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
苔原主要分布在环北冰洋的大陆沿岸及岛屿上,而距离北冰洋遥远的长白山之巅也拥有这类极地植被,实属珍稀,长白山也因此被称为“北极的飞地”。长白山海拔2691米,在2100米的无林地带上,高大的乔木已经绝迹,仅有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的草本、地衣、苔藓等,形成了广阔的地毯式的苔原。下图示意长白山苔原植被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长白山苔原植被生长的有利条件是( )
A.山高坡陡,起伏较大 B.冬寒夏凉,降水较多
C.沟谷纵横,山溪湍急 D.天敌较多,土壤贫瘠
2.长白山苔原植物的生态特征表现为( )
A.种类繁多,花朵鲜艳 B.根深叶茂,植株庞大
C.灌木为主,草类稀少 D.植株低矮,花期较短
2021年11月,湖北、河南等地的城乡绿化区域、撂荒地以及高速、国道、公路等沿线发现了被称作“生态杀手”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加拿大一枝黄花为外来植物,它以根状茎和种子进行繁殖,每年3月萌发,4—9月为营养生长,10月中下旬开花,11月底至12月中旬果实成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据材料推测,与湖北、河南的本土植物相比,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的生长习性有( )
A.耐旱、耐瘠薄 B.喜湿、耐阴
C.喜光、喜涝 D.喜寒、畏光
4.为防止其蔓延扩散,除治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最佳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老鼠艻(如下图)属多年生小灌木状草本,根系长而坚韧,秤表面有白蜡质,叶片线形,平卧地面部分长达数米,雌雄异株,雄花成熟后脱离植株,随凤奔跑。老鼠艻多分布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老鼠艻可能生长于( )
A.海边沙滩 B.沼泽地区 C.热带雨林 D.温润山地
6.老鼠艻对所在地区的影响可能有( )
A.加剧土地沙化 B.减轻水土流失 C.减弱海水侵蚀 D.掩埋道路房屋
银杏作为裸子植物,起源久远,见证了地球生物演化的历史。我国河南义马市在距今1.8亿年的侏罗纪地层中,发现了“义马银杏”化石(图),它被证明是世界上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银杏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银杏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8.“义马银杏”繁茂时,所处地质年代是( )
A.太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在年降水量高达2000mm以上的温带地区,有一种特殊的植被类型一温带雨林,下图是世界范围内温带雨林广泛分布的地区之一。根据图文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9.北美洲海岸温带雨林分布较广的主要原因( )
A.雨林内部植被丰富,河湖众多,蒸腾蒸发增加了水汽的自循环
B.暖流势力强劲,水汽含量丰富,增温增湿明显
C.山脉使得水汽抬升增加降水,同时阻挡了北部干冷气流
D.太平洋面积广阔,蒸发的水汽更为丰富
10.下列对温带雨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森林颜色暗绿,树冠浓密,林地上蕨类和苔藓植物覆盖枯枝落叶
B.因热量条件稍差,低矮的阔叶植物较多,树木年轮现象显著
C.温度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弱,温带雨林土壤有机质比热带雨林的多
D.高大的冷杉、云杉等针叶树能够获得较好的光照,成为主要树种
我国西北某内流河下游河岸地带发育着荒漠植物群落,胡杨为主要建群种,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下表反映该植物群落属性及影响因子随离河岸距离增加的变化情况(其中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离河岸距离 (m) 群落属性 影响因子
群落结构 群落盖度(%) 海拔(m) 土壤含水量 (%) 土壤容重 (g/cm3) 土壤电导率 (mS/cm)
50 乔—灌—草 30.33 916 5.73 1.41 0.36
200 乔—灌—草 34.00 917 5.04 1.50 0.59
350 乔—灌—草 40.33 914 4.42 1.50 0.37
500 乔—灌—草 46.67 914 18.51 1.41 2.56
