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全国各地区中考地理真题汇集(2018-2022年)1.4地形图的判读(综合题四)
一、综合题
1.(2018·昆明)读图“非洲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非洲南部的地形以 为主。
(2)图中A处的地形部位是 ,A山位于B湖泊的 方向。
(3)若AB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为1厘米,则实地距离为 千米。
(4)本区域热带草原面积广大,代表性动物有 (答一种即可)。
(5)本区许多国家只生产和出口一种或几种经济作物和矿产品,形成“ 经济”模式,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2018·广安)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地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
A.陡崖 B.鞍部 C.山谷 D.脊
(2)若②地此时气温30℃,则①气温约 ℃。
(3)图中王村位于李村的 方向。
3.(2018·达州)读我国东南地区某地局部等高线图,回答问题。
(1)A处的地形部位名称为 。
(2)①、②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米。
(3)根据河流干流流向可判断当地的地势特征大致为 。
(4)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山谷地带。当泥石流发生时,图中甲、乙两条逃生路线正确的是 。
(5)当地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
A.大枣 B.茶树 C.棉花 D.甜菜
4.(2018·呼和浩特)读下图“我国局部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省区的主体民族是 。
(2)B是 (地形区的名称),判断依据是 。
(3)图中流经C地形区的河流干流典型的水文特征是 。
(4)C地形区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 ,分析其对本区和下游地区造成的危害是 。
5.(2018·赤峰)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的海拔是 米。
(2)A山峰在B山峰的 方向。
(3)若B山峰的气温是18℃,仅考虑海拔因素的影响,则A山峰的气温约是 。
(4)图中①②两条小河,水流比较急的是 。
(5)量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计算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 千米。
6.(2018·南通)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两处地形部位中,表示山谷的是 ,适合攀岩活动的是 。
(2)图中等高线a的数值为( )(填字母)。
A.250 B.300 C.350 D.400
(3)甲区域的地形类型为( )(填字母)。
A.盆地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4)乙山峰位于丙山峰的偏 方向,乙、丙两山峰间相对高度是 米。
(5)如果乙、丙两山峰间的图上距离为1.3cm,则两山峰间的实际水平距离为 千米。
7.(2018·长沙)夏季长沙某中学在黑麋峰国家森林公园开展野外考察活动。读图,回答问题。
(1)考察小组设计了①②两条登山线路,其中坡度较缓的是 线路。
(2)图中山峰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
A.390.5米 B.490.5米 C.590.5米 D.690.5米
(3)露营一般选择在地势较平坦开阔,远离地质、气象等灾害隐患区域,你认为A,B两处更适合露营的是 。
8.(2018·资阳)读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
(2)图中C居民区位于D居民区的 方向。
(3)如果此时F点的气温为24℃,那么E点的温度是 ℃。
(4)假设该等高线图的比例尺为1:50000,测得A点到D居民点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那么它们两者的实地距离是 千米。
(5)在A,B,C三处最宜开展粮食作物种植的是 。
9.(2018·德州)下图是山东省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初中学生计划在图示区域进行研学旅行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该区地形以 为主,河流干流流向为 。
(2)若A处气温为20℃,山峰B处气温最低不低于 ℃。
(3)同学们计划把夜晚宿营地点选在C处,你认为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
(4)若在D处突遇泥石流,则①②③三条逃生线路中最佳的是 。
(5)该地区的典型植被是 。
(6)简要分析图中城镇形成的有利条件。
10.(2018·扬州)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新中国西南地区的铁路建设中,很多地段采取如图1的“灯泡”型迂回线路。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逢山挖隧,遇水搭桥。2017年12月,西成(西安至威都)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该线路隧道群规模为全国之最,从此西安到成都仅需4小时。如图2为“西成高铁路线图”。
(1)“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中的“蜀”是 省的简称。
(2)图1中铁路线经过的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米。
(3)“灯泡”型路线所经地区的等高线较 (填“稀疏”或“稠密”),坡度较 (“缓”或“陡”)。
(4)西成高铁的隧道工程量大,原因是途经( )
A.秦岭、大巴山 B.华北平原、淮河
C.巫山、成都平原 D.黄土高原、湘江
(5)西成高铁开通的积极意义有 。(至少回答两点)
11.(2018·龙东)读“等高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GH山体部位的名称是 。
(2)A,D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米。
(3)在图中选择一处地点举办攀岩比赛, 点更适合。(填字母)
12.(2018·贺州)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E地的海拔高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F地的海拔高度,理由是 。
(2)虚线甲的地形部位为 ,判断的依据是 。
(3)若E,F图上距离是1厘米,则两点实地距离是 千米。
(4)若F地的气温是23℃,只考虑地势因素的影响下,山顶A处的气温最少不低于 ℃。
13.(2018·百色)广西某研学小组,在五月的一个周末沿图中箭头所示线路对后龙山进行研学考察。读图(单位:米),回答问题:
(1)研学小组测得出发地甲地气温是26.3℃,据此推算后龙山的山顶气温约是 ℃。
(2)图上地形部位①名称是 。
(3)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有可能找到河流的是 。
(4)在山区修建公路时,陡坡段呈“之”字状弯曲,原因是 。
(5)在研学考察前需做好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14.(2018·福建)图示意某区域地形,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形部位名称:甲是 ,乙是 。
(2)李村位于赵村的 方向,量得两村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则两村的实地距离是 千米。
(3)①、②路段中,坡度更陡的是 。
(4)村庄的分布特点是 ,其中海拔最高的村庄是 。
15.(2018·泰安)泰安市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到我国某地区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该地区资料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下列问题。
(1)图所示区域地形以 为主。
(2)同学们驻扎在张村附近的B处,此时B处的气温为22℃,估算该区域最高峰山顶的气温约为 ℃。
(3)公路沿线C,D两地设置凸面镜的应是 地。
(4)根据因地制宜发展原则,同学们认为图中a、b、c各地段最适合利用为耕地的是 。
(5)下图反映的是该区域气温年变化和逐月降水量情况,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①描述图中A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
②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地人们在图示区域修建了大型水库,其主要作用是 。
16.(2018·青岛)读“我国陕西省南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处的地形类型是 。
(2)据图中信息,推断渭河、汉江两河流域之间分水岭的大体走向是 。
(3)近些年来,渭河含沙量有所减少。请分析当地可能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
(4)图中B,C两处有一处是汉江的支流,请在答题卡上上相应位置画出此支流,并用箭头标出流向。
(5)分析一月份汉中比西安气温偏高的主要原因。
17.(2018·临沂)今年“五一”假期小华参加学校组织的位于城市郊区的龙潭湖风景区研学旅行活动。请根据下列材料帮助小华解决在研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材料一:左图为龙潭湖风景区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字母表示龙潭湖风景区主要旅游景点“云际日出”“龙潭碧波”“攀岩挑战”“漂流探险”“古寺览幽” “愉悦采摘”的位置
材料二:右图为左图所示区域多年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资料
(1)左图所示区域地形以 为主。
(2)结合右图,分析左图所示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
(3)在左图中,景点“攀岩挑战”“漂流探险”的位置分别用 、 表示。(填写字母)
(4)当地村民在左图所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利用管道自流引水至坪上村。若仅考虑地形因素,①②③④四处最适合修建大坝的是 。
(5)小华同学在采集制作岩石标本时,在D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他感到非常疑惑,请帮助解释原因。
(6)研学结束,小华向当地村民建议减少水稻的种植面积,改种有机蔬菜、花卉、发展鱼、肉、禽、蛋生产以增加农民收入,你认为可行吗?请说明理由。
18.(2018·宜昌)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E处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山脊、山谷),河流D的大致流向是 。
(2)某户外活动小队欲选择BA,CA两条线路中较陡峭的线路登山,他们应该选 线路。AC两点间的实际直线距离大约是 千米。
(3)某中学地理实践小组到本地区开展实践活动,发现大量野生杜鹃花,而且年代久远。A地海拔 米,一般说来A地杜鹃花开的时间比B地 (早、晚),请简要解释原因 。
(4)本地区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降水量逐月分布情况最可能是甲、乙两图中的 图;据此推断该地气候类型是 ,其气候特征是 。
(5)本地区M地(圆圈所在范围)相对贫穷,在国家大力开展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假如你作为地理实践小组成员,请给当地村民设计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高原
(2)山顶;东南
(3)600
(4)斑马
(5)单一商品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分层设色地形图;非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
【解析】【分析】(1)由图中等高线可以看出,非洲南部的地形以高原为主。
(2)图中A处的地形部位是山顶,A山位于B湖泊的东南方向。
(3)根据比例尺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600千米,若AB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为1厘米,则实地距离为600千米。
(4)本区域热带草原面积广大,代表性动物有斑马、长颈鹿等。
