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第四章 国土开发与保护
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
的地理背景
e7d195523061f1c0d318120d6aeaf1b6ccceb6ba3da59c0775C5DE19DDDEBC09ED96DBD9900D9848D623ECAD1D4904B78047D0015C22C8BE97228BE8B5BFF08FE7A3AE04126DA07312A96C0F69F9BAB7BD80C4565564AEEC2C5C533DD9183AF9FD21A43FE32BD2EB8FA8A1BD73C843DBB217D569C6F92523D450AB0C0BFF8B5D83D20CE605574F48
可持续发展战略(1999年)
西部大开发战略(2000年)
“一带一路”倡议(2013年)
我国重大发展战略举例:
e7d195523061f1c0d318120d6aeaf1b6ccceb6ba3da59c0775C5DE19DDDEBC09ED96DBD9900D9848D623ECAD1D4904B78047D0015C22C8BE97228BE8B5BFF08FE7A3AE04126DA07312A96C0F69F9BAB7BD80C4565564AEEC2C5C533DD9183AF9FD21A43FE32BD2EB8FA8A1BD73C843DBB217D569C6F92523D450AB0C0BFF8B5D83D20CE605574F48
导入新课
1.北京市对外联系的国道有多少条 呈现什么形状
2.这些国道都通过河北省,其中102至105国道还通过天津市,这反映了北京与河北、天津在地域上的什么联系
e7d195523061f1c0d318120d6aeaf1b6ccceb6ba3da59c0775C5DE19DDDEBC09ED96DBD9900D9848D623ECAD1D4904B78047D0015C22C8BE97228BE8B5BFF08FE7A3AE04126DA07312A96C0F69F9BAB7BD80C4565564AEEC2C5C533DD9183AF9FD21A43FE32BD2EB8FA8A1BD73C843DBB217D569C6F92523D450AB0C0BFF8B5D83D20CE605574F48
【思考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战略核心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之一。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
01
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
地理背景
e7d195523061f1c0d318120d6aeaf1b6ccceb6ba3da59c0775C5DE19DDDEBC09ED96DBD9900D9848D623ECAD1D4904B78047D0015C22C8BE97228BE8B5BFF08FE7A3AE04126DA07312A96C0F69F9BAB7BD80C4565564AEEC2C5C533DD9183AF9FD21A43FE32BD2EB8FA8A1BD73C843DBB217D569C6F92523D450AB0C0BFF8B5D83D20CE605574F48
京津冀地区的位置和地势特征
读下图,说出京津冀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和地势特征。
京津冀地区行政区划
京津冀地区地形
位于36°05′N~42°40′N,113°27′E~119°50′E
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11个地级市
土地面积约21.9万平方千米,约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2.3%
京津冀地区的位置和地势特征
读下图,说出京津冀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和地势特征。
京津冀地区行政区划
京津冀地区地形
京津冀地区,西侧是太行山脉,北侧是燕山山脉,东临渤海,南接河南省和山东省。京津冀地区西部、北部地势较高,东部、南部地势较低,总体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特点。
想一想:京津冀地区为什么雾霾天气严重?如何解决?
①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污染物的排放量大;
②冬春季节多沙尘天气,大气中沙尘含量高;
③西侧是太行山脉,北侧是燕山山脉,地形条件相对闭塞,污染物不易扩散;
④冬季多受高压控制,近地面风力小、大气层结构稳定,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条件差。
控制大气污染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调整产业结构,降低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比重;植树种草,增加绿化面积;加强监控与管理。
原因:
防治措施:
京津冀地区的气候特征
读京津冀地区资料图,说出京津冀地区的气候特点。
京津冀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大约在400~800毫米。从降水的时空分布来看,降水多集中于夏季,特别是7、8月份。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
京津冀地区的水文特征
读下图,说出京津冀地区的水文特征。
京津冀地区地形
河流:京津冀绝大部分位于海河流域
湖泊:主要有白洋淀
海岸线资源:海岸线曲折,在京津冀地区近700千米的海岸线上,坐落天津港、秦皇岛港、唐山港(唐港区、曹妃甸港区)、黄骅港等天然不冻海港,海运条件便利,岸线资源丰富。
京津冀地区的水资源特征
读下图,说出京津冀地区的水资源状况。
京津冀地区地下水资源开采情况
主要供水源是地下水。为满足城市发展和工农业生快速增长的需求,京津冀地区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并诱发了严重的地面沉降、 地裂缝等。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期工程向京津冀地区调水量为57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状况,大大减轻了京津冀地区地下水超采的情
想一想:京津冀地区为什么水资源短缺?如何解决?
