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单元活动 认识二十四节气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单元活动 认识二十四节气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6 10:1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活动 认识二十四节气
【教学目标】
1.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及在黄道上的分布。
2.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3.二十四节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内容、时间及在黄道上的分布。
2.理解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3.理解二十四节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课件出示标有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地球公转图:
引出话题:这是标有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地球公转图。说出各节气的名称,观察各节气在黄道上的位置?起点节气是哪一个?
学生发言:略。
教师归纳小结,梳理归纳如下:
一、二十四节气
1.含义:
将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等分为24份,以春分点作为0°起点,每一等份取一个专有名称,合称为二十四节气。
2.划分
(1)将黄道划分为24等份,对应24个节气,以春分点作为0°起点。
(2)地球每运行15°,日期约15天,对应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二十四节气反映太阳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基本固定。
(3)在二十四节气中,从立春开始,逢单的为节气,逢双的为中气,合称为节气。
[思考] 农历中闰月的来历是什么?
提示:一般情况下,一个阴历月内有一节一气,当某个月不包含中气时则将该月作为上个月的闰月,这就是农历中闰月的来历。

记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4.地位:“中国第五大发明”;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二十四节气与人类活动
1.二十四节气的特点
(1)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2)揭示季节更替、冷暖变化、雨雪规律、物候变化,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指示作用。可指导农事活动。与中国人的节庆、民俗等密不可分。举例如下:
四种类别 特点
第一类是反映季节的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用来表明季节,划分一年为四季。注:与平时所指气候上北半球四季有所不同,二十四节气中2、3、4月为春季
第二类是反映太阳高度变化的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用来反映太阳高度变化
第三类是反映气候特征的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气温变化和热量状况;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状况;白露、寒露、霜降反映水汽凝结、凝华现象
第四类是反映物候现象的 小满、芒种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状况;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惊蛰预示万物惊醒复苏,清明表示空气清新,草木返青,是植物播种的大好时光
(3)二十四节气与历法:以地球公转周期划分,属于阳历的范畴,每个节气在阳历里日期相对固定。
(4)二十四节气与季节划分
①西周时期:催生出春、夏、秋、冬四季的划分。
②春秋战国时期:确定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
③秦朝:在二分二至的基础上加上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
④西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基本确立并运用于实践。
[思考] 利用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主要适用于我国什么地区?
提示:主要适用于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或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地区)。
【探究】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这一时节,吐故纳新,生气旺盛,气温升高,万物皆洁齐,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情(墓祭)的好时段。
问题1:清明节气时,地球对应黄道上的位置是什么?
提示:对应黄道上15°。
问题2:清明时节,生气旺盛、气温升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太阳直射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长。
知识拓展: 二十四节气的主要含义
节气 含义
立春 每年的2月4日或5日。为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 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 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暖还寒,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 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 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 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 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 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 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 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 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 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 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 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 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太阳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 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 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 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冬季开始
小雪 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 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 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一九”
小寒 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 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数九严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课堂练习: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也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用于指导农业耕种。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读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公转位置关系图,完成1~3题。
1.二十四节气的制定依据是( )  
A.太阳的周年视运动    B.月亮的周年视运动
C.北极星的周年视运动 D.地球的周年视运动
2.二十四节气中反映温度变化的有(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3.在下列各组节气中,郑州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  )
A.立冬、立秋 B.雨水、处暑
C.清明、雨水 D.小满、大暑
解析:第1题,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黄道是地球的公转轨道,因此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A正确。第2题,二十四节气中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温度变化,故答案选A。第3题,关于冬至或夏至对称的节气,太阳直射纬度相同,对一个地方来说昼夜变化一样。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先后顺序可知,小满、大暑关于夏至对称,因此昼长相等。D对。
答案:1.A 2.A 3.D
 我国A市某中学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到日出。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A市位于天津市(39°N,117°E)的(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学生发现,日落时旗杆影子的指向随日期而移动。
(2)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的是(  )
A.惊蛰到立夏 B.立夏到小暑
C.白露到立冬 D.立冬到小寒
解析:第(1)题,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最短时,应该是当地12:00,而此时北京时间为14:08,则根据地方时原理和计算方法可得:当地的经度=120°E-(14:08-12:00)×15°/h=88°E,天津市经度为117°E,则该地位于天津市以西,排除A、B;A市冬至日昼长=(14:08-10:00)×2=8小时16分,根据冬至日时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可知,A市的纬度较天津(39°N)高。因此,A市位于天津市西北。第(2)题,日落时旗杆影子由排球场移向篮球场,即由东北向东南移,说明日落由西南向西北移。
答案:(1)C (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