650 乔—灌—草 74.33 913 19.27 1.37 0.40
800 乔—灌—草 68.67 913 15.23 1.38 1.02
950 乔—草 45.00 912 7.78 1.40 0.50
1100 乔—草 40.33 916 3.06 1.58 0.66
1250 乔—草 34.33 915 2.32 1.62 1.98
11.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 )
①海拔
②土壤含水量
③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土壤含盐量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主要得益于( )
A.胡杨涵养水源 B.草本植物水分竞争力强
C.地下水埋深浅 D.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
13.在离河岸950米到1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土壤有机质减少 B.乔木与灌木水分竞争
C.土壤含盐量增加 D.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
洪泛森林群落是周期性的河流泛滥导致部分沿岸森林被河水长时间淹没,森林经过长期适应性进化形成的独特而稳定的群落。恒河及其支流流经的下游地区洪泛森林群落广布且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下图示意恒河流域及洪泛森林群落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与恒河地区的陆地森林相比,洪泛森林群落植株( )
①高度较矮②生长较快③树种独特④根系较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与同纬度陆地森林相比,洪泛森林群落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主要是由于洪泛森林群落( )
A.长期浸水,缺氧 B.落叶堆积作用强
C.微生物活动更频繁 D.热量更充足
二、综合题(2小题,共40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生物多样性丰富,其中高等植物就达4200多种。许教授带着学生去山地实地考察,远远望去,植被茂盛,一片葱绿,当他们深入林下时却发现天然林下有大量绞杀植物(绞杀植物缠绕在高大树木的枝干上,与被绞杀植物争夺养料和水分,若干年后被绞杀植物就会因营养和水分不足而逐渐死去)分布,有些地方绞杀植物的覆盖面积甚至已达到60%。下图为海南岛地形分布图。
(1)推测海南岛植物多样性丰富程度的空间差异。(6分)
(2)分析绞杀植物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不易被发现的原因。(6分)
(3)分析绞杀植物的肆意蔓延对海南岛水资源的影响。(8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我国分布着以栎属高山栎组为主要建群种的硬叶常绿阔叶林,是分布区主要的薪柴来源,砍伐后其萌生能力很强。该森林类型既有由高大乔木构成的森林,又有由小乔木构成的矮林,还有灌木林,其分布范围可从海拔1200米,一直到4200米的林线附近。
研究发现,硬叶常绿阔叶林在青藏高原大幅度隆升前分布广且连续,其目前分布状况与青藏高原隆起有直接关系。左图示意我国目前硬叶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右图示意硬叶常绿阔叶林中高山栎植株平均高度与海拔的关系。
(1)简述我国目前硬叶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特点。(6分)
(2)分别指出海拔3.2km以下、以上我国高山栎林植株平均高度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形成原因。(8分)
(3)说明青藏高原大幅度隆升对我国西南地区硬叶常绿阔叶林分布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B 2.D
【解析】1.山高坡陡,起伏较大,土壤发育差,不利于苔原植被生长,A错误;冬寒夏凉,降水较多,适应苔原植被的习性,B正确; 沟谷纵横,山溪湍急,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利于苔原植被生长,C错误;天敌较多,土壤贫瘠,不利于苔原植被生长,D错误。故选B。
2.长白山苔原植物生长环境较差,种类较少,A错误;植株较矮小,B错误;有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的草本、地衣、苔藓等,形成了广阔的地毯式的苔原,草类较多,C错误。生长区域水热条件较差,植株低矮,花期较短,D正确。故选D。
