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整合提升
知识体系·全构建
答案:①形成电流 ②提供电压 ③ ④并 ⑤ ⑥ ⑦阻碍 ⑧长度 ⑨横截面积 ⑩长度 变亮
专题整合·深拓展
专题一“去表法”识别串、并联电路
方法:
(1)电流表:内阻很小,接人电路中可视为导线,因此,可以去掉电流表,并用导线代替它连人电路;
(2)电压表:内阻很大,接人电路中可视为断路,因此,可以去掉电压表,使其所在的电路断路。
【例1】(四川自贡中考)在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哪个电路中三个小灯泡是并联的 ( )
解析:电压表在电路中相当于断路,电流表在电路中相当于导线。因此,A选项中一个小灯泡被短接,且另两个组成串联电路,不符合题意;B选项中的三个小灯泡串联,不符合题意;C选项中的三 个小灯泡并联,符合题意;D选项中的三个小灯泡串联,不符合题意。
答案:C
【例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电压表V1的示数为8 V,电压表V2的示数为2.6 V,则灯L1两端的电压为 .V,灯L2两端的电压为 V。
解析:电压表所在电路相当于断路,可以假设去掉,很明显该电路是串联电路,所以,电压表V1接在灯L1、L2两端,测的是总电压,8 V;电压表V2接在灯L1两端,测L1两端的电压。所以U1=2.6 V,,灯L2两端的电压为5.4V。
答案:2.6 5.4
专题二判断电路故障
1.电路发生故障时的现象
故障 结果 导致的现象
断路 电路不通 ①灯泡不亮;②电流表无示数;③电压表的示数可能为0;④电压表示数可能接近电源电压
短路 仍为通路 ①灯泡可能仍亮;②灯泡可能不亮;③电流表有示数;④电压表可能有示数;⑤电压表示数可能为0
2.根据现象对题目中的故障做出判断
(1)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即电流表示数为0,电路故障可能是从电流表两接线柱到电源两极间的电路某处断开,或电流表被短接。
(2)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即电压表有示数,可以肯定从电压表两接线柱到电源两极间的电路为通路。若有故障,则可能是与电压表并联的那部分电路出现断路。
(3)灯泡不亮,故障可能是灯丝烧断,或灯泡被短接,或灯泡两接线柱到电源两极间的电路中某处出现断路。
【例3】(江苏镇江中考)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无论如何移动滑片P,小灯泡始终不亮,已知导线及各处连接完好。为查找故障,开关闭合后,用电压表三次测得两接线柱间的电压如表所示,则( )
两接线柱 电压表示数
A和B 3 V
A和D 3 V
A和F 0
A.只可能是小灯泡发生被短接故障
B.只可能是小灯泡发生断路故障
C.还需测得H、G间电压,才能判定滑动变阻器是否发生断路故障
D.还需测得G、B间电压,才能判定滑动变阻器是否发生断路故障
解析:因为A、B和A、D间电压均为3 V,所以开关和电源连接正常。又因为A、F间电压为0,所以D、F两点间不可能为通路,即小灯泡不可能完好或被短接,只可能是断路。无法判断滑动变阻器是否有故障。若要判断滑动变阻器是否断路,则需测量G、B间电压。若G、B间电压为0,则滑动变阻器断路;若G、B间电压不为0,则滑动变阻器没有断路。综上所述,D正确。
答案:D
专题三 判断电路中电表的类别的方法
方法 解读
电表连 接法 根据电流表、电压表连入电路的方式来判断,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
电流流 向法 画出电路中电流的路径,在电流路径中的电表是电流表,不在电流路径中的电表是电压表
去表分 析法 如果把电路中的电表去掉后,影响了某些用电器正常工作,则去掉的是电流表;反之,如果不影响用电器的工作,去掉的是电压表
假设法 先假设是某种电表,如果用电器和电表都能正常工作,不会出现短路或断路,则假设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例4】 (吉林长春中考)如图所示,电路中a、b是电表,闭合开关要使两灯发光,则 ( )
A.a是电压表,b是电流表
B.a、b都是电压表
C.a是电流表,b是电压表
D.a、b都是电流表
解析:本题考查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电流表使用时,应与被测用电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使用时,应与被测用电器并联在电路中。a与L1,并联,应为电压表,b与L1、L2串联在电路中,应为电流表。
答案:A
专题四 本章实验探究专题
本章中的实验探究主要有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此外还有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的亮度和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
(1)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要熟练掌握电压表的用法和读数,熟悉电路图及电路故障的判断,对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要熟记,明确实验操作的意图。
(2)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由于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很多,一般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每次只让一个因素发生变化,观察相应的电阻变化。在比较电阻大小时,通过观察与之串联的灯泡亮度变化或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来判断电阻的变化,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转换法。
【例5】(内蒙古赤峰中考)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1)实验中应选择规格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灯泡。
(2)用电压表分别测出L1和L2两端电压及串联电路总电压的值分别为,经过多次实验,得到的数据记录在如下表格中。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是 (用公式写m).
实验次数
1 2.3 0.7 3.0
2 2.0 1.0 3.0
3 1.7 1.3 3.0
(3)进行多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选填“寻找普遍规律”或“减小实验误差”)。
解析:(1)选择不同规格的灯泡才能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2)实验1:2.3V+0.7V=3.0V;实验2:2.0V+1.0V=3.0V;实验3:1.7V+1.3V=3.0V。综合可得。(3)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答案:(1)不相同(2)。 (3)寻找普遍规律
【例6】 (黑龙江绥化中考)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将a、b、c、d 四段导体分别接人电路。经过测量,得到下表所示数据。
导体代号 长度/m 横截面积/mm2 材料 电流大小/A
a 0.5 0.4 锰铜合金 0.20
b 0.5 0.4 镍铬合金 0.16
c 0.5 0.2 镍铬合金 0.08
d 1.0 0.2 镍铬合金 0.04
(1)实验中,通过比较电路中 的大小,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2)为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应控制 和 相同,用材料不同的导体进行实验。
(3)选取导体 (填导体代号)对比可知: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横截面积有关。
解析:此题考查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主要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1)实验中,通过比较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来间接地判断电阻大小,这是转换法。(2)为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应控制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3)在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应控制材料、长度相同,改变导体的横截面积,因此,应选导体b、c。
答案:(1)电流(或电流表示数) (2)长度横截面积(3)b、c
专题五教材常考配图解读
上图是教材第55页插图,常用来考查电源、电压和电能等基本概念,有时也会用来考查电流的形成条件以及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规律,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例7】(湖北宜昌中考)酸甜多汁的水果不仅可以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还可以发电呢!如图所示,几只水果提供的电力足以点亮一排发光二极管!水果在这里扮演了电源的角色,关于这个电路说法错误的是 ( )
A.水果的作用是给电路提供电压
B.此时电路中有电荷在发生定向移动
C水果中储存的是电能
D.把水果串联起来可以提高电压
解析:水果在这里扮演了电源的角色,作用是给电路提供电压,A正确;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此时电路中有电流通过,所以此时有电荷在发生定向移动,B正确;水果中储存的是化学能,在电路接通时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错误;把水果串联起来,类似于电池串联,可以提高电压,D正确。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