(5)本区许多国家只生产和出口一种或几种经济作物和矿产品,形成“单一商品经济”模式,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故答案为:(1)高原;(2)山顶;东南;(3)600;(4)斑马;(5)单一商品;
【点评】(1)考查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较难,关键是学生要学会通过图例来读图得到信息。
(2)考查图例和方向,相对简单,学生基本能掌握。
(3)考查比例尺,考得很基础,很简单,担学生要注意比例尺的公式和单位换算。
(4)考查热带动物的分布,比较简单,学生通过平时的电视即可了解。
(5)考查非洲的经济模式,重点要掌握这种经济模式的原因和后果。
2.【答案】(1)A
(2)28.2(或28)
(3)西北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甲地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是陡崖。
(2)图中①地的海拔为600米,②地的海拔为3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600-300=300米;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若①地的气温是20℃,此时②地的气温是30℃-(600-300)÷100×0.6℃=28.2℃。
(3)依据指向标确定,图中王村位于李村的西北方向。
故答案为:(1)A;(2)28.2(或28);(3)西北;
【点评】(1)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山的部位的判读,非常简单,学生生活经验也比较充足。
(2)考查气温和海拔的关系,是一种地理计算题,难度不大,学生记住它们的关系之后比较容易计算。
(3)考查方向的判定,该图属于指向标定向,要注意该图指向标的北方四我们平常的南方。
3.【答案】(1)鞍部
(2)78
(3)北高南低
(4)乙
(5)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A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
(2)读图可知,①处海拔为350米,②处海拔是428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为428米-350米=78米。
(3)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向确定方向,图中小河的大致流向是自北向南流,所以地势是北高南低。
(4)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山谷地带,如图中泥石流发生时,乙线路和泥石流方向垂直,是最佳逃生方向。
(5)此地位于我国的东南地区,山地、丘陵地区红壤分布广泛,土壤呈弱酸性,适合茶树的生长。
故答案为:(1)鞍部;(2)78;(3)北高南低;(4)乙;(5)B;
【点评】(1)考查等高线图中山的部位,主要包括鞍部、陡崖、山谷、山脊、山顶,其中山谷山脊相对较难,其他简单。
(2)考查等高线图中的相对高度计算,比较简单,直接相减即可。
(3)考查通过河流判断地势高低,学生知道水流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即可,同时考查了指向标判断方向。
(4)考查泥石流的紧急避险方式,这种在课堂上讲得比较多,学生也容易记住,简单。
(5)考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坡度等确定农业形式及农作物。
4.【答案】(1)蒙古族
(2)华北平原;经纬度位置或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下
(3)含沙量大
(4)水土流失严重;本区地表肥沃土壤流失,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或下游形成地上河),易产生洪涝灾害。
【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分布;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A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这里的主体民族是蒙古族。
(2)B是华北平原,从经纬度位置或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下可判断出。
(3)图中流经C地形区的河流干流典型的水文特征是含沙量大,因为这里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4)C地形区是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对本区和下游地区造成的危害有本区地表肥沃土壤流失,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易产生洪涝灾害。
故答案为:(1)蒙古族;(2)华北平原;经纬度位置或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下;(3)含沙量大;(4)水土流失严重;本区地表肥沃土壤流失,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或下游形成地上河),易产生洪涝灾害;
【点评】(1)考查学生对中国地图的熟悉程度,从图中的经纬网可以判断出A地为我国的内蒙古,民族为蒙古族,较难。
(2)考查平原的特征对经纬网的熟悉程度,平原海拔大多200米以下,地形平坦,等高线稀疏。
(3)考查黄河在黄土高原的地区的水文特征,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所以黄河的含沙量很大。
(4)考查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以及对本地区和下游地区的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河道淤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5.【答案】(1)400
(2)正北
(3)15℃
(4)①
(5)45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该题以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1)读图可知,该图的等高距为200米;甲地的海拔是400米。
(2)读图可知,该图是带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来判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方,平移指向标到B山峰上,可判断出A山峰在B山峰的正北方向。(3)读图可知,B山峰的海拔高度为1030米;A山峰的海拔高度为1530米;若B山峰的气温是18℃,仅考虑海拔因素的影响,则A山峰的气温约是18℃-{(1530-1030)×0.6÷100}=15℃。
(4)读图可知,图中①②两条小河,水流比较急的是①,①处的等高线稠密,坡陡。
(5)量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根据比例尺可以计算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3×15=45千米。
故答案为:(1)400;(2)正北;(3)15℃;(4)①;(5)45;
【点评】(1)考查考查等高线的判读,因为甲地处在等高线上,可以直接从图中读出数据为400米。
(2)考查方向的判断,本图有指向标指北,很容易判断。除了指向标判断方向还可以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还可以用经纬网来判断方向。
(3)考查海拔对气温的影响,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据此可以算出两地的温差。
(4)考查在等高线图中坡度陡缓的判读,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河流速度快,等高线稀疏坡度缓和,河流流速慢。
(5)考查比例尺的计算,知道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根据比例尺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用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即可得出,注意单位的换算。
6.【答案】(1)②;①
(2)C
(3)A
(4)西;30
(5)2.6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①、②两处地形部位中,表示山谷的是等高线向高处凹进的②;适合攀岩活动的是①,这里是陡崖地形。
(2)图中等高距是50米,所以等高线a的数值为350米。
(3)甲区域的地形类型为盆地,这里等高线中间低、四周高,故选A。
(4)由图可知,乙山峰位于丙山峰的偏西方向,乙、丙两山峰间相对高度是30米。
(5)由比例尺可知,如果乙、丙两山峰间的图上距离为1.3cm,则两山峰间的实际水平距离为2.6千米。
故答案为:(1)②;①;(2)C;(3)A;(4)西;30;(5)2.6;
【点评】(1)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谷、山脊、陡崖的判断,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陡崖等高线重合。
(2)考查等高线的高度计算,等高距为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差值,用第一条等高线的数值加上等高距得第二条等高线的数值。
(3)考查盆地地形的地形特征,等高线越到里面数值越小,中间低,四周高。
(4)考查方向的判断和相对高度的判断,在有指向标地图中用指向标判断方向,相对高差及两地高度之差。
(5)考查比例尺的计算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7.【答案】(1)①
(2)C
(3)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①线路等高线稀疏,坡度缓;②线路等高线密集,坡度陡。(2)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图中山峰外侧等高线最大数值为500米,则山峰的海拔介于500—600米之间,符合该范围的只有选项C。(3)读图可知,A处露营更合适,因为B处在山谷地带,附近有河流,存在地质和气象隐患。
故答案为:(1)①;(2)C;(3)A。
【点评】(1)该小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陡缓的判读,难度不大,属于常考的基础考点,依据所学方法进行判读即可。
(2)该小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海拔高度的判断,难度不大,需结合所给等高线的分布及等高距综合进行判断。
(3)该小题考查露营地的选择,是等高线地形图部分的实际应用型考点,有一定难度,可结合所给提示去判断,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
8.【答案】(1)B
(2)西北
(3)16.8
(4)2
(5)C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方向的判读及比例尺的运用,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山谷处容易发育成河流。读图可知,图中A、B两处中,B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易集水成河。
(2)依据图中指向标(箭头指向正北方)判断,图中C居民区位于D居民区的西北方向。
(3)同纬度地区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是200米,F点的海拔为200米,E点的海拔为1400米。如果此时F点的气温为24℃,那么E点的温度是:24℃﹣(1400﹣200)÷100×0.6=16.8℃。
(4)假设该等高线图的比例尺为1:50000,说明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0.5千米。测得A点到D居民点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那么它们两者的实地距离是4×0.5=2千米。
(5)读图可知,在A、B、C三处最宜开展粮食作物种植的是C处,因为该地地形平坦开阔,靠近河流,水资源丰富。
故答案:(1)B;(2)西北;(3)16.8;(4)2;(5)C。
【点评】(1)本题考查可能发育成河流的山体部位,熟练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本题考查方向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定向法。
(3)本题考查地形地势对气温的影响,根据其变化规律理解解答即可。
(4)本题考查比例尺的计算,熟练掌握比例尺三种表示形式的转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本题考查影响粮食作物种植的自然条件,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9.【答案】(1)丘陵;先由西北流向东南再转为由北向南
(2)17
(3)合理;C处位于鞍部,等高线稀疏,地形相对平坦开阔.
