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1阶段验收评估(4)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1阶段验收评估(4)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9-26 20:4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1阶段验收评估(四)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Ⅰ(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1·c·n·j·y
1.通道蛋白能使适宜大小的分子及带电荷的分子通过扩散作用进出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通道蛋白的合成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
B.大小相同的分子通过通道蛋白进出细胞时的速率相同
C.通道蛋白介导的水分子的协助扩散速率比自由扩散快
D.Na+借助通道蛋白进入神经细胞的动力是胞内渗透压
解析:C 通道蛋白的合成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A错误;通道蛋白对物质的运输速率取决于浓度差,而非分子大小,故大小相同的分子通过通道蛋白进出细胞时的速率不一定相同,B错误;磷脂双分子层中间是疏水端,水分子通过的速率很慢,而水通过水通道蛋白跨膜运输的速率快,C正确;Na+借助通道蛋白进入神经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其动力来自膜内外的 Na+浓度差。渗透压是指溶质微粒对水分子的吸引能力,D错误。21·世纪*教育网
2.胃壁细胞通过H+ K+泵催化ATP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解释放能量,向胃液中分泌H+同时吸收K+。细胞内K+又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H+ K+泵同时具有酶和载体蛋白的功能,其形成与内质网、高尔基体密切相关
B.H+ K+泵专一性转运两种离子与其结构的特异性有关
C.H+和K+在胃壁细胞中的跨膜运输方式均需消耗能量
D.抑制H+ K+泵功能的药物可用来有效地减少胃酸的分泌
解析:C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H+ K+泵属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载体蛋白,可以催化ATP水解,所以具有载体和酶的作用,其形成与内质网、高尔基体密切相关,A正确;H+ K+泵专一性转运两种离子与其结构的特异性有关,B正确;K+进入胃腔的方式是协助扩散,C错误;抑制H+ K+泵功能的药物会抑制主动运输,减少H+的分泌,所以可用来有效的减少胃酸的分泌,D正确。www-2-1-cnjy-com
3.H+ ATPase是一种位于某植物细胞 ( http: / / www.21cnjy.com )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转运H+进入保卫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保卫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
B.H+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膜进入保卫细胞
C.H+ ATPase同时具有催化和转运作用
D.若加入H+ ATPase的抑制剂,保卫细胞内的pH将下降
解析:C 保卫细胞内的氢离子高于细胞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则保卫细胞内的pH低于细胞外,A错误;H+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透过细胞膜进入保卫细胞,B错误;H+ ATPase不仅可以转运氢离子,还具有催化ATP水解的功能,C正确;若加入H+ ATPase的抑制剂,氢离子主动运输进入保卫细胞将受阻,因此保卫细胞内的pH将升高,D错误。【来源:21cnj*y.co*m】
4.将某活组织放入适宜的完全营养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培养液中甲、乙两种离子的浓度保持相等且恒定,定期测得细胞内两种离子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21*cnjy*com
A.该组织的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方式分别是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B.两种离子均只能从低浓度的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
C.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蛋白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数量多
D.曲线m~n段和a~b段表明甲、乙两种离子的载体蛋白达到饱和,已是最大运输速率
解析:C 由题图曲线可知,甲、乙两种离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浓度细胞内高于细胞外,说明两种离子的吸收方式都是主动运输,A错误;分析题图可知,两种离子可以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B错误;由于细胞膜上的载体具有选择性,又因为细胞内甲离子浓度大于乙离子浓度,所以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载体数量多,C正确;曲线m~n段和a~b段表明细胞对甲、乙两种离子的吸收已满足自身需要,并不一定达到最大运输速率,D错误。
5.(2022·北京高一月考)如表是人体成熟红细胞中与血浆中的K+和Mg2+在不同条件下的含量比较,据表分析最不合理的是(  )21cnjy.com
单位mmol/L 处理前 用鱼滕酮处理后 用乌本苷处理后
细胞内 血浆中 细胞内 血浆中 细胞内 血浆中
K+ 145 5 11 5 13 5
Mg2+, 3 1.4 1.8 1.4 35 1.4
A.鱼藤酮对K+和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均有直接抑制作用
B.鱼藤酮可能抑制ATP的合成从而影响K+和Mg2+的运输
C.乌本苷抑制K+的载体的生理功能而不影响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
D.正常情况下血浆中K+和Mg2+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
解析:A 据表格分析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鱼藤酮处理组,细胞内K+和Mg2+的含量显著低于处理前细胞内含量,而血浆中K+和Mg2+的含量和处理前相比,无明显差异,故推测鱼藤酮影响了K+和Mg2+的运输,对其生理功能的影响本实验无法得出有无抑制作用的结论,A错误;鱼藤酮可能影响了K+和Mg2+的主动运输过程,导致二者运输到细胞内过程受到抑制,B正确;据表格分析可知,乌本苷处理组,细胞内K+含量显著低于处理前细胞内含量,细胞内Mg2+含量和处理前相比,无明显差异,故推测乌本苷抑制了K+的载体的生理功能而不影响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C正确;正常情况下,K+和Mg2+通过主动运输从血浆中运输到红细胞中,D正确。2-1-c-n-j-y
