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3.2 哦,香雪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3.2 哦,香雪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0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6 15:5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3
哦,香雪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1. 结合时代背景,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2. 分析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 理解小说表现出的人文主义思想和个性解放思想。
素养目标
作者简介
铁凝,1957 年9 月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高中毕业,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后回保定,在《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1984 年成为河北省文联专业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 年和1988 年先后发表的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了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哦,香雪》《六月的话题》,中篇小说《麦秸垛》《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等。
“哦”,叹词,包含赞叹、喜爱之情;“香雪”,小说中的主人公,是赞叹的对象。题目表明了作者对香雪这个人物形象的喜爱、赞叹之情。
题目解说
写作背景
20 世纪80 年代初,正值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封闭已久的国门一下子打开了,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人们尘封的心灵中萌动着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他们渴望走出闭塞,走出传统,走向外面的新世界。本文以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台儿沟为叙述和抒情背景,用清新婉丽的文笔,赋予了生活严肃的思考,表现了山村少女对新世界、新生活的炽热追求,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中走出来,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1.文章第一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分析】前一句是条件复句,夸张地描写外界的人难以发现台儿沟,后一句也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台儿沟的人无意走出这大山,从不同的角度突出了台儿沟的闭塞。“火车”“铁轨”是现代文明的象征,“一心一意”“默默地接受”,写出台儿沟人们安于贫穷和落后,保守麻木的特点。
课文探究
2.“不久,这条线正式营运,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分析这句话的含意。
【分析】“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象征现代文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象征现代文明与台儿沟擦肩而过,这句话描写了台儿沟人们眼睁睁看着火车从台儿沟通过却不能享受它带来的好处时的惋惜和无奈,为下文描写火车在台儿沟停留一分钟做反衬。
3.”是啊,它有什么理由在台儿沟站脚呢?台儿沟有人要出远门吗?山外有人来台儿沟探亲访友吗?还是这里有石油储存,有金矿埋藏?台儿沟,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具备挽住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分析】运用反复、拟人的手法,强调火车不在台儿沟停留的坚决态度,接着连用三个问句申明不能停车的理由,造成一种不容置疑的气势。与下文火车鬼使神差般地在这里停留一分钟进行对比,收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4.描写姑娘们在火车到来之前精心打扮自己,有什么作用?
【分析】姑娘们在火车到来之前精心打扮自己,侧面表现了姑娘们生活环境的艰苦,反映了台儿沟的贫穷、闭塞。同时表现了姑娘们爱美的天性,衬托出姑娘们对现代文明的渴望。
5.姑娘们问“北京话”问题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分析】①刻画了姑娘们天真、活泼、好奇的性格;
②突出表现了姑娘们对新事物强烈的兴趣;
③使作品结构紧凑,人物突出,主题鲜明;
④从中看出现代化的城市和落后的山村这样“两个世界”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反映了姑娘们对现代化生活的无限向往。
6.描写火车开走之后台儿沟姑娘们相互打趣逗乐的几段文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分析】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凤娇说话大胆直率,为下文描写她对“北京话”非同一般的感情做铺垫。香雪寡言少语,性格文静腼腆,内心世界极其丰富。“那个姑娘”虽没名字,但泼辣活泼的性格也跃然纸上。
7.这一段具体描写凤娇和年轻乘务员“北京话”做生意,此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分析】凤娇和年轻乘务员“北京话”做生意,凤娇心甘情愿地为他付出。这些细节充分体现了山村姑娘对可望而不可即的爱情特有的含蓄与执着。当然凤娇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的是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北京话”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象征。
8.写香雪对小木盒态度的变化,有什么作用?
【分析】 通过描写香雪对小木盒态度的变化来表现她思想观念的变化,香雪原本同父辈一样坚守贫穷,现在开始感到羞涩。小木盒“有几分羞涩地畏缩在桌角上”,用拟人的手法写物,而实际也是写人,写出了香雪羞涩自卑的状态。
9.”火车停了,发出一阵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台儿沟的寒冷。今天,它对台儿沟表现了少有的冷漠:车窗全部紧闭着,旅客在昏黄的灯光下喝茶、看报,没有人向窗外瞥一眼。”有什么作用?
【分析】与上文形成对照,笔锋陡然一转,热火朝天的气氛突然变凉,火车“对台儿沟表现了少有的冷漠”。这个句子使故事情节出现曲折,从前文“一分钟”的热火朝天的场面转入下文的冷冷清清的场面,为香雪登上火车换自动铅笔盒埋下伏笔。
10.”他的话倒使她感到了委屈,她替凤娇委屈,替台儿沟委屈”,三个“委屈”各有怎样的含义?香雪为什么感到委屈?。有什么作用?