(4)②
(5)温带落叶阔叶林
(6)平原地区,地形平坦;靠近河流,水运便利,取水方便。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及方向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读图分析可知:
(1)据图判断,该区地形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以丘陵为主;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因此可判定,河流干流流向为先由西北流向东南再转为由北向南。
(2)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50米,A处海拔为100米,B处海拔为550-600米,两地相对高度是450-500,气温相差2.7℃—3℃。若A处气温为20℃,山峰B处气温位于17℃-17.3℃之间。
(3)同学们计划把夜晚宿营地点选在C处,是合理的,理由是C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稀疏,地形相对平坦开阔。
(4)当发生泥石流时,应沿着与泥石流运动大致垂直的方向往上爬。读图可知,②线与泥石流运动方向大致垂直,且向海拔高处延伸,该路线是逃生的最佳路线。
(5)根据题意可知,该图是山东省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位于北方地区,因此典型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6)读图可知,图中城镇形成的有利条件是: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靠近河流,水运便利,取水方便。
故答案为:(1)丘陵;先由西北流向东南再转为由北向南;(2)17;(3)合理;C处位于鞍部,等高线稀疏,地形相对平坦开阔;(4)②;(5)温带落叶阔叶林;(6)平原地区,地形平坦;靠近河流,水运便利,取水方便。
【点评】(1)本题考查地形类型及方向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海拔对气温的影响,了解其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4)本题考查突遇泥石流时正确的逃生线路,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本题考查图中城镇形成的有利条件,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0.【答案】(1)四川
(2)20
(3)稀疏;缓
(4)A
(5)西成高铁的开通使西安和成都两城之间时空上的距离被极大拉近,使蜀道不再难,标志着北方地区至西南地区又增加一条大能力、高密度的旅客运输主通道,对于加强关中﹣天水经济区与成渝经济区的交流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出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西成高铁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蜀是四川省的简称。
(2)读图可知,图1中等高距是20米,A的海拔高度是760米,B的海拔高度是780米,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780-760=20米。
(3)读图可知,“灯泡”型路线所经地区的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
(4)西成高铁的隧道工程量大,原因是途经秦岭、大巴山,地形复杂。
(5)西成高铁的开通使西安和成都两城之间时空上的距离被极大拉近,使蜀道不再难,标志着北方地区至西南地区又增加一条大能力、高密度的旅客运输主通道,对于加强关中﹣天水经济区与成渝经济区的交流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出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故答案为:(1)四川;(2)20;(3)稀疏;缓;(4)A;(5)西成高铁的开通使西安和成都两城之间时空上的距离被极大拉近,使蜀道不再难,标志着北方地区至西南地区又增加一条大能力、高密度的旅客运输主通道,对于加强关中﹣天水经济区与成渝经济区的交流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出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点评】(1)本题考查四川省的简称,牢记即可。
(2)本题考查相对高度的计算,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本题考查等高线疏密与坡度大小的关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4)本题考查西成高铁的隧道工程量大的原因,了解其经过的地形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本题考查西成高铁开通的积极意义,理解解答即可。
11.【答案】(1)山谷
(2)70
(3)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运用等相关知识,完成本题,需要识记相对高度的概念,等高线的五种基本类型和运用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重点识记。(1)读图可知:GH处的等高线向数值高处弯曲是山谷,山谷也叫集水线,山谷处能形成河流。(2)相对高度是指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故A点(475米)和D点(405米)的相对高度是475米-405米=70米。(3)读图可知:C 处的等高线特征是等高线重叠,是陡崖,适合攀岩。
故答案为:(1)山谷;(2)70;(3)C。
【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数值中间大,向四周减小的为山峰;中间小,向四周数值增大的为盆地;等高线向高值方向凸出的部分为山谷,向低值方向凸出的部分为山脊;等高线重叠处表示陡崖。
(2)根据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需注意比较二者的区别并解答。
(3)近于垂直的山坡,称为陡崖。等高线重叠处表示陡崖,攀岩运动也属于登山运动,攀登对象主要是岩石峭壁或人造岩墙 ,故陡崖最适合的运动为攀岩。
12.【答案】(1)等于;E,F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上(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高度相同)
(2)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等高线凸低为脊(高)/甲虚线处海拔高于两侧
(3)1.5
(4)20
【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E地与F地在同一条等高线上,两地的海拔高度相等。(2)虚线甲处的等高线凸向低处,是山脊地形。(3)由图中比例尺可知,若E、 F图上距离是1厘米,则两点实地距离是1.5千米。(4)若F地的气温是23℃,只考虑地势因素的影响下,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会下降0.6℃,则山顶A处的气温最少不低于20℃。
故答案为:(1)等于;E,F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上(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高度相同);(2)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等高线凸低为脊(高)/甲虚线处海拔高于两侧;(3)1.5;(4)20。
【点评】(1)海拔高度也称绝对高度,就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是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两个地方的相对高度是由两个地方的海拔相减,如甲地的海拔是1500米,乙地的海拔是500米,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500-100=1000米。
(2)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3)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达方式,即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
(4)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垂直递减,递减率大约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摄氏度。
13.【答案】(1)21.6
(2)陡崖
(3)丁地
(4)尽可能减缓坡度(不至于太陡)
(5)了解研学考察的目的,查阅资料,做好研究性学习的方案;确定人数及时间;查询天气状况,准备必要的物品如防晒衣、通信工具、食品等;联系具有资质的车辆,保证往返交通安全,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学习等。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研学小组测得出发地甲地气温是26.3℃,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会下降0.6℃,据此推算后龙山的山顶气温约是21.6℃。(2)图上地形部位①处由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地形名称是陡崖。(3)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有可能找到河流的是丁地,这里等高线向高处凹进,是山谷地形。(4)在山区修建公路时,陡坡段呈“之”字状弯曲,原因是尽可能减缓坡度。(5)在考查前要了解研学考察的目的,查阅资料,做好研究性学习的方案;确定人数及时间;查询天气状况,准备必要的物品如防晒衣、通信工具、食品等;联系具有资质的车辆,保证往返交通安全,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学习等。
故答案为:(1)21.6;(2)陡崖;(3)丁地;(4)尽可能减缓坡度(不至于太陡);(5)了解研学考察的目的,查阅资料,做好研究性学习的方案;确定人数及时间;查询天气状况,准备必要的物品如防晒衣、通信工具、食品等;联系具有资质的车辆,保证往返交通安全,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学习等。
【点评】(1)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垂直递减,递减率大约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摄氏度。要依照此规律来进行简单计算。
(2)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向数值较高处发生弯曲的地方为山谷,山谷是集水区域,可能有河流发育。在寻找河流位置时,要首先判断出山谷的位置,结合位置来解答。
(4)交通线路选线的原则为:山区的线路一般选择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且线路多呈“之”字形弯曲。因为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呈“之”字形弯曲可以减小单位距离内的坡度。平原地区交通线路尽可能少占耕地。
(5)研学考察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做好充足准备。如了解研学考察的目的,查阅资料,做好研究性学习的方案;查询天气状况,准备必要的物品如防晒衣、通信工具、食品等;联系具有资质的车辆,保证往返交通安全,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学习等。