天然植被一般会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合其生长的区域,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3.A 4.C
【解析】3.由于加拿大一枝黄花每年3月萌发,此时气温回升,蒸发较强,土壤相对较旱,因此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耐旱的特点,由于加拿大一枝黄花能够生存在湖北、河南等地的城乡绿化区域、撂荒地以及高速、国道、公路等沿线,说明加拿大一枝黄花能够适应相对较为瘠薄的土壤,所以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耐瘠薄的特点,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由于加拿大一枝黄花10月中下旬开花,11月底至12月中旬果实成熟,所以是秋季开出黄花,此时可以很容易识别开花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此时折断花枝可以阻止其开花结果,减少种子大范围传播,所以除治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最佳季节是秋季,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花形色泽亮丽,常用于插花中的配花。193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入中国,是外来生物。引种后逸生成杂草,并且是恶性杂草。主要生长在河滩、荒地、公路两旁、农田边、农村住宅四周,是多年生植物,根状茎发达,繁殖力极强,传播速度快,生长优势明显,生态适应性广阔,与周围植物争阳光、争肥料,直至其它植物死亡,从而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可谓是黄花过处寸草不生,故被称为生态杀手、霸王花。
5.A 6.C
【解析】5.材料显示,老鼠艻多分布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老鼠艻根系长、秆蜡质、叶片线形等特征指示当地环境(海边沙堆)相对干燥,A选项正确。沼泽地区、 热带雨林、温润山地较湿润,排除BCD。故选A。
6.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少,排除AB。老鼠艻多生长于海边沙滩,平卧地面部分长达数米,利于防海浪冲刷,为优良的海边固沙植物,C选项正确。老鼠艻植株较小,不会掩埋道路房屋,排除D。故选C。
南方主要是沿海防护林树种,要求选择适应盐碱沙地生长的抗风、固沙、耐旱、耐贫瘠、耐潮汐盐渍的树种,如木麻黄、相思树、黑松、刺槐、垂柳、旱柳、臭椿、苦楝、毛白杨、白榆、桑树、梨树、杏树、紫穗槐、柽柳、红树等。
7.C 8.C
【解析】7.从已学知识和图文资料可知,银杏属于落叶乔木,每当秋风吹起,一片片银杏叶由绿变黄(颜色变化明显)并缓缓飘落,属于典型的落叶阔叶林,C正确;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区的典型植被,树叶更替颜色变化不明显,四季常青,A错误;针阔叶混交林是介于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之间的过渡性类型,银杏不属于此种林木,B错误;亚寒带针叶林一般分布在气候较为寒冷的亚寒带气候区,树叶多为针状,不符合银杏的特征,D错误。故选C。
8.由材料可知,科学家在河南省义马市发现了距今约1.8亿年的银杏化石,因而“义马银杏”繁茂的时期应该是侏罗纪所对应的地质年代。由所学知识可知,侏罗纪属于中生代,C正确;太古代、古生代、新生代都与题目不符,ABD错误。故选C。
落叶阔叶林是温带最常见的森林类型,因其冬季落叶、夏季葱绿,又称夏绿林。 我国的落叶阔叶林类型很多,根据优势种的生活习性和所要求的生境条件的特点,可分成三大类型:典型落叶阔叶林、山地杨桦林和河岸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分布广泛,要求有雨量充沛的4-6个月的温暖生长季和持续3-4个月的非严寒冬季。最热月的均温为13-23℃,最冷月的均温为-6℃,年降水量为500-1000mm,且多半分布在温暖季节。
9.C 10.B
【解析】9.北美洲西海岸多山地,大致为西北一东南走向,阻挡来自海洋的西风,形成地形雨,降水增多;北侧有高大山地阻挡来自高纬地区的北部干冷气流,使的该地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较高,雨林植被可以分布到更高纬度,C正确;北美洲海岸有暖流流经,纬度较高,势力较弱,B错误;雨林内部的植被蒸腾增加了水汽的自循环,会大大增加该地植被内部的降水量,但不会使该地区植被分布更广,A错误;太平洋面积大,蒸发的水汽更丰富,但不是雨林分布更广的原因,D错误。故选C。
