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测试(一)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测试(一)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9-26 11:2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孟津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测试(一)生物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可以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有机物和能量
B.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分解者,也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C.大部分动物都是消费者,植物都是生产者
D.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没有分解者,生态系统会崩溃
2.下列与生态系统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贸市场有多种动植物,还有蘑菇等真菌,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B.一块腐木上生长着几种苔藓、小动物和真菌,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C.生态系统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人是各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之一
D.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都属于陆地生态系统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专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 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重要组成成分之一
C. 因为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可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所以分解者处于捕食链中的最高营养级
D. 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但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4.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
C.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
D.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均来自于非生物环境
5.江西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物网由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链接而成,捕食关系往往会使被捕食者数量变为零
B.食物网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图中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去路并不是都一样的
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渠道
6.下列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不单是捕食关系
B.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
C.在捕食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相同
D.如果食物网中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取代
7.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保护某湿地生态系统,通过对该生态系统部分生物的调查,绘制如图所示食物网。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示食物网中,含有划蝽的食物链共有6条
B.若蚊子幼虫被大量杀灭,短期内水蚤的数量会增加
C.图示食物网中,轮虫和水蚤,划蝽和鲶鱼均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
D.鲶鱼所处的营养级比水蚤高,体形较大的鲶鱼的数量比水蚤的数量少
8.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组成食物链的三个种群(Ⅰ、Ⅱ、Ⅲ)一年内能量流动统计的部分数据(图中数值单位是万kJ)。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Ⅱ→Ⅰ→Ⅲ
B.动物粪便中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不属于动物同化的能量
C.种群Ⅱ全部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约为69.50万kJ
D.由于能量流动总是逐级递减,因此能量金字塔通常是上窄下宽
9.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对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
注:图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
A.b+c+d+e为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c1表示初级消费者中被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C.b或d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
D.初级消费者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应包含在c中
10.草→兔子→狐狸→狼为某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下列关于该食物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此食物链中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的过程
B.兔子产生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而属于草的同化量
C.当狐狸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D.狐狸捕食一只兔子,可获得该兔子体内全部的能量
11.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乙为此草原中能量流经鸟类时的示意图,f为蛇的同化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草→蝗虫→鸟类→蛇所构成的食物链中,鸟类属于第三营养级
B.b代表鸟类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储存在其有机物中
C.“b→c”的箭头对应左图中的“鸟类→蛇”的箭头
D.“a→d”的箭头所示能量不属于鸟类流向分解者的部分
12.桑基鱼塘是我国古代无废弃物生态农业的典范。该生态系统中的部分能量流动情况如表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项目 能量/kJ
桑树所含总能量 X
蚕吃掉的桑叶所含能量 443
蚕沙(粪便)含有的能量 235
① 142
蚕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Y
A.443/X×100%可以表示桑树→蚕的能量传递效率
B.鱼通过蚕沙(粪便)从蚕获取的能量为235kJ
C.①表示蚕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Y=66
D.该生态系统通过物质的多级利用实现能量的循环流动
13.2022年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十四周年的日子。十来年间,在人为干预并补偿输入下,因地震损毁的某自然保护区逐渐得到恢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最高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会再流向其他的任何生物
B. 在这场地震中,保护区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受到的影响越大
C. 消费者同化量中都有小部分能量可通过粪便流入分解者
D. 流经该自然保护区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5分,共2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4.深海生态系统没有阳光,生活在深海的生物主要依靠海面沉入海底的有机物生存,其中最为有名的是“鲸落”,即鲸鱼死亡后,庞大的身躯落入海底。鲸鱼的身体会被多种动物食用,甚至鲸鱼仅剩骨架时,厌氧细菌会分解骨头中的脂类并产生硫化氢供给硫化细菌,形成特殊的鲸骨生态系统,维持上百年的“繁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鲸鱼的尸体被多种动物食用,这些动物作为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
B.鲸骨生态系统在无光的海底,所以不存在生产者
C.深海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所含的能量一般最多
D.对鲸鱼的过度捕杀会导致海底生物减少
15.为了保护野生渔业资源可持续性利用,多地实行休渔和禁渔政策,渔民开始进行人工养殖。下图为某人工鱼塘中的食物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流经该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绿藻和水草固定的太阳能
B.鲫鱼占有第二、三两个营养级,螺蛳和鲫鱼只属于捕食关系
C.图中所有成分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仅因为缺少分解者
D.图中食物关系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轮虫属于消费者
16.如图所示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模型,字母表示相关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表示兔摄入的能量,F表示兔的粪便中所含能量
B.兔的同化量可表示为A+F或者B+C
C.图中D、F能量经分解者分解后,可被草重新吸收利用
D.按一年时间分析,兔同化的能量没有全部被图中所示途径消耗
17.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它包括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四个环节。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图中W1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能量沿着食物链进行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B.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B1+C1+D1