14.【答案】(1)山峰;山脊
(2)西南;2.4
(3)①
(4)沿公路分布;陈村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等高线可以表示不同的山体部位,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可以表示坡度的陡缓。(1)从图中可知甲处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是山峰,乙等高线向低值凸出是山脊。(2)该图用的是一般定向法,李村位于赵村的西南方向;该图的比例尺是1:80000厘米,量得两村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则两村的实地距离是3×80000厘米=240000厘米=2.4千米。(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①等高线密集,有重叠是陡崖,坡度大。(4)自然环境、交通等对人类的民居有影响,从图中可知,村庄的分布特点是沿公路分布,其中陈村海拔最高大约900米。
故答案为:(1)山峰;山脊;(2)西南;2.4;(3)①;(4)沿公路分布;陈村。
【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数值中间大,向四周减小的为山峰;中间小,向四周数值增大的为盆地;等高线向高值方向凸出的部分为山谷,向低值方向凸出的部分为山脊;等高线重叠处表示陡崖。
(2)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等高线地形图上常利用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坡度的陡缓,具体规律为: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4)山区地势不够平坦,道路一般沿等高线修建或从低谷处经过,减少人们出行的困难,而山区聚落也一般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出现。
15.【答案】(1)山地
(2)16.9
(3)D
(4)c
(5)流量较小,汛期较短,含沙量较大,冬季结冰,水位变化较大;调控水量,蓄水发电,提高防洪、抗旱能力,提供灌溉水源,发展淡水养殖等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剖面图;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示区域的等高线密集,且海拔较高,是山地地形为主。
(2)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会下0.6℃,若同学们驻扎在张村附近的B处,此时B处的气温为22℃,估算该区域最高峰山顶的气温约为16.9℃。
(3)公路沿线C、D两地设置凸面镜的应是D地,因为这里是急弯。
(4)根据因地制宜发展原则,同学们认为图中a、b、c各地段最适合利用为耕地的是c地,这里地势最平坦。
(5)由图可知,该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是:流量较小,汛期较短,含沙量较大,冬季结冰,水位变化较大,修建大型水库的好处是:调控水量,蓄水发电,提高防洪、抗旱能力,提供灌溉水源,发展淡水养殖等。
故答案为:(1)山地;(2)16.9;(3)D;(4)c;(5)流量较小,汛期较短,含沙量较大,冬季结冰,水位变化较大;调控水量,蓄水发电,提高防洪、抗旱能力,提供灌溉水源,发展淡水养殖等。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气候直方图的判读、地形对气温的影响等相关知识,完成本题,需要理解海拔高度对气温的影响、识别等高线的五种基本类型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等,识别等高线的五种基本类型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重点识记,要求学生具有较多的知识储备及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16.【答案】(1)高原
(2)东西走向
(3)植树种草、修梯田、打坝淤地等。
(4)从B处向东南方向画一平滑曲线箭头到汉江干流。
(5)汉中北部有山地减弱冬季风,纬度也比西安低,地处亚热带区域。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我国主要山脉;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A处的海拔在1000,米以上,等高线较稀疏,地势比较平坦,所以该处的地形是高原。
(2)根据图中渭河和汉江之间的等高线的延伸方向大致是东西走向可知,该山脉是东西走向,该山脉是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
(3)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近年来,由于我国加大了对黄土高原的治理,植树种草、修梯田、打坝淤地等措施使水土流失减少,所以渭河含沙量有所减少。
(4)读等高线图可知,B处是山谷,C处是山脊,河流大多发源于山谷,所以从B处向东南方向画出平滑曲线箭头到汉江干流即可。
(5)读图分析可知,汉中北部有山地的阻挡会减弱冬季风,纬度也比西安低,地处亚热带区域,所以一月份汉中比西安气温偏高。
故答案为:(1)高原;(2)东西走向;(3)植树种草、修梯田、打坝淤地等;(4)从B处向东南方向画一平滑曲线箭头到汉江干流;(5)汉中北部有山地减弱冬季风,纬度也比西安低,地处亚热带区域。
【点评】本题以读“我国陕西省南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黄土高原地区的环境问题及治理、影响气候的因素等,综合性强,有难度,要求学生具有较多的知识储备及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17.【答案】(1)山地
(2)无结冰期,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落差大,水流急等。
(3)D;C
(4)①
(5)说明该处曾经为海洋,后来地壳抬升(或海面下降),露出地表。
(6)可以位于城市郊区,靠近消费市场。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等高线的等高距为50米,该图最高处超过550米,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该地形为山地。
(2)观察右图,该地冬季平均气温在0℃以上,不结冰。夏季降水多,冬季湿润。可以得出无结冰期,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等特征。地行为山地,可以得出落差大,水流急等特征。
(3)“攀岩挑战”考查的是陡崖的位置,“漂流探险”考查的是有河流流经的山谷位置,分别对应图中的D和C。
(4)因为题中要求利用管道自流引水至坪上村,所以选取的大坝位置海拔要高于坪上村,②和③都不符合。④处距离较远,沿途还要经过河谷地带,需要先降后升,不符合。因此①符合。
(5)在山区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有可能是地壳变动或海平面升降引起的海陆变迁造成的。
(6)可行,此地位于城市郊区,靠近消费市场。可以发展城市生活所必须的有机蔬菜、花卉、发展鱼、肉、禽、蛋生产。
故答案为:(1)山地;(2)无结冰期,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落差大,水流急等;(3)D;C;(4)①;(5)说明该处曾经为海洋,后来地壳抬升(或海面下降),露出地表;(6)可以位于城市郊区,靠近消费市场。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策略、海陆变迁等,综合性强,有难度,要求学生具有较多的知识储备及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18.【答案】(1)山脊;自西北向东南
(2)BA;15千米(±500米)
(3)700;晚;海拔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A地海拔较B地高,故A地气温较B地低,花开时间晚
(4)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5)①发展以花卉观赏为主题的旅游业;②发展林木、果木业及配套加工业;③花卉种植业;④栽种茶树。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图中E处表示的地形部位是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山脊,河流D的大致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2)某户外活动小队欲选择BA、CA两条线路中较陡峭的线路登山,他们应该选BA线,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图中比例尺是1:500000,AC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为5厘米左右,因此实际直线距离大约是5×5=25千米。
(3)由图可知,A地海拔是700米,一般说来A地杜鹃花开的时间比B地晚,因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A地海拔较B地高,故A地气温较B地低,花开时间晚。
(4)本地区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降水量逐月分布情况最可能是甲、乙两图中的乙,这里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5)由题目可知,当地以山地为主,有河流、湖泊,可以发展以花卉观赏为主题的旅游业,发展林木、果木业及配套加工业;花卉种植业等。
故答案为:(1)山脊;自西北向东南;(2)BA;15千米(±500米);(3)700;晚;海拔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A地海拔较B地高,故A地气温较B地低,花开时间晚;(4)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5)①发展以花卉观赏为主题的旅游业;②发展林木、果木业及配套加工业;③花卉种植业;④栽种茶树。
【点评】本题以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和气温年变化曲线逐月降水量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气候直方图的判读,有难度,综合性强,常考题型,要求学生具有较多的知识储备及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全国各地区中考地理真题汇集(2018-2022年)1.4地形图的判读(综合题四)
一、综合题
1.(2018·昆明)读图“非洲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非洲南部的地形以 为主。
(2)图中A处的地形部位是 ,A山位于B湖泊的 方向。
(3)若AB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为1厘米,则实地距离为 千米。
(4)本区域热带草原面积广大,代表性动物有 (答一种即可)。
(5)本区许多国家只生产和出口一种或几种经济作物和矿产品,形成“ 经济”模式,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答案】(1)高原
(2)山顶;东南
(3)600
(4)斑马
(5)单一商品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分层设色地形图;非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
【解析】【分析】(1)由图中等高线可以看出,非洲南部的地形以高原为主。
(2)图中A处的地形部位是山顶,A山位于B湖泊的东南方向。