6.在中部装有半透膜(允许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的 U 形管(如图) 中进行如下实验,其中结果错误的是(  )21*cnjy*com
A.若 a 侧为细胞色素(一种红色蛋白质),b 侧为清水,开始时两边液面高度相同,一段时间后,a 侧液面高
B.若 a 侧为质量浓度为5%的蔗糖溶液,b 侧为质量浓度为 10%的蔗糖溶液,开始两边液面高度相同,一段时间后,b 侧液面高
C.若 a 侧为质量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b 侧为质量浓度为 10%的蔗糖溶液,开始两边液面高度相同,较长时间后,b 侧液面高
D.若 a侧为质量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b侧为质量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开始两边液面高度相同,较长时间后,b侧液面高
解析:D 水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是细胞色素不能,a侧渗透压大于b侧,因此一段时间后,a侧液面上升,A正确;蔗糖不能通过半透膜,a侧的质量浓度为5%的蔗糖溶液小于b侧的质量浓度为10%的蔗糖,a侧的渗透压小于b侧,因此一段时间后,b侧液面高,B正确;两侧分别是葡萄糖溶液与蔗糖溶液,且质量浓度都是10%,但是由于蔗糖是二糖,葡萄糖是单糖,葡萄糖的分子量比蔗糖的小,因此葡萄糖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蔗糖,a的渗透压大于b,因此刚开始a液面升高。又因为葡萄糖可以穿过半透膜而蔗糖不能,因此b渗透压逐渐升高,a渗透压下降,当b渗透压大于a侧时,b侧液面升高,最终会高于a侧,C正确;若a侧为质量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b侧为质量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则开始时a渗透压小于b的渗透压,导致b侧液面升高,又因为葡萄糖可以穿过半透膜,因此a侧渗透压逐渐升高,b侧渗透压下降,最终两侧渗透压相等,故两侧液面高度最终会相同,D错误。
7.用相同的完全培养液,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在二者的吸水率几乎相同的情况下,72 h后原培养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发生了如表所示的变化(表中数据为72 h后溶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占实验开始时的百分比)。分析题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K+ Mg2+ Ca2+ SiO 44-
水稻 17.0 105 117 19.5
番茄 19.1 85 59.6 118
A.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O的吸收量少于Ca2+和Mg2+
B.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C.水稻培养液里Ca2+和Mg2+浓度升高是由于水稻吸收水较多,吸收Ca2+和Mg2+较少
D.植物吸水和吸收矿质离子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解析:A 根据题表分析可知,水稻对SiO44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吸收量大,对Ca2+、Mg2+需要量小,番茄吸收的K+、Ca2+和Mg2+较多,对SiO44-吸收量少,A错误;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实验后培养液中不同离子的浓度不同,说明同种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量不同,即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B正确;水稻培养液里Ca2+和Mg2+浓度增高是由于水稻吸收水的相对速率较大,吸收Ca2+和Mg2+的相对速率较少,使实验后的浓度增大,C正确;实验前后不同离子浓度的变化不同,说明植物吸水和吸收无机盐离子可能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D正确。21·cn·jy·com
8.如图P1、P2为半透膜制成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构(单糖无法通过P1但可以通过P2),实验开始时锁定不动,A室内为0.4 mol/L蔗糖溶液,B室内为0.2 mol/L葡萄糖溶液,C室内为0.3 mol/L葡萄糖溶液,达到平衡状态后打开开关让其可自由滑动, P1、P2分别如何移动(  )
A.P1向左、P2不动 B.P1向左、P2向左
C.P1向右、P2不动 D.P1不动、P2不动
解析:C 根据题意可知,实验开始时半透 ( http: / / www.21cnjy.com )膜锁定不动,而A室内为0.4 mol/L蔗糖(二糖)溶液,B室内为0.2 mol/L葡萄糖溶液,由于“单糖不可以通过P1”,根据渗透作用原理,B室中的水分子会向A室运动,加大了A室的水容量,从而P1向右;C室内为0.3 mol/L葡萄糖溶液,由于单糖能通过P2,因此P2不动。www.21-cn-jy.com
9.将新鲜胡萝卜切成粗细相同的5 ( http: / / www.21cnjy.com ) cm长条,随机平均分为a、b、c、d、e、f组,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放在浓度不同的甘露醇溶液中,4 h后测定每条胡萝卜条的长度,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实验后,a组细胞的吸水量比b组多
B.实验后,c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d组
C.实验后,f组细胞的细胞液渗透压大于e组
D.该实验不设空白对照,a~f组之间相互对照
解析:B 实验后,a组长度变长,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变低;b组长度不变,说明细胞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细胞液浓度不变,因此a组细胞的吸水量比b组多,A正确;实验后,c、d组长度变小,说明细胞失水,从图中可知d组的长度小于c组,说明d组失水较c组多,因此c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d组,B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实验后f组的细胞长度最小,所以其渗透压最高,故f组细胞的细胞液渗透压大于e组,C正确;该实验不设空白对照,a~f组之间相互对照,D正确。
