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木兰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木兰品质,感受人物的传奇魅力。
2.感知诗歌的语言魅力,体会北朝民歌的独特风格和情味。
3.理解诗歌详略得当的构思匠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语言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学习本文,领略到以木兰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的乐观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作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2、用PPT展示本文生词“唧唧、机杼、可汗、鞍鞯、辔头、溅溅、胡骑、朔气、旧时裳、理云鬓”
3、请学生简述故事的脉络是怎样的。
(起:1-3段---替父从军;承:第4段---征战沙场;转:5-6段---辞官还乡;合:第四段---故事结局)
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学生对故事已有了全局上的把握,本文故事是围绕人物展开,分析出人物的特色,故事的关键就把握住了。教师将下列问题用PPT出示,请学生默读,然后教师点名回答。
1、从第一部分可以看出,木兰有什么担忧?能看出木兰怎样的品质?
(家里没有男丁,父亲要去充军。木兰对长辈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感,以及勇敢果断的性格。)
2、从第二部分我们能看出木兰怎样的品质?
(身为女子,战场上奋勇杀敌,巾帼不让须眉。表现出木兰勇敢无畏爱国的英雄气概)
3、从第三部分,我们能看出木兰怎样的品质?
(木兰请求辞官还乡,说明木兰不慕名利,情系故乡,热爱和平生活;同行十二年,战友未发现木兰是女子,说明木兰谨慎小心又机智。)
4、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木兰是一位深爱家人,热爱和平生活,同时又英勇果敢,谨慎机制,不慕名利又爱国的女性。)
深入阅读,感知诗奇:
清朝著名学者沈德潜曾这样评价《木兰诗》:
事奇语奇,卑靡时得此,如凤凰鸣,庆云见,为之快绝。
(摘自沈德潜的《古诗源》)
师引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首诗以及它叙写的事情堪称神奇,在格调低下的作品中读到它,就如同听到了凤凰的鸣叫,看到了吉瑞的祥云,不觉让人称快至极。其实,除了事奇语奇,沈德潜还少说了一 “奇”,同学们可以补充吗
明确:人奇。
师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反复涵泳这首诗歌,品析诗中的“奇事奇人奇语”,看看“奇”在何处。三品诗奇处,读懂木兰
1. 品读“奇事”,学生细读全诗,找出诗歌所叙事情的奇特之处。
预设:
奇事一: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奇事二: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奇事三: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奇事四: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2.品说“奇人”
(1)师引导:有奇事必有奇人。请同学们继续品读“奇人”。请从下列称谓中选择一个来形容木兰,并说明理由。女英雄女汉子女神刚柔并济的少女
(2)提问:从全诗看,作者喜欢哪一个称谓 为什么 明确:刚柔并济的少女。刚一英雄气;柔一女儿情。
(3)师引导:同学们,请你们再次沉潜诗中,找出体现木兰“刚一一英雄气”的诗句并进行评说。
(4)师引导:同学们,请你们再次沉潜诗中,找出体现木兰“刚一一英雄气”的诗句并进行评说。
诗句一: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国难当头,家无兄长,木兰挺身而出,急国家之所急,忧家庭之所忧,女扮男装替爷征。其爱国之心、孝顺之情、决断和胆量是何等地令人敬佩!
诗句二:东市买骏马,西市天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准备行装时有条不来,从准备工作可知,木兰一定通晓战事善于骑射。其果政迅速的行动是何等令人饮佩!
诗句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马不停蹄、翻山越岭,战地生活艰苦,但木兰英勇日夜兼程,坚强刚毅的精神是何等令人折服、敬重。
师小结: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心怀家国、勇挑重任果敢坚毅驰马骋沙场、浴血奋战的木兰。她是一一位不折不扣的大英雄。
(5)师引导:木兰是位英雄,但木兰这位英雄与众不同,请你们继续涵咏全诗,找出体现木兰“柔一女儿情”的诗句并进行咀嚼。
诗句一: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籽声,唯闻女叹息。木兰埋头织布,辛勤劳作。当听到国家有难家中有忧时,愁肠百转,停机叹息。这是一个优国优家的孝顺女儿。
诗句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呜啾啾。踏上征途,逐渐远离家乡,虽然行军紧急,但木兰仍然思念着父母。这是一个思家念亲、关爱父母的好女儿。
诗句三: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古人常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中国人历来就有“博取功名,富贵还乡”的习惯,可是木兰虽屡建奇功,却拒绝一切赏赐,拒绝高官厚禄,只愿回到父母身边,恢复她“当户织”的劳动生活。这是一个不求名利、热爱亲人、淳朴高洁的女儿。
诗句四: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百战归来的勇士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就急忙回到自己家中,换上女装,像许许多多普通女子一样,精心打扮。这是一个渴望“女儿装”、爱美爱生活的普普通通的女儿。
师小结:从这些诗句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勤劳善良、乖巧孝顺、爱国恋家、不爱名利、爱生活、爱和平爱红装的少女木兰!她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女神,而是个明丽活泼的邻家
(5)比较阅读,深解“奇”人。
为女性,就是要像木兰一样,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能保持女性的独立、女性的坚韧、女性的柔情。
3、 学生自读自选句子,从句式、、修辞、音韵等方面体会诗歌的特点。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②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④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⑤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⑥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明确:
第①句运用了复沓和互文的方法,通过反复铺叙,渲染出战前紧张、军情紧急的气氛。
第②句运用了反复和长短句相间的方法,来渲染木兰的思亲之念,强化木兰的女儿情怀。
第③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渲染出木兰回家时欢快、喜悦、轻松的气氛。
第④句运用了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来赞扬木兰的智慧,巧妙地解答了木兰女扮男装的奥秘,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无穷。
第⑤句运用了对偶、互文的修辞手法,来突出木兰恢复女装时的欢乐心情,并渲染出一种轻松欢快的气氛。
第⑥句运用了叠词、顶真的方法,来强调征兵名册上父亲的名字反复出现、出征已成定局的事实,而且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师小结:这些诗句,以五言为主,又杂有七言、九言,质朴精练,生动畅达,错落有致,朗朗上口,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表现力,使全诗语言既刚健质朴,又富有浓厚的民歌风味和浪漫主义色彩,显示出了精湛的语言造诣。
4.品析“奇构思”
(1)师引导:我们品读了诗歌的“奇事”“奇人”“奇语”,其实啊,这首诗还有奇处。请同学们回忆这首诗的情节,说说作者对情节的详略是怎么安排的。
明确:
木兰纺织(详)
木兰从军(详)
木兰思亲(详)
木兰征战(略)
木兰辞官(详)
木兰还乡(详)
(2)思考:
详略为何要这样安排
明确:因为这首诗要着力刻画的是木兰的女儿形象。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这一性别特征来写。对木兰织布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恢复女儿装束时的欣喜等,反复铺叙,精雕细琢,而对木兰十年的戎马生涯,仅用寥寥六句、短短 30 个字就高度概括了,留给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这样安排,旨在强化木兰的女儿形象。
结束语:《木兰诗》是我国北方民歌中的不朽杰作,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历经千年沧桑,依然风华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