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习题课件(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习题课件(共4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9-26 08:3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第一部分 章 节 复 习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目录
01
02
易错点剖析
思维导图
03
重点突破
思维导图
【例1】一束光经过凸透镜后其出射光线(   )
A. 一定相交于一点
B. 一定会聚于焦点
C. 一定比原来光线靠拢但不一定相交
D. 一定发散
易错点拨: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都是相对于原入射光线而言的。
易错点剖析
易错点1:错误理解会聚作用与发散作用
C
1. 如图M5-1所示,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的情形,其中虚线框中是凸透镜的是______________; 是凹透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均填序号)
③⑤⑥
①②④
【例2】某同学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记下了物距和像距之间的关系,并绘出了如图M5-2所示的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透镜的焦距等于 20 cm
B.物距从 0 增至 20 cm 过程中所成的
像均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C.物距从 20 cm 增至 80 cm 过程中所成
的像均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D.物距从 20 cm 减至 0 过程中所成像均为倒立、放大的实像
易错点2:凸透镜成像大小与物距的变化
C
易错点拨:物距不同时,凸透镜的成像性质不同。二倍焦距处是像与物大小关系的转变点,一倍焦距处是像的虚实、正倒的转变点。
2.在图M5-3中,图①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刻度尺的一部分,若凸透镜先贴着刻度尺然后逐渐远离,图②中的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刻度尺的像,则看到刻度尺的像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丁→丙→甲→乙
C.乙→丁→甲→丙
D.乙→丙→甲→丁
B
3. 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M5-4所示的图像(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__________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 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 cm处的
过程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
或“先变大再变小”)。
0.05
变小
【例3】关于实验室用显微镜和开普勒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显微镜物镜成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B.望远镜物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目镜对光有会聚作用C.显微镜物镜为凸透镜,目镜为凹透镜
D.利用望远镜和显微镜看物体,主要是增大视角
易错点3:望远镜与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D
易错点拨:利用望远镜和显微镜看物体都是起到了增大视角的作用。望远镜通过将物体拉近来增大视角,显微镜则通过将物体放大来增大视角。显微镜和一般望远镜的区别是显微镜第一次成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望远镜第一次成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4.下列关于显微镜和开普勒望远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物体经过显微镜和开普勒望远镜所成的像都比实际物体大了很多倍
D.显微镜和开普勒望远镜的目镜都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D
重点1: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重点分析:(1)一倍焦距分虚实。(2)二倍焦距分大小。(3)实像总是异侧倒,虚像总是同侧正。(4)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重点突破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M5-5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0cm
B.图中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用在照相机上
C.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蜡烛的像
D.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
的位置放一副近视眼镜,应将光屏向
左移才可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C
2.在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探究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吴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M5-6甲所示。
(1)调整好实验器材并点燃蜡烛进行实验时,他发现光屏上承接蜡烛的像偏上,位置如图M5-6乙所示,应该将蜡烛向__________调节,让像移动到光屏中间。

(2)当蜡烛距凸透镜15 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3)若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则清晰的像会成在光屏的__________(填“前面”或“后面”)。
后面
放大
3.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如图M5-7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倒立的。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cm。
(2)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中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线时,向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__的实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此时,风一吹,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__________偏。
10.0

放大
投影仪
(或幻灯机)

(3)小华同学用此光具座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的情况,当人眼看清眼前30cm处的物体时,凸透镜的位置、形状如图M5-7乙所示。如果将物体移至眼前50 cm处,保持透镜(晶状体)、光屏(视网膜)之间距离不变,则应该换上更__________(填“薄”或“厚”)的凸透镜(凸透镜直径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4.小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30 15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25 16.7
3 20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
4 15 倒立、放大的实像
5 5 正立、放大的虚像
(1)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序号4中的像距为__________cm。
(2)当烛焰从远处向凸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倒立、缩小的实像
30
远离
5.小明用图M5-8所示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填“上”或“下”)调整。
10.0

(3)当烛焰在距离凸透镜12 cm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当烛焰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将__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5)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丙所示,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__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投影仪(或幻灯机)
变小
放大
(6)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在逐渐变短,出现了如图M5-9甲所示的现象,为了把像调整到光屏中央,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填字母)。
A.将蜡烛向下移动
B.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C.将光屏向下移动
B
(7)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M5-9乙),要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向_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远离
重点2:三条特殊光线
重点分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1)平行必过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2)过焦点必平行: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延长线经过凹透镜异侧虚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3)过光心方向不变。
6.下列作图中不正确的是(   )
B
7.请完成图M5-10中的光路图。
如答图M5-1所示。
8.图M5-11中的天文望远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请完成这条入射光线经过两个透镜的光路(其中F1是透镜L1的焦点,F2是透镜L2的焦点)。
如答图M5-2所示。
9.如图M5-12所示,一束光经凹透镜折射后,射向与凹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平面镜上,请画出:①射向凹透镜的入射光线;②经平面镜的反射光线。
如答图M5-3所示。
10.如图M5-13所示,请画出由S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S的像点S′。
如答图M5-4所示。
重点3:凸透镜成像性质的判断
重点分析:uf,成实像;u=f,不能成像;f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1.某同学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 cm处的主光轴上,则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D
12.小明同学用焦距为12.5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M5-14所示,该时刻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然后他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也向左移动一段距离,然
后得到的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
B.光屏也向左移动一段距离,然
后得到的是缩小的、倒立的实像
C.光屏向右移动一段距离,然后得到的是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D.光屏向右移动一段距离,然后得到的是缩小的、倒立的实像
B
13.如图M5-15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应该(   )
A.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左移
B.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右移
C.保持凸透镜和光屏都不动
D.以上做法都不对
A
14.小磊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 cm的刻度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M5-16甲所示。接着,他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B并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如图M5-16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望远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
B.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望远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
C.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望远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
D.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望远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M5-17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图上未画出)。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潜望镜
C
16.如图M5-18所示,甲同学拿着焦距为10 cm的放大镜去看离他1.5 m远处的乙同学, 乙同学却通过放大镜看到了甲同学眼睛成正立、放大、清晰的像, 则放大镜与甲同学眼睛的距离(  )
A.小于10 cm
B.大于10 cm,小于20 cm
C.大于20 cm
D.等于10 cm
A
1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烛焰在距离凸透镜8 cm处时,在距离凸透镜15 cm处的光屏上成倒立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现把凸透镜向光屏的方向移动7 cm,烛焰将成__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__(填“实”或“虚”)像。
倒立
缩小

18.图M5-19所示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cm,若是利用这个凸透镜作为照相机的镜头,要得到清晰的像,被拍摄的物体距离照相机至少大于__________cm。
10
20
19.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把蜡烛放在图M5-20所示的__________(填“a”或“b”)点时,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就是利用此成像特点制成的。
a
照相机
20.为了研究眼睛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图M5-21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睛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的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的位置如图所示。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的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__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进行__________(填“注水”或“抽水”)。
缩小
抽水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