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当代:人民币
影响力上升
当代:
美欧英日中
一超多强趋势
宋:世界上
最早的纸币
明清:白银
大量流入
近代:币制混乱,
白银外流
中世纪
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方逐渐主导世界经济
19世纪:以英镑为中心
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
中
西
近代以来,中国货币地位由盛转衰,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逐步建立霸权,主导世界。当今世界经济秩序正在重建......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中国古代货币演进进程
中国近代货币演进进程
中国现代货币演进进程
本课结构: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货币发行﹑使用情况和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重点: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特别有关人民币的发行与使用。
难点: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1、先秦时期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铜铃和海贝
二里头发现的骨贝、蚌贝等仿制品
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2、秦朝半两钱
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的演变 ——秦朝半两钱
至春秋战国时期,……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诸侯国各自为政自行铸币,……币制极为混乱。由于币制的极不统一严重阻碍了赋税征收、货币流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
——张诚《秦汉币制改革略论》
材料:秦灭六国,“六合为一”,货币的混乱状态,给国家统一向各地征收赋税及各地区之间的商品经济交流都造成极大不便,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直到公元前210年才最终统一了全国货币。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它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币制,意义至为重大。
——摘编自张诚《秦汉币制改革略论》
问:秦朝币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意义:
①便利了地区之间商品交换,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②便利了经济管理和赋税征收;
③密切地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
原因:
①战国时期货币混乱;
②秦朝完成国家统一;
③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的需要;
④巩固政权的需要。
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的演变 ——秦朝半两钱
西周末年周王衰微,诸侯割据混战
3、汉武帝五铢钱
评价汉武帝统一货币的举措
材料 汉武帝于元鼎四年(前113年)将铸币权从各郡国收归中央政府,使中央政府对五铢进行统一铸造和发行。“于是悉令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五铢钱轻重合宜,自汉至隋七百余年,基本上行用不废。
汉武帝: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①利于各地区经济发展和交流;
②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③五铢钱大量流通,使币制和币值保持长期相对稳定,对后世影响深远;
④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重大转变。
汉武帝于元鼎四年(前113年)将铸币权从各郡国收归中央政府,使中央政府对五铢进行统一铸造和发行。“于是悉令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五铢钱轻重合宜,自汉至隋七百余年,基本上行用不废。
问题: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的意义?
4、唐开元通宝
唐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渊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钱制把货币的单位由金属重量的直接标示改为纯粹的货币符号,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以“通宝”、“元宝”等作为铸币标示的货币系统。
开元通宝——货币名称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5、北宋交子
宋代铁钱
交子
交换的发达,促进了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北宋除铜、铁钱外,金银也作为半流通性货币,租税的征收、官俸的发给和对外贸易都使用银两。北宋的铜钱尽管铸造的比过去多,但“钱荒却十分严重。为此,政府规定四川等地只能用铁钱流通.由于携带不方便,10世纪末,成都出现了所谓的“交子铺”,发行纸币代替铁钱。1023年,北宋政府看到发行交子有利可图,遂正式创立“交子务”,改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铁钱作准备金,定期发行,限额125万余贯,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北宋交子: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
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它是专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也便于商人筹措资金。
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它出现以后,商旅不用长途携带钱币,也不用运输税钱。
5.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北宋交子
原因:
①北宋商品经济繁荣,需要大量货币;
②铜币流通量不足,出现钱荒;
③铁钱等携带不便;
④造纸术和印刷术发展;
交换的发达,促进了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北宋除铜、铁钱外,金银也作为半流通性货币,租税的征收、官俸的发给和对外贾易都使用银两。北宋的铜钱尽管铸造的比过去多,但“钱荒却十分严重。为此,政府规定四川等地只能用铁钱流通.由于携带不方便,10世纪末,成都出现了所谓的“交子铺”,发行纸币代替铁钱。1023年,北宋政府看到发行交子有利可图,遂正式创立“交子务”,改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铁钱作准备金,定期发行,限额125万余贯,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⑤发达金融信用(飞钱、柜坊)
⑥四川独立闭塞的贸易货币环境;
⑦民间的首创和官方的推动。
清《续通典·食货》记载:交子肇因始于宋代巴蜀之铜钱与铁钱混用过于笨重而不便于携带,后因民间交子铺户印制杂乱、无法兑现及诈伪问题,“争讼数起”,于是益州知州张咏指定专由16户富商特许经营,严禁民间私造。宋仁宗时,设益州“交子务”,发行“官交子”,使之成为官方货币。材料反映出当时( )
A.宋代地方具有独立的货币发行权
B.当地富户大贾操纵商业流通与交换
C.纸币在商品流通领域作用越来越大
D.政府管办专营能彻底避免民间纠纷
北宋末期与元朝,政府大量增发交子,使交子的流通数量远远地超过了法定的限额,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民间交子铺户印制杂乱、无法兑现及诈伪问题,
“争讼数起”
C
当堂训练
思考:中国古代的纸币发行还有何弊端?
