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区中考地理真题汇集(2018-2022年)2.1.6陆地和海洋--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选择题二)
一、单选题
1.(2020·珲春)日本大阪今年六月发生地震,说明当地( )
A.地处板块内部 B.地壳比较活跃
C.地壳坚固稳定 D.地质灾害偏小
2.(2020·广州) 200年3月12日,中国政府派遣专家组携带大批医疗救治及防护用品等物资,从上海飞赴罗马,协助意大利政府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如图是世界部分地区板块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罗马位于(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大洋洲
(2)罗马位于( )
A.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的地带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的地带
C.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的地带
D.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地带
(3)我国协助意大利政府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推动了( )
A.南北对话 B.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C.南南合作 D.国家间体育交流与发展
3.(2020·深圳) 2020年5月27日,我国“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完成测量任务。图1为登顶途中照片,图2为世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珠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最高峰。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原因是( )
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拉伸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C.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
D.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2)在登顶过程中,测量登山队遇到的困难可能有( )
①缺氧 ②严寒 ③海浪袭击 ④暴风雪袭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对于登顶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测量登山队采取的合理做法是( )
A.就地掩埋废弃塑料袋 B.随意丢弃空氧气瓶
C.直接排放生活污水 D.将垃圾带回营地集中处理
4.(2020·齐齐哈尔)现代测量表明,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其原因是( )
A.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地带
B.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地带
C.人类活动
D.全球气候变暖
5.(2020·贵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的集中分布区大都位于( )
A.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 B.大河沿岸地带
C.板块内部 D.大洋的中央地带
6.(2020·株洲)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张裂的地方为生长边界,碰撞挤压的地方为消亡边界。读全球板块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地区为板块生长边界的是( )
A.地中海 B.红海
C.喜马拉雅山区 D.安第斯山区
(2)下列半岛中不属于欧亚板块的是( )
A.中南半岛 B.印度半岛
C.亚平宁半岛 D.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3)赤道穿过的板块总共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7.(2020·盘县)关于板块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喜马拉雅山脉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B.阿拉伯半岛属于亚欧板块
C.台湾岛属于太平洋板块
D.红海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8.(2020·万州)如下图为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A板块的名称是( )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大洋洲板块
(2)图中震中所在地为地震多发地区,下列关于其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暴雨成灾,诱发地震 B.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C.人类活动,破坏地表结构 D.位于海边,海水运动造成地震
9.(2020·赤峰)读“红海、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位置示意图”,能够得出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原因是( )
A.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
B.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
D.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10.(2020·昆明)有关阿尔卑斯山成因(下图)说法正确的是( )
A.板块的挤压 B.板块的张裂 C.海平面上升 D.人类的活动
11.(2020·晋中) 2020年5月27日11时,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顶成功,中国登山队直又一次登上了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下图为“全球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珠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下列关于喜马拉雅山脉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B.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张裂拉伸
C.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D.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
(2)喜马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边缘,该高原地表形态的主要特征是( )
A.千沟万重,支离破碎 B.地表崎岖,峰岭众多
C.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D.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12.(2020·武威)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0年5月3日日本九州岛附近海域发生6.0级地震。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地震发生处位于( )
A.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B.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C.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D.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2)图中四地地壳较为稳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3.(2020·德州)读东南亚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东南亚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海峡两岸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B.湄公河流经越南首都金边
C.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
D.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2)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是因其位于( )
A.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处
B.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与北美板块碰撞挤压处
C.北美板块、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处
D.太平洋扳块、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处
14.(2020·邵阳) 2019年8月28日意大利斯特龙博利岛火山发生强烈喷发,2020年1月28日冰岛的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火山出现爆发迹象。下图为部分板块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丙板块是( )
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非洲板块
(2)有关意大利和冰岛多火山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意大利位于甲板块与乙板块的张裂处
B.意大利位于甲板块与乙板块的碰撞处
C.冰岛位于甲板块和丙板块的碰撞处
D.冰岛位于丁板块和乙板块的张裂处
15.(2020·宜昌)人类从未终止过对海陆变迁奥秘的探索。完成下面小题。
(1)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家是( )
A.托勒密 B.哥白尼 C.魏格纳 D.麦哲伦
(2)日本火山、地震频繁,是因为日本位于哪两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
C.亚欧板块与北冰洋板块 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16.(2020·绥化)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 )
A.大陆漂移说 B.板块构造学说
C.风成说 D.日心说
