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革命先烈,前赴后继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9课 辛亥革命
1.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
2.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
3.理解并清楚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中国同盟会成立
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在全国许多地方发动了旨在推翻清政府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时间 1905年
目的 为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意义 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统一领导和奋斗目标,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革命志士的奋斗
武装起义名称 时间 领导人 结果 影响
辛亥革命前的武装起义
萍浏醴起义
安庆、绍兴起义
广西起义
黄花岗起义
1906
刘道一、蔡绍南
失败
第一次起义
1907
徐锡麟、秋瑾
失败
1907
孙中山、黄兴
失败
1911
黄兴
失败
影响最大
1907年广西起义
1906年萍浏醴起义
1907年安庆绍兴起义
1910年黄花岗起义
——鉴湖女侠秋瑾
秋风秋雨愁煞人
孙中山悼念秋瑾烈士挽幛
鉴湖女侠千古,巾帼英雄
秋瑾
…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烈士林觉民《与妻书》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这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等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因此,这次起义也被称作“黄花岗起义”。
他们的绝笔之作
这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等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因此,这次起义也被称作“黄花岗起义”。
…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烈士林觉民《与妻书》
本日即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不敢有负诸贤之期…绝笔于此,不胜系恋。
—黄兴绝命书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黄花岗起义
他们的绝笔之作
本日即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不敢有负诸贤之期…绝笔于此,不胜系恋。
—黄兴绝命书
历史意义:
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影 响:
他参加了广州黄花岗起义,因伤被俘,5月3日在广州天字码头被枪杀,年仅24岁;
他在广州起义前三天
写下《与妻书》,此时他
的妻陈意映正身怀六甲。
林觉民,中国同盟会会员,留日学生;
他和他的妻
林觉民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奋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这次起义虽遭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时间:
结果:
1911年10月10日
占领了武昌城、汉口、汉阳
(武汉三镇)
主力:
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10月9日,共进会孙武等制造炸弹爆炸,
起义泄露,清政搜捕革命党人,形式紧迫。
武昌起义
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
保路运动是清末四川人民维护路权的斗争运动。四川人民自办铁路,清政府迫于帝国主义的压力,要将路权收归国有,四川人民奋起反抗。清廷派湖北新军前去镇压,造成武昌空虚,为辛亥革命首役——武昌起义奠定了基础。
“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还要迟一年半载的。” --孙中山
四川保路运动
10月9日,孙武在汉口俄租界秘密制造炸弹时发生事故,不幸被炸伤。俄国巡捕前来搜查,孙武和其他人脱逃,但起义的文件、旗帜等被搜走。湖广总督下令全城戒严,搜捕革命党人。被捕的革命党人10日凌晨就义。新军工程营大队长熊秉坤等人决定提前起义。
蒋翊武
临时总司令
孙武参谋长
工程八营起义
领导人熊秉坤
文学社
共进会
蒋翊武孙武
刘复基
彭楚藩
蒋翊武
当晚起义
孙武事故
计划泄露
10日革命党人起义
刘复基
彭楚藩
杨洪胜
三位烈士血染黎明
准备充分
仓促发动
发动起义
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10月10日)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占领武昌城攻占汉口、汉阳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10月11日) 革命取得胜利,1911年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为都督。
湖北军政府成立
黎元洪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武昌被称为“首义之城”)
武昌首义的古城楼“起义门”
第一场胜利的起义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狭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的武昌起义
广义: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度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的总和。
武昌起义
◆易错警示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而没有直接参与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 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
——1912年3月5日发表于《时报》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辛亥革命亲历者吴玉章
材料研读
1.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课堂小结
主力:湖北新军
发展:全国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
胜利:湖北军政府成立
辛亥革命
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
革命起义:
武昌起义:
影响: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1.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材料中的“它”是指(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2.历史漫画以一种独特 方式诠释历史,让人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引发对历史的思考。与下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不相符的是( )
A.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领导者是孙中山
C.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C
C
课堂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