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声的利用
◇核心素养目标◇
1.物理观念: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了解声不仅传递信息,还能传递能量。
2.科学思维: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参观或观看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等,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2)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回声定位和回声测距。
【教学难点】
理解声传递能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注意了没有,以前我们学习时都常说“声音”怎样,可今天我们学习时,标题却是“声的利用”,为什么不叫做“声音的利用”呢
二、教学步骤
探究点1 声与信息
[思考]上课铃响的时候,同学们都迅速地跑回了教室,这是为什么
[提示]上课铃声响了,给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提示我们要上课了。
[小组讨论]雷声预示下雨、听诊器辅助诊断病情、铁路工人通过声音判断螺栓是否松动、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这些都如何利用声音
[提示]从异常声音中获取信息。
[思考]次声波能不能传递信息 次声波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产生
[归纳提升]次声波能够传递信息,主要用于预测地震、台风等。地震爆发前,许多动物往往有异常反应,如老鼠逃出洞,牛马不入圈,鸡犬不宁等。这主要是由地震爆发前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强烈的次声波引起的,核爆炸、导弹发射也会发出次声波。
[思考]蝙蝠是怎么确认目标的 它采用的方法叫做什么
[分析]蝙蝠发出声音,再用灵敏的耳朵收集周围传来的回声。回声会告诉蝙蝠附近物体的位置和大小以及物体是否在移动。这种技术称为回声定位法。
[思考]根据声呐测海底深度需测量哪些量
[分析]需测量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v及声音在海水中的往返时间t;根据计算公式s=vt求解。
[归纳提升]利用声呐不仅可以探测海洋深度,还可以探测鱼群、探测敌方潜艇等。
[思考]“B超”是利用什么获得人体内部疾病信息的
[分析]“B超”是利用超声波获得人体内部疾病信息的。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器官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做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归纳提升]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探究点2 声与能量
[思考]把一块石头扔进水里,可以看到一圈一圈的水波向四周散去,水面上的树叶也随之起伏。这说明什么
[提示]扔石头的能量通过水波传递给了树叶。
[小组讨论]去掉可乐瓶的瓶底,给瓶底开口处蒙上橡皮膜并扎紧,瓶口对着火焰敲橡皮膜,膜的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从而使蜡烛熄灭,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归纳提升]声波具有能量,能通过介质传递能量。
[思考]为什么超声波可以用来洗涤精密的仪器和除去病人体内的结石
[提示]理论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条件下,一个物体振动的能量跟振动频率的二次方成正比。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振动的频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
[思考]超声波加湿器的应用原理是什么
[提示]在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
三、板书设计
第3节 声的利用
1.声与信息
(1)从异常声音中获取信息——声可以传递信息。
(2)次声波传递信息——预知次生灾害。
(3)超声波传递信息:
①回声定位
②声呐
2.声与能量
(1)声波也是一种波动。
(2)声波传递能量
◇教学反思◇
本节课属于对前面声现象的应用,学生可以列举的实例很多,但这些现象让学生直接回答,学生可能无法全部回答出来,利用课件展示和实验的方式把学生引领到一个个生动的情景中,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但要适当注意将知识点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