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课件 (共20张PPT)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3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课件 (共20张PPT)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9-26 13:3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前不久河南汝州抽干湖水围捕鳄雀鳝的新闻,引发全民关注。在汝州鳄雀鳝事件之后,媒体又相继报道,北京、广东、湖南、山东、云南等多地也发现鳄雀鳝,发现地散布于小区景观水系、野外自然水体等多种场合,甚至有鳄雀鳝伤人的消息。
鳄雀鳝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淡水巨型食肉鱼,只要是水里的活物几乎通吃,处在食物链顶端,一旦放到天然水域,会对水体生态系统带来灭顶之灾。“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们能不能随意引进、放生某种外来物种?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举例说明动物在生态平衡、物质循环和传粉、传播种子等
方面的作用,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的重要成员。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辩证地认识
人与动物的关系。
3、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习惯,树立人与动物和谐
相处、共同发展的观点。
学习目标
同学们快速浏览整节课文,思考回答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什么?
一、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三、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生物部分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阳光、空气、水等
生态系统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
思考:生态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食物链是怎样构成的?
主要是绿色植物
主要是动物
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资料1:
麻雀啄食和糟蹋农作物,曾被列为主要害鸟。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开展了 “剿灭麻雀”的运动。据有关资料记载,上海市在5天内就消灭麻雀686 172只,获雀卵265 968只。现在,有关专家发出了要保护麻雀的呼吁。
讨论1、你认为人类能不能随意灭杀
某种动物?为什么?
不能;因为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至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
资料2: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过去有很多狼,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了保护人畜安全,当地牧民曾组织过大规模的捕狼活动。但随后野兔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
讨论2、你认为各种动物的数量是否会无限增长?
不会;因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数量增多时,以该动物为食的动物也会增多;此外,动物因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有限。所以其数量不可能无限地增长。
某种金合欢有大而中空的刺,蚂蚁栖居其中,并以金合欢嫩叶尖端的珠状小体为食。蚂蚁“侵食”金合欢,这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害吗 下表是用金合欢幼苗进行实验研究的结果。
金合欢幼苗的生长状况 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 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
10个月的存活率/% 43 72
幼苗生长的 高度/厘米 5月25日至6月16日 0→6.2 0→31.0
6月17日至8月3日 6.2→10.2 31.0→72.9
资料3:学会分析表格
讨论3:蚂蚁“侵食”金合欢,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害吗?
没有害。因为实验数据显示当有蚂蚁“侵食”时,金合欢幼苗的成活率、幼苗生长的高度均高于没有被蚂蚁“侵食”的幼苗。
从上述资料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食物链、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共同维持着生态平衡。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一、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生态平衡的概念?
思考:为什么说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阅读P62回答
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2、人类捕杀某种动物,或者随意引进某种动物,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
你的家乡有没有生态平衡被破坏的例子?如果有人正在破坏树林,你怎么办?
思考:哪种方式分解的更快呢?为什么?
羊体内分解的快;因为羊体内有促进消化分解的酶。
虽然植物被细菌、真菌分解后,分解产物也能回到环境中,但植物经过动物的取食,在动物体内分解得更快,分解产物回到环境中的速度也就更快,因而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二、动物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思考讨论:为什么说动物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
注意:没有动物的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照样能够进行,动物的参与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三、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1、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
2、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有利于植物繁殖后代,扩大了植物的分布范围。
3、当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
蝗灾
P64练习3. 思考:虫害给农林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了控制害虫,人们想出了各种方法,如使用农药,或引入害虫的天敌。这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好呢?为什么?
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引入害虫的天敌来控制害虫,对环境没有污染,但是见效慢,适于在害虫未造成严重危害时使用。使用农药控制害虫,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是见效快,若害虫突然爆发时用这种方法比较有效。
下列例子中,没有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是( )
A.为了提高油菜籽的产量,在田间放养蜜蜂
B.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钩挂在路过动物的皮毛上
C.蚂蚁全体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D.某地遭遇罕见虫灾,紧急请求支援大量的青蛙和麻雀
C
研究发现,周氏啮小蜂在杀灭美国白蛾方面,与其他鸟类吃其蛹有所不同。它是在瞬间将受精卵注入美国白蛾的蛹内,利用蛹内的营养物质繁殖自身后代,从而杀死白蛾。这一事实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能够( )
A.维持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
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受精
D.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
A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植物作为生产者,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分解者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
C.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D.干草在羊体内比堆放在自然条件下分解的快
C
为确定熊蜂和蜜蜂哪一种更适合给温室大棚中的农作物传粉,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熊蜂和蜜蜂访问花朵的行为(简称访花行为)进行了研究。
同学们根据温室中一天的温度变化规律,将一天中的温度划分为四个区间,T1≤14℃、14℃<T2≤19℃、19℃<T3≤24℃、T4>24℃,通过观察、记录、统计得到图1所示的结果。
注:访花时间为访问一朵花所需时间,即从接触一朵花到离开该花所用时间。①同学们调查访花时间时,记录得到多个访花时间或访花间隔时间的数据后,要取 ______,计算得到访花时间,绘制出如图的曲线。②由图1可知,温度对 ______的访花行为影响更明显,当温度在 ______区间时,熊蜂的访花时间最短。
平均值
蜜蜂
T2
为确定熊蜂和蜜蜂哪一种更适合给温室大棚中的农作物传粉,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熊蜂和蜜蜂访问花朵的行为(简称访花行为)进行了研究。
同学们根据温室中一天的温度变化规律,将一天中的温度划分为四个区间,T1≤14℃、14℃<T2≤19℃、19℃<T3≤24℃、T4>24℃,通过观察、记录、统计得到图1所示的结果。
注:访花时间为访问一朵花所需时间,即从接触一朵花到离开该花所用时间。③同学们依据蜜蛏的访花时间和访花间隔时间,进一步计算出蜜蜂的访花频率(5分钟时间里访花的总次数),如图2所示,依据图2中的访花频率,同学们初步判断 ______(填“熊蜂”或“蜜蜂”)更适合作为温室大棚中农作物的传粉昆虫。
熊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