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升华和凝华
◇核心素养目标◇
1.物理观念:
(1)了解升华和凝华
(2)进一步认识自然界和日常中水的多种状态变化。
(3)能用物态和物态变化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2.科学思维:
尝试对环境问题和水资源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科学探究:
感知发生升华和凝华的条件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
(2)树立可持继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热和放热情况。
【教学难点】
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779年,一个寒冷的夜晚,俄国首都彼得堡市中心的一个大厅里灯火辉煌,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夫人、小姐、名流雅士拥满大厅,翩翩起舞,有的人还在冒着汗水。正在大家跳得如痴如狂的时候,一位先生打开窗户后,刺骨的寒风涌入大厅,突然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大厅里竟然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落到人们的头发和衣服上。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面面相觑。大厅里出现雪花的原因是什么
二、教学步骤
探究点 升华和凝华
[思考]我们学习了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熔化和凝固,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汽化和液化,那么固态和气态之间能不能相互转化
[提示]固态和气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固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升华和凝华。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归纳提升]
[思考]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后变小了,这是怎么回事
[分析]樟脑丸变小了是发生了升华现象,变成了气体。
[思考]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消失了,那么物质是从固态变成液态再变成气态,还是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
[分析]将放有少量碘的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到紫红色的气体出现,烧瓶底部固态碘减少至消失,瓶底没有液体。碘固体在热水中消失不见,其实是变成了紫色的碘蒸气,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不会超过100 ℃,所以这个温度下碘肯定不会熔化。这说明固态可以直接转化成气态。
[实验]将充满紫色的碘蒸气烧瓶放入冷水中冷却。稍等片刻拔出塞子,观察现象。
[思考]实验中紫色气体渐渐消失,在烧瓶内壁上附着了片状的固态碘,塞子底部变成紫黑色。后来的固态碘是从哪里来的 是放热所致还是吸热所致 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分析]后来的固态碘是碘蒸气遇到冷的烧瓶壁和塞子放热产生的。
[归纳提升]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思考]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气体加压冷却制成的,温度可达-78.5 ℃,干冰升华要吸收大量热,生活中干冰有哪些应用
[提示]冷藏食品、消防灭火、舞台烟雾、人工降雨等。
[思考]飞机播洒干冰为什么能降雨,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
[分析]
(1)
(2)
(3)
三、板书设计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1.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吸热。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2.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
干冰的应用:舞台烟雾、人工降雨、冷藏食品、消防灭火等。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从生活和实验出发,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呈现一些不太常见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完本节课,要求学生对物态变化要有全面的了解。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强调升华和先熔化后汽化的区别,防止学生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