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光的色散
◇核心素养目标◇
1.物理观念:
(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光谱的概念。
(2)了解色光的三原色,认识色光的混合。
(3) 了解看不见的光。
2.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红、绿、蓝三束光照在白色墙上重叠部分的颜色来推断色光的三原色。
3.科学探究:
经历关于光的色散的实验探究。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形成色光合成白光的观念,具有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2)增加学生对色散的兴趣和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光的色散现象。
【教学难点】
能用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知识解释五光十色的世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颜六色的世界,有鲜花、绿草、黄沙、碧蓝的天空,它们的颜色究竟是怎么回事
二、教学步骤
探究点1 色散
[思考]红花就是红色,绿叶就是绿色,不同颜色的物体发出不同的色光,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提示]黑暗中就看不见红花和绿叶,说明红花和绿叶并不发出相应的光。
[思考]太阳发出的就是单纯的白光,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分析]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折射出的光照射到白屏上,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红光偏折的角度最小,紫光偏折的角度最大。这个实验同时也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思考]雨后的彩虹是如何形成的
[分析]雨后的彩虹是由色散现象引起的。雨后,天空中有很多小水滴,水滴相当于三棱镜,太阳光经过水滴后会发生色散,所以在刚下过雨且有太阳出来时我们会看到彩虹。
探究点2 色光的混合
[思考]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那么我们将任意几种色光混合会得到什么颜色的光呢
[分析]利用电脑自带的软件,进行光的混合实验,即可得出:把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因此把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思考]电视机能产生各种色光,因为电视机能够发光,那么我们周围的物体,如大家的衣服、桌椅,它们有不同的颜色,但它们自身并不能发光。它们为什么能够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提示]不透明物体反射和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
[归纳提升]有色的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不透明物体反射什么色光就呈现什么颜色。
[思考]在没有其他光照时,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色光照在穿白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的演员的上衣呈什么颜色 裙子呈什么颜色
[提示]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探究点3 看不见的光
[思考]什么是光谱
[归纳提升]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太阳的可见光谱。
[思考]什么是红外线 红外线有什么特点
[归纳提升](1)红光之外的辐射叫做红外线。
(2)一个物体当它的温度升高时,它辐射的红外线会增强;红外线有比较强的热效应。
[思考]什么是紫外线 紫外线有什么特点
[归纳提升](1)在光谱中的紫端以外,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做紫外线。
(2)紫外线能使钞票、商标里的荧光物质发光,进行防伪;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
三、板书设计
第5节 光的色散
1.色散
(1)定义。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色光的混合
(1)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2)各种色光混合后显示的颜色:红+绿=黄;红+蓝=品红;绿+蓝=青;红+绿+蓝=白。
3.看不见的光
(1)光谱的定义。
(2)红外线。
①定义。
②特点。
③应用。
(3)紫外线。
①定义。
②特点。
③应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知识点较多,要让学生在一堂课上掌握这么多知识且面面俱到确实有点难,在课堂中教师发挥主导、学生发挥主体的作用。教学重点在于从演示光的色散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现象。对于看不见的光这部分知识,建议学生自学后汇报,或者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节约时间、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