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
一、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十年来重特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突发连发,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日益繁重、任务艰巨。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健全完善牧灾物资储备制度,救灾物资储备网络不断完善,救灾物资品种不断丰富,调运能力明显增强,为有效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下图为我国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分布的特点为( )
①空间上呈分散性 ②大多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③高原山地地区多,平原丘陵地区少 ④都分布在所在省人口最多的省会城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中央救灾物资成都储备库是我国规模最大、应急能力最强的储备库。尝试推测下列哪些是成都储备库必须常备的救灾物资( )
①帐篷、棉被、棉衣裤 ②冲锋舟、橡皮艇、救生圈
③发电机、挖掘机、直升机 ④矿泉水、方便面、牛奶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3.尝试据图推测哪些区位因素会影响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的选址( )
①自然灾害空间分布 ②人口分布 ③资金和技术
④交通和基础设施 ⑤地形和地价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④⑤
1982年墨西哥、1991年菲律宾两地火山喷发后,某观测站统计分析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下图为该站点某时段内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与1970年相比净值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两次太阳辐射净值突然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逆辐射增强 B.大气散射作用减弱
C.大气反射作用增强 D.大气吸收作用减弱
5.大型火山喷发往往会伴随地震发生。为减少破坏性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人们准备应急救援包时,下列物品必备的是( )
A.口哨 B.身份证
C.手机 D.银行卡
也门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部,西靠红海,南临亚丁湾。在2022年8月份连遭暴雨袭击,持续大量的降水在多地引发了洪水和泥石流,并导致大量房屋、桥梁、公路和农田被冲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图为也门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引发也门洪水的直接水循环环节是( )
A.水汽输送 B.大气降水 C.地表径流 D.地下径流
7.此次也门暴雨引发泥石流灾情最严重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也门公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正确的逃生方式是( )
A.沿山谷逆泥石流向上游跑 B.在山谷中找坚固的岩石躲避
C.顺山谷方向迅速向山下跑 D.垂直于泥石流向两侧山坡跑
滑坡是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读滑坡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滑坡发生的条件有( )
①山高谷深,坡度陡②地表植被覆盖率高
③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④坡脚稳固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10.关于滑坡与泥石流的共同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 B.只在我国南方出现
C.我国夏季发生频率高 D.不会对人类生活造成影响
北京时间2018年9月28日18时2分,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南纬0.25°,东经119.90°)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引发1.5米高的海啸巨浪,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关于此次海啸造成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啸引发的巨浪速度快于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B.发生在睡眠时间,人们防范意识薄弱
C.当地人口众多且多分布在沿海地区
D.地震的能量等级高且震源较深