17.(2020·兰州)据中国地震台网消息,6月26日凌晨4时29分至9时30分,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35.73°N,82.33°E)连续发生8次3级以上的地震。震级最高的一次达64级,震源深度10千米。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于田县所处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 B.美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非洲板块
(2)塔里木河是新疆境内的重要水源。以下对其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 B.是一条季节性河流
C.从河流最终归属看属外流河 D.汛期出现在秋冬季节
18.(2020·苏州)小明在课堂上做了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模拟实验(图甲),并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实验现象(图乙),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喜马拉雅山脉和珠峰形成及变化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完整的板块内部
B.乙图中喜马拉雅山脉位于板块间碰撞隆起部分
C.未来珠峰会因火山喷发继续升高
D.全球变暖一定会使珠峰高度降低
19.(2019·大庆)读图,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由于( )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C.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发生张裂
D.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20.(2019·山西)日本和英国都是岛国,分别位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侧,两国的工业都很发达,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工业区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区。读日本和英国位置示意图。
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与英国相比,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
A.地处两大板块交界处 B.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
C.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D.水力资源的过度开发
(2)两国的工业区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复杂,崎岖不平 B.工业原料、燃料资源丰富
C.季风气候,降水较少 D.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21.(2019·凉山)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哪两个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
A.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C.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22.(2019·苏州)据英国《卫报》报道,2016年发生的7.8级凯库拉大地震,不仅使新西兰一些地区的地表上升了8米,而且把新西兰的南岛、北岛拉近了5米,研究人员称,南岛向北移的趋势还将持续数年。
读图,回答问题。
(1)新西兰一些地区的地表上升以及南岛和北岛距离拉近,主要是由于( )
A.人类活动 B.海平面上升 C.地壳运动 D.地球自转
(2)图中序号①、②代表的板块分别为( )
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C.澳大利亚板块、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23.(2019·安徽)当今世界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尤其重要。读“欧洲局部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地中海( )
A.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 B.主要位于欧洲与亚洲之间
C.北部沿岸均为发达国家 D.受板块运动影响面积在缩小
(2)近年来,中欧贸易额迅速增长,推测A国出口到中国的主要货物可能有( )
A.汽车、葡萄酒、化妆品 B.石油、瓷器、稻米
C.普通服装、家电、铁矿石 D.纺织品、药品、煤炭
24.(2019·海南) 2018年10月13日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减少自然灾害损失,创建美好生活”。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近一年来,印度尼西亚发生5级以上的地震多达1次。对此解释正确的是:该国( )
A.位于板块交界处 B.位于板块内部
C.位于大陆内部 D.位于大洋中部
(2)灾害发生时,下列自我防护措施正确的是( )
A.滑坡发生时,在坡底近观
B.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其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C.地震发生时,迅速乘电梯逃生
D.台风发生时,躲在广告牌下避风
25.(2019·万州)下图为“世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地中相对最不易发生地震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板块中绝大部分位于海洋的是( )
A.非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
(3)某班级开展“汶川十年,防震减灾”知识宣讲活动,下列宣传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发生时应争先恐后,逃命要紧
B.地震时应乘坐电梯迅速离开
C.地震时应撤离到相对空旷地带
D.地震被困后躲在卫生间墙角
26.(2019·兰州)读板块构造示意图,我国台湾省多地震灾害的原因是( )
A.地处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B.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C.地处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D.地处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27.(2019·临沂) 2018年9月5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的首期研究成果在拉萨发布。据“青藏高原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上除南、北两极之外的“第三极”,原因是( )
A.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B.多大江大河,淡水资源丰富
C.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D.地高天寒,雪山连绵
(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青藏高原隆起是由于(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运动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D.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运动
(3)青藏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分布着河谷农业,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B.海拔较低,风力较小
C.靠近河流,灌溉便利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是由六大板块构成,板块与板块间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如日本大阪今年六月发生地震,说明当地地壳活动活跃,故答案为:B。
【点评】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以东、太平洋西部,由数千个岛屿组成,众列岛呈弧形。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使得日本多火山、地震和温泉。按照板块构造学说,太平洋板块比较薄,位置相对低一些。当太平洋板块向西水平移动,会俯冲到相邻的亚欧板块之下。 当这两个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交界处的岩层出现变形断裂,从而产生地震。
2.【答案】(1)B
(2)A
(3)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欧洲概况
【解析】【分析】(1)解:罗马是意大利首都,也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意大利所在的大洲是欧洲。故答案为:B。(2)解: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读图可知,罗马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的地带,多火山和地震。故答案为:A。(3)解:题干中,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协助意大利政府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体现了当今世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世界,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我国积极承担大国责任,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故B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1)意大利是一个欧洲国家,首都罗马,主要由南欧的亚平宁半岛及两个位于地中海中的岛屿西西里岛与萨丁岛所组成。国土面积为301333平方公里,人口6080万。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还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与梵蒂冈。
(2)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等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由大洋组成,其他板块则由陆地和海洋共同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3)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3.【答案】(1)B
(2)B
(3)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读图,结合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可知,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2)在登顶过程中,由于海拔越来越高,测量登山队遇到的困难可能有、缺氧、严寒、暴风雪袭击,但不会遇到海浪袭击。故B符合题意。