C.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2/D1×100%
D.第二营养级生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C1
18.下图是某人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m2·y)。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1.10×105kJ/m2·y
B.由生产者、I~Ⅳ构成的捕食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C.I为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2.73%
D.在生物圈中,类群Ⅳ包括全部的微生物和一些腐生动物
三、非选择题:共3题,共36分。
19.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除图示外还有_____。此食物网的最长食物链有_____个营养级。
(2)在分析“草→兔→狐”的能量流动时, 草同化的能量可分为草呼吸消耗的能量、兔同化的能量和_____的能量。生态系统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输入能量才能维持其正常功能的原因是_____ 。
(3)图中两条食物链:①草→兔→狐;②草→食草昆虫→蜘蛛→吃虫的鸟→猫头鹰。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由于能量的_____不同导致两条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不同。图中吃虫的鸟和青蛙的生态位是_____ (完全重叠/完全不重叠/部分重叠),理由_____ 。
20.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残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图为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M、N表示营养级。回答下列问题:
(1)生产者同化的能量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6553+3281+6561),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M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数值是______。能量从M流向N时的传递效率为______(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如果N营养级的个体数量大量增加,则短时间内该传递效率会______。
(3)据图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条)。
21.据调查某镇有总量5000余吨的重毒化工废料铬渣由于非法丢放,毒水被直接排放到湖中,水中的铬会通过食物链最终危害到人类健康,使人中毒身亡。某小组对其中受到污染的一个湖泊展开调查。该湖泊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铬的含量如下表。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请回答下列问题: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铬含量(μg/kg鲜重) 0.35 0.018 0.017 3.6 0.0037
(1)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_____(绘制在答题卡上)。
(2)乙和丙的种间关系是_____。若下图表示能量在第二营养级流动时的示意图(单位J/cm2 a),图中A表示第二营养级摄入的总能量,则C的表示为_____。进一步还可推测,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_____J/cm2 a。
(3)若要调查该湖泊中某种细菌和鲤鱼的种群密度,可分别采用_____法。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有机物和能量,A正确;B、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以是分解者,如根瘤菌,也可以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也可以是消费者,如寄生类细菌,B正确;C、大部分动物都是消费者,但植物并不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是消费者,C错误;D、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粪便(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又会被生产者利用,如果没有分解者,生态系统就会崩馈,D正确。故选C。
2.答案:B
解析:A、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农贸市场内各生物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间没有相互作用,不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A错误;B、腐木上生活着苔藓(生产者)、小动物(消费者或分解者)、真菌(分解者),它们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正确;C、生态系统可划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C错误;D、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等,农田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D错误。故选:B。
3.答案:B
解析:A、专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A错误;
B、分解者的他是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利用,所以是连接生物和无机环境的重要成分之一,B正确;
C、分解者不属于捕食链中的一部分,C错误;
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比如蚯蚓,但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比如硝化细菌是分解者,D错误。
故选B。
4.答案:B
解析:A、只有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才是生产者,如菟丝子不属于生产者;大多数动物是消费者,有些动物如蚯蚓为腐生生活,是分解者,A错误;B、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B正确;C、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C错误;D、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环境,D错误。故选:B。
5.答案:C
解析:A、食物网由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链接而成,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食物网包含4条食物链,A正确;
B、食物网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正确;
C、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如蚯蚓属于分解者),食物网中的浮游动物为初级消费者,C错误;
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渠道,D正确。
故选:C。
6.答案:C
解析:A、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除了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A正确; B、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B正确; C、在捕食食物链中,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消费者则通过捕食获取能量,C错误; D、如果食物网中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由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来取代,D正确。
故选:C。
7.答案:B
解析: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示食物网中,含有划椿的食物链共有6条,A正确;B、若蚊子幼虫被大量杀灭,划椿更多的以水蚤为食,水蚤的数量会减少,B错误;C、图示食物网中,轮虫和水蚤,划椿和鲶鱼均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C正确;D、鲶鱼所处的营养级比水蚤高,获取的能量较少,体形较大的鲶鱼的数量比水圣的数量少,D正确。故选:B。
8.答案:C
解析:A、根据图中三个种群的同化的能量的数值,并结合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Ⅱ→Ⅰ→Ⅲ,A正确; B、动物粪便中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不属于动物同化的能量,属于其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B正确; C、种群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被种群同化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则种群全部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111.0-15.041.5=54.5万KJ,故种群Ⅱ全部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小于54.5万KJ,C错误; C、由于能量流动总是逐级递减,因此能量金字塔通常是上窄下宽,且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D正确。故选:C。
9.答案:D
解析:A、流入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因此每年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b+c+d+e,A正确;B、c1表示初级消费者被次级消费者同化的量,B正确;C、图中b和d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即b或d之一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C正确;D、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不属于其所同化的能量,而c是指同化量,因此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不包含在C中,D错误。故选:D。