(3)根据比例尺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600千米,若AB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为1厘米,则实地距离为600千米。
(4)本区域热带草原面积广大,代表性动物有斑马、长颈鹿等。
(5)本区许多国家只生产和出口一种或几种经济作物和矿产品,形成“单一商品经济”模式,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故答案为:(1)高原;(2)山顶;东南;(3)600;(4)斑马;(5)单一商品;
【点评】(1)考查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较难,关键是学生要学会通过图例来读图得到信息。
(2)考查图例和方向,相对简单,学生基本能掌握。
(3)考查比例尺,考得很基础,很简单,担学生要注意比例尺的公式和单位换算。
(4)考查热带动物的分布,比较简单,学生通过平时的电视即可了解。
(5)考查非洲的经济模式,重点要掌握这种经济模式的原因和后果。
2.(2018·广安)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地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
A.陡崖 B.鞍部 C.山谷 D.脊
(2)若②地此时气温30℃,则①气温约 ℃。
(3)图中王村位于李村的 方向。
【答案】(1)A
(2)28.2(或28)
(3)西北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甲地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是陡崖。
(2)图中①地的海拔为600米,②地的海拔为3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600-300=300米;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若①地的气温是20℃,此时②地的气温是30℃-(600-300)÷100×0.6℃=28.2℃。
(3)依据指向标确定,图中王村位于李村的西北方向。
故答案为:(1)A;(2)28.2(或28);(3)西北;
【点评】(1)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山的部位的判读,非常简单,学生生活经验也比较充足。
(2)考查气温和海拔的关系,是一种地理计算题,难度不大,学生记住它们的关系之后比较容易计算。
(3)考查方向的判定,该图属于指向标定向,要注意该图指向标的北方四我们平常的南方。
3.(2018·达州)读我国东南地区某地局部等高线图,回答问题。
(1)A处的地形部位名称为 。
(2)①、②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米。
(3)根据河流干流流向可判断当地的地势特征大致为 。
(4)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山谷地带。当泥石流发生时,图中甲、乙两条逃生路线正确的是 。
(5)当地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
A.大枣 B.茶树 C.棉花 D.甜菜
【答案】(1)鞍部
(2)78
(3)北高南低
(4)乙
(5)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A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
(2)读图可知,①处海拔为350米,②处海拔是428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为428米-350米=78米。
(3)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向确定方向,图中小河的大致流向是自北向南流,所以地势是北高南低。
(4)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山谷地带,如图中泥石流发生时,乙线路和泥石流方向垂直,是最佳逃生方向。
(5)此地位于我国的东南地区,山地、丘陵地区红壤分布广泛,土壤呈弱酸性,适合茶树的生长。
故答案为:(1)鞍部;(2)78;(3)北高南低;(4)乙;(5)B;
【点评】(1)考查等高线图中山的部位,主要包括鞍部、陡崖、山谷、山脊、山顶,其中山谷山脊相对较难,其他简单。
(2)考查等高线图中的相对高度计算,比较简单,直接相减即可。
(3)考查通过河流判断地势高低,学生知道水流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即可,同时考查了指向标判断方向。
(4)考查泥石流的紧急避险方式,这种在课堂上讲得比较多,学生也容易记住,简单。
(5)考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坡度等确定农业形式及农作物。
4.(2018·呼和浩特)读下图“我国局部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省区的主体民族是 。
(2)B是 (地形区的名称),判断依据是 。
(3)图中流经C地形区的河流干流典型的水文特征是 。
(4)C地形区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 ,分析其对本区和下游地区造成的危害是 。
【答案】(1)蒙古族
(2)华北平原;经纬度位置或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下
(3)含沙量大
(4)水土流失严重;本区地表肥沃土壤流失,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或下游形成地上河),易产生洪涝灾害。
【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分布;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A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这里的主体民族是蒙古族。
(2)B是华北平原,从经纬度位置或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下可判断出。
(3)图中流经C地形区的河流干流典型的水文特征是含沙量大,因为这里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4)C地形区是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对本区和下游地区造成的危害有本区地表肥沃土壤流失,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易产生洪涝灾害。
故答案为:(1)蒙古族;(2)华北平原;经纬度位置或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下;(3)含沙量大;(4)水土流失严重;本区地表肥沃土壤流失,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或下游形成地上河),易产生洪涝灾害;
【点评】(1)考查学生对中国地图的熟悉程度,从图中的经纬网可以判断出A地为我国的内蒙古,民族为蒙古族,较难。
(2)考查平原的特征对经纬网的熟悉程度,平原海拔大多200米以下,地形平坦,等高线稀疏。
(3)考查黄河在黄土高原的地区的水文特征,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所以黄河的含沙量很大。
(4)考查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以及对本地区和下游地区的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河道淤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5.(2018·赤峰)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的海拔是 米。
(2)A山峰在B山峰的 方向。
(3)若B山峰的气温是18℃,仅考虑海拔因素的影响,则A山峰的气温约是 。
(4)图中①②两条小河,水流比较急的是 。
(5)量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计算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 千米。
【答案】(1)400
(2)正北
(3)15℃
(4)①
(5)45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该题以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1)读图可知,该图的等高距为200米;甲地的海拔是400米。
(2)读图可知,该图是带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来判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方,平移指向标到B山峰上,可判断出A山峰在B山峰的正北方向。(3)读图可知,B山峰的海拔高度为1030米;A山峰的海拔高度为1530米;若B山峰的气温是18℃,仅考虑海拔因素的影响,则A山峰的气温约是18℃-{(1530-1030)×0.6÷100}=15℃。
(4)读图可知,图中①②两条小河,水流比较急的是①,①处的等高线稠密,坡陡。
(5)量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根据比例尺可以计算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3×15=45千米。
故答案为:(1)400;(2)正北;(3)15℃;(4)①;(5)45;
【点评】(1)考查考查等高线的判读,因为甲地处在等高线上,可以直接从图中读出数据为400米。
(2)考查方向的判断,本图有指向标指北,很容易判断。除了指向标判断方向还可以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还可以用经纬网来判断方向。
(3)考查海拔对气温的影响,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据此可以算出两地的温差。
(4)考查在等高线图中坡度陡缓的判读,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河流速度快,等高线稀疏坡度缓和,河流流速慢。
(5)考查比例尺的计算,知道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根据比例尺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用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即可得出,注意单位的换算。
6.(2018·南通)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两处地形部位中,表示山谷的是 ,适合攀岩活动的是 。
(2)图中等高线a的数值为( )(填字母)。
A.250 B.300 C.350 D.400
(3)甲区域的地形类型为( )(填字母)。
A.盆地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4)乙山峰位于丙山峰的偏 方向,乙、丙两山峰间相对高度是 米。
(5)如果乙、丙两山峰间的图上距离为1.3cm,则两山峰间的实际水平距离为 千米。
【答案】(1)②;①
(2)C
(3)A
(4)西;30
(5)2.6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①、②两处地形部位中,表示山谷的是等高线向高处凹进的②;适合攀岩活动的是①,这里是陡崖地形。
(2)图中等高距是50米,所以等高线a的数值为350米。
(3)甲区域的地形类型为盆地,这里等高线中间低、四周高,故选A。
(4)由图可知,乙山峰位于丙山峰的偏西方向,乙、丙两山峰间相对高度是30米。
(5)由比例尺可知,如果乙、丙两山峰间的图上距离为1.3cm,则两山峰间的实际水平距离为2.6千米。
