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实验室中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到实验室中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10-24 15:4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案
课标要求:
它是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推荐的必做实验。课标要求: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实验现象分析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能够记录实验现象,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完成实验报告。
内容和学情分析:
教材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这节实验课放在溶解度、海水晒盐、蒸发结晶之后来讲解,利用过滤的方法来除去盐水中难溶性杂质,通过蒸发的方法得到食盐晶体,使学生即加深了对溶解度、海水晒盐、蒸发结晶等知识的理解,又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验探究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习建议: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讨:(教师深入实验小组,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有哪些,怎样设计 每个步骤,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学生展示交流讨论结果:组内交流,形成方案;全班交流,互为补充。(教师发现典型,及时评价;根据问题,及时指导。)
3.要重视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在活动与探究中掌握化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粗盐提纯实验,进一步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2)通过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与除杂质方法的讨论,加深对物质分离及提纯操作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思考与交流、实验设计、实验探究,学会如何设计实验,学会在设计实验时如何把握实验的难点、注意点和可能产生的问题。
(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实验、亲自实验,让学生感受化学学习的趣味,感受化学学习的快乐,从而乐意学习化学。
知识点(重点、难点):
重点:过滤与蒸发的实验操作技能。
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细节(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
药品:粗盐,水
器材: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胶头滴管, 滤纸,火柴、剪刀
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向学生展示粗盐)大家看,这就是从海水晒出的盐,(拿出精盐)这是精盐,你认为这两者有什么区别?(过渡)既然大家都知道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怎样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呢?同学们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这一过程啊?<方案设计>那么如何去除泥沙等不溶性的杂质呢?请大家小组合作,设计出可行的方案。一、溶解(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个过程。用量筒量取10mL水,倒入烧杯中。称取3.0克粗盐,加入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温馨提示:请大家动手实验,然后填写实验报告。过滤回顾:过滤器的制作方法是将一张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把其尖端朝下放入漏斗。过滤操作时应做到“一贴二低三靠”,①一贴:即滤纸应紧贴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低于 ,滤液液面应低于 ;③三靠:滤液应靠 引流,玻璃棒应靠在 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的管口应紧靠 。温馨提示:请大家动手实验,然后填写实验报告。蒸发将蒸发皿放到铁架台的铁圈上,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思考:为什么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就停止加热?把水完全蒸干会怎么样?温馨提示:请大家动手实验,然后填写实验报告。<交流反思>交流一下本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反思)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交流讨论,然后回答。杂质种类:不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组织全班同学,对各个小组提出的方案进行评价,并选出方案。即:溶解 过滤 蒸发 的总体思路。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填写实验报告。学生结合(如图)回顾过滤的操作要领,填写空白。然后,分组实验,完成过滤操作,填写实验报告。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感受把水分蒸干的结果。分组实验完成蒸发操作并填写实验报告。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自主展示,体验成功。知识升华(掌握一种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本节课知识是对前一节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把新知识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之上。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告诉学生本节课学习内容。通过讨论及方案评价,学习不溶性杂质去除的基本方法。回顾、练习量筒、托盘天平的使用技能。通过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为动手实验做准备。通过动手操作掌握过滤的技能。通过动手操作掌握蒸发的技能。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归纳,并反思知识的应用。
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溶解:用量筒量取约10 mL水倒入烧杯中。用托盘天平称取约3 g粗盐。将称取的粗盐逐渐加入烧杯里的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粗盐固体为 色。加入水中所得液体呈 状。 粗盐中含 等杂质。(玻璃棒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是 。)
2.过滤:用滤纸和漏斗制一个过滤器。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玻璃棒倒入过滤器,进行过滤(按教材P49图1所示)。若滤液仍浑浊,应再过滤一次。 滤液是 色的 液体,滤纸上的残留物是 色。 滤液的主要成分是 。粗盐中的 不溶于水,留在滤纸上被分离。过滤可除去粗盐水中 。(玻璃棒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是 。)
3.蒸发:将蒸发皿放到铁架台的铁圈上,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按教材P49图2所示)。 随着加热,蒸发皿中液体的量 ;当蒸发到一定程度时,蒸发皿底部有 析出。蒸发得到的固体为 色。 若加热过程中有液体或固体的飞溅,原因是 。得到固体的主要成分是 。(玻璃棒在这个过程的作用是 。)
课堂达标
1.实验室里进行过滤和蒸发操作时,都要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 B.玻璃棒 C.蒸发皿 D.酒精灯2.通过用水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可将下列各组混合物分离的是( )  A.硝酸钾、氢氧化钠 B.氧化铜、二氧化锰  C.氯化钾、二氧化锰 D.硫酸铜、氢氧化钡3.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放置酒精灯;②固定铁圈的位置;③放上蒸发皿;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①④⑤ D.②①③④⑤ 4.以下有关过滤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并用少量水湿润 B.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C.沿着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过滤液 D.倒入漏斗的过滤液的液面高 于滤纸边缘5.(2012泰安)下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如图为某学生进行粗盐提纯实验中过滤操作的示意图,试回答:(1)写出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2)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该 (填“高”或“低”)于滤纸的边缘;(3)如果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原因是什么? 蒸发滤液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等到蒸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移去蒸发皿时所使用的仪器是 。
布置作业:完成《助学》本课时相关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实验,综合了药品的取用、称量、固体的溶解、过滤、加热等基本操作,是对学生的实验技能的一个良好的评价时机,在学生有了必备的知识储备之后,大胆的放手给了学生。个人感觉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后才有真才实感。因此,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动手机会,从实验的设计,到实验的实施,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起到一个监督提醒的功能,对个别的操作进行指导。相信学生已经从探究的整体设计到动手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板书设计:
到实验室去 :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溶解学生展示:实验报告答案过滤学生展示:实验报告答案蒸发学生展示:实验报告答案
合作探究 掌握技能
方案设计
分组实验
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导入
交流反思
巩固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