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课后作业提升(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课后作业提升(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6 10:4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地球的宇宙环境课后作业提升
【基础演练】
下图为太阳辐射能量随波长的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可以转化成生物化学能的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  )
A.紫外区 B.可见光区
C.红外区 D.不确定
2.图中阴影面积之和约等于(  )
A.8.24焦/厘米2·分
B.8.24焦/厘米2·分·微米
C.8.24焦
D.8.24焦/厘米2·微米
“天问一号”是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揽星九天”为“天问系列”工程的图形标识,如图。据此完成3~4题。
3.火星位于图中的(  )
A.② B.③
C.④ D.⑤
4.八大行星中(  )
A.卫星数量最多的是⑤
B.②与④均为类地行星
C.②比①表面温度高
D.⑥为巨行星
科学家形象地把太阳风暴比喻为太阳“打喷嚏”,太阳一“打喷嚏”,地球往往会发“高烧”。2006年10月底,太阳发生了两次强烈的“大喷嚏”,诱发了强烈的地磁暴。受此影响,日本的两颗通讯卫星出现故障,瑞典发生断电事故。除此之外太阳“打喷嚏”还可能损坏航天器并影响高纬地区飞机上的乘客健康。据此完成5~6题。
5.太阳“打喷嚏”指的可能是(  )
A.太阳色球爆发
B.太阳爆炸
C.太阳辐射增强
D.太阳黑子增多
6.太阳“打喷嚏”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还可能有(  )
A.公转速度加快
B.自转速度减慢
C.火山地震频繁
D.短波通讯中断
【能力提升】
氦-3是一种清洁的核燃料,是氢元素受到宇宙射线的辐射发生物理变化形成的。月球表面土壤含有数百万吨的氦-3元素,而地球不到1吨。据此完成7~8题。
7.地球氦-3储量远少于月球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地球距离太阳较近
B.射向地球的宇宙射线较少
C.地球的质量体积较大
D.地球大气的削弱作用较强
8.若在月球上大规模开采氦-3运回地球使用,可能会(  )
A.缓解地球能源短缺
B.解决地球污染问题
C.造成月球生态恶化
D.影响月球氦-3形成
极光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需要特殊的条件才能形成。下图为天文爱好者拍摄的极光图片。据此完成9~10题。
9.如果你想拍摄到此照片,需要从网上提前查询(  )
A.太阳辐射强度 B.太阳活动周期
C.天气预报情况 D.八大行星位置
10.你认为在我国可能拍摄到类似此照片的地点是(  )
A.黑龙江漠河 B.青藏高原
C.海南三亚 D.新疆阿勒泰
2020年11月24日凌晨,负责“采样返回”任务的中国首颗地月采样往返探测器—“嫦娥五号”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据此完成11~13题。
11.“嫦娥五号”在进入轨道—降落月面采样—返回地球,不同位置时属于(  )
A.非天体—非天体—天体
B.非天体—天体—非天体
C.天体—非天体—非天体
D.天体—天体—非天体
12.“嫦娥五号”选择凌晨发射,此时(  )
A.太阳活动干扰少
B.逆温强,大气稳定
C.温度较低,能耗少
D.大气透明度高,利于观测
13.月球(  )
A.是绕地球运行的一颗行星
B.自转方向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C.农历十五发光强度最大
D.农历上半月月相亮面凸向西方
14.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兰州的纬度比广州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简要分析原因。
(2)分析成都附近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
(3)描述台湾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并指出其主要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
1~2.解析:第1题,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是可以转化成生物化学能的太阳辐射可见光,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部分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光的催化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同时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紫外线会对生物体有害,太阳辐射当中能量最强的部分集中在可见光区。白天人的肉眼能够看到的都属于可见光。故选B。第2题,太阳常数的定义是表示太阳辐射能量的物理常数。即在地球大气圈外侧,当日地距离为1个天文单位时,每单位面积上,1分钟内所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所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实际上就是太阳各波段的能量之和约等于太阳常数,横坐标的波长乘以纵坐标的辐射能力就是太阳常数的单位,故选A。