①为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偏少且季节分配不均;
②地表径流较少;
③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需水量大;
④水污染和水浪费现象严重。
①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②兴修水库,以解决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
③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④加大科技投入,防治水污染。
原因:
解决措施:
京津冀地区的人口和产业特征
读下图,说出京津冀地区人口和产业分布有什么特点
2016年末
京津冀地区的人口约为1.12亿,约占我国总人口的8.1%
地区生产总值约为7.56万亿元,约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2%
京津冀地区人口密度
京津冀地区工业分布
京津冀地区的人口和产业特征
读下图,说出京津冀地区人口和产业分布有什么特点
京津冀地区的人口和产业分布不均衡。北京和天津人口密度大,产业分布相对密集,而河北省人口密度相对小,产业分布相对稀疏。京津冀地区许多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有效协调。
京津冀地区人口密度
京津冀地区工业分布
活动
阅读课本P87活动,在相应方框中归纳京津冀各自独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说明其对当地环境和发展的影响。
北京
知识型区域
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现代高端服务业中心
天津
加工型区域
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
加工工业、港口占优
河北
资源型区域
采掘业、重加工工业占优
答案
北京知识型区域
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占优
天津:加工型区域
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
占优
河北:资源型区域
采掘业、重加工工业占优
京津冀一体化,优势互补、协同分工
非首都功能过多
工业依靠要素投入
粗放型特征明显
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化工业比重大,资源环境压力
区域发展差距悬殊
资源环境问题
“大城市病”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原因
1)京津冀各自独立发展存在问题,人口和产业分布不均衡,同质化竞争严重,区域发展差距悬殊;
2)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优化京津冀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其他地区协同发展提供示范作用
1)地理位置毗邻
2)自然地理环境相似
3)有历史合作基础
4)产业基础好
5)国家政策支持
6)交通便利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02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途径
e7d195523061f1c0d318120d6aeaf1b6ccceb6ba3da59c0775C5DE19DDDEBC09ED96DBD9900D9848D623ECAD1D4904B78047D0015C22C8BE97228BE8B5BFF08FE7A3AE04126DA07312A96C0F69F9BAB7BD80C4565564AEEC2C5C533DD9183AF9FD21A43FE32BD2EB8FA8A1BD73C843DBB217D569C6F92523D450AB0C0BFF8B5D83D20CE605574F48
京津冀整体定位
京津冀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和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三省市各有侧重。
交通一体化
交通一体化: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内快速铁路覆盖所有地级市,高速公路覆盖所有县级市。
京津冀机场间的“空铁联运”
在北京南站,身份证一刷,取票机吐出来的是一-张从天津机场出发的飞机票;在北京西站,几小时后将在石家庄乘飞机的旅客正排队办理值机;在北京八王坟客运站,每小时都有一班大巴车出发,直接把乘客拉到天津机场航站楼前。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这些都将实现。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京津冀三地民航正在探索民航领域的一体化:从北京坐城际列车、换乘地铁,到达天津和石家庄的机场。这种用铁路将京津冀三地机场联系起来的“空铁联运”,迅速吸引了不少旅客,可将北京首都机场过剩的旅客资源分流到天津机场和石家庄机场。
阅 读
产业一体化
产业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有效地进行产业整合,在区域范围内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把北京市和天津市市区内部以及周边的产业进行转移、扩散和优化升级。
生态保护一体化
生态环保一体化:京津冀地区要协同发展,必须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以联合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监测协同治污等为突破口,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保护一体化
京津冀地区雾霾天气严重
京津冀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
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相比,京津冀地区人口和产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①城市、人口和产业分布不均衡;
②地区之间缺乏紧密的产业关联;
③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京津冀三省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比重(2016年)
珠三角的相对经济优势
产业结构优化合理。珠江三角洲地区15个城市(含2县)已经完成了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重要的制造业中心的转变,并成功实现了第二、第三产业双重主导的经济社会全面联动发展。总体上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已经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再到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转变。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最重要的特点是外向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约一半是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的,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0%以上。不少企业的绝大部分产品供应国际市场。
下图为“京津冀部分地区示意图”。
分析雄安新区的主要区位优势。
①位置:位于河北省的中部,距北京近。
②土地:土地开发程度低,地价较低,搬迁成本低。
③交通:有多条高速干道连接北京,交通便利。
④生态环境:湖泊面积大,水资源较充足;开发程度低,发展空间充裕,生态环境优良。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01
思考题
阅读课本案例研究“长江经济带地理背景”资料,思考一下问题:
(1)分析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地理背景是什么?