(3)登顶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测量登山队要将垃圾带回营地集中处理, 就地掩埋废弃塑料袋、随意丢弃空氧气瓶、直接排放生活污水都会污染环境。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B;(3)D。
【点评】(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就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2)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4.43米,位于中国同尼泊尔交界处,海拔高,气温低。
(3) 本题考查登顶过程中测量登山队对产生的垃圾采取的合理做法,理解解答即可。
4.【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因此面积在不断缩小。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5.【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火山和地震的集中分布区大都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该地带地壳活跃。故答案为:A。
【点评】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世界上两大著名火山地震带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由于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相当活跃。
6.【答案】(1)B
(2)B
(3)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1)由题可知,位于板块生长边界的是红海;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区、安第斯山区位于板块消亡边界。故B符合题意。选B。(2)图中可知,印度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 ,亚平宁半岛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都位于欧亚板块。故B符合题意。选B。(3)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读图可得,世界的六大板块都被赤道穿过。D符合题意。选D。
【点评】(1)板块之间有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位于生长边界处的区域,板块向两侧拉张,所以处在生长边界的区域会不断扩张,如红海、大西洋面积将逐渐扩大;位于消亡边界处的区域,板块发生挤压碰撞,该区域则会不断缩小,如地中海。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7.【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喜马拉雅山脉是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A正确。 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B错误。台湾岛属于欧亚板块,C错误。 红海是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处,D错误。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8.【答案】(1)B
(2)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1)全球有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组成。读图可知,图中A板块是太平洋板块;B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读图可知,图中震中所在地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发生;B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1)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等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由大洋组成,其他板块则由陆地和海洋共同组成。
(2)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9.【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读图可得,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而慢慢隆起形成的,故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形成海洋或裂谷;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据此解答。
10.【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阿尔卑斯山脉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由于两大板块相互挤压,从而形成了阿尔卑斯山脉,A对,B错;阿尔卑斯山脉形成与海平面上升和人类活动无关,CD错。故答案为:A。
【点评】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11.【答案】(1)A
(2)C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板块构造学说;世界著名的山系
【解析】【分析】(1)喜马拉雅山因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地壳活动频繁,地壳还在不断抬升,故答案为:A.(2)喜马拉雅山位于我国西南方向,位于我国与尼泊尔等国交界处,由于海拔高,终年气温低,地表形态是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故答案为:C。
【点评】(1)喜马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其中有110多座山峰高达或超过海拔7350米。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而成,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国界。主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达8844.43米。
(2)青藏高原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许多大河流发源地。青藏高原起伏平缓,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我国面积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12.【答案】(1)B
(2)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1)图中地震发生在日本附近,该发生处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灾害,B正确。故答案为:B。(2)图中四地地壳较为稳定的是甲位于板块的内部,地壳较为稳定;在板块的边缘地带地壳运动活跃,A正确。故答案为:A。
【点评】根据全球地壳可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进行分析解答。
13.【答案】(1)C
(2)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东南亚的湿热的气候与丰富的物产
【解析】【分析】(1)①表示的马六甲海峡两岸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故A错误。湄公河流经柬埔寨的首都金边,故B错误。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故C正确。泰国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故D错误。故答案为:C。(2)印度尼西亚因位于太平洋扳块、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处,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灾害,故答案为:D。
【点评】(1)东南亚地处热带,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夏季风西南风进退反常时,常造成旱涝灾害。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分布着茂密的热带雨林。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主要来自于我国东南沿海一代,特别是广东、福建两省。东南亚各国华人人口最多的是印度尼西亚。
(2)印度尼西亚首都为雅加达,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相接。是马来群岛的一部分,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别称“千岛之国”,面积较大的岛屿有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等。处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三大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14.【答案】(1)B
(2)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丙板块是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在内,以及印度洋在内的印度洋板块。
(2)意大利是位于甲表示的亚欧板块与乙表示的非洲板块之间的挤压碰撞处;冰岛是位于甲表示的亚欧板块与丁表示的美洲板块挤压碰撞处。
故答案为:(1)B;(2)B;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15.【答案】(1)C
(2)D
【知识点】火山与地震;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1)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2)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四个大岛以及附近一些小岛组成;日本的海岸线慢长,沿岸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故答案为:(1)C;(2)D;
【点评】(1)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2亿年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后来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主要的证据有南美洲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等。