12.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有( )
①建立海啸监测预警系统②加强海啸应急逃生演练③围海造陆④将居民迁往内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4年8月云南牛栏江流域发生6.5级地震,地震引起山体崩塌,形成堰塞体。堰塞体位于红石岩水电站大坝与电机厂房之间,距离天花板水电站大坝约19km,距小岩头水电站电机厂房(高程1211m)约26km。堰塞体高度达96m,堰塞体顶部高程1216m,形成了库容可达2.6亿m3的堰塞湖。经9天的快速抢险,红石岩堰塞湖险情化险为夷。后期为变废为宝,工程人员将红石岩堰塞体改造成挡水坝,建成的红石岩堰塞罕坝综合水利枢纽总库容1.85亿m3,年发电量达8亿度,远大于原红石岩水电站。下图为堰塞体与上下游电站平面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根据材料判断,该河段大致流向是( )
A.西北流向东南 B.南流向北 C.东南流向西北 D.北流向南
14.为了预防红石岩堰塞湖造成次生灾害,滑坡发生后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
A.天花板大坝蓄水,延缓堰塞湖水位上升
B.在小岩头电机厂房下游修筑临时挡水堤
C.在堰塞体底部开挖一条泄流隧道
D.及时关闭红石岩水电站引水隧洞
15.在红石岩堰塞罕坝综合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过程中( )
A.利用原水电站的引水隧道形成落差,降低成本
B.因小岩头水电站将被淹没,所以需要将其拆除
C.天花板水电站因水位落差增大,发电效益提高
D.堰塞体防渗是该水利枢纽建设的主要工程难题
二、综合题(2小题,共40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兰州市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黄河上游,黄河穿城而过。兰州市境内黄土梁峁及深切河谷地貌发育,黄河两岸发育滑坡达130多处,大中型滑坡占50%,为地质灾害多发区。滑坡的频繁复活给兰州市居民带来了重大生命财产损失。下左图示意兰州黄河河谷地质剖面,下右图示意兰州黄河河谷滑坡形成过程。
(1)分析黄河兰州段河谷多滑坡的原因。(6分)
(2)据右图,简述黄河兰州段河谷滑坡的形成过程。(8分)
(3)说明黄河兰州段滑坡发生时产生的主要危害及防治滑坡的措施。(6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地处广东省中南部沿海地段,该地区平原广阔,水网密布,海岸线绵长,良好的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和水文条件非常适宜农业发展,是广东省稻米、蔬菜、花生等作物的集中产地之一。当地早稻一般于每年2、3月份左右播种,6、7月份左右收割;晚稻于每年6、7月份左右播种,11月份左右收割。蔬菜全年都有种植,而花生的种植时间为4-10月。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下,风暴潮灾害(6-10月多发)对该地区衣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材料二:下图示意珠三角地区,下表示意珠三角地区未来海平面上升及风暴潮影响下稻米、蔬菜、花生损失总产量。
2030年 2050年 2100年
低估计损失(万t) 高估计损失(万t) 低估计损失(万t) 高估计损失(万t) 低估计损失(万t) 高估计损失(万t)
稻谷 21.09 46.74 21.21 46.92 22.98 47.39
花生 1.00 2.46 1.01 2.48 1.06 2.51
蔬菜 140.48 278.29 141.19 278.97 157.81 280.74
(1)珠江口地区一旦遭遇风暴潮灾害,会发生大面积的淹没,请分析主要原因。(6分)
(2)珠三角地区随风暴潮灾害的严重程度加剧,蔬菜的损失增幅最大,其次是稻谷。请分析蔬菜和稻谷受灾严重的主要原因。(8分)
(3)请为珠三角地区防潮减灾措施提出合理建议。(6分)
参考答案
1.A 2.A 3.C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分布呈分散性,①对;图中乌鲁木齐、喀什、格尔木、拉萨四地不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占少部分,大部分分布在湿润地区,②对;图中位于高原、山地地区的有拉萨、格尔木、昆明、南宁、兰州、重庆五个,占少部分,因此不能说高原山地地区分布多,③错;喀什、渭南、格尔木不是省会城市,④错。因此①②正确,故选A。
2.中央救灾物资成都储备库主要应成都周边的自然灾害,四川省西部多高原山地、中东部多平原,地震、洪灾多发。帐篷、棉被、棉衣裤、冲锋舟、橡皮艇、救生圈、发电机、挖掘机等物资需要常备,①②对。直升机购置、维护成本高,可以在灾害发生后紧急从部队等相关部门单位调动,③错;矿泉水、方便面、牛奶都有一定保质期,不便于长期存储。④错。因此①②正确,故选A。
3.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属于国家规划和投资建设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应急保障体系,受资金、技术、地价影响小。③⑤错。自然灾害空间分布、人口分布、交通和基础设施是影响国家规划建设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的主要因素。①②④对。故选C。
救灾物资储备库是仓储建筑的一种,储备能满足“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的救灾物资的场所。
