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画杨桃》第二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画杨桃》第二课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6 15:0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画杨桃》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在做什么事情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在做什么事情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
张宇扬带来了一颗杨桃,课间在黑板简单画了一个杨桃,上课后给孩子们展示,导入课题:画杨桃。
二、时间、人物
听老师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同时思考一个问题,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主要人物有谁。
写“图”。
根据学生分享进行板书。
三、梳理文章脉络
请学生自读课文,读的时候思考,这篇课文讲了图画课上,我、同学和老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最后的结果如何。
根据学生分享,总结板书:画杨桃,笑图画,看杨桃,最后受教诲。
四、字词挑战
这节课的生字词比较多,选择了小集中识字,将生词出示在大屏上,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读,读得相当不错。
除了“仰视”没有读好之外,其余不在话下。顺便拓展并结合动作表演了了“俯视”这个反义词。
再出示课后题,将字放入不同的词语进行认读。
请施蕴晗来“靠”住我,动作识记。
请全班同学盯着我,将注意力放在我身上,感受“注视”。
完成度比较高。
五、读好对话
本课对话很多,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所有的对话。
学习第一次对话。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第一步:分析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得到结论,是同学们说的。
第二步,加上前面的导语:

有个孩子问:“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有个孩子说:“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第三步: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孩子们可能有怎么样的语气。
有个孩子怪声怪气地问:“杨桃是这个 样子的吗?”
有个孩子取笑说:“倒不如说是五角星 吧!”
第四步:邀请学生和老师分角色朗读,读好语气。
第五步:同桌之间合作朗读,进行表演。张奕泽和王浩阳演的相当不错,惟妙惟肖。
第六步:为什么会这样?回过头去,体会人物心情。说一说我画画的状态,同学们的反应,写“哈”,以及老师接下来的做法。
第六步:总结学法。读人物对话的时候,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理解,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气,读好对话。
总结:今天我们先上到这里,下一节课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