答案:1.B 2.A
3~4.解析:第3题,读图分析,该图形标识表示八大行星的运行轨道,根据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可判断,①为水星,②为金星,③为火星,④为木星,⑤为土星,⑥为天王星。故选B。第4题,八大行星中,卫星数量最多的是④木星,A错误;②金星为类地行星,④木星为巨行星,B错误;②金星表面有浓厚的大气层,其表面温度比①水星高,C正确;⑥天王星属于远日行星,不是巨行星,D错误。故选C。
答案:3.B 4.C
5~6.解析:第5题,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结合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太阳活动使极地附近产生极光现象,太阳活动使无线电短波产生中断,导致电网会突然变得闪烁不定,故太阳打了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太阳耀斑爆发,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6题,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该“喷嚏”指的是太阳活动,A公转速度加快、B自转速度减慢跟地球的运动有关,C跟板块运动有关,跟太阳活动都无关,故选D。
答案:5.A 6.D
7~8.解析:第7题,材料指出氦-3是氢元素受到宇宙射线的辐射发生物理变化形成的,据此可知,氦-3的形成需要接受宇宙射线,而地球比月球大气密度大,大气对宇宙射线的削弱作用强,导致地球接收的宇宙射线比月球少,所以地球氦-3储量远少于月球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大气的削弱作用较强,故D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氦-3的形成与距日距离、地球的质量体积没有直接关系,故A、C错误。射向地球的宇宙射线并不少,而是大气削弱了到达地球的宇宙射线,故B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第8题,氦-3是一种清洁的核燃料,可知,氦-3可以提供大量的核能,所以开采氦-3可以缓解地球能源短缺,故A正确。开采氦-3运回地球使用,只是增加清洁能源的种类,并不代表不使用其他能源,不能解决地球污染问题,故B错误。开采氦-3运回地球使用,是否会造成月球生态恶化,根据已知材料无法进行判断,故C错误。氦-3是氢元素受到宇宙射线的辐射发生物理变化形成的,开采情况不会影响月球氦-3的形成,故D错误。所以正确答案为A。
答案:7.D 8.A
9~10.解析:第9题,极光是太阳活动的产物,要想拍摄到极光,首先需要查询太阳活动周期,B正确。故选B。第10题,极光的形成是太阳活动释放的带电粒子,进入地球高层大气时与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碰撞并激发产生光芒。受地球磁场影响,在极地易出现。我国高纬地区可能拍摄到类似现象。黑龙江漠河,纬度较高,A正确;青藏高原、海南三亚、新疆阿勒泰纬度位置较低,都不满足极光出现在高纬度地区的条件,B、C、D错误。故选A。
答案:9.B 10.A
11~13.解析:第11题,航天器在轨道运行期间,是宇宙中运动的物质,属于天体;降落到某一天体上则不是天体。“嫦娥五号”在轨道运行时,属于天体,降落到月球和返回地球后非天体。故选C。第12题,太阳风会干扰电子信号,影响地面科研人员操控而凌晨时发射,地球正好可以把太阳光遮蔽住,从而避免过多太阳辐射对其产生影响,故选A。凌晨时天还未亮,利于地面追踪观测,排除D;温度高低、逆温发生大气稳定不是航天器选择凌晨发射的最主要原因,排除B、C。故选A。第13题,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自身不会发光;月球自转方向与地球相同,A、B、C错。农历上半月时月相为上弦月,亮面向西,D正确。故选D。
答案:11.C 12.A 13.D
14.解析:第(1)题,原因:兰州地处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晴天比地处沿海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广州多,光照充足,太阳辐射总量丰富。第(2)题,原因:成都地处四川盆地,中间地势低,周围地势高,水汽不易散发;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大江大河多,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多阴雨天、雾天较多,日照时间短,太阳辐射最弱。第(3)题,分布特点:分布不均,由西南向东北递减;影响因素:西南地区纬度低,太阳辐射较多、台湾西南地区地处背风坡,形成焚风效应,降水少,光照充足,所以影响因素主要为:纬度、降水。
答案:(1)兰州地处内陆,气候干燥,晴天比地处沿海的广州多。
(2)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大;阴雨天、雾天较多,日照时间短。
(3)分布不均,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纬度,降水(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