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核心素养目标◇
1.物理观念: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科学思维: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3.科学探究:
(1)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网站,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控制噪声的途径。
【教学难点】
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用手机播放一段音乐让同学们听,当同学们都沉浸在音乐里时,再用泡沫塑料刮玻璃发出刺耳的声音。听完这两段声音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二、教学步骤
探究点1 噪声的来源
[实验演示]分别用示波器展现敲响音叉时产生的声音的波形和泡沫塑料块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比较二者的波形有什么区别
[提示]敲响音叉时产生的波形有规则,用泡沫塑料块刮玻璃时波形无规则。
[归纳提升]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思考]我们正安心地认真学习,突然从外面传来响亮而悦耳的音乐,这时音乐声对我们来说是噪声吗 请说明理由。
[提示]从环境保护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思考]周围有哪些常见的噪声
[提示]自习课时同学的说话声、不小心将学习用具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擦黑板声;街道上的拖拉机声;图书室里的说话声;建筑工地的机器声;邻居家电视机过大的声音等均是常见噪声。
[思考]能对常见的噪声进行分类吗
[提示](1)交通运输噪声:交通工具带来的各种声音,如交通工具的喇叭声、刹车声、汽车发动机的运转声、机器各部分的碰撞声等。
(2)工业噪声:工厂里各种机器运转振动发出的声音,如机器切割、摩擦、锻造等。
(3)施工噪声:搅拌机、打桩机、切割机等发出的声音。
(4)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音、鞭炮声、娱乐场所的音乐声、商店和集贸市场吆喝叫卖声、影响他人的休息和学习的说笑声等。
探究点2 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思考]既然噪声的来源那么多,且噪声有强有弱,那人们以什么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它的符号是什么
[提示]人们以分贝为单位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符号是dB。
[思考]噪声有哪些危害
[分析](1)心理影响: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
(2)生理影响: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3)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
[归纳提升](1)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2)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
(3)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
探究点3 控制噪声
[思考]如何控制噪声
[分析]
三、板书设计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的概念
(1)从物理学角度。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
2.噪声的来源
(1)交通运输噪声。
(2)工业噪声。
(3)施工噪声。
(4)社会生活噪声。
3.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1)分贝(dB)。
(2)心理影响。
(3)生理影响。
4.控制噪声
(1)防止噪声产生。
(2)阻断噪声传播。
(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教学反思◇
噪声的控制是本节课的重点,由于学生知识面窄,生活经验不足,要让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总结在哪个环节控制噪声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