故答案为:(1)②;①;(2)C;(3)A;(4)西;30;(5)2.6;
【点评】(1)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谷、山脊、陡崖的判断,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陡崖等高线重合。
(2)考查等高线的高度计算,等高距为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差值,用第一条等高线的数值加上等高距得第二条等高线的数值。
(3)考查盆地地形的地形特征,等高线越到里面数值越小,中间低,四周高。
(4)考查方向的判断和相对高度的判断,在有指向标地图中用指向标判断方向,相对高差及两地高度之差。
(5)考查比例尺的计算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7.(2018·长沙)夏季长沙某中学在黑麋峰国家森林公园开展野外考察活动。读图,回答问题。
(1)考察小组设计了①②两条登山线路,其中坡度较缓的是 线路。
(2)图中山峰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
A.390.5米 B.490.5米 C.590.5米 D.690.5米
(3)露营一般选择在地势较平坦开阔,远离地质、气象等灾害隐患区域,你认为A,B两处更适合露营的是 。
【答案】(1)①
(2)C
(3)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①线路等高线稀疏,坡度缓;②线路等高线密集,坡度陡。(2)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图中山峰外侧等高线最大数值为500米,则山峰的海拔介于500—600米之间,符合该范围的只有选项C。(3)读图可知,A处露营更合适,因为B处在山谷地带,附近有河流,存在地质和气象隐患。
故答案为:(1)①;(2)C;(3)A。
【点评】(1)该小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陡缓的判读,难度不大,属于常考的基础考点,依据所学方法进行判读即可。
(2)该小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海拔高度的判断,难度不大,需结合所给等高线的分布及等高距综合进行判断。
(3)该小题考查露营地的选择,是等高线地形图部分的实际应用型考点,有一定难度,可结合所给提示去判断,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
8.(2018·资阳)读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
(2)图中C居民区位于D居民区的 方向。
(3)如果此时F点的气温为24℃,那么E点的温度是 ℃。
(4)假设该等高线图的比例尺为1:50000,测得A点到D居民点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那么它们两者的实地距离是 千米。
(5)在A,B,C三处最宜开展粮食作物种植的是 。
【答案】(1)B
(2)西北
(3)16.8
(4)2
(5)C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方向的判读及比例尺的运用,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山谷处容易发育成河流。读图可知,图中A、B两处中,B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易集水成河。
(2)依据图中指向标(箭头指向正北方)判断,图中C居民区位于D居民区的西北方向。
(3)同纬度地区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是200米,F点的海拔为200米,E点的海拔为1400米。如果此时F点的气温为24℃,那么E点的温度是:24℃﹣(1400﹣200)÷100×0.6=16.8℃。
(4)假设该等高线图的比例尺为1:50000,说明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0.5千米。测得A点到D居民点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那么它们两者的实地距离是4×0.5=2千米。
(5)读图可知,在A、B、C三处最宜开展粮食作物种植的是C处,因为该地地形平坦开阔,靠近河流,水资源丰富。
故答案:(1)B;(2)西北;(3)16.8;(4)2;(5)C。
【点评】(1)本题考查可能发育成河流的山体部位,熟练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本题考查方向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定向法。
(3)本题考查地形地势对气温的影响,根据其变化规律理解解答即可。
(4)本题考查比例尺的计算,熟练掌握比例尺三种表示形式的转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本题考查影响粮食作物种植的自然条件,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9.(2018·德州)下图是山东省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初中学生计划在图示区域进行研学旅行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该区地形以 为主,河流干流流向为 。
(2)若A处气温为20℃,山峰B处气温最低不低于 ℃。
(3)同学们计划把夜晚宿营地点选在C处,你认为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
(4)若在D处突遇泥石流,则①②③三条逃生线路中最佳的是 。
(5)该地区的典型植被是 。
(6)简要分析图中城镇形成的有利条件。
【答案】(1)丘陵;先由西北流向东南再转为由北向南
(2)17
(3)合理;C处位于鞍部,等高线稀疏,地形相对平坦开阔.
(4)②
(5)温带落叶阔叶林
(6)平原地区,地形平坦;靠近河流,水运便利,取水方便。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及方向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读图分析可知:
(1)据图判断,该区地形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以丘陵为主;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因此可判定,河流干流流向为先由西北流向东南再转为由北向南。
(2)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50米,A处海拔为100米,B处海拔为550-600米,两地相对高度是450-500,气温相差2.7℃—3℃。若A处气温为20℃,山峰B处气温位于17℃-17.3℃之间。
(3)同学们计划把夜晚宿营地点选在C处,是合理的,理由是C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稀疏,地形相对平坦开阔。
(4)当发生泥石流时,应沿着与泥石流运动大致垂直的方向往上爬。读图可知,②线与泥石流运动方向大致垂直,且向海拔高处延伸,该路线是逃生的最佳路线。
(5)根据题意可知,该图是山东省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位于北方地区,因此典型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6)读图可知,图中城镇形成的有利条件是: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靠近河流,水运便利,取水方便。
故答案为:(1)丘陵;先由西北流向东南再转为由北向南;(2)17;(3)合理;C处位于鞍部,等高线稀疏,地形相对平坦开阔;(4)②;(5)温带落叶阔叶林;(6)平原地区,地形平坦;靠近河流,水运便利,取水方便。
【点评】(1)本题考查地形类型及方向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海拔对气温的影响,了解其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4)本题考查突遇泥石流时正确的逃生线路,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本题考查图中城镇形成的有利条件,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0.(2018·扬州)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新中国西南地区的铁路建设中,很多地段采取如图1的“灯泡”型迂回线路。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逢山挖隧,遇水搭桥。2017年12月,西成(西安至威都)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该线路隧道群规模为全国之最,从此西安到成都仅需4小时。如图2为“西成高铁路线图”。
(1)“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中的“蜀”是 省的简称。
(2)图1中铁路线经过的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米。
(3)“灯泡”型路线所经地区的等高线较 (填“稀疏”或“稠密”),坡度较 (“缓”或“陡”)。
(4)西成高铁的隧道工程量大,原因是途经( )
A.秦岭、大巴山 B.华北平原、淮河
C.巫山、成都平原 D.黄土高原、湘江
(5)西成高铁开通的积极意义有 。(至少回答两点)
【答案】(1)四川
(2)20
(3)稀疏;缓
(4)A
(5)西成高铁的开通使西安和成都两城之间时空上的距离被极大拉近,使蜀道不再难,标志着北方地区至西南地区又增加一条大能力、高密度的旅客运输主通道,对于加强关中﹣天水经济区与成渝经济区的交流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出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西成高铁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蜀是四川省的简称。
(2)读图可知,图1中等高距是20米,A的海拔高度是760米,B的海拔高度是780米,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780-760=20米。
(3)读图可知,“灯泡”型路线所经地区的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
(4)西成高铁的隧道工程量大,原因是途经秦岭、大巴山,地形复杂。
(5)西成高铁的开通使西安和成都两城之间时空上的距离被极大拉近,使蜀道不再难,标志着北方地区至西南地区又增加一条大能力、高密度的旅客运输主通道,对于加强关中﹣天水经济区与成渝经济区的交流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出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故答案为:(1)四川;(2)20;(3)稀疏;缓;(4)A;(5)西成高铁的开通使西安和成都两城之间时空上的距离被极大拉近,使蜀道不再难,标志着北方地区至西南地区又增加一条大能力、高密度的旅客运输主通道,对于加强关中﹣天水经济区与成渝经济区的交流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出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点评】(1)本题考查四川省的简称,牢记即可。
(2)本题考查相对高度的计算,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本题考查等高线疏密与坡度大小的关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4)本题考查西成高铁的隧道工程量大的原因,了解其经过的地形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本题考查西成高铁开通的积极意义,理解解答即可。
