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上册·
第三章过关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图S-3-1中自然资源相互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①是自然资源,②是土地资源,③是耕地资源
B. ①是耕地资源,②是土地资源,③是自然资源
C. ①是土地资源,②是耕地资源,③是自然资源
D. ①是自然资源,②是耕地资源,③是土地资源
B
“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北煤南运”和“西电东送”是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四大工程。据此,完成2~3题。
2. 四大工程中所输送的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 煤炭和天然气 B. 水资源和电力
C. 煤炭和水资源 D. 天然气和电力
3. 四大工程表明我国资源( )
A. 总量丰富 B. 人均不足
C. 地区分布不均 D. 种类齐全
A
C
4. 清洁能源,即绿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有( )
①水能 ②风能 ③火力 ④太阳能 ⑤地热能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④⑤
C
5. 表S-3-1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
表S-3-1
A. 自然资源十分匮乏 B.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C. 自然资源丰富,品种齐全 D. 自然资源分布不均
对比项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河流年径流量 森林面积
总量居世界的位次 3 4 6 6
人均量占世界平均量 不足1/2 2/5 1/4 1/3
B
6. 图S-3-2所示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 耕地
B. 林地
C. 草地
D. 工矿用地
C
近年在大城市出现的垃圾智能回收箱(图S-3-3),它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以有偿回收方式接收市民投放的旧衣物、塑料、金属、废纸等物品,提高资源利用率。据此,完成7~8题。
7. 通过利用智能回收箱回收的“垃圾”,
可以减少开采的非可再生资源是( )
A. 土地资源 B. 金属矿产
C. 风能资源 D. 水能资源
B
8.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进行垃圾分类和有偿回收,可以( )
A. 智能回收垃圾,人们以后可以乱丢乱扔
B. 获取垃圾回收信息,出口周边国家
C. 高科技回收垃圾,大幅减少环卫工人数量
D. 智能识别垃圾类型,提高垃圾分类效率
D
2020年4月20—23日,习近平来到秦岭深山之中考察调研,春雨淅沥,云雾缭绕,森林莽莽苍苍,小溪流水淙淙。他拾级而上,步入茶园,同茶农们亲切交谈,询问茶叶收成、价格和土地流转情况。习近平强调,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据此,完成9~10题。
9. 材料中涉及的自然资源有(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C
10. 保护秦岭的举措合理的有( )
①在秦岭山麓大量建设别墅,满足人们提高生活水平的需求
②建立自然保护区,依法保护 ③发展生态农业,防止农业污染 ④倡导文明旅游,防止旅游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B
11. 我国每年都在南海实行一段时间的禁渔期,期间禁止一切捕捞活动,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 增加渔民的假期
B. 减少水污染
C. 保护渔业资源
D. 便于海洋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C
“渔光互补”是指将养殖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相结合,在鱼塘上面安装光伏组件,下面的水域里养殖水产品,形成“上发电,下养鱼”的模式。太阳能光伏板可以起到给鱼塘遮阳、降低水温、减少水分蒸发、减少水面植物光合作用、改善水质的作用。据此读我国某村的“渔光互补”项目景观图(图S-3-4),完成12~14题。
12. 影响光伏发电最直接的自然因素是
( )
A.距海远近 B.海拔高低
C.日照强弱 D.科技水平高低
C
13. “渔光互补”生产模式的优势不包括( )
A. 提高渔业产量 B. 一地两用,节约土地
C. 减少水分蒸发量 D. 建设成本高
14. 最适宜推广“渔光互补”项目的地区是( )
A. 黄土高原 B. 内蒙古高原
C. 塔里木盆地 D. 珠江三角洲
15. 下列地区中,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的是( )
A. 华北平原 B. 青藏高原
C. 云贵高原 D. 准噶尔盆地
D
D
A
读我国某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图S-3-5),完成16~17题。
16.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
A. 林地
B. 耕地
C. 草地
D. 沙漠
B
17. 图中m曲线接近( )
A.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 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 D.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A
读漫画《小草的哀求》(图S-3-6),完成18~19题。
18. 漫画所反映的情况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A. 土地荒漠化
B. 全球变暖
C. 臭氧层破坏
D. 酸雨污染
A
19. 漫画所反映的问题主要发生在我国的( )
A. 长江中下游地区 B. 西北地区
C. 东南沿海地区 D. 东北和西南地区
B
读中国太阳能分布示意图(图S-3-7),完成20~21题。
20. 如果下列城市居民使用相同的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佳的是( )
A. 广州 B.重庆
C. 拉萨 D. 上海
C
21. 四川盆地利用太阳能的不利条件是( )
A. 纬度较低,白昼较短 B.远离海洋,降水稀少
C. 海拔较高,空气稀薄 D. 高山环绕,云雾较多
22. 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 )
A. 海洋水
B. 冰川水
C. 深层地下水
D. 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
D
D
读我国水资源分布示意图(图S-3-8),完成23~24题。
23. 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水资源丰富,无须节水
B. 水资源分布不均,南多北少
C. 西北地区水资源丰富
D. 水资源分布不均,南少北多
B
24. 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蒸发水面,调节大气湿度 B.调节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
C.添加旅游景点,增加旅游收入 D.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B
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据此读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图S-3-9),完成25~28题。
25. 南水北调工程中的“南水”来源( )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珠江流域
D.松花江流域
A
26. 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都到达( )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成都平原 D. 宁夏平原
27. 与我国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缺水的气候原因是( )
A. 降水集中在冬季,季节变化大
B. 降水集中在夏季,年际变化小
C. 降水总量较小,年际变化大
D. 降水总量较大,季节变化小
B
C
28. 中线输水路线的水源地是( )
A. 鄱阳湖 B. 洞庭湖 C. 太湖 D. 丹江口水库
29.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我国大力推广“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地形起伏大 B. 地震活动频繁
C. 降水的时间分配不均 D. 河流稀少
D
C
30. 图S-3-10是( )
A.可回收物标志
B.节水标志
C.节能标志
D.奥运标志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1. 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图S-3-11)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图S-3-12),回答下列问题。
(1)图S-3-11中①表示以
_________为主的耕地,
②表示以_________为
主的耕地。在我国地势三
级阶梯中,第_______级阶梯的土地利用类型最复杂。(6分)
水田
旱地
二
(2)从图S-3-12中可以知道我国____________所占比重最大,耕地所占比重________,而且可以作为后备耕地的宜农荒地数量_________。(6分)
(3)从气候和地形两个方面概括我国耕地分布的特点。(4分)
可利用草地
小
不足
从气候看,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和半湿润区。从地形看,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
(4)土地是立国之本。请你为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出两条建议。(4分)
①禁止乱砍滥伐;②禁止乱占耕地。
32. 读我国水资源总量与人均量和世界、美国的对比表(表S-3-2)和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分布示意图(图S-3-13),回答下列问题。
表S-3-2
水资源总量 世界 中国 美国
总量/亿立方米 470 000 27 000 29 700
人均量/(立方米·人-1) 10 000 2 500 14 000
(1)表S-3-2反映出我国水资源总量__________,但人均占有量________。(4分)
(2)我国水资源总量仅比美国少
2 700亿立方米,但人均占有量却
不及美国的1/5,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人均
水资源占有量最丰富的地区是
_________高原。(4分)
丰富
少
我国人口总量大
青藏
(3)说说我国水资源最缺乏的地区,并分析其缺水的原因。 (6分)
华北地区。原因:年降水量较小,且季节变化大;人口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体污染程度较高。
(4)根据上述材料,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简要说明我国今后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6分)
开源:合理开发地下水;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人工降雨。
节流:加强教育,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提高水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