10.答案:B
解析:A、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A错误; B、兔子的粪便没有经过兔子同化,是上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力,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而是草的固定量,B正确; C、兔子和狐狸分别处于第二、第三营养级,当狐狸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C错误; D、狐狸捕食一个兔子,则该兔子体内能量只有一部分流向狐狸,因为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D错误。
故选:B。
11.答案:D
解析:A、食物链必须达到最高级别的消费者,图甲中草→蝗虫→鸟类→蛇→猫头鹰是一条食物链,A错误;B、b代表鸟类同化的能量,储存在其有机物中,B错误;C、b代表鸟类同化的能量,c表示鸟类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错误;D、a→d的箭头表示粪便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不属于鸟类,D正确。故选:D。
12.答案:C
解析:A、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443是蚕的摄入量,208/X×100%可以表示桑树→蚕的能量传递效率,A错误;
B、鱼通过蚕沙(粪便)获得能量属于桑树同化量的一部分,B错误;
C、①表示蚕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则蚕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量-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208-142=66,C正确;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不能循环,D错误。故选C。
13.答案:B
解析:A.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不会再流向其他消费者,但能流向分解者,A错误;
B、地震以后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需要补偿的能量越多,所以在这场地震中,保护区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受到的影响越大,B正确;
C、各级消费者同化量是其消化吸收后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能量,而其粪便是没有被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中的一部分,C错误;
D、由题意可知,流经自然保护区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和补偿输入的能量之和,D错误。故选B。
14.答案:ACD
解析:以鲸鱼尸体为食的动物可作为深海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厌氧细菌会分解骨头中的脂类并产生硫化氢供给硫化细菌,硫化细菌能利用硫化氢中的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成储能的有机物,因此硫化细菌是生产者:深海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自于海面沉入海底的有机物,有机物中的能量主要流向营腐生生活的分解者,深海生态系统中消费者较少,且消费者的遗骸及其未利用的有机物中的部分能量将流向分解者,所以分解者所含能量一般最多;鲸鱼能够为海底的生物提供大量的能量和物质,所以过度捕杀鲸鱼会导致海底生物减少。
15.答案:ABC
解析:流经该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绿藻和水草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投放的饵料中的化学能,A错误;鲫鱼占有第二、三两个营养级,螺蛳和鲫鱼属于捕食关系和种间竞争关系,B错误;图中所有成分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因为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错误;图中食物关系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轮虫属于消费者,D正确。
16.答案:AD
解析:本题考查能量流动模型中各营养级能量去向分析。图中A表示兔摄入的能量,F表示兔的粪便中所含能量,A正确;根据分析可知,兔的同化量可表示为A-F或者B+C,B错误:图中D、F能量经分解者分解后,以热能形式进入无机环境,生物不能利用热能,C错误;按一年时间分析,兔同化的能量没有全部被图中所示途径消耗,部分能量存留在既未被捕食、也未死亡的兔体内,D正确。
17.答案:ABD
解析:由于自然界中食物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故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因每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中包括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故能量逐级递减,A正确;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中除去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剩下的即为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要的能量,B正确;由题图可知,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W1,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D1,故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100%,C错误;每一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正确。
18.答案:BD
解析:A、结合分析可知: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23+70+3+14)×103=1.10×105kJ/m2·y,A正确; B、类群Ⅳ表示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成分,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B错误; C、为第二营养级,生产者传递给Ⅰ的能量为14×103kJ/m2y,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23+70+3+14)×103=1.10×105kJ/m2·y,故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4×103/1.10×105×100%≈12.73%,C正确; D、类群Ⅳ表示分解者,但是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蓝藻等属于生产者,病毒属于消费者,D错误。故选BD。
19.答案:(1)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6
(2)分解者分解和(暂)未利用
(3)传递效率; 部分重叠;它们的食物来源相同(或部分相同),但是还有生存的空间(或所捕食的食草昆虫)等会不同
解析:(1)图示只要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此食物网的最长食物链有6个营养级,即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
(2)在分析生态系统中“草→兔→狐”的能量流动时,草同化的能量可分为草呼吸消耗的能量、兔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的能量以及未利用的能量。由于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生态系统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输入能量才能维持其正常功能。
(3)鼠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调查鼠的种群密度通常用标志重捕法;在农业生态工程中,可利用种间关系,发展生物防治技术。
20.答案:(1)大于;生产者的同化量除了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之外,还有未被利用的能量
(2)2488;6.3%;不变
(3)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顺序不可逆转,能量只能由被捕食者流向捕食者
解析:(1)生产者司化量的去路有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6553+3281+6561)包含了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没包含未利用的能量,所以生产者的同化量大于(6553+3281+6561)
(2)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3281+2826-3619=2488kJ/ (m2 .a)。能量传递效率=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故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86+ (3281+2826) ×100%=6.3%。能量传递效率是某营养级同化量与上一个营养级同化量之比,N是最高营养级,若N营养级的个体数量大量增加,则短时间内该传递效率基本不变。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的,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顺序不可逆转,物质作为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只能由被捕食者流向捕食者。
21.答案:(1)
(2)竞争;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600
(3)抽样检测、标志重捕法
解析:(1)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该生态系统形成的食物网为:

(2)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乙和丙均为第二营养级,均捕食戊,所以二者的种间关系是竞争。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图中的A表示第二营养级摄入的总能量,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根据图示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能量=90+30=120J/cm2.a。结合能量传递效率的最大值20%可计算: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120+20%=600J/cm2.a。
(3)若要调查该湖泊中某种细菌的种群密度用抽样检测法,而鲤鱼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故调查其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