11.(2018·龙东)读“等高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GH山体部位的名称是 。
(2)A,D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米。
(3)在图中选择一处地点举办攀岩比赛, 点更适合。(填字母)
【答案】(1)山谷
(2)70
(3)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运用等相关知识,完成本题,需要识记相对高度的概念,等高线的五种基本类型和运用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重点识记。(1)读图可知:GH处的等高线向数值高处弯曲是山谷,山谷也叫集水线,山谷处能形成河流。(2)相对高度是指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故A点(475米)和D点(405米)的相对高度是475米-405米=70米。(3)读图可知:C 处的等高线特征是等高线重叠,是陡崖,适合攀岩。
故答案为:(1)山谷;(2)70;(3)C。
【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数值中间大,向四周减小的为山峰;中间小,向四周数值增大的为盆地;等高线向高值方向凸出的部分为山谷,向低值方向凸出的部分为山脊;等高线重叠处表示陡崖。
(2)根据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需注意比较二者的区别并解答。
(3)近于垂直的山坡,称为陡崖。等高线重叠处表示陡崖,攀岩运动也属于登山运动,攀登对象主要是岩石峭壁或人造岩墙 ,故陡崖最适合的运动为攀岩。
12.(2018·贺州)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E地的海拔高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F地的海拔高度,理由是 。
(2)虚线甲的地形部位为 ,判断的依据是 。
(3)若E,F图上距离是1厘米,则两点实地距离是 千米。
(4)若F地的气温是23℃,只考虑地势因素的影响下,山顶A处的气温最少不低于 ℃。
【答案】(1)等于;E,F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上(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高度相同)
(2)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等高线凸低为脊(高)/甲虚线处海拔高于两侧
(3)1.5
(4)20
【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E地与F地在同一条等高线上,两地的海拔高度相等。(2)虚线甲处的等高线凸向低处,是山脊地形。(3)由图中比例尺可知,若E、 F图上距离是1厘米,则两点实地距离是1.5千米。(4)若F地的气温是23℃,只考虑地势因素的影响下,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会下降0.6℃,则山顶A处的气温最少不低于20℃。
故答案为:(1)等于;E,F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上(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高度相同);(2)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等高线凸低为脊(高)/甲虚线处海拔高于两侧;(3)1.5;(4)20。
【点评】(1)海拔高度也称绝对高度,就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是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两个地方的相对高度是由两个地方的海拔相减,如甲地的海拔是1500米,乙地的海拔是500米,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500-100=1000米。
(2)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3)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达方式,即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
(4)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垂直递减,递减率大约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摄氏度。
13.(2018·百色)广西某研学小组,在五月的一个周末沿图中箭头所示线路对后龙山进行研学考察。读图(单位:米),回答问题:
(1)研学小组测得出发地甲地气温是26.3℃,据此推算后龙山的山顶气温约是 ℃。
(2)图上地形部位①名称是 。
(3)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有可能找到河流的是 。
(4)在山区修建公路时,陡坡段呈“之”字状弯曲,原因是 。
(5)在研学考察前需做好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答案】(1)21.6
(2)陡崖
(3)丁地
(4)尽可能减缓坡度(不至于太陡)
(5)了解研学考察的目的,查阅资料,做好研究性学习的方案;确定人数及时间;查询天气状况,准备必要的物品如防晒衣、通信工具、食品等;联系具有资质的车辆,保证往返交通安全,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学习等。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研学小组测得出发地甲地气温是26.3℃,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会下降0.6℃,据此推算后龙山的山顶气温约是21.6℃。(2)图上地形部位①处由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地形名称是陡崖。(3)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有可能找到河流的是丁地,这里等高线向高处凹进,是山谷地形。(4)在山区修建公路时,陡坡段呈“之”字状弯曲,原因是尽可能减缓坡度。(5)在考查前要了解研学考察的目的,查阅资料,做好研究性学习的方案;确定人数及时间;查询天气状况,准备必要的物品如防晒衣、通信工具、食品等;联系具有资质的车辆,保证往返交通安全,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学习等。
故答案为:(1)21.6;(2)陡崖;(3)丁地;(4)尽可能减缓坡度(不至于太陡);(5)了解研学考察的目的,查阅资料,做好研究性学习的方案;确定人数及时间;查询天气状况,准备必要的物品如防晒衣、通信工具、食品等;联系具有资质的车辆,保证往返交通安全,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学习等。
【点评】(1)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垂直递减,递减率大约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摄氏度。要依照此规律来进行简单计算。
(2)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向数值较高处发生弯曲的地方为山谷,山谷是集水区域,可能有河流发育。在寻找河流位置时,要首先判断出山谷的位置,结合位置来解答。
(4)交通线路选线的原则为:山区的线路一般选择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且线路多呈“之”字形弯曲。因为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呈“之”字形弯曲可以减小单位距离内的坡度。平原地区交通线路尽可能少占耕地。
(5)研学考察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做好充足准备。如了解研学考察的目的,查阅资料,做好研究性学习的方案;查询天气状况,准备必要的物品如防晒衣、通信工具、食品等;联系具有资质的车辆,保证往返交通安全,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学习等。
14.(2018·福建)图示意某区域地形,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形部位名称:甲是 ,乙是 。
(2)李村位于赵村的 方向,量得两村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则两村的实地距离是 千米。
(3)①、②路段中,坡度更陡的是 。
(4)村庄的分布特点是 ,其中海拔最高的村庄是 。
【答案】(1)山峰;山脊
(2)西南;2.4
(3)①
(4)沿公路分布;陈村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等高线可以表示不同的山体部位,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可以表示坡度的陡缓。(1)从图中可知甲处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是山峰,乙等高线向低值凸出是山脊。(2)该图用的是一般定向法,李村位于赵村的西南方向;该图的比例尺是1:80000厘米,量得两村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则两村的实地距离是3×80000厘米=240000厘米=2.4千米。(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①等高线密集,有重叠是陡崖,坡度大。(4)自然环境、交通等对人类的民居有影响,从图中可知,村庄的分布特点是沿公路分布,其中陈村海拔最高大约900米。
故答案为:(1)山峰;山脊;(2)西南;2.4;(3)①;(4)沿公路分布;陈村。
【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数值中间大,向四周减小的为山峰;中间小,向四周数值增大的为盆地;等高线向高值方向凸出的部分为山谷,向低值方向凸出的部分为山脊;等高线重叠处表示陡崖。
(2)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等高线地形图上常利用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坡度的陡缓,具体规律为: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4)山区地势不够平坦,道路一般沿等高线修建或从低谷处经过,减少人们出行的困难,而山区聚落也一般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出现。
15.(2018·泰安)泰安市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到我国某地区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该地区资料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下列问题。
(1)图所示区域地形以 为主。
(2)同学们驻扎在张村附近的B处,此时B处的气温为22℃,估算该区域最高峰山顶的气温约为 ℃。
(3)公路沿线C,D两地设置凸面镜的应是 地。
(4)根据因地制宜发展原则,同学们认为图中a、b、c各地段最适合利用为耕地的是 。
(5)下图反映的是该区域气温年变化和逐月降水量情况,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①描述图中A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