4.C 5.A
【解析】4.火山喷发后,大量火山灰进入地球大气层,增加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即大气反射作用、散射作用、吸收作用均增强了,C正确,BD错误;随大气辐射净值降低,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减弱,大气温度降低,大气逆辐射减弱,A错误。故选C。
5.要准备的是应急救援包,是对被掩埋者得救有用的物品,口哨能发出声音,让救援人员听到,从而得救,A正确;身份证、银行卡对救援没用,B、D错误;因地震可能会导致通信线路中断,并且手机电池也会随时间的推移而耗光,C错误。故选A。
应急包就是在发生灾难的情况下,让受灾人们能够积极自救互救,并且为他们争取出等待救援的时间的一系列物品。应急包里面除了必备的救生水和应急食品外,也储备了急救包等急救用品,以及一些生活和自救互救的必需品,例如能有效保持体温的防寒保温毯、帮助受困者挖掘瓦砾和攀爬绳索的带胶手套、能了解外界信息的收音机等。
6.B 7.A 8.D
【解析】6.题干关键词是“直接”,也门短期内大气降水量大且集中,使得地表出现积水且排水不畅,大气降水是引发洪水的直接原因,B正确;水汽输送量影响大气降水的多少,不是引发洪水的直接原因,A错误;地表径流是洪水的表现,不是直接原因,C错误;地下径流与引发洪水直接原因关系小,D错误。故选B。
7.据图所知,也门西临红海,南临亚丁湾,水汽主要来自西部和南部。由图中信息可知,①处海拔较高,易形成地形雨,且位于山谷中,易暴发泥石流,A正确;②处虽然海拔更高,但由于位于山脊上,不易形成泥石流,B错误;③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易发生滑坡,但由于不位于河谷中,不易形成泥石流,C错误;④处位于山谷中,但由于海拔低,地形雨形成的降水少,泥石流严重程度不如①,D错误。故选A。
8.沿山谷逆泥石流向上游跑容易直接遇到泥石流,危险性大,A错误;泥石流势力强,破坏力大,躲在岩石后面仍然危险很大,B错误;泥石流速度快,顺山谷方向向山下跑易被泥石流吞没,C错误;垂直于泥石流向两侧山坡跑能最快逃离泥石流的风险区,不会被淹没,D正确。故选D。
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1.降水集中度大,2.植被少,3.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汇水量大),4.水库、湖泊等湿地的数量少调洪能力差,5.地势低平排水不畅,6.下渗弱(地面硬化率高、土壤水过饱和)。
9.D 10.C
【解析】9.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坡度陡、降水集中区容易发生,①③正确;地表植被覆盖率高、坡脚稳固地区不易发生,②④错误。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10.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山区,不一定是板块交界处,A错误;我国北方山区夏季也有滑坡和泥石流,B错误;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夏季,C正确;滑坡和泥石流会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D错误。故选C。
滑坡和泥石流的区别:1、形成原因不同斜坡上大量土体和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称滑坡。泥石流是一种突然爆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2、发生地点不同滑坡主要发生在易于亲水软化的土层中和一些软质岩中。当坚硬岩层内存在有利于滑动的软弱面时,也易于形成滑坡。埋藏于土体或岩体中倾向与斜坡一致的层面、夹层、层间错层、断层面、裂隙面等,都易形成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地质不良、地形陡峻的山区。一般来说,形成泥石流有三个条件:一是有较集中的不稳定的松散土石物质;二是有突发而急骤的水流;三是有益于汇水和较陡的地形。
11.C 12.A
【解析】11.海啸引发的巨浪速度比地震波传播的速度慢得多,A错误;地震发生时,当地时间在18点左右为下午,并非人们熟睡时间,B错误;东南亚马来群岛地区人口稠密,主要集中在沿海平原地区,此次海啸引发的巨浪有1.5米高,所以给沿海地区造成巨大损失,C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次地震震级是7.4,震级高,但震源深度为10千米,为浅源地震,D错误。故选C。
12.为减小海啸灾害,可以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把灾害减小到最小,①正确;加强海啸应急逃生演练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②正确;围海造陆会在海啸发生时,加剧灾害,③错;将人们迁离沿岸居住不切实际,④错。①②组合正确,故选A。
海啸是海洋中巨大的浪潮现象之一。因海底火山活动、地震或由海底斜坡上的物质产生滑坡现象等,使海底地形发生急剧升降运动,导致海水强烈的扰动所致。这种波浪运动引发的狂涛骇浪,汹涌澎湃,它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往往造成对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摧残。
13.C 14.B 15.D
