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诗词三首 水调歌头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了解词在形式上的特点。
3.诵读并默写课文,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4.理解诗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诗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水调歌头》培养对宋词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探索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开阔文化视野、增强文化底蕴。
语言运用︰识记词中重点字词,能声情并茂地熟读成诵,感受诗词文字的丰富内涵。
思维能力∶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领会词人情感的变化过程。
审美创造︰本词是古典诗词的传统名篇,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与情感陶冶,重点是让学生领略情怀进入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许多诗人以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你能背一些咏月的诗词吗?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土明。 —— 杜甫《月夜忆答舍弟》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千年以前,大文豪苏轼也在中秋明月下对酒当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苏轼,走进他的词。
【了解作者与背景知识】(教师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元丰三年(1080年),他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和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造诣亦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写作背景:
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苏轼谪居密州,这时他的弟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俩已有七年多没见面。这年中秋,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文体知识】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盛行于宋代的一种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词按字数的多少大致可以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词有词牌,每一种词牌都代表一支曲子,有严格的字数和平仄要求,一般的词人只负责“填词”就行了。词的内容一般分为上、下片或上、下阕。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代表: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代表:苏轼、辛弃疾。
【听范读】(播放范读视频)
【分组朗读】
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2.画出认为重要的句子。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4.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新知讲解】
今译:丙辰年的中秋节,通宵达旦地畅饮,大醉,写下了这首词,并借此表达对弟弟子游的思念。
评析:词前小序交代了作词的时间及缘由,领起全篇。
请同学们把这段文字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皎洁的明月何时才能出现。端起酒杯遥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我本想驾着长风回到天宫去,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清寒。 那么,就让我在人间的月光下翩翩起舞吧,那清朗的影子也随着人在舞动,此情此景,什么地方能比得上人世间呢?
上阕:写月下饮酒(写景),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请同学们把这段文字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指诗人自己)。(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人世间有悲欢离合,月亮也有阴晴圆缺,这样的事从古以来就是难以十全十美的。只希望我们都能生活得平安长久,那么虽然相隔千里,也都能共赏这美好的月光了。
下阕:写对月怀人(抒情),由感伤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
【自主探究】
1.上阕写到月宫境界,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的心理状态,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呢?请结合下面提示做简要分析。
他写这首词时正政治失意,思想的矛盾、对现实不满充塞胸怀,由此,才写出幻想中的天上宫阙,幻想超脱尘世。
2.为什么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也反映了他矛盾的心理?他最终是否选择了乘风归去?
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显现出了他的矛盾心理。但矛盾的最终结果是回到现实,“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便说明他最终选择了入世。
3.下阕写月光引起作者的无眠,作者为什么会“无眠”?作者在此处的“无眠”是否还有深刻含义?
文章在小序中便说“怀子由”,这“无眠”正是因怀念亲人而起。而“无眠”一词在此还有更深刻的含义,即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
4.请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两句。
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以最开放的心胸慨然面对一切,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效仿。
5.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6.哪些地方用到了想象?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
联想:由明月(月圆)-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
讨论与思考:
在这首词里,作者大胆地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
讨论之前,先了解何为联想和想象?
【主旨】
这首词通过写作者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旷达的胸襟。
【板书设计】
【课后练习】
1.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玉盘珍羞/直万钱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C.直挂云帆/济沧海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代写作缘由。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二字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C.“婵娟”本义是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精神。
3、本诗中表达不堪月宫的孤寂清寒而流连的句子是: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4、写诗人望着明月遥祝弟弟平安,也常用来祝福亲友的句子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本词中抒发自己矛盾心情的句子是?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6、本词中指出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用来安慰自己的诗句是: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7、本词中与“隔千里兮共明月”相对应的句子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苏东坡年轻时自以为已饱读诗书,便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经一老翁指点,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与自负,于是将对联改成“______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以表明自己继续读书学习的决心。
(1)横线上要补写的词语是什么?
(2)请为苏东坡改后的对联拟一个四字横批?
(1)发愤(发奋)
(2)博览群书(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