:“‘碳达峰’示意图”(图9-3),“‘碳中和’示意图”(图9-4),“中国太阳能分布示意图”(图9-5)。
(1)读图9-5,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位于 _ (填写地形区),该地形区的特征是 ,这里海拔高,空气稀薄, (填写城市)被誉为“日光城”。太阳能资源最缺乏的地区位于 (填写地形区)。
四川盆地
拉萨
冰川广布(或雪山连绵)
青藏高原
(2)说明“碳达峰”和“碳中和”对改善环境的影响。
①为实现“碳达峰”,促进电动汽车、光伏、风电等产业发展,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转型,推动社会经济绿色发展。②通过植树造林,吸收二氧化碳,实现“碳中和”,减缓全球变暖,减缓冰川融化,减少极端天气。③双碳目标推动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有利于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
(3)为践行“碳达峰”和“碳中和”,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怎么做?(至少回答三点)
①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②提倡步行、公交等绿色出行方式;③践行垃圾分类;④节约用电、用水、用纸;⑤一水多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