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5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
章 末 总 结
目录
01
02
课程标准
思维导图
03
章末自检
思维导图
1. 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2. 举例说出动物的社群行为。
3. 探究蚂蚁或其他动物的行为。
课程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考点1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1. (2021黑龙江)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 B. 黑猩猩钓取白蚁
C. 小鸡绕道取食 D. 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的植物
章末自检
D
2. (2021河南)鹅在繁殖期间若发现卵掉落巢外,会用喙推动卵,直到把卵滚回巢中。如果在滚卵回巢过程中取走卵,鹅仍会凭空继续做这些动作。关于鹅的上述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
B. 可以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 能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D. 与黑猩猩钓取白蚁的行为类似
A
3. (2021济宁)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以下所列行为均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 猫捉老鼠、鲟鱼洄游、蜻蜓点水
B. 狗辨主人、鹦鹉学舌、老马识途
C. 蜘蛛结网、雄鸡报晓、惊弓之鸟
D. 蚂蚁搬家、大雁南飞、螳螂捕蝉
B
4. (2021北京)灾难发生后,搜救犬捕捉到空气中一些细微的人体气味后会做出扒地、摇尾巴等动作,引导训导员接近人体,展开搜救。据此判断,搜救犬的这种行为( )
A. 是生来就存在的
B. 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C. 是遗传因素决定的
D. 与环境因素无关
B
5. (2022广东模拟)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吃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学会了用筷子吃饭。关于动物的行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婴儿吃奶和长大后用筷子吃饭属于先天性行为,保证了生存的基本需要
B. 孩子们学习使用筷子时,“错误与尝试”的次数相同
C. 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D. 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D
考点2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6. (2021江津)孔雀开屏、乌贼喷墨的行为分别是( )
A. 繁殖行为、攻击行为 B. 节律行为、防御行为
C. 繁殖行为、防御行为 D. 攻击行为、繁殖行为
C
7. (2021阜新)蜜蜂的群体中有蜂王、蜂后、工蜂。由此可知蜜蜂具有( )
A. 社群行为 B. 取食行为
C. 迁徙行为 D. 领域行为
A
8. (2022河北模拟)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攻击行为的是( )
A. 两只雄海豹为争夺一只雌海豹而争斗
B. 一条蛇追击一只青蛙
C. 一只鹰捕食一只野兔
D. 螃蟹举起鳌反击天敌的进攻
A
9. (跨学科融合)(2022江西模拟)下列诗句中,不包含繁殖行为的是( )
A.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C.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
10. (2021福建)下列4种动物行为中,属于节律行为的是( )
A. 壁虎靠断尾来迷惑敌害
B. 雄孔雀开屏来吸引雌孔雀
C. 蟑螂晚上出来寻找食物
D. 狐狸身上发出难闻的气味
C
11. (2021广东)用性引诱剂诱杀农业上的蛾蝶类害虫利用的原理是( )
A. 昆虫的取食行为
B. 昆虫之间的通讯
C. 昆虫的学习行为
D. 昆虫的迁徙行为
B
12. (2021山东)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栩栩如生地记录了昆虫的本能及习性,他研究昆虫的方法主要是(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测量法 D. 调查法
A
考点3 动物行为的研究
13. (2021凉山州)某同学进行“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的食物”的实验后,向全班同学汇报了他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哪一个环节?( )
A. 作出假设 B. 实施计划
C. 制订计划 D. 表达与交流
D
14. (2020遵义)下列不属于实验法的是( )
A. 哈维发现血液循环现象
B. 探究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
C. 用望远镜观察候鸟的迁徙
D.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C
15. (2021苏州)某研究小组通过模拟捕食者对非洲蟾蜍的攻击行为,以研究非洲蟾蜍的逃避策略。该研究小组分别从0°、45°、90°的方向对蟾蜍抛掷易拉罐,以模拟捕食者从不同方向对其进行攻击,观察并记录蟾蜍的逃避方式及相关比例,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面对90°方向的攻击,非洲蟾蜍均以跳跃方式逃避
B. 应对45°方向攻击时,非洲蟾蜍静止不动的比例较低
C. 非洲蟾蜍应对不同方向的攻击采取的逃避方式有差异
D. 非洲蟾蜍上述应对攻击的逃避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6. (2021湖南)(读图理解)观察下图中几种动物的行为,回答下列问题。
(1)从动物行为的功能来看,图中①属于_____________行为,④属于__________________行为。
(2)从动物行为获得途径来看,图中③属于__________________行为,这种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②属于_____________行为,这种行为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积累_____________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
取食
防御
先天性
遗传物质
学习
生活经验
(3)动物的__________________(填“先天性”或“学习”)行为是更高级的一种行为,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____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
(4)动物的复杂行为都受__________________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__的调控。
学习
不同
神经
激素
17. (2020河南)(实验探究)小鼠喜欢黑暗安静的环境,习惯于昼伏夜出,并且有钻洞的习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发现小鼠遇到强光刺激时会躲进黑暗处。为探究“小鼠遇强光刺激时能否通过不断尝试最终准确找到暗室”,小组成员选取3只大小相似状态良好的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纸箱分隔出5个大小一致的暗室,并为暗室安装上可活动的透明挡板,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实验过程:在强光刺激下,打开1号门挡板,其余4个均关闭,观察记录小鼠躲进暗室所需的时间,每只小鼠进行5次实验。然后将1号门关闭,打开4号门,重复以上实验过程。发现小鼠最初依然试图从1号门进入暗室,经过几次尝试后,才能从4号门进入暗室,规律与第一次实验一致。下表为打开1号门时实验所得数据。
研究对象 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小鼠1 所用时间/s 28 12 7 4 2
尝试次数 10 4 2 0 0
小鼠2 所用时间/s 18 10 5 4 3
尝试次数 8 4 2 0 0
小鼠3 所用时间/s 23 10 7 4 3
尝试次数 10 4 3 1 0
(备注:尝试次数表示小鼠在成功进入暗室前试图从其他门进入的次数。)
(1)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小鼠遇到强光刺激躲进黑暗处这一行为属于__________________行为,它是由动物体内的_____________所决定的行为,是维持动物_____________必不可少的行为。
先天性
遗传物质
生存
(2)通过数据分析可知,从第一次实验到第五次实验,随着实验次数增加,小鼠找到暗室所用时间越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小鼠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行为,该行为是在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而获得的。
短(或少)
学习
遗传因素
生活经验
学习
(3)在上述研究中,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___和实验法。
(4)多次重复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法
减小偶然因素引起的
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