6、元:钞
中统元宝交钞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由官方正式印刷发行的纸币实物(宋代纸币至今无实物) 元代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的忽必烈时代。
元末农民起义军用币
元:单一流通纸币——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
7、明清:白银
白银逐渐货币化——由纸币宝钞向白银流通的演变
大明通行宝钞
大清宝钞
明代铜钱
阅读材料,归纳明清白银货币化的原因
明代中期,大明宝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白银以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天然属性,于天顺以后逐渐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以法律形式确定其货币地位,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标志着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 当白银努力冲破政府禁令的同时,世界经济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以白银为标志,明代中国与两个重要历史转折开端联系在一起。一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二是经济全球化的开端。……因而对白银货币化的研究具有深刻意义。
——摘编自伊伊《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合作讨论
3.货币发展
明清:白银的逐渐货币化
国内:
宝钞大量贬值
商品经济的发展
白银本身的特性
赋税改革的推动
国际:
新航路开辟后,国际贸易日益发展,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3.货币发展
材料: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
结合材料分析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缓解了通货膨胀
推动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推动赋役制度的改革;
推动白银成为世界货币
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推动世界贸易网络的发展
推动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趋势一: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
趋势二:从多样货币到统一货币;
趋势三:铸币权从地方逐步收归中央;
趋势四:从金属货币到纸币;
趋势五:明清时白银逐渐货币化。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影响历代币制变革
历代的有效币制改革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小结:中国古代货币演变趋势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1999年10月1日
二、近现代中国货币的演进
1.结合教材进行知识梳理
民国建立后
晚清
1935年
1948年
法币
金圆券→银圆券
1948年12月1日河北石家庄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第五套
2.近现代中国货币的演变趋势
从金属货币到纸币
国民政府币制改革失败到共和国人民币的成功发行
国民政府在内外交困下被迫改革,于1935年11月公布了法币改革令。主要内容是: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并将白银收归国有,……抗日战争时期担任伪中央储备银行顾问的日本人曾说:“如无1935年之币制改革,亦无1937年之抗战。”——摘编自王巍《废两改元与法币建立》等
恶行通货膨胀,纸币迅速贬值
思考1:材料中国民政府币制改革是否“一无是处”?
思考2:结合所学分析为何国民政府发行纸币会失败?
思考3:结合P88历史纵横与P89史料阅读分析共和国发行人民币为何能够成功?
人民币发行坚持三大原则:经济发行、计划发行、集中统一;人民币的发行与实际国情结合,具有很强计划性与严肃性。
人民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保护,地位稳定,是中国唯一的合法货币,且依法依规加强对人民币发行的管理及使用,逐步实现规范化和法制化。
探究与能力提升
深化认识——南京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
背景:
②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美国大量收购白银,导致白银外流;
③巩固统治,发展经济的需要。
内容:
①国内货币制度混乱
评价:
改变中国币制混乱的局面;遏制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贸易发展;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强化了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为战争大量发行法币,掠夺财富,造成了经济衰退和金融混乱,最终导致了其国民政府的灭亡;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
①统一货币发行权,法币为唯一流通货币;
②白银国有,禁止流通;
积极:
消极: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A.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 B.战乱频繁,国民政府需增加财政支出
国民政府被迫于1948年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开始发行金圆券,贬值速度比法币更快,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国民政府又发行银圆券,仍以失败告终。
在民国,一个亿真是个小目标!
满大街都是百万富翁。
一碗米饭两万块!