(2)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世界上主要有两大火山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由太平洋板块与周期其他板块相互作用形成,二是喜马拉雅山-地中海火山地震带,主要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非洲板块碰撞挤压造成的。
16.【答案】A
【知识点】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大陆,周围被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根据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17.【答案】(1)A
(2)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
【解析】【分析】(1)根据世界六大板块的分布,读图可知,于田位于亚欧板块,故答案为:A。(2)塔里木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属于内流河,是季节性河流,河水补给主要来自天山和昆仑山的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所以汛期在夏季节。所以B正确,AC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B。
【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
18.【答案】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我国主要山脉
【解析】【分析】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间的碰撞隆起部分,故A错误,B正确;
未来珠穆朗玛峰会因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不断碰撞挤压继续升高,故C错误;
全球气候变暖会使珠峰的冰雪减少,但高度不会降低,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喜马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其中有110多座山峰高达或超过海拔7350米。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而成,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国界。主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达8844.43米。
19.【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解:由图可知,图中喜马拉雅山是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山脉还在不断升高,该地区曾经是海洋,后来形成了山脉,这证实了海陆变迁的事实。
故答案为:A。
【点评】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20.【答案】(1)A
(2)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日本概况
【解析】【分析】(1)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各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由日本所处的位置及板块运动的方向判定,日本多地震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2)日本和英国都属于岛国,两国工业都分布于沿海地区的原因是海岸线曲折,多优良的港湾。
故答案为:(1)A;(2)D;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21.【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解: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洲中部,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山脉还在不断升高。
故答案为:A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22.【答案】(1)C
(2)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1)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读图可知,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新西兰一些地区的地表上升以及南岛和北岛距离拉近,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造成的。故答案为:C。(2)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从图中看出,A是印度洋板块,B是太平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故答案为:B。
【点评】(1)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23.【答案】(1)D
(2)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欧洲西部发达的工业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地中海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和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位于欧洲与非洲之间;北部沿岸大部分是发达国家;受板块挤压碰撞的影响,海域范围在不断缩小,故选D。(2)由图中信息可知,图中A国是欧洲发达国家-法国,该是工业高度发达,出口到中国的产品最可能是汽车、葡萄酒、化妆品等工业制成品,故选A。
【点评】(1)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之间边界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位于生长边界处的区域,会不断扩张,如红海、大西洋;位于消亡边界处的区域,会不断缩小,如地中海。
(2)法国主要工业部门有汽车制造、造船、机械、纺织、化学、电子、日常消费品、食品加工和建筑业等,钢铁、汽车和建筑业为三大工业支柱。核能、石油化工、海洋开发、航空和宇航等新兴工业部门近年来发展较快。核电设备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术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航空和宇航工业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钢铁、纺织业居世界第六位。
24.【答案】(1)A
(2)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发生;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2)滑坡发生时,应迅速逃离现场,沿着与泥石流垂直的山坡方向逃离;故A错误,B正确。地震发生时,不能乘电梯逃生,高楼里的人应迅速躲避到狭窄的角落里,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故C错误。台风发生时,不要站到广告牌下避风,以免砸伤。故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B。
【点评】(1)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
(2)常见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有:雷雨天要切断电源;如果发生地震,要保持镇静,在家里时用枕头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床、桌下或卫生间有水源的地方,不要跳楼、乘电梯、躲在窗下,以免发生更大的伤害;台风来了,不要在广告牌下避风观景等。
25.【答案】(1)D
(2)C
(3)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1)地球是由六大板块构成,在板块与板块之间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灾害,而在板块内部则比较稳定,图中①、②、③、④地中相对最不易发生地震的是位于板块内部的④,故选D。(2)以上四个板块中,绝大部分位于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块,该板块除一些小岛屿外,其余全部是海洋,故选C。(3)关于以上知识宣传活动的说法,地震发生时要有秩序地撤离,以免踩蹋;地震时千万不能乘坐电梯离开;地震时应撤离到相对空旷地带;地震被困后尽量躲在卫生间有水源的地方,故选C。
【点评】(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
(2)太平洋板块是目前所划分的全球板块之一,主体位于太平洋中,是一个主要由大洋地壳构成的板块。东界为圣安德烈斯转换断层,与北美板块等相接;西界为马里亚纳深海沟,与菲律宾海板块汇聚。地震资料研究表明,太平洋板块仍在继续扩张,并向东西两侧俯冲,形成了当前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带和地震带之一。
(3)地震时应不要惊慌,要迅速撤到空旷地;如果来不及离开房屋时,则要迅速进入到厕所、厨房或墙角位置,或马上找支撑物躲避,如桌子、床等,应两手抱头躲到墙角;如果被埋在废墟中不能自行脱险时,尽可能挪开脸、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的灰土,保持呼吸通畅,冷静等待救援;在室外,马上蹲下或趴下,避开高大建筑物;高层建筑中的人不能乘电梯,要尽快逃离,应迅速关闭电源、燃气。
26.【答案】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解:根据板块构造示意图可知,台湾省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故答案为:B。
【点评】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
27.【答案】(1)D
(2)B
(3)A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板块构造学说;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1)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这里由于海拔高,气温低,自然环境特点为高寒,因此被誉为地球上除南、北两极之外“世界第三极”.选项D符合题意.(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青藏高原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其隆起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选项B正确。(3)青藏地区气候高寒,无法发展种植业,在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西北部的湟水谷地分布着河谷农业,主要原因是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气温较高。选项A正确。
【点评】(1)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由于本区海拔高,气候寒冷,“高”和“寒”成为本区最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气温低也成为制约本区农牧业的主导因素,本区的农牧业为一种特殊的高寒农牧业。