【解析】13.电机厂房应该是安装电机用来发电的场所,此处需要河流流速快些,故图中所有电机厂房应分布在大坝下游才能基于和水库水位落差保证较快流速,在结合图中指向标推断,河段大致流向是东南流向西北,故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4.堰塞湖造成次生灾害主要以溃坝引起的下游洪涝为主。天花板大坝位于堰塞湖下游,无法延缓堰塞湖水位上升,A错误;小岩头电机厂房位于堰塞湖上游,修筑临时挡水堤可延缓堰塞湖水位上升,B正确;在堰塞体底部开挖一条泄流隧道容易引起堰塞体溃坝,C错误;关闭红石岩水电站引水隧洞,会使堰塞湖水位上升,危险更大,D错误。综上,选B。
15.原水电站的引水隧道连通的是红石岩大坝上游,不是堰塞罕坝水库,故A错误;堰塞罕坝蓄水后,小岩头水电站是否被淹没,材料无法推断,B错误;天花板水电站若蓄水库容不变,水位落差不会增大,C错误;堰塞体由滑坡自然形成,容易透水溃坝,故堰塞体防渗是该工程的主要难题,D正确。综上,选D。
水能价值越高,需要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流速快、含沙量小。
16.(1)多断层发育,地质构造不稳定;坡度陡峭,在重力作用下容易形成滑坡;夏季降水集中,冲刷能力强;地表以黄土为主,垂直节理发育,抗侵蚀能力弱;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诱发或加剧滑坡的发生。
(2)第一阶段,黄土、砾石层、泥岩分别独立发育垂直节理裂隙;第二阶段,黄土、砾石层、泥岩垂直节理裂隙继续扩张,形成节理裂隙贯通;第三阶段,山体沿着贯通的节理裂隙面,整体向下滑动,形成滑坡。
(3)主要危害:滑坡摧毁农田,毁坏森林;掩埋房屋和建筑物;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破坏道路、水利、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摧毁矿山设施。防治措施:修建护坡工程;加强植树种草保护植被;建设引水排水工程;加强监测与预报。
【分析】本题以黄河兰州段河谷滑坡为材料,设置了3个小题,涉及到滑坡的原因、形成过程、危害及防治措施等知识,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
据图可知,黄河兰州段河谷两侧多断层裂隙发育,地质构造不稳定;河谷两侧谷坡陡峭,在重力作用下容易形成滑坡;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坡面径流冲刷能力强,也加重土体重量,加剧滑坡危害;地表以黄土为主,垂直节理发育,抗侵蚀能力弱;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诱发或加剧滑坡的发生。
(2)
据右图可知,黄河兰州段河谷在第一阶段,黄土、砾石层、泥岩分别形成独立的垂直节理裂隙;第二阶段,黄土、砾石层、泥岩垂直节理裂隙继续扩张,三个岩层的节理裂隙逐渐连在一起,形成节理裂隙贯通;第三阶段,在地震、降水、重力、人类活动外力作用下,诱发山体沿着贯通的节理裂隙面,整体向下滑动,形成滑坡。
(3)
主要危害:滑坡摧毁农田,毁坏森林,给农业带来巨大损失;掩埋房屋和建筑物,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破坏道路、水利、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带来停电停水停工停运等;摧毁矿山设施,给工矿企业带来危害。防治措施:工程措施有:修建护坡工程,固坡护坡;做好沟渠建设,加强引水排水工程,减少土体受到水体的浸泡;生物措施有加强植树种草保护植被;管理措施有加强监管,防止对山体坡脚的破坏;技术措施有加强监测与预报。
17.(1)珠江口为喇叭口形海湾,当风暴潮由喇叭口向内推进时,海水易向河网扩散;珠江口附近地势低洼。
(2)蔬菜:珠三角地区全年皆可种植蔬菜,且蔬菜播种面积较大,受灾损失大。稻谷:珠三角地区风暴潮灾害发生的时间与稻谷,特别是晚稻,有明显的重叠期,使稻谷的产量和质量降低。
(3)加强沿海岸段防御风暴潮的工程措施,如修筑防潮海堤和挡潮闸等;加强海岸生态保护,营造沿海防护林体系;在灾害严重区修建风暴潮观测站,加强灾害监测预报。
【分析】本题以珠三角位置图和珠三角地区未来海平面上升及风暴潮影响下稻米、蔬菜、花生损失总产量表为载体,主要涉及风暴潮灾害成因,防潮减灾措施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1)
根据图中信息,珠江口为喇叭口形,当风暴潮由喇叭口向内推进时,海水易向河网扩散;根据材料,珠江三角洲地区平原广阔,地势低洼,水网密布,所以一旦遭遇风暴潮灾害,容易发生大面积的淹没。
(2)
珠江三角洲纬度低,水热条件好,全年皆可种植蔬菜,且蔬菜播种面积较大,一旦发生灾害,受灾面积大,损失大。根据材料,珠三角地区早稻一般于每年2、3月份左右播种,6、7月份左右收割;晚稻于每年6、7月份左右播种,11月份左右收割,风暴潮灾害6-10月多发。可知,珠三角地区风暴潮灾害发生的时间与稻谷,特别是晚稻,有明显的重叠期,发生风暴潮时,稻谷的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而降低。
(3)
对风暴潮的防灾减灾措施,首先要在灾害严重区修建风暴潮观测站,加强日常对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工作。其次,采取工程措施。根据材料,珠江三角洲地区海岸线绵长,因此要加强沿海岸段防御风暴潮的工程措施,如修筑防潮海堤和挡潮闸等;还要加强生物措施防御,加强海岸生态保护,营造沿海防护林体系,做红树林的保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