【分析】这里加点的三个“委屈”,含义不尽相同,第一个是总提,第二个指凤娇的“委屈”,凤娇对“北京话”投入了感情,却只是单相思,第三个扩展到整个台儿沟的姑娘和人们,因为城里人瞧不起台儿沟的姑娘们,瞧不起台儿沟。香雪感到这种委屈,是因为她不甘受这种委屈,表现了她倔强好强的性格。
11.记叙香雪小时候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分析】这里通过香雪的回忆,将换铅笔盒与换芝麻糖进行对比,揭示了铅笔盒的象征意义。香雪换回的不是只供一时享受的芝麻糖,而是一只万能的宝盒,是一只能使台儿沟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宝盒,它象征了科学知识,象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新观念。
12.文章结尾描写山鸣谷应的热烈场面,有什么作用?
【分析】作者用拟人和双关的手法描写了一个山鸣谷应的热烈场面。此处的香雪已成为现代文明的勇敢的追求者的象征,姑娘们的欢呼和群山的回音,一方面暗示了山里人对香雪行为的赞美,一方面也预示着台儿沟人们的觉醒,将走出大山的束缚,向现代文明一步步迈进。
结构图解
这篇文章以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台儿沟为叙述和抒情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山村姑娘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山村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以及欲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村姑娘们的自尊自爱和纯美的心灵。
主题归纳
一、易错字音
内容小结
①粗糙(  ) ②斟酌(   ) ③褶(  )皱
④隧(  )道 ⑤ 娇嗔(   )
zhēnzhuó  
suì
chēn  
zhě  
cāo  
(  )纤尘不染
(  )扯篷拉纤
⑥纤
xiān
qiàn  
(  )敷衍塞责
(  )两耳塞豆
(  )塞翁失马
⑦塞
(  )削铁如泥
(  )削苹
⑧削
sè  
xuē
xiāo  
sāi  
sài
二、易混字形
(àn)(  )然神伤
(ān)饱(  )世

(xī)笑(  )(  )
(xī)文恬武(  )
(xī)晨光(  )微



嘻 嘻 


三、课内词语
心不在焉:
理直气壮:
凛冽:
心思不在这里。指不专心,精神不集中。
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
刺骨地寒冷。
四、近义词语
1.贪婪/ 贪图
相同点:二者都有“贪心”的意思。
不同点:”贪婪”可含贬义,指贪得无厌,语意较重;还可以指渴求而不知满足。“贪图”指极力希望得到(某种好处),多为非分求取。。
2.五彩缤纷/ 林林总总
相同点:二者都可以指“多”。
不同点: “五彩缤纷”指颜色繁多而艳丽,“林林总总”形容品种繁多。二者使用对象不同。
深入探究
1.出色的景物描写是本文特色之一,小说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试着找出文章中富有特点的景物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①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消失了,留给她的又是一片空旷。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薄的身体。
作用:这是香雪刚从火车上下来,站在西山口,作者从香雪的视觉着眼,描写了一种景色,其特点是“空旷”,用以烘托香雪内心孤单、空虚和害怕的心理。
②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作用:作者描写了一种月色明朗的景色,为下文描写香雪审视铅笔盒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回去怎么说?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作用:这是作者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写景物,香雪想到“四十个鸡蛋也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于是对眼前的景色产生了一种特有的感受,表现她内心的彷徨和不知所措。
④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作用:这是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的一幅图景,烘托了香雪高昂的情绪、欢快的心情。
⑤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作用:“被感动得战栗”,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含义丰富。
2.香雪是一个美丽清纯的姑娘,请结合课文内容简析香雪的人物美。
香雪是文中的主要人物,她的美是通过姑娘们的谈话以及乘客的眼睛体现出来的。姑娘们说:“咱们香雪,天生一副好皮子。”在乘客的眼里,香雪的眼睛是“洁如水晶的”、令人“信任”的,面孔是“洁净”的,嘴唇是“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
香雪的内心更是一个美丽的世界。她是个纯真无邪的山村少女。看火车时她跑在最前面,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别的姑娘可以就“小白脸”“北京话”调笑,香雪不但不敢搭腔,甚至听了就脸红。她是个渴求进取的人。别的姑娘注意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圈”,就是“比指甲盖还要小的手表”,而作为台儿沟唯一上初中的人,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的书包;姑娘们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的发卡、香皂、纱巾和尼龙袜,而香雪则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自动铅笔盒。足、进步啊!