②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地人们在图示区域修建了大型水库,其主要作用是 。
【答案】(1)山地
(2)16.9
(3)D
(4)c
(5)流量较小,汛期较短,含沙量较大,冬季结冰,水位变化较大;调控水量,蓄水发电,提高防洪、抗旱能力,提供灌溉水源,发展淡水养殖等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剖面图;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示区域的等高线密集,且海拔较高,是山地地形为主。
(2)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会下0.6℃,若同学们驻扎在张村附近的B处,此时B处的气温为22℃,估算该区域最高峰山顶的气温约为16.9℃。
(3)公路沿线C、D两地设置凸面镜的应是D地,因为这里是急弯。
(4)根据因地制宜发展原则,同学们认为图中a、b、c各地段最适合利用为耕地的是c地,这里地势最平坦。
(5)由图可知,该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是:流量较小,汛期较短,含沙量较大,冬季结冰,水位变化较大,修建大型水库的好处是:调控水量,蓄水发电,提高防洪、抗旱能力,提供灌溉水源,发展淡水养殖等。
故答案为:(1)山地;(2)16.9;(3)D;(4)c;(5)流量较小,汛期较短,含沙量较大,冬季结冰,水位变化较大;调控水量,蓄水发电,提高防洪、抗旱能力,提供灌溉水源,发展淡水养殖等。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气候直方图的判读、地形对气温的影响等相关知识,完成本题,需要理解海拔高度对气温的影响、识别等高线的五种基本类型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等,识别等高线的五种基本类型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重点识记,要求学生具有较多的知识储备及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16.(2018·青岛)读“我国陕西省南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处的地形类型是 。
(2)据图中信息,推断渭河、汉江两河流域之间分水岭的大体走向是 。
(3)近些年来,渭河含沙量有所减少。请分析当地可能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
(4)图中B,C两处有一处是汉江的支流,请在答题卡上上相应位置画出此支流,并用箭头标出流向。
(5)分析一月份汉中比西安气温偏高的主要原因。
【答案】(1)高原
(2)东西走向
(3)植树种草、修梯田、打坝淤地等。
(4)从B处向东南方向画一平滑曲线箭头到汉江干流。
(5)汉中北部有山地减弱冬季风,纬度也比西安低,地处亚热带区域。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我国主要山脉;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A处的海拔在1000,米以上,等高线较稀疏,地势比较平坦,所以该处的地形是高原。
(2)根据图中渭河和汉江之间的等高线的延伸方向大致是东西走向可知,该山脉是东西走向,该山脉是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
(3)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近年来,由于我国加大了对黄土高原的治理,植树种草、修梯田、打坝淤地等措施使水土流失减少,所以渭河含沙量有所减少。
(4)读等高线图可知,B处是山谷,C处是山脊,河流大多发源于山谷,所以从B处向东南方向画出平滑曲线箭头到汉江干流即可。
(5)读图分析可知,汉中北部有山地的阻挡会减弱冬季风,纬度也比西安低,地处亚热带区域,所以一月份汉中比西安气温偏高。
故答案为:(1)高原;(2)东西走向;(3)植树种草、修梯田、打坝淤地等;(4)从B处向东南方向画一平滑曲线箭头到汉江干流;(5)汉中北部有山地减弱冬季风,纬度也比西安低,地处亚热带区域。
【点评】本题以读“我国陕西省南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黄土高原地区的环境问题及治理、影响气候的因素等,综合性强,有难度,要求学生具有较多的知识储备及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17.(2018·临沂)今年“五一”假期小华参加学校组织的位于城市郊区的龙潭湖风景区研学旅行活动。请根据下列材料帮助小华解决在研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材料一:左图为龙潭湖风景区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字母表示龙潭湖风景区主要旅游景点“云际日出”“龙潭碧波”“攀岩挑战”“漂流探险”“古寺览幽” “愉悦采摘”的位置
材料二:右图为左图所示区域多年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资料
(1)左图所示区域地形以 为主。
(2)结合右图,分析左图所示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
(3)在左图中,景点“攀岩挑战”“漂流探险”的位置分别用 、 表示。(填写字母)
(4)当地村民在左图所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利用管道自流引水至坪上村。若仅考虑地形因素,①②③④四处最适合修建大坝的是 。
(5)小华同学在采集制作岩石标本时,在D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他感到非常疑惑,请帮助解释原因。
(6)研学结束,小华向当地村民建议减少水稻的种植面积,改种有机蔬菜、花卉、发展鱼、肉、禽、蛋生产以增加农民收入,你认为可行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1)山地
(2)无结冰期,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落差大,水流急等。
(3)D;C
(4)①
(5)说明该处曾经为海洋,后来地壳抬升(或海面下降),露出地表。
(6)可以位于城市郊区,靠近消费市场。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等高线的等高距为50米,该图最高处超过550米,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该地形为山地。
(2)观察右图,该地冬季平均气温在0℃以上,不结冰。夏季降水多,冬季湿润。可以得出无结冰期,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等特征。地行为山地,可以得出落差大,水流急等特征。
(3)“攀岩挑战”考查的是陡崖的位置,“漂流探险”考查的是有河流流经的山谷位置,分别对应图中的D和C。
(4)因为题中要求利用管道自流引水至坪上村,所以选取的大坝位置海拔要高于坪上村,②和③都不符合。④处距离较远,沿途还要经过河谷地带,需要先降后升,不符合。因此①符合。
(5)在山区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有可能是地壳变动或海平面升降引起的海陆变迁造成的。
(6)可行,此地位于城市郊区,靠近消费市场。可以发展城市生活所必须的有机蔬菜、花卉、发展鱼、肉、禽、蛋生产。
故答案为:(1)山地;(2)无结冰期,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落差大,水流急等;(3)D;C;(4)①;(5)说明该处曾经为海洋,后来地壳抬升(或海面下降),露出地表;(6)可以位于城市郊区,靠近消费市场。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策略、海陆变迁等,综合性强,有难度,要求学生具有较多的知识储备及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18.(2018·宜昌)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E处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山脊、山谷),河流D的大致流向是 。
(2)某户外活动小队欲选择BA,CA两条线路中较陡峭的线路登山,他们应该选 线路。AC两点间的实际直线距离大约是 千米。
(3)某中学地理实践小组到本地区开展实践活动,发现大量野生杜鹃花,而且年代久远。A地海拔 米,一般说来A地杜鹃花开的时间比B地 (早、晚),请简要解释原因 。
(4)本地区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降水量逐月分布情况最可能是甲、乙两图中的 图;据此推断该地气候类型是 ,其气候特征是 。
(5)本地区M地(圆圈所在范围)相对贫穷,在国家大力开展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假如你作为地理实践小组成员,请给当地村民设计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
【答案】(1)山脊;自西北向东南
(2)BA;15千米(±500米)
(3)700;晚;海拔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A地海拔较B地高,故A地气温较B地低,花开时间晚
(4)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5)①发展以花卉观赏为主题的旅游业;②发展林木、果木业及配套加工业;③花卉种植业;④栽种茶树。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图中E处表示的地形部位是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山脊,河流D的大致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2)某户外活动小队欲选择BA、CA两条线路中较陡峭的线路登山,他们应该选BA线,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图中比例尺是1:500000,AC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为5厘米左右,因此实际直线距离大约是5×5=25千米。
(3)由图可知,A地海拔是700米,一般说来A地杜鹃花开的时间比B地晚,因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A地海拔较B地高,故A地气温较B地低,花开时间晚。
(4)本地区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降水量逐月分布情况最可能是甲、乙两图中的乙,这里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5)由题目可知,当地以山地为主,有河流、湖泊,可以发展以花卉观赏为主题的旅游业,发展林木、果木业及配套加工业;花卉种植业等。
故答案为:(1)山脊;自西北向东南;(2)BA;15千米(±500米);(3)700;晚;海拔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A地海拔较B地高,故A地气温较B地低,花开时间晚;(4)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5)①发展以花卉观赏为主题的旅游业;②发展林木、果木业及配套加工业;③花卉种植业;④栽种茶树。
【点评】本题以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和气温年变化曲线逐月降水量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气候直方图的判读,有难度,综合性强,常考题型,要求学生具有较多的知识储备及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