10.(2021·江苏南通高一检测)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荧光素双醋酸酯(FDA)染色法可测定动物细胞的活力,其基本原理是FDA本身无荧光,可自由通过细胞膜,经细胞内酯酶分解后产生荧光素并积累在细胞内,使活细胞发出绿色荧光,而细胞外则无绿色荧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配制的FDA溶液应是一种动物细胞的低渗溶液
B.FDA通过胞吞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C.荧光素分子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一定范围内,荧光强度与细胞活力呈正相关
解析:D 根据试题分析,FDA进入细 ( http: / / www.21cnjy.com )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而自由扩散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故实验中配制的FDA溶液是一种高渗溶液,A错误;根据试题分析,FDA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荧光素分子是细胞内产生的,在细胞内积累,不能出细胞,C错误;一定范围内,细胞活力越大,FDA通过细胞膜就越多,经细胞内酯酶分解产生荧光素就越多,即荧光强度与细胞活力呈正相关,D正确。
11.如图表示从血液中制备核糖体的大致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步骤①加入14C氨基酸的目的是为了步骤⑤阶段检测核糖体
B.步骤②的目的是破坏细胞膜
C.步骤①加入14C氨基酸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D.步骤③④的目的是分离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解析:C 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料,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所以步骤①加入14C氨基酸的目的是为了在步骤⑤中检测核糖体;步骤②中加入蒸馏水会使细胞吸水涨破,破坏细胞膜;若步骤①加入14C氨基酸的时间较长,则合成的多肽可能从核糖体上脱落,并非时间越长效果越好;步骤③④的目的是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和其他细胞结构。
12.如图是胡萝卜在含氧量不同的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的曲线图。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
A.载体数量、能量 B.能量、载体数量
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能量、离子浓度
解析:B 胡萝卜对K+和NO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吸收方式都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A、B两点对应的氧浓度不同,A点高于B点,A点的能量多,吸收NO多,可见能量是影响因素;B点与C点对应同一氧浓度,而B点高于C点,说明能量供应相同条件下,NO吸收多,可见运输K+和运输NO的载体数量不同。
13.(2021·江苏苏州高一期中)将某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4 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0~1 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2~3 h内物质A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
D.0~1 h内液泡中液体的浓度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浓度
解析:C 根据图示可以看出细胞发生了质壁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离及自动复原,表明外界溶液中的溶质分子A被细胞吸收,使得在实验过程的后期细胞液浓度开始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从而发生自动复原现象,A错误;细胞壁的伸缩性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小,因此原生质体的体积变化量大于细胞体积的变化量,B错误;2~3 h内为质壁分离复原过程,细胞吸水,物质A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C正确;0~1 h内外界溶液的渗透压大于细胞液渗透压,细胞表现为失水,此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先经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质基质中,因此液泡的浓度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浓度,D错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4.下列是物质进入细胞的四种方式图解,水稻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  )
解析:C 水稻细胞吸收K+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
15.(2021·江苏南通高一检测)钠钾 ( http: / / www.21cnjy.com )泵位于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上,钠钾泵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发生空间结构的变化,导致其与Na+、K+的亲和力发生变化(如图所示)。钠钾泵还具有ATP水解酶的活性。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钠钾泵既能协助Na+、K+跨膜运输,又能催化ATP水解
B.钠钾泵的磷酸化导致空间结构发生改变,Na+被排出细胞
C.钠钾泵的去磷酸化过程为K+运入细胞提供能量
D.钠钾泵有利于维持细胞内外Na+、K+的浓度差
解析:C 据图可知,ATP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钠钾泵上,导致钠钾泵的空间结构变化,Na+被排出细胞;胞外的K+结合上去,其结合能导致磷酸基团释放,恢复钠钾泵的空间结构,如此循环重复,钠钾泵既能作载体,协助Na+、K+跨膜运输,又能起酶的功能,催化ATP水解,A正确;依图1所示,ATP水解后产生ADP和Pi,并释放能量,Pi使钠钾泵磷酸化,同时在能量驱动下运出Na+,运入K+,B正确;K+运入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需要消耗能量,钠钾泵的去磷酸化只提供了Pi,此过程不能为K+运入细胞提供能量,C错误;钠钾泵是逆浓度运输K+和Na+,从而维持细胞内外Na+和K+的浓度差,D正确。