(2)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3)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因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
1 / 1全国各地区中考地理真题汇集(2018-2022年)2.1.6陆地和海洋--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选择题二)
一、单选题
1.(2020·珲春)日本大阪今年六月发生地震,说明当地( )
A.地处板块内部 B.地壳比较活跃
C.地壳坚固稳定 D.地质灾害偏小
【答案】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是由六大板块构成,板块与板块间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如日本大阪今年六月发生地震,说明当地地壳活动活跃,故答案为:B。
【点评】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以东、太平洋西部,由数千个岛屿组成,众列岛呈弧形。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使得日本多火山、地震和温泉。按照板块构造学说,太平洋板块比较薄,位置相对低一些。当太平洋板块向西水平移动,会俯冲到相邻的亚欧板块之下。 当这两个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交界处的岩层出现变形断裂,从而产生地震。
2.(2020·广州) 200年3月12日,中国政府派遣专家组携带大批医疗救治及防护用品等物资,从上海飞赴罗马,协助意大利政府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如图是世界部分地区板块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罗马位于(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大洋洲
(2)罗马位于( )
A.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的地带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的地带
C.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的地带
D.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地带
(3)我国协助意大利政府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推动了( )
A.南北对话 B.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C.南南合作 D.国家间体育交流与发展
【答案】(1)B
(2)A
(3)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欧洲概况
【解析】【分析】(1)解:罗马是意大利首都,也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意大利所在的大洲是欧洲。故答案为:B。(2)解: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读图可知,罗马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的地带,多火山和地震。故答案为:A。(3)解:题干中,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协助意大利政府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体现了当今世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世界,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我国积极承担大国责任,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故B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1)意大利是一个欧洲国家,首都罗马,主要由南欧的亚平宁半岛及两个位于地中海中的岛屿西西里岛与萨丁岛所组成。国土面积为301333平方公里,人口6080万。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还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与梵蒂冈。
(2)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等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由大洋组成,其他板块则由陆地和海洋共同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3)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3.(2020·深圳) 2020年5月27日,我国“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完成测量任务。图1为登顶途中照片,图2为世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珠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最高峰。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原因是( )
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拉伸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C.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
D.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2)在登顶过程中,测量登山队遇到的困难可能有( )
①缺氧 ②严寒 ③海浪袭击 ④暴风雪袭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对于登顶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测量登山队采取的合理做法是( )
A.就地掩埋废弃塑料袋 B.随意丢弃空氧气瓶
C.直接排放生活污水 D.将垃圾带回营地集中处理
【答案】(1)B
(2)B
(3)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读图,结合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可知,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2)在登顶过程中,由于海拔越来越高,测量登山队遇到的困难可能有、缺氧、严寒、暴风雪袭击,但不会遇到海浪袭击。故B符合题意。
(3)登顶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测量登山队要将垃圾带回营地集中处理, 就地掩埋废弃塑料袋、随意丢弃空氧气瓶、直接排放生活污水都会污染环境。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B;(3)D。
【点评】(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就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2)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4.43米,位于中国同尼泊尔交界处,海拔高,气温低。
(3) 本题考查登顶过程中测量登山队对产生的垃圾采取的合理做法,理解解答即可。
4.(2020·齐齐哈尔)现代测量表明,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其原因是( )
A.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地带
B.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地带
C.人类活动
D.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因此面积在不断缩小。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5.(2020·贵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的集中分布区大都位于( )
A.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 B.大河沿岸地带
C.板块内部 D.大洋的中央地带
【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火山和地震的集中分布区大都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该地带地壳活跃。故答案为:A。
【点评】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世界上两大著名火山地震带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由于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相当活跃。
6.(2020·株洲)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张裂的地方为生长边界,碰撞挤压的地方为消亡边界。读全球板块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地区为板块生长边界的是( )
A.地中海 B.红海
C.喜马拉雅山区 D.安第斯山区
(2)下列半岛中不属于欧亚板块的是( )
A.中南半岛 B.印度半岛
C.亚平宁半岛 D.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3)赤道穿过的板块总共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答案】(1)B
(2)B
(3)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1)由题可知,位于板块生长边界的是红海;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区、安第斯山区位于板块消亡边界。故B符合题意。选B。(2)图中可知,印度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 ,亚平宁半岛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都位于欧亚板块。故B符合题意。选B。(3)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读图可得,世界的六大板块都被赤道穿过。D符合题意。选D。
【点评】(1)板块之间有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位于生长边界处的区域,板块向两侧拉张,所以处在生长边界的区域会不断扩张,如红海、大西洋面积将逐渐扩大;位于消亡边界处的区域,板块发生挤压碰撞,该区域则会不断缩小,如地中海。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7.(2020·盘县)关于板块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喜马拉雅山脉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B.阿拉伯半岛属于亚欧板块
C.台湾岛属于太平洋板块
