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第十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6 16:43:25

文档简介

试卷类型:A(部编版)
铭德厅开始。
铭德厅门口,写着挽联。哀乐低回。袁隆平躺在鲜花翠柏中,面容安详。阳光透过天花板的玻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璃洒落在他身上。他穿着红蓝格子村衫和深蓝色西装外套,这是他生前最喜欢的衣服。
10时15分,铭德厅内开始默哀。
高一语文试题
铭德厅外,长沙明阳山仿佛被人潮淹没。拥挤的人群中,许多人看不清面容,一眼望去,只能见
注意事项:
到一朵朵明黄和雪白的菊花一人们把手中的鲜花举过头项。

县市区

前往殡仪馆的柏油路被人群挤满。
1.本试题共10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年轻的外卖骑手,骑着摩托车缓慢穿行。外卖箱里,有满满一箱金色稻稳。下单的人来自广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东、福建、重庆…。
学校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齐绍武说:“袁老没有留下任何遗言。”“袁老一直相信,我们会把
卷上无效。
杂交水稻事业好好干下去。我想,他是放心的。”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这一天,长沙气温23℃。科研工作者说,这是造宜杂交水稻生长的温度。
(摘自新华网,2021年05月24日)

姓名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材料三:
11月15日,袁隆平骨灰安葬仪式在湖南长沙唐人万寿园陵墓举行。在袁先生遗像背后的巨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石上,镌刻着他生前写的一句话:“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杂交水稻是世界性科技雄题,但在我国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名普普通通的青年教师袁隆平,没有经费,没有设备,更没有科研团队,誓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材料一:
彼时,农学界认为“水稻没有杂交优势”,流传着“三系三系,三代人搞不成器”的谣言。不受外
界影响,1964年,袁隆平和助手们先后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实验,“死磕”9年,直到1973年,袁


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
试场
湖南长沙逝世。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
隆平团队才成功实现了“三系配套”。三系法研究成功了,袁隆平又出发,向两系法进军。
家,他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从1976年
随着三系法、两系法研究的接连成功,表隆平的头脑中开始思考:杂交水稻要实现超高产,理想
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产量得以大幅度提高。0多年来,袁隆平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
株型应该是怎样的?
交稻攻关,目前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全年亩产达到1530.76公斤。杂交水稻现在已在印度、美
他开始瞄准世界水稻研究另一个重大难题—一培育“超级杂交稻”。


国、巴西等多个国家大面积种枝。
那时,袁隆平已经59岁。他设计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株型模式,很难满足试验条件,直到一天,
袁隆平院士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不断攀登杂交水稻研究的高峰,用
他到江苏省农科院考察,看到了培矮64S/E32的试验田,顿时思想火花不断闪现,“这不就是我日
线
线行动践行想负国家粮食安全的赤诚初心和使命责任。
思夜想的、超高产的理想株型吗?”
(摘自科技部宫网,2021年05月23日)
返湘后,袁隆平立即设计出了超级杂交水稻的理想袜型模式。
材料二:
正是在这一株型模式技术路线的指导下,我国超级水稻的研究捷报频传。4年后,第一期每亩
新华社长沙5月24日电5月24日,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人们来到这里,与袁隆平告别。
700公斤目标实现,随后便是2004年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的“三连跳”。
上午10时,“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遗体送别仪式在
到了2020年,已经90岁高龄的他,又提出了更高、更难、更新的冲击目标:研究第三代、第四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A-部编版-1(共10页)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A-部编版-2(共10页)试卷类型:A(部编版)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1.(3分)B(“袁隆平没有遗言,是因为…”错误,强加因果。“袁老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与“袁老一直相信,我
们会把杂交水稻事业好好干下去。我想,他是放心的”之间并无因果关系。)
2.(3分)A(“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并在世界上多个国家大面积种植”错误,曲解文意。材料一
说杂交水稻在印度、美国、巴西等多个国家大面积种植,此前已有了第三代杂交稻,不能表明是“第一个实用
高产杂交水稻品种”。)
3.(3分)D(“三则材料都…运用…抒情性的特点”错误。第一则材料是消息,篇幅短,重事实,讲时效,基
本表达方法是叙述。它没有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也不具有抒情性的特点。)】
4.(4分)①交代人们送别袁隆平时的天气情况:(1分)②表现出科研工作者关注杂交水稻生长的条件,决心
把杂交水稻事业干好:(1分)③体现了人们对袁隆平深切的怀念和崇敬之情。(2分)
5.(4分)①内容:细节突出,事件典型:内容完整,主题鲜明。②结构:采用纵式结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事件
脉络清晰,层次分明。③表达方式:融叙述、说明、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为一体,富有感彩。④语
言:运用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文章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每点1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6.(3分)A(“始终以执着的信念、乐观无畏的心态勇敢地前行”错误,由原文可知,在行军路上落单的伍原的
内心也有过恐惧、挣扎和无助,甚至近乎绝望。)
7.(3分)D(“指明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错误,应是给了近乎绝望的伍原以力量、勇气和希望。)
8.(6分)主人公伍原的心理变化过程:恐惧无助—燃起希望—悲观绝望—一坚定无畏。(2分)①小说开
篇低沉压抑的环境让伍原感到室息、恐惧:向北走了数小时,仍旧荒无人烟,让伍原感到无助。②看到不飘
忽、不闪烁的一小点儿光,伍原似乎看到了希望。③在与聋哑老乡的“搏斗”中,伍原疲惫至极,内心充满了
绝望。④老乡为伍原指明部队前进的方向,使他信心倍增,坚定无畏。(每点1分,共4分)
9.(6分)①泪水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②泪水使得伍原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③泪水串起了整个故事
情节。(每点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D(“陕西”是“定”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AB。“观望”是一个词,“招之”动宾结构作“员外郎许允
德”的谓语,不可断开,排除C。)
11.(3分)B(“此处指食邑千户的侯爵”错误。明代设千户所,千户为一所之长官。)
12.(3分)C(“太祖力排众议,设置卫所”错误。原文“帝报曰:‘祧州,西番门户,筑城戍守扼其咽喉。’遂置逃
州卫”,没有说到众人反对。)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A答案-部编版-1(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