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汉到东汉的过渡,掌握“光武中兴”的内容及黄巾起义对东汉王朝的影响。
2.了解东汉王朝从建立到“一蹶不振”的历史史实。
3.学生尝试用对比的方法,学习东汉的历史。
兴衰
先中兴——光武中兴
再造反——黄巾起义
后专权——外戚宦官
交替专权
目录
刘秀出生;宗室子弟
推恩令
没落的皇族
刘钦去世,年仅9岁的刘秀被寄养在叔父刘良家,靠西汉宗室拨款过日子
日子太难了,幸好我还有低保
1.汉光武帝的成长史
一、光武中兴
啊......这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小刘秀按月领取西汉宗室拨款。可是在公元9年,发放拨款的官员却对他说:“你走吧!皇帝都不姓刘了!以后啊,再也不会给你钱了。”
外戚·王莽
王莽建新,西汉灭亡。
人家拼爹我拼姑
皇帝的母族、妻族被称为外戚。
刘秀从没落皇族变成了庄稼汉
王莽建立新朝后,仿照周朝制度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但是改革不顾客观现实,加剧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
2、王莽改制
绿林、赤眉军起义
新朝灭亡,王莽的头颅,被后来历代皇室所收藏,并用巫法镇住,一方面告诫朝臣宗亲谋逆者的罪恶下场,另一方面也希望朝中太平。直到公元295年晋惠帝时,洛阳武库遭大火,遂被焚毁。
历代君主收藏他的头颅,
社会动荡
农民起义
各路投奔
实力渐强
更始三年
刘秀称帝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汉景帝后裔。
新朝王莽末年,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 (绿林、赤眉起义)。昆阳之战,光武力挽狂澜,战胜王寻等百万之众,一时土崩瓦解,后统一天下,定都洛阳,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兴之主。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庙号世祖。
公元25年
刘秀(光武帝)
洛阳
3、东汉建立
材料:“祸拏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后汉书·桓冯列传》
想一想:刘秀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巩固政权??
东汉初年,光武帝面临着怎样的社会局面?
社会经济凋敝、社会矛盾尖锐。
东汉初期社会状况
材料一:.....(十二年)三月癸酉,诏陇、蜀民被略为 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民)......
(十三年)冬十二月甲寅,诏益州民自八年以来被略为奴婢者,皆一切免为庶(民);......
'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
“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后汉书》卷一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减轻农名负担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允许少数民族内迁
“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4、光武中兴
材料一:《后汉书·刑法志》记载:在光武和明帝时期,人民免去了“兵革之祸”,而有“乐生之念”。 “五谷登衍”“蚕麦善收”“吏称其官,民安其业”,出现了“天下安平”的景象。
影响: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隐患:对贵族官僚和地方豪强妥协,原先的社会问题并未根本解决
东汉人口统计表
地方豪强实力膨胀
城堡庭院深邃
楼台重叠错落
外有高墙 边有角楼
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
陶制东汉庄园城堡模型
表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司马光:自三代(指夏、商、周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八
两汉盛世?
3、光武中兴 (东汉)
1、文景之治
2、 汉武帝的大一统 (西汉)
合作探究
光武中兴 文景之治 相同措施
(共同原因)
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 督,惩处贪官污吏 3、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1、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2、重视“以德化民”,废除酷刑,提倡勤俭治国
1、减轻农民负担
2、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
3、减轻刑法,维护社会安定
一、光武中兴
光武中兴
文景之治
启示
1、重视农业, 发展经济
合作探究:以史为镜
2、维护社会安定、维护国家统一
1.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历史上把这一盛世局面称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光武中兴 D.开元盛世
2.两汉时期出现了“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它们被人们称为治世主要是因为这两个时期( )
A.军事实力强 B.统治者锐意改革
C.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D.农民负担较轻
小题抢答
东汉后期皇帝即位年龄及寿命
即位年龄小
在位时间短
王位更替快
皇帝早逝
幼主继位
_____听政
皇帝长大
依靠____
诛杀_____
夺回君权
____得宠
把持朝政
太后
宦官
外戚
宦官
_____专权
大权旁落
外戚
东汉中期以后的政治特点 :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出现原因:
即位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直接)
(根本)
二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皇帝 即位年龄 寿命
和帝 10岁 27岁
殇帝 1岁 2岁
安帝 13岁 31岁
顺帝 11岁 30岁
冲帝 2岁 3岁
质帝 8岁 9岁
桓帝 15岁 36岁
灵帝 12岁 34岁
少帝 14岁 14岁
献帝 9岁 54岁
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权力膨胀。
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 。
外戚宦官
交替专权
想一想:宦官外戚交替专权的政治局面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材料一: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材料二:(元嘉元年)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永兴二年)蝗灾为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
政治腐朽、社会混乱
自然灾害频发
造反
动摇了东汉的统治
3、《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以上材料反映的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
A.丞相权力膨胀 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C.外戚专权 D.宦官专权
小题抢答
起义者头绑黄巾,被称为“黄巾”
三、黄巾起义
1、黄巾起义的原因
1、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朽,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
2、自然灾害频发
(元嘉元年)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
(永兴二年)蝗灾为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
(建宁三年)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
黄巾起义
领导人:
爆发时间:
结果:
特点: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张角
公元184年
有组织、有准备
主力失败,
余部坚持20多年
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
影响:
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
使其一蹶不振
2、黄巾起义 回归教材夯基础
184年,张角率“黄巾军”起义,历时9个月,以失败告终。
各地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西北军阀董卓火烧洛阳,废立皇帝,此后各路诸侯拥兵自立,后逐渐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3、东汉的衰亡
知识拓展:州牧割据
黄巾起义爆发后,地方州郡乱成一团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派重臣出任州牧,统领地方军事要务,地位在郡守之上。此后,州牧势力逐渐膨胀,甚至不听从朝廷的命令,称为独霸一方的军阀。州牧割据的局面加速了汉王朝的瓦解
州牧割据,加速东汉王朝瓦解
公元220年
曹丕建立魏国
东汉灭亡
4、《后汉书 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军“燔烧官府, 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这主要表明,黄巾起义( )
A.遭到统治者联合镇压 B.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C.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 D.源于东汉朝政腐败
小题抢答
建立
25年、刘秀(关武帝)、洛阳。
衰
兴
措施:课本64页①②③
黄巾起义
时间:东汉中期后
东汉的兴衰
瓦解了东汉政权。
光武中兴
影响: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影响:动摇了东汉的统治。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