D.红海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喜马拉雅山脉是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A正确。 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B错误。台湾岛属于欧亚板块,C错误。 红海是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处,D错误。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8.(2020·万州)如下图为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A板块的名称是( )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大洋洲板块
(2)图中震中所在地为地震多发地区,下列关于其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暴雨成灾,诱发地震 B.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C.人类活动,破坏地表结构 D.位于海边,海水运动造成地震
【答案】(1)B
(2)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1)全球有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组成。读图可知,图中A板块是太平洋板块;B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读图可知,图中震中所在地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发生;B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1)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等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由大洋组成,其他板块则由陆地和海洋共同组成。
(2)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9.(2020·赤峰)读“红海、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位置示意图”,能够得出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原因是( )
A.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
B.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
D.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读图可得,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而慢慢隆起形成的,故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形成海洋或裂谷;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据此解答。
10.(2020·昆明)有关阿尔卑斯山成因(下图)说法正确的是( )
A.板块的挤压 B.板块的张裂 C.海平面上升 D.人类的活动
【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阿尔卑斯山脉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由于两大板块相互挤压,从而形成了阿尔卑斯山脉,A对,B错;阿尔卑斯山脉形成与海平面上升和人类活动无关,CD错。故答案为:A。
【点评】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11.(2020·晋中) 2020年5月27日11时,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顶成功,中国登山队直又一次登上了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下图为“全球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珠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下列关于喜马拉雅山脉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B.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张裂拉伸
C.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D.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
(2)喜马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边缘,该高原地表形态的主要特征是( )
A.千沟万重,支离破碎 B.地表崎岖,峰岭众多
C.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D.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答案】(1)A
(2)C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板块构造学说;世界著名的山系
【解析】【分析】(1)喜马拉雅山因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地壳活动频繁,地壳还在不断抬升,故答案为:A.(2)喜马拉雅山位于我国西南方向,位于我国与尼泊尔等国交界处,由于海拔高,终年气温低,地表形态是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故答案为:C。
【点评】(1)喜马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其中有110多座山峰高达或超过海拔7350米。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而成,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国界。主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达8844.43米。
(2)青藏高原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许多大河流发源地。青藏高原起伏平缓,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我国面积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12.(2020·武威)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0年5月3日日本九州岛附近海域发生6.0级地震。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地震发生处位于( )
A.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B.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C.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D.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2)图中四地地壳较为稳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B
(2)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1)图中地震发生在日本附近,该发生处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灾害,B正确。故答案为:B。(2)图中四地地壳较为稳定的是甲位于板块的内部,地壳较为稳定;在板块的边缘地带地壳运动活跃,A正确。故答案为:A。
【点评】根据全球地壳可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进行分析解答。
13.(2020·德州)读东南亚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东南亚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海峡两岸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B.湄公河流经越南首都金边
C.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
D.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2)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是因其位于( )
A.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处
B.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与北美板块碰撞挤压处
C.北美板块、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处
D.太平洋扳块、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处
【答案】(1)C
(2)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东南亚的湿热的气候与丰富的物产
【解析】【分析】(1)①表示的马六甲海峡两岸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故A错误。湄公河流经柬埔寨的首都金边,故B错误。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故C正确。泰国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故D错误。故答案为:C。(2)印度尼西亚因位于太平洋扳块、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处,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灾害,故答案为:D。
【点评】(1)东南亚地处热带,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夏季风西南风进退反常时,常造成旱涝灾害。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分布着茂密的热带雨林。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主要来自于我国东南沿海一代,特别是广东、福建两省。东南亚各国华人人口最多的是印度尼西亚。
(2)印度尼西亚首都为雅加达,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相接。是马来群岛的一部分,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别称“千岛之国”,面积较大的岛屿有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等。处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三大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14.(2020·邵阳) 2019年8月28日意大利斯特龙博利岛火山发生强烈喷发,2020年1月28日冰岛的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火山出现爆发迹象。下图为部分板块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丙板块是( )
