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件(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6 14:3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夏商周时期
秦汉时期(封建社会)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9.秦统一中国 10.秦末农民大起义
11.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3.东汉的兴衰 14.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15.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1.通过自学课本,知道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史实,了解其重要意义。2.通过分析课本和相关史料,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内容。
3.通过分析秦统一的意义,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秦的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秦灭六国
(2)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3)秦王嬴政招募人才,积极策划。
(4)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无力与秦抗衡。
(1)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1、原因:
2、过程:
(1)秦灭六国的时间:
(2)六国灭亡的顺序:
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韩赵魏楚燕齐(喊赵薇去演戏)
《古风》
唐·李白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
大略驾群才。
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
咸阳

一、秦灭六国
1、原因:
2、过程:
3、秦朝建立
时间:
人物:
都城:
4、秦朝统一的意义:
公元前221年
嬴政
咸阳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
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问题思考
想一想: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
在统一环境下,国家能够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政策与措施,减少阻隔,促进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③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和经济文化交流。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
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1)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2)中央政权机构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3)地方上,建立郡县制。
1、背景:
2、目的:
3、具体内容:
(1)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2)中央政权机构:
(3)在地方上,建立:
皇帝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监察
行政
军事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郡县制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比较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异同点
项目 分封制 郡县制
不 同点 划分原则 血缘关系 地域
政治制度 奴隶制 封建制
官员产生 世袭 不世袭(皇帝任免)
与中央关系 相对独立 直属中央管理
影响 容易出现地方割据,分裂国家 地方服从中央,有利于国家统一
共同点 都是地方行政制度;根本目的都是巩固统治
郡县制意义: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唉!有些地方路宽阔有的太窄,朕马车差点过不去;找人问路,听不懂话,写出字,他又不认识;到楚国买纪念品,那里的人只认楚国的货币,秦国的钱花不出;我让他称一斤牛肉,他只给了八两,还说他们都是这么卖的;在酒楼吃饭,有些儒生在背后妄议国事。出来没半月,北方来加急文书,匈奴又侵犯我边疆地区...... 这样下去,怎能显示我大秦威严!
道路宽窄不一
语言文字不通
度量衡不统一
去全国巡游一番,真让朕大失所望!
思想混乱
货币不通
边疆危机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文化、经济、交通、军事 内容及影响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意义: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1.文化上:统一文字为小篆
2、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
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统一度量衡
度,长度
衡,轻重
量,容积
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3、交通上:车同轨
(1)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2)开凿灵渠
便利了南北的水运
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
秦长城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4、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临洮
辽东
有利于边疆的安定
蒙恬
巩固统一的措施
文化
经济
交通
军事
作用
作用
作用
作用
统一文字(小篆)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
统一度量衡
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1.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2.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1.统一车轨和道路宽窄2.开凿灵渠
①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往来
②便利了南北水运交通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有利于边疆的安定
材料研读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材料中体现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
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统一文字。
东到东海
北至长城
南到南海
西到陇西
人口达2000万
四、秦朝的疆域
东:
南:
西:
北:
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
建立:
前221年,嬴政灭六国,完成统一,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中央机构: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行政、军事、监察事务
秦统一中国
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皇帝制: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巩固统一措施
地方:
推行郡县制,开创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经济上: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
文化上:
统一文字——小篆
军事上:
派蒙恬北击匈奴,修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交通上:
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修驰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
本课小结
我所理解的秦始皇功过之论?
对历史人物功过的评价,应该客观公正,一分为二去看待。
秦始皇的“功”体现在:
①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混战的局面,社会安定;
②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郡县制影响深远;
③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④修筑万里长城和灵渠,巩固国防;
⑤开发边疆,使边远地区的经济得以发展。
秦始皇的“过”体现在: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修筑万里长城劳民伤财。
但总体而言,我认为秦始皇的“功”大于“过”。
课堂拓展
统一是历史趋势。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感悟历史
1.在历史长河中,一些重大史实历经时间考验,成为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能够体现这一含义的是( )
A.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开创科举,选官取士 D.废除行省,设立三司
2. 秦朝时,今潍坊大部分地区属胶东郡、齐郡、琅琊郡管辖。胶东郡使用的货币是 ( )
A. 圆形方孔钱 B. 五铢钱 C. 交子 D. 会子
3.秦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其主要目的是( )
A.沿袭历史传统 B.开创一代帝号 C.加强思想控制 D.宣扬个人功业
4.18年前,38000多枚秦简在湖南里耶小城出土,“复活”了秦朝历史。其中最能体现“一统之治”的是( )
A.鼓励耕织、奖励军功 B.设置郡县、征调徭役
C.开垦农田、制作农具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中考演练
A
A
D
B
5.2018年新设立的国家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为我国反腐败斗争打造了一把利剑。秦始皇为监察官员而设立的官职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刑部
6.秦统一后建立的中央集权体制中,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是( )
A.丞相 B.太尉 C.郡守 D.县令
7.李白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秦王扫六合”指的是( )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秦统一全国
8.秦始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包括( )
A.加强皇权 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C.车同轨 D.实行分封制
9.秦朝开创了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的(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0.秦始皇时开凿的、沟通我国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白渠 D.灵渠
B
A
D
D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