她淳朴、有自尊。女同学们对她的嘲笑,使她意识到贫穷是不光彩的;听“北京话”说他爱人有个亲戚住在站上时,她替凤娇感到委屈,替台儿沟委屈;得到了铅笔盒,她执意将那一篮子鸡蛋留下。她认为台儿沟应该是这样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会停得久一些,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香雪是多么渴望台儿沟能改变现状,变得富足、进步啊!
所以,香雪这一人物兼备了外表的美丽和内心的纯洁。
3.香雪追求的铅笔盒有什么象征意义?
小说用大量笔墨写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了三十里夜路,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
对香雪来说,铅笔盒就像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
4.从对火车上人和物的关注角度来看,香雪与其他姑娘的表现有什么异同?
香雪与其他姑娘一样,对火车上的人和物充满了好奇心,这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界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的向往和追求。所不同的是,香雪在追求中,更注重的是书包、铅笔盒之类的学习用品。因为香雪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文化知识使她与其他姑娘的追求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成为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新的认识的姑娘。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她的追求比别人的追求更高,她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5.小说在叙述方法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①叙述角度:作者选取一个类似于全知全能的叙述角度,把叙述者确立在城市人的位置上,但又具有敏感的心灵和宽厚的胸怀,对那个封闭的小山村,对那一群普普通通的山村少女投来同情、关爱的一瞥,从她们看似稚嫩可笑的心理律动中发掘时代思潮的波澜。
②叙述结构:作者并没有以情节为线索进行叙述,而是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合。作者极力在“一分钟”里开掘,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香雪她们对新生活的纯真、热切的向往和追求;将一些每天一分钟里发生的事以特定的方式加以精心选择、排列和叙述,最后以香雪换铅笔盒的“冒险”为终结。在叙述时,对香雪夜归的情景做了浓墨重彩的渲染,使情感的抒发达到高潮,如同一支优美动听的小夜曲。
6.作家孙犁称赞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粹的境界”。你能从哪几个方面印证他的评价
①人物角度:小说中描写的台儿沟的少女们天真纯洁,朴实自然。香雪“洁如水晶的眼睛”“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少女们天真烂漫的笑声,凤娇对列车员“北京话”的纯洁真诚的情感……这些都构成了小说中美丽清纯、如诗如画的风景。
②环境角度:小说描绘的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如台儿沟人的生活、台儿沟山区的景色,无不自然纯净,具有原生态的诗情画意。尤其是香雪夜行三十里山路,其间香雪的心理活动与山间的自然景物交融糅合,仿佛诗一样,动人心弦。
③语言角度:语言清新流畅,朴素自然,语言形式和内容表达和谐一致,浑然一体,使人读起来毫无滞涩之感,充满清新之美。
1.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姑娘们的美,也美在特有的天真。她们会凑上前去问来自北京的列车乘务员“你们老待在车上不头晕 ”“房顶子上那个大刀片似的,那是干什么用的 ”       。现代化器械,在她们看来是奇特、不可理解的,这群没有被现代文明浸染的姑娘,保留了大山深处最原始的纯美与洁净。
A.这些颇天真的问题,在衬托台儿沟闭塞落后的同时,也映照着她们的幼稚
B.这些颇幼稚的问题,在映照着她们的天真的同时,也衬托台儿沟的闭塞落后
C.这些颇天真的问题,在映照着她们的幼稚的同时,也衬托台儿沟的闭塞落后
D.这些颇幼稚的问题,在衬托台儿沟闭塞落后的同时,也映照着她们的天真
课堂训练
【答案】
D
【解析】
这段话陈述的重点是“姑娘们的天真”,只有D项符合要求。
2.参照下列作文题目,运用环境描写的方法,写一个开头,达到创设意境、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的目的。
①题目:令我后悔的一件事
开头: 
                                   
②题目:美好的回忆
开头:   
【答案示例】
①天空阴阴的,仿佛要压下来,杨柳耷拉着枝条,连小鸟儿也不叫了,整个世界显得一片阴沉,一片压抑,总让人觉得会有什么糟糕的事发生。果然,一件令人不愉快的事发生了。
②楼下的桂花开了,一朵朵像一个个害羞的小精灵,香气勾着我的鼻子,也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啊!我忘不了那美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