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非洲板块
(2)有关意大利和冰岛多火山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意大利位于甲板块与乙板块的张裂处
B.意大利位于甲板块与乙板块的碰撞处
C.冰岛位于甲板块和丙板块的碰撞处
D.冰岛位于丁板块和乙板块的张裂处
【答案】(1)B
(2)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丙板块是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在内,以及印度洋在内的印度洋板块。
(2)意大利是位于甲表示的亚欧板块与乙表示的非洲板块之间的挤压碰撞处;冰岛是位于甲表示的亚欧板块与丁表示的美洲板块挤压碰撞处。
故答案为:(1)B;(2)B;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15.(2020·宜昌)人类从未终止过对海陆变迁奥秘的探索。完成下面小题。
(1)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家是( )
A.托勒密 B.哥白尼 C.魏格纳 D.麦哲伦
(2)日本火山、地震频繁,是因为日本位于哪两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
C.亚欧板块与北冰洋板块 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答案】(1)C
(2)D
【知识点】火山与地震;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1)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2)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四个大岛以及附近一些小岛组成;日本的海岸线慢长,沿岸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故答案为:(1)C;(2)D;
【点评】(1)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2亿年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后来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主要的证据有南美洲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等。
(2)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世界上主要有两大火山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由太平洋板块与周期其他板块相互作用形成,二是喜马拉雅山-地中海火山地震带,主要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非洲板块碰撞挤压造成的。
16.(2020·绥化)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 )
A.大陆漂移说 B.板块构造学说
C.风成说 D.日心说
【答案】A
【知识点】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大陆,周围被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根据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17.(2020·兰州)据中国地震台网消息,6月26日凌晨4时29分至9时30分,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35.73°N,82.33°E)连续发生8次3级以上的地震。震级最高的一次达64级,震源深度10千米。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于田县所处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 B.美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非洲板块
(2)塔里木河是新疆境内的重要水源。以下对其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 B.是一条季节性河流
C.从河流最终归属看属外流河 D.汛期出现在秋冬季节
【答案】(1)A
(2)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
【解析】【分析】(1)根据世界六大板块的分布,读图可知,于田位于亚欧板块,故答案为:A。(2)塔里木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属于内流河,是季节性河流,河水补给主要来自天山和昆仑山的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所以汛期在夏季节。所以B正确,AC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B。
【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
18.(2020·苏州)小明在课堂上做了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模拟实验(图甲),并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实验现象(图乙),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喜马拉雅山脉和珠峰形成及变化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完整的板块内部
B.乙图中喜马拉雅山脉位于板块间碰撞隆起部分
C.未来珠峰会因火山喷发继续升高
D.全球变暖一定会使珠峰高度降低
【答案】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我国主要山脉
【解析】【分析】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间的碰撞隆起部分,故A错误,B正确;
未来珠穆朗玛峰会因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不断碰撞挤压继续升高,故C错误;
全球气候变暖会使珠峰的冰雪减少,但高度不会降低,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喜马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其中有110多座山峰高达或超过海拔7350米。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而成,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国界。主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达8844.43米。
19.(2019·大庆)读图,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由于( )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C.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发生张裂
D.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解:由图可知,图中喜马拉雅山是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山脉还在不断升高,该地区曾经是海洋,后来形成了山脉,这证实了海陆变迁的事实。
故答案为:A。
【点评】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20.(2019·山西)日本和英国都是岛国,分别位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侧,两国的工业都很发达,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工业区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区。读日本和英国位置示意图。
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与英国相比,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
A.地处两大板块交界处 B.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
C.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D.水力资源的过度开发
(2)两国的工业区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复杂,崎岖不平 B.工业原料、燃料资源丰富
C.季风气候,降水较少 D.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答案】(1)A
(2)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日本概况
【解析】【分析】(1)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各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由日本所处的位置及板块运动的方向判定,日本多地震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2)日本和英国都属于岛国,两国工业都分布于沿海地区的原因是海岸线曲折,多优良的港湾。
故答案为:(1)A;(2)D;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21.(2019·凉山)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哪两个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
A.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C.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解: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洲中部,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山脉还在不断升高。
故答案为:A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22.(2019·苏州)据英国《卫报》报道,2016年发生的7.8级凯库拉大地震,不仅使新西兰一些地区的地表上升了8米,而且把新西兰的南岛、北岛拉近了5米,研究人员称,南岛向北移的趋势还将持续数年。
读图,回答问题。
(1)新西兰一些地区的地表上升以及南岛和北岛距离拉近,主要是由于( )
A.人类活动 B.海平面上升 C.地壳运动 D.地球自转
(2)图中序号①、②代表的板块分别为( )
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C.澳大利亚板块、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答案】(1)C