一、选择题Ⅱ(本题共4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2021·山东济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高一期中)保卫细胞吸水膨胀使植物气孔张开。适宜条件下,制作紫鸭跖草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观察蔗糖溶液对气孔开闭的影响,如图为操作及观察结果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比较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③处理后>①处理后
B.质壁分离现象最可能出现在滴加②后的观察视野中
C.滴加③后有较多水分子进入保卫细胞
D.推测3种蔗糖溶液浓度高低为②>①>③
解析:BCD 通过题图分析可知,①处细胞吸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量少于③处细胞,说明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①处理后>③处理后,A错误;②处细胞失水,故质壁分离现象最可能出现在滴加②后的观察视野中,B正确;滴加③后细胞大量吸水,故滴加③后有较多水分子进入保卫细胞,C正确;通过分析可知,推测3种蔗糖溶液浓度高低为②>①>③,D正确。
17.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液泡膜上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Na+运出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
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
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解析:AC Na+运出液泡是顺浓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梯度的,属于被动运输,A错误;Na+进入液泡是逆浓度梯度运输,该方式为主动运输,主动运输体现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B正确;Na+逆浓度梯度转运入液泡后,使液泡的浓度增高,植物细胞吸水能力增强,C错误;Na+进入液泡,不仅可以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而且细胞液浓度升高有利于细胞吸水,增强了植物对盐碱地环境的适应性,从而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D正确。【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8.(2021·江苏苏州高一期中)如图表示一种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不消耗能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膜中蛋白质既能运输葡萄糖也能运输蔗糖
B.碘以该方式进入海带细胞
C.该方式不会出现饱和现象
D.该过程并非借助通道蛋白完成
解析:ABC 物质运输的过程中,载体蛋白具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专一性,该载体只能运输葡萄糖或运输蔗糖,A错误;碘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海带细胞,需要载体协助,同时消耗能量,而该方式为协助扩散,B错误;协助扩散的运输动力是浓度差,但需要载体协助,当细胞内外葡萄糖浓度过高时,由于载体数量的限制而出现饱和现象,C错误;该过程是协助扩散,需要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载体,而不是通道蛋白,D正确。
19.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 ( http: / / www.21cnjy.com )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低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
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 mol·L-1之间
解析:AD 图中纵坐标是实验前与实验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度的比值,当此比等于1,表示该细胞吸水与失水相等,细胞大小不变;当此比小于1,表示该细胞吸水大于失水,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如图中的a、b、c点;当此比大于1,表示该细胞吸水小于失水,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如图中的d、e、f点。据图分析可知,a组细胞吸水多于b组,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低于b组,A正确;f组细胞失水最多,而b组是吸水,B错误;水分是协助扩散进入细胞的,不消耗ATP,C错误;c组细胞吸水,d组细胞失水,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的蔗糖溶液应该介于c组与d组对应的蔗糖浓度之间,即0.4~0.5 mol·L-1之间,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8分。请按要求作答)
20.(17分)(2021·江苏淮安高一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图1表示某些特殊植物细胞吸收蔗糖的过程,原发性主动运输指由ATP直接供能的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继发性主动运输是指某种物质能够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但是其能量不是由ATP提供,图2表示某动物物质运输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属于原发性主动运输的是____________,属于继发性主动运输的是__________
_____。(6分)
(2)图2中水分子可通过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填字母)方式进入肾小管细胞,代表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是________(填字母)方式。(7分)【出处:21教育名师】
(3)据图2可知,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物质是_______(填字母),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
(填字母)。(4分)