e7d195523061f1c0d318120d6aeaf1b6ccceb6ba3da59c0775C5DE19DDDEBC09ED96DBD9900D9848D623ECAD1D4904B78047D0015C22C8BE97228BE8B5BFF08FE7A3AE04126DA07312A96C0F69F9BAB7BD80C4565564AEEC2C5C533DD9183AF9FD21A43FE32BD2EB8FA8A1BD73C843DBB217D569C6F92523D450AB0C0BFF8B5D83D20CE605574F48
长江经济带的位置和范围
读图,归纳长江经济带的位置范围。
图4-2-2 长江经济带位置和范围示意
(1)范围: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市;
【思考题】
长江经济带的区位优势
读下面两幅图,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思考题】
… …
… …
(2)长江经济带内部优势
图4-2-2 长江经济带位置和范围示意
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它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依托黄金水道有利于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格局,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 …
… …
(3)长江经济带外部优势
图4-2-2 长江经济带位置和范围示意
从全国范围看,长江经济带连接北部沿海的环渤海经济区及南部沿海的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 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格局。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最大的以长江为纽带联结构成的相对完整的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位置居中、腹地辽阔、资源丰富、自然地理基础最好的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区位条件优越、水陆交通便捷、产业分布最集中的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人口集中、城镇密布、经济水平最高、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经济带。
自然地理背景
人文地理背景
地理位置:我国中部,连接南北东西
地形:横跨三级阶梯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系:长江流域
资源:水、矿产、旅游、生物资源丰富
生态环境:生态地位重要,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人口、经济:面积大、人口多,综合实力强,发展潜力大,上中下游地区经济差异大
交通:水运、铁路交通便利
产业:产业集聚带、农业主产区、工业大走廊
结合材料,分析长江成为“黄金水道”的原因。
… …
… …
知识窗:长江“黄金水道”
1、长江水量充沛,终年不冻,水运条件十分优越。
2、长江流域面积广阔,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0000多千米,通航里程长。
3、长江支流多呈南北辐射状分布,通过京杭大运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钱塘江等水系,形成航道交织的水运网。
4、经济腹地广,长江干流横贯我国东部到西部,沟通我国东南沿海和西南腹地,是联结我国东、中、西部的重要经济纽带。且长江与京沪、京九、京广等南北铁路干线交会,沟通我国南北。
5、长江流经地区工业发达,人口众多,城市密布,运载需求大。
… …
… …
问题:结合材料,分析长江成为“黄金水道”的原因。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02
02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战略定位 区位 途径 目标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作用 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成为充分体现国
家综合经济实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地区各自优势 统筹人口分布、经济 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 能力,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 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战略定位 区位 途径 目标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资源 创新开放模式,促进优势互补,培育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成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开放合作走廊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江河湖泊丰富多样的生态要素 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以长江干支流为经脉,以山水林田湖为有机整体、江湖关系和谐、流域水质优良、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种类多样的生态安全格局 成为水清、天蓝、地绿、产业优的生态廊道
02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一轴” 指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
“两翼” 指发挥长江主轴线的辐射带动作用,向南北两侧腹地延伸拓展,提升南北两翼支撑力。南翼以沪瑞运输通道为依托,北翼以沪蓉运输通道为依托,促进交通互联互通,加强长江重要支流保护,增强省会城市、重要节点城市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夯实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基础
“三极” 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主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
“多点” 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发展优势产业,建设特色城市,加强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与互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新格局
02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03
长江生态保护的原因
(1)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2)长江经济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并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1.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
(1)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2)要在改革创新和发展新动能上做“加法”,在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上做“减法”,走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03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2.长江水资源利用及保护
(1)长江航道的价值
①长江航道的价值不止水运,还包括水量、水质和水能等方面的价值;
②长江经济带范围内工业、农业和居民用水;
③防洪、发电、灌溉、水产养殖、旅游和生态用水等;
④向北方地区跨流域调水。
(2)主要问题:部分地区水污染呈加剧趋势,特别是中下游地区水污染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3)保护措施:加快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
03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存在问题 整治措施
上游 ①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破坏;②水能开发程度低 ①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②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③建设三峡工程;退耕还林还草
中游 ①洪水威胁严重;②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③围湖造田、湖泊萎缩、河床抬高 ①退耕还湖,疏浚湖泊;②搞好分洪工程,加强和搞好荆江分洪工程;③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的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④修建水利工程,发挥水利工程的拦洪治沙功能
下游 大气和水体污染严重 ①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②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
3.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和措施
(1)机制: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03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3.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和措施
(1)机制: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地形区 具体措施
西部 山区 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加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坡耕地和石漠荒山治理
中东部平原区 加强湖泊、湿地保护,疏浚水道,降低洪涝灾害风险,建设各级自然保护区
长江下游地区 严格立法、科学治污,坚持应急防控与长效治理齐抓并举,坚持“控源截污”与生态修复统筹推进,治理水污染
(2)措施
03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千里长江,险在荆江
03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针对荆江河段“裁弯取直”和“恢复弯曲河道”两种现象,提出你的观点,并阐释你的理由。
【讨 论】
裁弯取直的作用:
1.缩短了河流的长度,增加了河床比降;
2.提高了泄洪数量和速度;3.泥沙沉积减弱,河床下切,水位降低;
4.洪水灾害减少;
5.利于防洪和发展航运
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
1.利于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2.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3.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03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