10.云杉和冷杉林颜色暗绿,树冠浓密,透光量很小,林中阴暗潮湿,地衣、苔藓随处可见,A正确;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常绿树,在北美洲优势种有花旗松、铅笔柏、云杉和冷杉,这些树中许多都很高大,B错误;热带雨林地区光热充足,微生物分解作用迅速,在加之淋溶作用强,土壤有机质少,而温带地区,土壤有机质更容易保存,C正确;雨林植被为获取更好的光照条件会努力竞争,因此温带雨林地区,植被茂密但树种单一,冷杉、云杉等高大的针叶树种占绝对优势,D正确。但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B。
温带雨林是地球上中纬度高雨量地区的针叶树或阔叶树森林。充沛的降水是雨林生成的一个重要条件,所以它们大多数位于海洋性湿润气候区,海洋上潮湿的水汽被吹向大陆,从而为温带雨林带来了大量降水。温带雨林在不少方面与热带雨林相似,例如都有高大的乔木、茂盛的灌木和众多的附生植物,但总体来说温带雨林气候更加温和。
11.B 12.A 13.B
【解析】11.读表可知,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群落盖度大致先增后降,海拔高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含水量大致先增后降,土壤容重大致先降后升,土壤电导率变化规律不明显,材料信息表明,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因此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大致先增后降,土壤含盐量变化规律不明显,由此可知,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即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2.材料信息表明,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浅根系草本植物很难直接获得地上水,但该地胡杨为主要建群种,具有较强的涵养水源作用,从而为浅根系草本植物提供水源,因此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A符合题意,排除C;草本植物根据较浅,因此水分竞争力并不强,排除B;该区域地下水较深,盐碱化现象并不严重,因此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不是广泛分布的主要原因,排除D。故选A。
13.干旱地区植物得以生存主要取决于水分水源条件,由于乔木与灌木的根系较深,在缺水地区存在明显的水分竞争状况,由乔木比灌木水分竞争能力更强,使得在离河岸950米到1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B符合题意;草本根系较浅,与灌木的水分竞争中,灌木竞争能力更强,因此灌木消失不是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的结果,排除D;在离河岸950米到1250米的地段,乔木与草本植物均能生长,因此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含盐量增加不是导致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排除AC。故选B。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是依靠植物本身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而维持的。植物的生长依赖于环境条件,因此,环境条件影响着植物的分布,植物对于生长的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气候和土壤是对植物生长影响最大的环境条件。植物生长必须有一定的热量、光照和水分,这主要取决于气候状况;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主要取决于土壤。
14.C 15.A
【解析】14.由于其湿润的不稳定性和土壤排水不良的影响,洪泛森林的树木要比其他没有被淹没森林的树木矮,①正确。且是适合水生的特定树种,③正确。许多洪泛森林的树种有着较高的树根如同拱柱一样支撑着它的结构,④错误。洪泛森林被洪水淹没时期长,故生长较慢,②错误。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与同纬度陆生森林相比,洪水带来的沉积物、水下腐烂的植物叶片为洪泛森林生态系统提供丰富的养料,由于水下长期浸泡,缺氧的环境使得微生物相对较少,有机质分解慢,因此土壤有机质较多,A正确。一般的陆生森林具有枯枝落叶量大、温度偏高的特点,BD错误。因而微生物多,微生物活动更频繁,有机质分解快,土壤有机质含量小,C错误。故选A。