解析:(1)图1中H+运出细胞需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载体蛋白,需要消耗ATP,属于原发性主动运输;蔗糖进入细胞所需的能量来自H+运出细胞时的势能,属于继发性主动运输。(2)图2中水分子进入肾小管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借助通道蛋白),为图2中b、c方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进入细胞)为主动运输,为图2中a方式。(3)据图2可知,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物质是糖蛋白,即图中的N,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即图中K。
答案:(1)H+运出细胞 蔗糖进入细胞 (2)b、c a (3)N K
21.(26分)(2022·天津高一月考)图甲是物质A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图乙是与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物质A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运输方式也可用图乙中的曲线____表示(填序号)。如果物质A释放到细胞外,则转运方向是________(填“Ⅰ→Ⅱ”或“Ⅱ→Ⅰ”)。(10分)
(2)图甲中细胞膜的模型被称为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科学家用该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生物膜的结构及特点,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图中物质B彻底水解的产物是________。(3分)
(4)图乙中曲线①反映出物质运输速率与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曲线②Q点时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7分)
解析:(1)图乙显示,曲线①所示物质的运输速 ( http: / / www.21cnjy.com )率随着细胞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只受物质浓度差的影响,因此可判断为自由扩散;曲线②所示物质,当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浓度时,其细胞内浓度仍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增加,说明该物质可以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所以其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分析图甲可知:物质A是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据此可推知,物质A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可用图乙中的曲线②表示。在图甲中,Ⅰ侧有糖蛋白,为细胞膜外侧,Ⅱ是细胞膜内侧,如果物质A释放到细胞外,则转运方向是Ⅱ→Ⅰ。(2)图甲中的细胞膜结构图所示的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该细胞膜的模型被称为流动镶嵌模型。由于组成膜结构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所以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3)图中物质B表示载体蛋白,该物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4)分析图乙可知,曲线①反映出物质运输速率与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有关;曲线②所示物质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和消耗能量,因此Q点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和能量。
答案:(1)主动运输 物质运输逆浓度梯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行 ② Ⅱ→Ⅰ (2)流动镶嵌模型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氨基酸 (4)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 载体数量、能量 
22.(15分)撕取万年青的叶表皮,剪成大小相等的小块,分别浸入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KNO3溶液(mol/L) A B C D E F
0.11 0.12 0.125 0.13 0.14 0.50
质壁分离程度 - - 初始分离 分离 显著分离 显著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状况 - - 自动复原 自动复原 诱发复原 不能复原
(1)万年青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用硝酸钾溶液诱发细胞质壁分离的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C和D处理均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请对这种现象作出合理解释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用高浓度硝酸钾溶液诱发的质壁分离,不能再诱发其复原,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解析:(1)根据渗透作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理,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所以细胞液浓度介于不发生质壁分离和初始分离之间,即介于0.12~0.125之间。(2)要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必须要有大液泡的活细胞存在,并且硝酸钾溶液浓度要大于细胞液浓度。(3)植物细胞发生自动复原的原因是K+和NO被细胞吸收而使细胞液浓度增大,随着吸收数量增多到一定程度,细胞液浓度就会大于硝酸钾溶液浓度,此时会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4)用高浓度硝酸钾溶液诱发质壁分离后,由于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细胞的原生质层失去了选择性,所以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答案:(1)介于0.12~0.125之间 ( ( http: / / www.21cnjy.com )2)硝酸钾溶液大于万年青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3)K+和NO3-被细胞选择吸收逐步进入液泡,使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4)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21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