(2)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1)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读图可知,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新西兰一些地区的地表上升以及南岛和北岛距离拉近,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造成的。故答案为:C。(2)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从图中看出,A是印度洋板块,B是太平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故答案为:B。
【点评】(1)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23.(2019·安徽)当今世界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尤其重要。读“欧洲局部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地中海( )
A.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 B.主要位于欧洲与亚洲之间
C.北部沿岸均为发达国家 D.受板块运动影响面积在缩小
(2)近年来,中欧贸易额迅速增长,推测A国出口到中国的主要货物可能有( )
A.汽车、葡萄酒、化妆品 B.石油、瓷器、稻米
C.普通服装、家电、铁矿石 D.纺织品、药品、煤炭
【答案】(1)D
(2)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欧洲西部发达的工业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地中海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和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位于欧洲与非洲之间;北部沿岸大部分是发达国家;受板块挤压碰撞的影响,海域范围在不断缩小,故选D。(2)由图中信息可知,图中A国是欧洲发达国家-法国,该是工业高度发达,出口到中国的产品最可能是汽车、葡萄酒、化妆品等工业制成品,故选A。
【点评】(1)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之间边界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位于生长边界处的区域,会不断扩张,如红海、大西洋;位于消亡边界处的区域,会不断缩小,如地中海。
(2)法国主要工业部门有汽车制造、造船、机械、纺织、化学、电子、日常消费品、食品加工和建筑业等,钢铁、汽车和建筑业为三大工业支柱。核能、石油化工、海洋开发、航空和宇航等新兴工业部门近年来发展较快。核电设备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术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航空和宇航工业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钢铁、纺织业居世界第六位。
24.(2019·海南) 2018年10月13日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减少自然灾害损失,创建美好生活”。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近一年来,印度尼西亚发生5级以上的地震多达1次。对此解释正确的是:该国( )
A.位于板块交界处 B.位于板块内部
C.位于大陆内部 D.位于大洋中部
(2)灾害发生时,下列自我防护措施正确的是( )
A.滑坡发生时,在坡底近观
B.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其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C.地震发生时,迅速乘电梯逃生
D.台风发生时,躲在广告牌下避风
【答案】(1)A
(2)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发生;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2)滑坡发生时,应迅速逃离现场,沿着与泥石流垂直的山坡方向逃离;故A错误,B正确。地震发生时,不能乘电梯逃生,高楼里的人应迅速躲避到狭窄的角落里,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故C错误。台风发生时,不要站到广告牌下避风,以免砸伤。故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B。
【点评】(1)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
(2)常见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有:雷雨天要切断电源;如果发生地震,要保持镇静,在家里时用枕头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床、桌下或卫生间有水源的地方,不要跳楼、乘电梯、躲在窗下,以免发生更大的伤害;台风来了,不要在广告牌下避风观景等。
25.(2019·万州)下图为“世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地中相对最不易发生地震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板块中绝大部分位于海洋的是( )
A.非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
(3)某班级开展“汶川十年,防震减灾”知识宣讲活动,下列宣传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发生时应争先恐后,逃命要紧
B.地震时应乘坐电梯迅速离开
C.地震时应撤离到相对空旷地带
D.地震被困后躲在卫生间墙角
【答案】(1)D
(2)C
(3)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1)地球是由六大板块构成,在板块与板块之间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灾害,而在板块内部则比较稳定,图中①、②、③、④地中相对最不易发生地震的是位于板块内部的④,故选D。(2)以上四个板块中,绝大部分位于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块,该板块除一些小岛屿外,其余全部是海洋,故选C。(3)关于以上知识宣传活动的说法,地震发生时要有秩序地撤离,以免踩蹋;地震时千万不能乘坐电梯离开;地震时应撤离到相对空旷地带;地震被困后尽量躲在卫生间有水源的地方,故选C。
【点评】(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
(2)太平洋板块是目前所划分的全球板块之一,主体位于太平洋中,是一个主要由大洋地壳构成的板块。东界为圣安德烈斯转换断层,与北美板块等相接;西界为马里亚纳深海沟,与菲律宾海板块汇聚。地震资料研究表明,太平洋板块仍在继续扩张,并向东西两侧俯冲,形成了当前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带和地震带之一。
(3)地震时应不要惊慌,要迅速撤到空旷地;如果来不及离开房屋时,则要迅速进入到厕所、厨房或墙角位置,或马上找支撑物躲避,如桌子、床等,应两手抱头躲到墙角;如果被埋在废墟中不能自行脱险时,尽可能挪开脸、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的灰土,保持呼吸通畅,冷静等待救援;在室外,马上蹲下或趴下,避开高大建筑物;高层建筑中的人不能乘电梯,要尽快逃离,应迅速关闭电源、燃气。
26.(2019·兰州)读板块构造示意图,我国台湾省多地震灾害的原因是( )
A.地处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B.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C.地处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D.地处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答案】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解:根据板块构造示意图可知,台湾省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故答案为:B。
【点评】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
27.(2019·临沂) 2018年9月5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的首期研究成果在拉萨发布。据“青藏高原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上除南、北两极之外的“第三极”,原因是( )
A.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B.多大江大河,淡水资源丰富
C.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D.地高天寒,雪山连绵
(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青藏高原隆起是由于(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运动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D.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运动
(3)青藏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分布着河谷农业,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B.海拔较低,风力较小
C.靠近河流,灌溉便利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答案】(1)D
(2)B
(3)A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板块构造学说;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1)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这里由于海拔高,气温低,自然环境特点为高寒,因此被誉为地球上除南、北两极之外“世界第三极”.选项D符合题意.(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青藏高原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其隆起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选项B正确。(3)青藏地区气候高寒,无法发展种植业,在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西北部的湟水谷地分布着河谷农业,主要原因是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气温较高。选项A正确。
【点评】(1)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由于本区海拔高,气候寒冷,“高”和“寒”成为本区最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气温低也成为制约本区农牧业的主导因素,本区的农牧业为一种特殊的高寒农牧业。
(2)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3)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因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
1 / 1