洪泛森林是雨林的一种,它经常在洪水季节被长时间的淹没(有时被人认为是永久淹没的雨林)。这种类型最有名的森林在亚马逊河流域,在那里它们占到总雨林面积的2%。洪泛森林的树木要比其他没有被淹没森林的树木短,原因是由于其湿润的不稳定性,排水不良的土壤(因此它有时被称作“沼泽森林”),以及特定的树木的特点决定的。许多洪泛森林的树种有着较高的树根如同拱柱一样支撑着它的结构。洪泛森林被洪水淹没(一年中有4-10个月),它的洪期时可以预测的。鱼类在这种森林的种子传播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16.(1)中南部山地丘陵地区植物多样性丰富;沿海平原地区植物多样性较低。
(2)绞杀植物从外部观察不易发现,只有深入林下考察才能发现;山地地区多分布有热带雨林,植被茂盛,很难进行大规模实地考察;绞杀植物对植物的绞杀需要若干年的时间,持续时间较长,不易被发现。
(3)海南岛地形中间高四周低,河流短小湍急,难以储存淡水,主要靠森林植被涵养水源;而绞杀植物的肆意蔓延会导致高大树木的死亡,植物多样性降低,导致森林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从而造成海南岛水资源短缺。
【分析】本题以海南岛生态环境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南岛植物多样性空间差异以及植物对环境的影响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
空间分布不均匀,中南部山地丘陵地区由于垂直性地带分异相对较为明显,有利于多种植物的生存,所以植物多样性丰富度较高,而沿海平原地区垂直分异情况较少,植物丰富度较低。
(2)
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判断出,绞杀植物从外部观察难以发现,只有深入考察后才能够发现。而海南山地地区,主要为热带雨林植被繁茂,难以进行考察。并且绞杀植物对植物绞杀需要较长时间,难以被快速发觉。
(3)
绞杀植物的蔓延会导致树木的死亡,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使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并且海南岛中间高四周低,岛屿面积较小,河流短小且湍急,所以难以储存淡水资源,所以绞杀植物的肆意蔓延会导致海南岛水资源短缺。
17.(1)分布范围广,不连续分布在川西、滇北和藏东南的高山峡谷地带(或河流两岸的山坡地带);分布纬度较低;海拔跨度大。
(2)3.2km以下,植株平均高度随海拔上升而增高,其原因是过度樵采等人类活动导致,海拔越低砍伐越严重,砍伐后萌生的树木较低矮。
3.2km以上,植株平均高度随海拔上升而降低,其原因是随着海拔上升,水热及其土壤条件变差,风力变大,导致植株矮化。
(3)青藏高原隆升,使该地气候不断寒化、旱化,自然环境的巨大变化导致其分布面积大大缩小(仅分布在高原东南部和边缘的横断山区);高原隆升导致横断山脉隆起,地势高差变大,地形、气候变得复杂多样,使其只分布在适合生长的地方,呈现碎片化(难以相互连接形成完整的自然带)。
【分析】本大题以硬叶常绿阔叶林的相关图文资料为背景材料,涉及我国目前硬叶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特点、我国高山栎林植株平均高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青藏高原大幅度隆升对我国西南地区硬叶常绿阔叶林分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
读图可知,我国目前硬叶常绿阔叶林分布范围广,主要分布在川西、滇北和藏东南的高山峡谷地带(或河流两岸的山坡地带),分布不连续;读图可知,集中分布在25°N-35°N之间,分布纬度较低;由材料可知,分布范围可从海拔1200米,一直到4200米的林线附近,分布海拔跨度大。
(2)
读图可知,3.2km处为高山栎平均植株高度最高处,3.2km以下,植株平均高度随海拔上升而增高。由材料可知,以栎属高山栎组为主要建群种的硬叶常绿阔叶林,是分布区主要的薪柴来源,砍伐后其萌生能力很强。则3.2km以下的变化趋势可能是因为人类的过度樵采等活动导致的,海拔越低的区域砍伐越严重,砍伐后萌生的树木更低矮。3.2km以上,植株平均高度随海拔上升呈降低的趋势,其原因是随着海拔上升,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水热及土壤条件变差,海拔高处风力变大,导致植株平均高度降低。
(3)
青藏高原的巨大隆起所产生的热力作用与动力作用,对该地区的气候产生重大影响。使高原内部旱化,随高原海拔的不断升高,整个高原寒华也日益明显,因此导致硬叶常绿阔叶林面积极大地缩小,仅在高原的东南部及边缘的横断山区,得以保存。青藏高原的隆升还对周围的地区产生深远影响。与高原隆升相联系的是西南季风的形成,它使得高原周围东南部具有湿润潮湿的气候特点,并且高原隆升引起西风带的北撤,使亚热带荒漠区向北移动。这样,高原周围残存的硬叶常绿阔叶林分布区的气候也发生了变化。同时,由于高原周围山脉的隆起,使分布区海拔增高,地形变得更复杂,对硬叶常绿阔叶林产生巨大影响,使其只分布在适合生长的地方,呈现碎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