三、中国现代货币——人民币的发行
1、背景
(1)解放区的壮大;
(2)解放区货币种类庞杂、折算不便;
(3)统一货币以促进经济发展;
(4)巩固政权,加强民族认同。
2、产生
(1)1948在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 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石家庄 小灰楼(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旧址)
3、发展
(1)先后共发行了五套。(2)形成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4、评价
(1)地位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思考:阅读教材结合所学,人民币能长期保持稳定的原因?
国家政局长期稳定;经济平稳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制度保障,适度的货币政策;坚持经济、计划、集中统一三原则;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
人民币发行原则
经济发行
计划发行
集中统一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具有垄断的货币发行权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按照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发行
货币的发行须纳入整个国家的计划体系之中,以保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
政治:国家政局长期稳定
经济:经济改革与发展
政策:国家对人民币管控严格
四、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816——1929)
(1944-1971)
( 1976——)
国际金本位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
牙买加体系
(一)金本位制的演变
1816年,英国通过“金本位制度法案”,……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采用金本位制,19世纪中后期,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英镑)在国际金融领域里占据了霸主地位。
——薛燕《英镑的兴衰与现实选择》
古典金本位制——以英镑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金本位制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各国之间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国际间的货币结算日益复杂。
英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实力强大
1816年英国实行金本位制
1.国际金本位制建立的背景与表现
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制成品输出国和最大的海外投资国,伦敦是当时最重要的世界金融中心,英镑是当时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货币。
——董君《国际货币体系演进中的货币霸权转移》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主要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黄金逐渐集中于英法德、美等少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黄金流通量大减,动摇了金本位的基础。
直接原因: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由于存款人大量挤兑,银行倒闭,黄金储备锐减,英美政府不得不宜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1931年9月底,英国宣布停止黄金支付,停止纸币兑换黄金……
1933年春……美国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其他国家也纷纷宣
布放弃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崩溃后……汇率剧烈波动,使货币
金融领域日益陷于动荡和混乱之中。
——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组《货币战争:真相与未来》
2.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
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导致国际金本位制崩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丧失世界经济领导者的地位。
材料 美国的经济在战争期间获得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从1940年的1006亿美元上升到1945年的2136亿美元。……美国的黄金储备1945年已占到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59%,1948年更增至74.5%。美国已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二战后的英国废墟
美国曼哈顿金库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瓦解
1.建立背景
史料1:在二、三十年代的大危机中,金本位制崩溃,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由于没有制度性的协调平台,国际货币关系陷入日益动荡和混乱的状态。各国以邻为壑的危机对策不仅大大加深了危机,而且也成为导致新的世界大战的重要因素。
——章百家《对20世纪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史料2: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1)经济大危机及二战的惨痛教训,需要建立有效机制,稳定世界经济。
(2)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
(3)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
(4)美国企图建立自己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WB
1944年7月在美国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
确定国际货币制度
(两挂钩一固定)
建立国际金融机构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特点:
1.两挂钩一固定
2.确立美元霸权地位
材料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的局面的终结和新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的形成。
材料二: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
时间 1948—1960 1960—1965 1965—1970
增长率 6.8% 7.9% 11%
合做探究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
材料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根据成员国认缴资金的数额决定投票权的多少。
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有利于美国国际经济霸主地位,便利了美国的经济扩张。
①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及陷入越战泥潭影响美国经济发展。
②西欧、日本的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冲击美国的霸权。
③美国实力相对下降(美国黄金储备减少、经济发展停滞、通货膨胀加剧、国际收支持续逆差)
原因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美元与黄金脱钩
标志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阶段性的国际货币体系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三)牙买加体系
1976年1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通过了一个关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协议,即《牙买加协定》。
主要内容:1.黄金非货币化;2.储备货币多元化,但美元仍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3.汇率制度多样化。
多元化的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
1976-现在
牙买加体系时期
国际货币多元化
1944-1973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美元主导国际货币
1870-1914
古典金本位时期
以英镑主导国际货币
世界货币体系小结
课外拓展 新的世界货币体系
此次金融危机后,美元“一统天下”的地位将被改变,国币货币体系将形成美元为主,其他货币为辅的“一主多元”格局。……国际货币体系将继续项多元化的方向转变。
——2008年唐双宁在亚洲金融年会上的讲话
货币政策的认识
习近平强调,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要合理安排开放顺序,对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利于增强金融有序竞争、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的领域要加快推进。要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稳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2017年7月17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
牙买加体系
1976年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